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大灾 ...
-
第二十三章大灾
提要,人,也许是老天最头疼的生灵。。。。。。。还有什么灾祸啊。
1。
天空总是有风吹远,云雪白,好像刚刚有人打扫过,留了满天的青蓝。
老桂树的树杪停着一朵小云,雪白着。
要是桂荣抱着桂花爷爷,一定看得见树荫下的巴地草也长得绿云一般。
花草有人看就好看。只是看花人不在花前了。
人分不清俯视人间的天空究竟是没心没肺,对人世的悲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还是天空其实很慈悲,随时随地在吞食,打扫,净化人间的苦难。
从天空的角度来想,天空之下,每时每刻都有新人出生,没有人愿意一睁开眼睛就看见天空苦着脸,那该是多么古老沧桑的脸啊,没有人愿意看见天空的眼神只写着苦难两个字。
想来,天空必须清澈着,让活着的人可以吐一口浊气,吸一口清气。让哀愁化成无影的气息。不然,就像宋朝大词人李清照,莫道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她一个人的愁,舟船都载不动,那人间悲苦堆积天高,早就遮蔽太阳光了。
人,也许是老天最头疼的生灵,没有太阳,天阴着,人活不下去,太阳多了,天旱了,人也活不下去。
2。
桂荣父亲眼看桂荣抬走了,听着桂荣妈撕心裂肺的哭声,晌午饭也没有吃,车身就走出院子,往芦家场来。四川话车身就是转身。
这条路上,田坝竹丛间,跳一跳的都是桂荣的影子,桂荣走这条路上学,平时桂荣爷爷送桂荣,桂荣爷爷有事,就是桂荣父亲送,反正桂荣父亲要去芦家场,不过烦的是,要起得早。
桂荣背着竹书包走在前头,去芦家场上小学,碰上赶场天,路上人多,遇到人问,桂荣就转过身,把竹书包给人家看,高兴地说,我去芦家场上学。
人家说,喔唷,这个书包,做得好精细,好好看啰,桂荣拽拽地说,我父亲做的。桂荣父亲心头就有点得意。四川话拽拽地就是自豪地。
人家又夸,郑小爷,你这个女娃儿水灵灵的,还上学读书,好有出息哦。四川话出息就是很棒,有本事,出人头地。
过了青石桥,到了芦家场街上,桂荣父亲脑子里跳出来桂荣从遂宁求雨回来,坐在滑竿上的样子,桂荣真的是个小龙女,一街的人都把去遂宁求雨回来的人当英雄,桂荣父亲也觉得脸上有光。
经过街上的戏台子,台子空旷。桂荣父亲那晚上唱秧苗戏求雨,一眼看到桂荣在台下看得好认真,眉心上一点红,真的好好看,桂荣父亲唱得也更有劲,心头一念,你老汉儿不得让你丢面子,四川话老汉儿就是父亲。
唱秧苗戏果然唱得老天下了雨,桂荣父亲第一次觉得自己做了件正经事,桂荣爷爷也高兴。那天晚上饭也从来没有那么好吃,没有桂荣,以后再也不会有那么好吃的饭了。
3。
桂荣父亲到了老茶馆,人不多,有点冷清。拉过老竹椅子,一屁股坐下来,人的心也沉到底。
这是桂荣父亲的老位置,只是以前椅子朝向街,桂荣父亲和几个老票友摆龙门阵,说戏,高兴起来,张口一唱,芦家场通街都听得到。
今天,桂荣父亲把椅子对着堂里,要了一碗峨眉绿茶,峨眉山峨蕊。茶房茶博士,拎着褐红色,晶亮的铜壶,手指间捏起兰花盖碗,扑地一声摆在桂荣父亲茶桌前。鱼眼开水,滴水不漏,冲入茶碗 ,往回桂荣父亲都要叫一声好,今天只是点点头。
茶博士,就是四川茶房头提着长嘴大铜壶掺开水的伙计,一般右手提茶壶,左手拿一大摞茶碗,茶托,茶盖,每个指缝间都夹一套茶碗,到茶桌上一放,长嘴对着茶碗倒水,滴水不漏,手艺高超的茶博士如演杂技,看得人连声叫好。
鱼眼开水就是初沸的水。水初沸,刚刚开时冒小气泡,称蟹眼,再冒稍大的气泡称鱼眼。
茶叶细秀,茶茸小朵如蕊,汤色嫩碧,清香高洁,倒像桂花茶。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特别写到四川新茶。
其诗曰,新茗分张及病身。新茗就是新茶,病身,指白居易自己。
诗又曰,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曲尘。
鱼眼就是水开的气泡。刀圭,古人量取药末的小匙。泡茶时,用刀圭取茶末。曲尘,指酿酒菌,色黄如尘,诗里指茶叶细末,刀圭搅曲尘,就是把茶叶细末用小汤匙搅动。
大概像现代人喝咖啡加糖,加牛奶后,再用小匙搅动。
4。
桂荣父亲没有吃晌午饭,喊茶博士,找隔壁饭馆跑堂的小二要了一碟冲菜春卷,一碟桂花糕。
冲菜就是咸芥菜,遂宁的冲菜春卷,是遂宁特产小吃,加一点猪油炙锅,面皮一张摊平,夹入拌好的菜馅,红白萝卜丝,莴笋丝,绿豆芽,冲菜呢,切成末,再加碎花生仁,卷筒后放入盘,浇上酱油,醋,撒上熟芝麻,辣椒粉,花椒粉即成。
吃起来口味独特,冲菜刺鼻辣眼,吃得人泪涕长流。桂荣父亲借机拿衣袖擦擦眼睛。
桂花糕是遂宁白糯米,鲜桂花,加上遂宁有名的糖霜做成,糯软香甜,桂荣和桂荣妈最喜欢吃了。
人渐渐多起来,来了两个老友,坐下来,大家点点头,都不说话,这段时间,郑家坝的小儿瘟疫闹得大家心焦焦的,桂荣的事,他们也风闻了,来这里坐坐,老友,不说话,心头却是安慰。
昏昏懵懵间,突然梆,梆,梆,响起三声惊堂木。
5。
哦,雷神书,今天他还来了。
雷神书是遂宁这一代出了名的评书人,可能这段时间,茶馆生意有点冷清,大家心情都不太好。前些时候,大旱,茶水精贵,茶涨价了,来的人反而少了,现在水有了,娃儿又病了,没得了,人的心情就像乌云压在心上。茶铺子请了雷神书来说书,旺人气。
四川评书渊源流长,考古学界发现四川汉朝古文物,就有四川说书人俑。手舞足蹈,表情夸张,一边敲鼓,一边说话,十分生动。四川评书在唐代叫说话,明代叫评话,清朝评书又分两大类,清棚,雷棚。说才子佳人的故事,就如当今说言情故事的叫清棚,还有个名字,文讲。
雷棚则是讲历史风云,金戈铁马的故事,名武讲。
据说清朝咸丰后四川评书盛极一时,四川有名气的评书艺人有钟晓凡,代全懦诸人。
[成都通鉴]记载,最早的四川评书,是在市井搭棚设台,台上置一方形灯笼,上写,评书,二字。说书人一把折扇,一张书桌,一个惊堂木,拉开弓步,讲述两军嘶杀,给人筋响骨炸之感。
雷神书,就是说雷棚书说得特别好,说神了,大家就喊雷神书,据说他本姓代,正是代全懦的后人,只是说起评书来,眼睛一瞪,手中折扇一扬,惊堂木一敲,声吼如金,一点也不懦弱。
6。
雷神书今天说的是[佘太君百岁挂帅]。
桂荣父亲串演过这个戏,故事说杨门女将穆桂英正在给夫君扬宗保过六十大寿,却接到噩耗,宗保阵亡,寿堂立刻变成奠堂,佘太君决心亲自挂帅出征,报国仇家恨。
桂荣父亲想起佘太君向朝廷请缨时,唱到,丈夫儿子阵亡,杨家才落得老老少少,冷冷清清,孤寡一门,历尽沧桑,我也未曾灰心。
雷神书讲到,杨门独脉,重孙杨文广与母亲穆桂英比武,也要出征,杨文广特别勇敢机灵。
说到机灵,桂荣父亲想,桂荣小时候,也是机灵得很。桂荣拉他裤腰带,不准打妈,桂荣父亲当时嘴上骂,心头却想,这个娃儿鬼聪明耶,桂荣认字读书,学得好,老爷子喜欢,比桂荣大哥都强。
听雷神书说到重孙杨文广为国为父出征,少年英雄。想桂荣小小年纪,也为遂宁郑家坝的老乡求来雨,干旱解除,收成有望,也救活好多人,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一生也值了。只是桂荣妈,桂荣爷爷,老爷子心头过不去哦。
7。
老爷子就是郑老爷。
桂荣妈哭得撕心裂肺时,郑老爷看了一眼桂荣,闷声不响来到书房。
郑老爷坐着,想了好一阵。
郑老太来,说饭好了,郑老爷摆摆手。
郑老太又端了一杯桂花茶来。郑老爷站起身,叹一口气。
等郑老太放下茶,郑老爷就把书房门关了。
郑老爷打开书房大柜子锁,拿出柜子暗屉头两幅画一幅像。这个暗屉是一种特别的青石制成的石箱,画像外面包着石布,不怕火烧。
一幅山水,画是郑家祖先传下来的,画画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郑虔,盛唐时候大画家,大诗人,比诗圣杜甫大二十一岁,与杜甫忘年之交,诗圣杜甫有诗赞他,
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
荥阳郑氏家族,就是郑虔的祖先,也是郑老爷的祖先。唐史称郑虔,累数世而屡显,终唐之世而不绝。郑虔的书画尤为皇室官贵珍藏,郑虔与王维开创了中国文人山水画,草书媲美张旭,超越怀素。
郑虔作山水画,题诗献给唐玄宗,玄宗皇帝御赞,画绝,诗绝,书法绝,称为郑虔三绝。
8。
另一幅画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子画。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人也称三绝。
这两幅画,据传郑虔的画是当年郑老爷先人护卫宋朝皇妃入川避祸时,皇妃所赐。郑板桥的画倒是郑老爷当年进京封官不得,一位江南第一家,郑义门族人在京的京官赠送郑老爷的。
两幅画自然是郑家至宝,平时郑老爷都收藏起来,郑老爷打开看不是因为画好看,是因为看着这两幅画,感觉不同。
郑老爷一看郑板桥的竹石画题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老爷心里生出一股力,也许真是祖先血缘的感觉,心情慢慢平稳起来。
9。
看到郑虔的山水画,郑老爷想到桂荣小时候,自己给桂荣讲的郑虔故事,
据传郑虔虽然出生簪缨门第,诗礼之家。弱冠到长安却举进士不第,借住慈恩寺,生活穷困到无钱买纸,见寺内有柿叶数屋,每日取红叶学书,竟然把数屋柿叶练完,终成一代名家。
桂荣一认字唸书,郑老爷就用这个故事鼓励桂荣,学习要有恒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想到桂荣,郑老爷眼前就浮现出三朝洗儿那天,桂荣妈把桂荣抱出来,那是郑老爷第一次看见桂荣,眼睛好精神,亮晶晶的,皮肤白里透红,满屋子都惊为天人。
郑老爷在桂荣出生那天晚上,掐指一算,桂荣生得好,时辰好,郑家以后都要靠桂荣。桂荣周岁抓周,一把抓到书,桂荣虽说是个女娃儿,后来读书也读得好,读书比她哥还得行,人聪明,又有孝心,身体也好。
只是回想起来,郑老爷当时给桂荣取了名字,名英,英雄的英,字桂荣,桂荣外婆,朱夫人也说名字好,不过,又补充说,吐绿含英。当时郑老爷心头觉得朱夫人总有点担心桂荣。要含英不露,现在想来,桂荣外婆,朱夫人的担心比郑老爷自己看得远啊。
说实在的,郑老爷心头最想把桂荣培养成像秦良玉那样的蜀中女英雄。
郑老爷石布包着的那幅像,就是秦良玉的像,据说是明末清初大画家苦瓜和尚石涛画的,郑老太过门时带来的嫁妆。
10。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遂宁东边,重庆忠州人,离遂宁路程大约两百八十公里,[水浒]中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八百里,一天可以从遂宁到忠州打个来回,和现代人开车差不多,四个多小时的路。
秦良玉这个人,女中大丈夫,父亲秦葵是一个乡间贡生,秦良玉有两兄一弟,父亲家训严明,从小教育儿女为国为民,诗词礼仪,兵书战法,枪棒,骑马,射箭,文武双全。秦良玉少年就立大志,执干戈以卫社稷,聪颖超群,老父十分钟爱感叹,兄弟都不及她,可惜一介女流。
郑老爷看来看去,也是发现桂荣父亲,桂荣大哥都不如桂荣。
郑老爷心头经常暗暗担心,不仅郑氏这么大个家族,还有朱家的事情,桂荣父亲,桂荣大哥根本都承担不起。想到秦良玉的父亲就是一个乡下贡生,把儿女都教养的那么好,自己还是一个武举人,也该老骥伏枥啊,好好教桂荣,胸有大志。
11。
秦良玉后来比武招亲,自己择得夫婿马千乘,这位夫婿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后人,
马援正是把虏疮,就是把天花这个瘟疫带到中原的人。这次小儿瘟疫,桂荣也染上了天花,唉,福兮祸兮,都在天意啊。
不过马援有功,马援的后人就世袭了忠州石砫宣抚使,俗称土司的职位,管辖一方苗民。后来秦玉良的夫君被太监所害,秦良玉代领夫职,训练了一支闻名天下的白杆军,所持白杆枪十分独特,白杆就是白茅,枪头有弯钩,枪尾有铁环,环环相连可以登山攻城,弯钩一扫可以砍断马腿,使犯明的清军第一次惨败。
秦良玉还保护一方百姓,击败张献忠。到成都,秋毫无犯,成都百姓倾城相送,烧香跪拜,敬若神明,比关公犹胜。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其中一首是,
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又封秦良玉为一品诰命夫人。赐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袍。
又有诗曰,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过了几百年,北京二零零八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运动服上的凤凰图案就是参照当年皇帝御赐给秦良玉的凤袍。
秦良玉数次勤王,保卫大明,直到大明皇朝覆亡,退居南方,建立南明小朝廷,有两任南明皇帝都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侯,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为报效南明,七十五岁高龄的秦良玉检阅军队,犹如佘太君百岁挂帅,只是刚下桃花马,却突然倒地,为国家真是鞠躬尽瘁。
12。
算起来,秦良玉是中华唯一载入[二十五史]将相列传的女将军。[明史.秦良玉传]说,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好,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郑老爷每读明史至此,恨不得桂荣快快长大,像秦良玉那样,也能保家为国,不能进史书,至少能进郑氏女谱,光宗耀祖。
唉,都怪自己,也许这次不该让桂荣到遂宁求雨,桂荣又选成女童首,每天烧香祈祷,人太累了。身体弱了,染了病。不过,桂荣不去不得行啊,桂荣是他郑老爷的长孙女,芦家场走街求雨,唱秧苗戏那天,桂荣还是观音菩萨的小龙女,小龙女求雨不去,不晓得乡民咋个说,咋个骂。没得法 ,只是当时想不到,该请雨神仙,和广德寺住持求一个避祸的方法。
唉,一切都晚了。
桂荣爷爷,郑老爷心头焦急,现在瘟疫爆发,朱家湾进不去,桂荣这个样子,不晓得桂荣外婆,朱夫人晓得了咋个办。
郑老爷又掐指算一下,还有灾祸。
去年秋天开始,天旱,好不容易求来了雨,又来一场大灾,爆发起小儿瘟疫来,桂荣也没有逃过这个大灾,还有啥子灾祸,老天爷,睁开眼,观音菩萨保佑喔。
郑老爷心头想着,手上把展开的画像慢慢收起来,包好,又放进书柜里的暗抽屉,青石箱。
走出书房,天都黑了,一弯月钩在老桂树,桂荣的桂花爷爷树尖上,
这时,突然从牛棚那边传来桂荣妈的声音,
来人啊,快点来人啊。
第二十三章结束欲知后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