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53 ...

  •   参观学校回韩府,韩安便当着众人的面起草了一份学校经营策划书。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他人看完策划书心悦诚服。

      韩安见此,大手一挥。“明天开校,诸多活动都免了,直接现场测评,择优录取。”

      选学生还不容易,一套试卷,一次面试足矣。

      这些学生都是韩府的人有中意范围之后定点宣传,名单交到韩安手上之前就已经被优选过一次,都是些不错的苗子,省了韩安不少事,两场测评都非常有效率。

      华夏之风小学校开校,韩府借来平城大学的仪仗与乐队到城里游行,崭新的礼服,喧嚣的乐鼓声,还有醒目而震耳发聩的标语,宣传效果非常到位。

      仪仗队绕着三校转了一圈走向华夏之风小学校。

      人生地不熟的张柏舟胸戴校长铭牌,领着一众书生气十足的先生在校门口迎接仪仗队还有同来的观众。

      只见这位温文儒雅的年轻校长拉着一位异常俊美的先生上前,拿起挂在校门左侧的红绸递到他手里,自己则又到另一侧拿起红绸,笑着看他。

      韩安白皙修长的手拿着红绸,美丽的眼眸华光逸动,他抬眸看向四周意气风发的同事,目露期待的姐夫,还有喜气洋洋的韩府众人,在他们肯定而充满笑意的目光中,和张柏舟对视一眼,用力扯下红绸。

      红绸滑落,盖在绸下的字体露出来。

      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

      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顶匾横批“奋发图强”。

      欢呼声中,韩安手里依旧拿着红绸,他抬头望了望,站在原地,想起自己那天在飞机上和张柏舟说的话——

      “我想找一些老师,开几所学校,开军工厂,造器械造枪支弹药造大炮,开个医药企业。”

      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是不真的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

      一位先生过来拉他:“宴阳,怎么愣住了,过来。”说罢,把他拉到中间。

      诸人道贺,张柏舟自发拉着卢思政与韩安上前致辞欢迎,一齐邀请众人入校门参观。

      华夏之风顺利开课。

      这些先生不都具有教学经验,但韩安并不担心。

      张柏舟和卢思政的朋友圈,认真负责、谦虚好学、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美德。

      新手教师认真观摩了几位有经验且风格适合自己的同事的课堂,拿着教学大纲和韩安提供的不知道哪位大拿编写的一套教学指南,先生搬硬套模仿了几堂课,在习惯了教授者这一角色后,便迅速改进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很快就在教室里混得如鱼似水。

      被家长耳提面命华夏之风在平城如何根深叶大,不但财力雄厚,还和平城所有高等学府都牵扯甚深,被这所学校除名会给自己的前程留下巨大隐患,于是学生也十分乖巧不敢欺负这群外地的文弱书生脸嫩先生。

      学生家长最初一段时间每天学生放学例行询问当天学校的教学内容,当时还看不出什么,过了几天之后渐渐看出些门道,叮嘱学生时神情都变得极为慎重起来,不止如此,他们还开始帮着学校检查学生有没有敷衍摸鱼,并找了大棒子放到客厅里,准备为学校督促学生学业出力气。

      本来经过几天的相处,自认为已经摸清楚一帮好脾气先生的底线,心里刚刚放松下来,觉得后面可以稍微放开的学生立刻又紧绷起来。

      这根棒子供着,到底是吓唬吓唬还是真打算那它打人?

      老实下来的学生扶额作忧郁状:别问,问就是自己的爹妈自己清楚。

      教的认真,学的认真,师生相宜,和乐融融。

      韩安非常满足。

      鉴于韩家女眷众多,而招来的先生都是些年轻男性,虽然韩府客房充裕,然一直在韩府居住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韩夫人又赠了两栋小洋楼,用做教师宿舍,就在学校旁边,与校园只有一墙之隔。

      一众先生几日前便搬离韩府住进了宿舍楼。

      建校初期,为了促进交流,加深与同事之间的了解,作为校长,且有一半教师是他的朋友,张柏舟也在新宿舍找了一个房间住下,并且贴心地在隔壁给韩安留了一个房间。然韩安只会在宿舍和张柏舟商议事情,最多午休或者写一些稿子,并不过夜,到了晚上还是回家。

      韩府离学校不远,韩安每天早上陪家人吃完早饭,步行去学校上课。路上遇到在小摊买早点的学生,他还会一屁股坐到学生旁边,也叫一份。

      韩安坐在小摊桌子上,喝着鲜美可口的豆浆,满足地喟叹一声。

      旁边的学生问他:“韩先生,您怎么也在外面吃早饭,您父母也忙着去工作,没空做早饭?”

      韩安沉浸于美食的脑子缓慢转了转,要回答自己已经吃过了但是闻到豆浆味又馋了于是又吃一次?这样肯定不行,会给学生立一个坏榜样。

      韩安觉得这个问题没法解释,采取回避策略,装作一副迂腐的模样说:“食不言寝不语,因为吃饭的时候说话,会呛到噎到还会咬到舌头。”他说完,心虚且尴尬地咬了一口油条,嚼了嚼咽下去,也不知道什么味道。

      学生乖乖点头,一会又小声辩解一句:“我吃饭很仔细的。”

      韩安点头,尽量温和道:“我知道。”

      学生心满意足地端起碗喝豆浆。

      老板看了看两人,不由摇头。可真是书呆子。

      一大一小,俩书呆子吃完早饭,一起走到学校。

      在校门口,小书呆子给大书呆子鞠躬:“韩先生,上课再见。”

      大书呆子淡定点头:“好,再见。”

      看着学生往教室走去,韩安心里抹一把泪,摇摇晃晃朝办公室走去。
      到了办公室,见同事聚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座位,问对面的张柏舟:“柏舟,他们在聊什么?”

      张柏舟抬头,见他,带着神秘的微笑,将一张报纸递给他。

      韩安接过报纸,不明所以。心想:不能这么自恋,应该不是在讨论自己。自己没往平城报社投稿,而姐夫虽然带了自己的稿子回德城,但他昨天刚刚才走,就算能连夜刊登出来报纸今天也送不到平城。最重要的是他带走的文章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值得讨论的。

      这么想,他低头认真看手里的报纸。

      哦,推广简体字。

      有个叫岳上雄鹰的人发表了一篇关于简体字推广的论述。

      以韩安的眼光看过去,这个家伙要是和他一样从后世穿越而来,那他上课的时候一定是个好学生,知识吃得透透的,看这文章写得,稳抓重点,一剑中心,最重要的是还能结合实考虑现状,文章思路非常贴近现在的人的思路,好懂,又有亲切感,比自己的更容易说服人。

      韩安看完,摸着下巴作思考,实则内心敲锣打鼓的欢庆起来。

      老乡,这一定是老乡。
      居然在民国偶遇同乡人,真是缘分天注定。
      上天眷佑,终于不是孤零零一个人了。

      韩安爱不释手拿着报纸把这篇文章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然后郑重把它放在一旁,掏出笔纸,准备写认亲寻人启示,让老乡看到自己。

      看这文章写得,辞采声韵优美流畅,炳炳烺烺,沉博绝丽,兼具书生意气,洒脱激昂。

      是韩安写不出来的味道。

      韩安断定,这老乡应该是个文科生。
      而自己是个理科生。
      真缘分,绝配。

      他提笔郑重写下一则广告——

      平城华夏之风小学校,现招一名体育教师,编排第一套广播体操“雏鹰起飞”。

      对面的张柏舟,左等右等等不到韩安做出反应,轻咳一声唤道:“宴阳。”

      埋头写认亲广告的韩安抬头:“嗯?”

      张柏舟无奈一笑:“下一页还有。”

      韩安一听连忙低头,见旁边一行小字——文章未完,下页接续。

      他把报纸一翻,见作者开始讲述自己某天在平城女子学院校庆上偶遇一位年轻俊杰,然后跟这位先生上了一节课,对简体字推广有了新的见识,最后说这篇文章,全部来自那位先生的讲述,然后作者后面用了华丽的语言,把这位先生吹得天花乱坠,结束了这篇文章。

      韩安恍然,岳上雄鹰,岳尚英,原来是他啊。

      居然不是老乡,韩安着实失落。

      在卢姐夫的要求下,韩安已经把那天给岳尚英讲课的内容整理下来交给他。韩安看了一眼在那边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同事们,心想姐夫会出版发行的。

      于是他放下报纸,抱着教材,轻手轻脚地离开办公室给学生上课去了。

      张柏舟看着韩安离去的背影,又看看聚在一起热烈讨论这篇文章和猜测文章里提到的年轻先生是谁的几位同事,无奈一笑,心里认为这是因为韩安脸皮薄,不好意思听别人夸自己。

      张柏舟拿起韩安留在桌上的广告看了看,挑眉。宴阳又想出新东西来了。广播很好理解,体操,应该是体魄操练。但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是体育课上用的?操练为什么要用广播呢?

      张柏舟心里开始琢磨什么是广播体操,打算等韩安回来问问他。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3章 53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