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 ...

  •   “嘉不曾料,貂蝉大人对于星象,也有如此造诣。”

      方夏和甘玉讲天文,在她看来,一半是胡说八道,四分之一是星座知识讲座,最后四分之一,大概可能也许有点依据。绝大多数东西,她根本没从地理老师那里学来,更别说全还回去了。

      但在这个时候,就算甘玉都知道,星空不仅仅是星空,尤其是郭嘉来时,正讲到北斗星。方夏跟他讲的东西本来是不该她学的,虽然她可能无法准确的描述出这究竟是什么,而在郭嘉看来,这是……方夏和他想法不谋而合。

      郭嘉领着自家书童回到院中,五铢已然困了,小小打了一个哈欠,他和郭嘉从小相依为命,也不像一般仆人那般,只说了句先生早些歇息,便自顾自回屋里去了,却没注意到,自家先生浑然没有一点睡意。

      此时,郭嘉一人站在院中,抬头望天。

      月光虽亮,却冷的惊人,当初少帝遭难之前,便已有星象示警,帝星黯淡,荧惑守心,如今……破军移位,紫薇隐没,贪狼星光大盛,大汉四百年江山不稳,黄巾之乱,不过只是个开端。

      这些东西早有预兆,只是党锢之祸,宫闱之乱,诸多因素积重难返,又正逢恒、灵二帝,宦官掌权,真正有志之人遭遇埋没,甚至因为拿不出钱,而无法走马上任,没有黄巾之乱,亦然如老树之将枯,无力回天!

      当初他和文若在颍川书院论天下大势,分歧也在于此。

      挽大厦之于将倾,或是当断则断,成为压垮它最后一根稻草,然后彻底浴火重生,究竟哪种好?郭嘉现在还不知道哪种是对的,但他知道了方夏的“选择”,那很好。貂蝉和他想法一样,难道不好吗?

      月儿弯弯,由浓转淡,夜色从浅到深,再一点点亮了起来,天光乍破,群星隐没。

      翌日,方夏因为心中有事儿,卯时便醒了,起身梳洗后,甘玉准时过来问安。

      方夏受了礼,便带着她一起去用早膳。

      太守府虽有膳房,但却只负责她一人饮食,甘玉平时都是跟着母亲在自家吃饭,虽不会亏待,但如今年景不好,却比方夏差了不止一筹。

      方夏并没有食不言的规矩,早饭之时,顺口考教了一下昨晚的内容,又解答了她一些疑问,便放小丫头去私塾了。

      这会天已经大亮,估摸着不算扰人清梦,方夏便叫来卫兵,让他们通知诸位谋士准备议事。或许是因为住得近,又或是因为消息灵通,她话音未落,郭嘉便已经到了。他比昨晚似乎显得精神了些,眸光清亮,落到方夏身上,轻轻点了点头,便坐上了她旁侧的位置。

      如此一来,方夏便摆手,先让卫兵退下了。

      “奉孝。”方夏道,在郭嘉望过来的时候,突然道:“我观袁本初此人,好谋无断,色厉胆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不足为虑。”

      这就是昨晚回荡在她脑海中的“回答”。

      它出自《三国演义》,是曹老板煮酒论英雄之时,对袁绍的评价,方夏这个网瘾少女并没有完完整整的看过《三国演义》,能记得这句话,还多亏了三国电视剧深入人心,方夏昨日辗转反侧,不自觉便想起来了。

      说起袁绍,这算是她印象最深的一段话了,也确实直中要害,方夏不知道郭嘉卖的什么葫芦里的药,但这就是她的回答。

      因为金手指存在,方夏兄弟姐妹遍天下,而且都是说得上话的,这番对袁绍切中的而且并不正面的评价,正常来说,不应该出自方夏口中。但,现在在许昌太守府,面前的人是郭嘉,有些面子上的东西,也就没必要了。

      这显然是个意料之外的回答。

      如果没有方夏这个意外,郭嘉心中曾经的明主,一共有两个,一个是袁绍,另一个就是曹老板。对于袁绍,他虽然不曾亲见,但也曾十分关注,如果让郭嘉给袁绍一个评价,也不过如此了。

      郭嘉深深地看了方夏一眼,眸中似乎带起了一丝笑意,他道:“主公英明。”这话听着敷衍,可是他的口气,却是前所未有的真。

      说罢,他转过身,看着方夏挂在背后亲自绘出的地图,手轻轻点上了宛城。

      这是袁术的地盘,孙坚和刘表打架,就有袁术煽风点火,尤其是提到玉玺,让刘表吃了秤砣铁了心,非要跟孙坚死磕不可。作为汉室宗亲,汉少帝已死,汉献帝乃是董卓所立,年纪又轻,认不认全在一念之间,他坐拥荆州,不能有点想法吗?

      但最后两人打得你死我活,袁术却在看热闹,若是没有方夏,之后还得让他捡到一个大便宜,为了报父仇,孙策带领诸多江东将领投到袁术麾下,请求借兵。虽然后来袁术被孙策涮了,让他成功猛虎归林,但那都是后话了。

      袁家四世三公不假,可如今袁术还屈居宛城一地,袁绍这庶出子却已经掌控整个冀州,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浩浩汤汤,若是再收拾了公孙瓒,整个北地便落入他之手了。这么一来,袁家该谁做主呢?

      就算如今不太重嫡庶之别,袁绍虽是庶子,却并不太受影响,可是袁术本人却是在意的不得了。而貂蝉势力之后发展,首先便要如方夏之前所言,在孙坚故去之后,接管他的势力,那么袁术若是闲的慌来添乱,倒也是个麻烦。

      袁术不是个聪明人,从他在讨董的时候干的混账事儿就可以看出来,可手下还是有些能人的,不会眼睁睁看着他犯傻。如果把袁术比作一头驴,袁绍就是吊着他的那么一根胡萝卜,那么旁边的青草,自然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就在这时,荀彧也到了,荀攸和陈群则是和他一起来的。

      郭嘉笑吟吟的道:“文若,公达,长文,你们来的正好。”

      他就这事儿,和三人聊了起来。

      陈群虽然因为两人性子截然相反,在私事上,或许有些对郭嘉看不过眼。但这会是公事,自不会分不清轻重。他只听了几句,便切中要害,问出了几个问题。

      他们到了之后,人算是齐了,哪怕三个臭皮匠,集思广益都能拿出几条计策,更别说在这儿的,更是一等一的人精,很快他们便拿出了一个方案。

      这次的主谋是荀攸。

      他这一个计策,倒是和荀彧风格颇像,用的乃是阳谋,还是一招借刀杀人之计。

      就像方夏之前向董卓请封许昌太守,结果意料之外,得了个豫州牧一样,此时袁绍的冀州之主位置,可是名不副实,“朝廷”是不认得。此时玉玺虽然已经到了孙坚手上,但天子还在董卓手上,只要他发圣旨,那就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而孙坚的玉玺,根本不敢公之于众。

      那么,如果董卓再来一次,下旨定袁绍为叛贼,而封袁术为冀州牧剿匪,哪怕这就是明目张胆挑拨兄弟内斗,那么以袁术的性子,拿到了这个让他出手摘桃子的好借口,会不会对这个抢了他风头的兄长动手呢?

      如此一来,袁术必然无暇他顾,所有心思都洛到袁绍那儿去了,想来孙家的事儿,他也没空管了,而其他人鞭长莫及,加上方夏之前有赠粮之恩,想必孙伯符若是真的要选一个势力投靠,他一定会来许昌,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至于要怎么让董卓想到这一条“离间”之计,那么就该方夏出手了,她可以写一封信给她的兄长“李儒”,好好地叙叙旧。以李儒的精明,根本不需要把事情点名,哪怕只是一个暗示,他都会明白的。

      方夏听完这个计策,只能默默在心中点了个赞,真的狠毒,但也是真的有效。不但利用了袁术的性格弱点,甚至还算到了李儒的行事儿与性情。他之前给董卓支招,让董卓把女儿嫁给吕布,就这么一下,便使得吕布周围的人都弃他而去,一个人成了孤家寡人。

      这一招,他一定会用的,而且会用的很好。

      会开到这里,差不多也就结束了,接下来各自行动,不过就在这时,戏志才却匆匆来了。

      方夏通知了此时所有在许昌的文臣,至于钟繇和程立人在谯郡,则是鞭长莫及,暂时顾不上,唯独没有通知戏志才。

      之前张仲景找方夏谈话,戏志才再这么下去,活不了多久了,自此之后,方夏便让他一心一意养病。

      他如今已经与政事有些脱节,晚些得到消息,却不再甘心寸功为立吃闲饭,又想着如今自己病情好了不少,戏志才得了消息,便匆匆赶了过来。他进堂一扫,见人基本聚齐,连忙躬身向方夏以及在座诸人告罪,道:“忠来晚了,劳貂蝉大人与诸位同僚久等。”

      方夏看了一眼戏志才的气色,发现还不错,才欣然道:“无妨,志才来的正好,入座吧。”

      虽是已经聊完了,但人都到了,总不能把他赶回去,姑且开完这个会吧,免得这人又钻牛角尖。

      戏志才这才坐在了右侧末座上。

      方夏又简单重复了一遍之前的情况。

      戏志才听的认真,不过他毕竟修养了这么久,就算想要出功出力,也得慢慢来,也知道算是拍板定案了,自不会反对。

      方夏环顾一周,见大家都没事儿了,便摆了摆手,示意散会各自行动。

  •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推翻重写了三次,花了超过六个小时,废掉了快五千字,都是卡在谋划上,真的是智商不够,写不
    下去。
    然后开始倒叙换视角,勉强写成这样,算了,再推翻估计我就懒得写了。
    荧惑就是火星,荧惑守心就是火星运转的一种天文现象,在古代被认为是对帝王示警灾祸。
    郭嘉和荀彧虽然是好友,但他们的志向结果是一样的,但过程却是截然相反的,方夏做法动机原因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呈现在他面前,究竟是怎么样的。
    剧情已经开始偏离轨道了,我这个智商那里能推演历史,撞墙去好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