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 春旱求雨 ...

  •   第二十一章春旱求雨

      1。

      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没有人能确定什么事。

      能够确定的事是没有意义的。

      空气中飘渺着不确定,看不见,携带着不安,此时人还觉察不到,犹如深蓝色的豹子从遥远的天边悄无声息地走来,豹子厚软的脚垫踩着白雾。

      2。

      郑家坝,芦家场,人群挤在芦家场街上的戏台子前,台子上正在唱大戏。

      一阵锣鼓响,一个黄袍道士上,右手执剑,左手端水,身子团团转,拜四方山川土地神灵,望天祈祷,口中高喊,

      天啊,快下雨啊,天啊,快下雨啊。

      一边喊,一边把剑尖蘸水往四方一洒,口中唸唸有词,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遂宁郑家坝这一方,差不多每年春耕时节,水稻田头秧子插完后,芦家场就请戏班唱大戏。秧子就是秧苗,唱大戏又叫唱秧苗戏。唱大戏是为了求老天保佑,风调雨顺,田坝头庄稼长得好,稻谷有收成,家家有米下锅,人人有饭吃,丰衣足食,地方安宁。

      今年与往年更不相同,去年秋天以来,雨水就少,插了秧子,老天就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宋朝有个穷究天地的著名隐士,邵康节,写过一首诗,[春雨吟]

      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时,如何一霶霈,万物尽熙熙。

      霡霂,发音脉沐,小雨的意思,霶霈,发音滂沛,雨丰之意。史家评邵康节高明英迈,迥出千古,想来,邵康节也感慨春雨,春雨一丰足,万物尽熙熙。没有春雨,就没有万物之生,可见真是春雨贵如油啊。

      3。

      戏台子上,今天唱的大戏,秧苗戏叫[收孽龙]。郑老爷和郑氏族人,芦家场几家大族早早就请好了戏班子,上成都去演过戏的。

      戏文唱四川灌县,就是成都附近,都江堰那一带,有一个孝子聂郎,和寡母过日子。时年大旱,没得吃的,孝子去远山割草,

      台上聂郎唱,炎炎烈日当空照,晒得草木黄焦焦,哪里还能割青草,好比海底把月捞。

      台子下,乡民齐吼吼,
      求老天下雨啊,咋个得了。

      这时,聂郎正走到山神庙,唱道,

      不觉来到山神庙,歇歇脚来伸伸腰,肚子饿得咕咕叫。

      老母给聂郎一个饼,饿了,聂郎也不吃,看了看,要留给妈吃。

      山神爷和随从看着饼子,恨不得抢来填肚子,在庙子头唱,

      天干不下雨,田地少收成,求雨找龙王,谁来拜山神,案桌无供品,饿得鼓眼睛。

      老百姓没得吃的,更没得供品祭祀山神,山神爷都饿得鼓眼睛。不过,山神看见聂郎把饼留给妈,怜悯孝子,托梦给聂郎到崖上割草,聂郎却发现草下的宝珠。

      宝珠放到米缸头,哎呀,米缸就装满了米。两母子送米给乡邻,不怕了,有米有饭吃了。
      歹人晓得了来抢宝珠。聂郎含珠,珠滚入腹,聂郎心头似火烧,口渴喝完了水缸的水,还是渴,又跑到江边饮江水,最后化成一条龙,聂母追到江边,还有一足未变,

      聂郎悲号,

      娘啊娘,娘啊娘,
      儿已成狰狞面貌,撇不下老母年已高,
      可怜你风烛残年无依靠,可怜你孤苦伶仃鬓发焦,
      可怜啦你千里断肠空悲号,可怜你十载心血一旦抛,
      儿留得一脚未变,为报老娘养儿屈劳。

      聂母拉住脚,拉不住,聂郎还是往江中游去,聂母使劲喊,
      儿啊,儿啊,

      聂郎听见娘的喊声,唱道,

      望娘亲一步一回头,

      哭声悲切,令人肠断,老天听见了都哭啊。

      娘喊一声,聂郎回首望娘,回首二十四次,一回首留下一个滩,故灌县江边留下二十四个望娘滩。

      聂郎化龙后,兴洪水淹没了歹人。后为李冰父子收伏于伏龙观,从此当地风调雨顺。

      4。

      乡人演这个戏,一是同情孝子聂郎,二是,聂郎兴洪报仇,龙行雨来。

      就像戏文唱的,滚滚大江掀怒涛,回首大江浪滔滔,风卷狂涛万仞高,

      所以天旱时,这个戏反倒用来求雨了。

      戏台子上聂郎唱得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台子下众人连连喊好,巴巴掌拍得像打雷。

      这出戏演聂郎的就有三个人,开始的少年聂郎是个娃娃生,吞珠后,口渴长大的聂郎是个武小生,到聂郎变成龙回望老母时,却是花脸。唱花脸的演员一般都是身材魁伟,相貌堂堂,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顿挫鲜明,是压场的角。

      今天这场戏演最后一个变成龙的聂郎,花脸正是桂荣父亲,大名鼎鼎的郑花脸。大家都说,唱得好,唱得好。真是唱得天昏地暗,老天也要生悲心。

      说来也巧,戏台上戏唱到狂风大浪,波涛连天时,让人真的感觉四周起了一丝微小的风,不知不觉,天气也变凉了些,待戏唱完时,有人无意抬头一望,

      啊呀,天阴啦,天阴啦,

      一街的人抬起头来,看见两片灰云漫漫,合在一起,灰云絮边镶了一道金边,宛如金龙。

      哦哟,这个戏唱灵了,郑花脸唱得好,龟儿的,唱神了。孽龙真的来啰。哪里是孽龙,是聂龙。聂娘的孝子,聂郎变的龙。

      龙来啦,龙来啦,下雨啊,下雨啊,老天爷下雨啊,观音菩萨保佑,南无阿弥陀佛。
      人人合掌唸佛。

      一阵风起,飘来几点雨花花。

      满街的人都伸出手,小孩子张开嘴,让雨丝飘进嘴里。

      戏台最前排小孩中,人们的眼神一眼就看到桂荣,桂荣两眉间点一个红点,配着天生的雪肤黑睛,聪颖灵气,好好看。让人忘了暑热。

      同桂荣坐在一起的有肃琼,均壁,还有方家两姐妹。

      原来,演戏前,郑家坝芦家场先是抬着观音菩萨走街求雨,桂荣仍然是观音菩萨前的小龙女。方家两姐妹就住在芦家场街上,方家父亲开一个杂货店,看郑老爷带着队伍经过,赶快出来,给郑老爷磕头作揖,又喊方家姐妹赶快来磕头,方家姐妹一看见桂荣,好亲热抓住桂荣,给周围人介绍,这是我同班同学。

      方家姐妹就跟着桂荣,游行,芦家场走一大圈回来后又跟着郑老爷,桂荣,肃琼,均壁,一起坐在戏台前排看戏,有点颤兮兮的颤铃子样子,四川话说女娃儿颤兮兮的,颤铃子就是张扬的样子,颇有几分得意。颤读音站。

      5。

      大戏唱完,桂荣和肃琼,均壁,方家姐妹依依不舍地分手,跟爷爷,父亲,大哥一起回家。桂荣大哥平时最不喜欢桂荣抛头露面,这次抬观音菩萨求雨,桂荣大哥也来扛旗帜。一家人看雨真的要来了,心情都高兴。

      桂荣妈饭菜早就煮好了。人一走进院子就闻着饭菜香。桂荣看见院子里老桂树叶子轻轻摇晃,说明真的有风在吹。

      桂荣妈看大家回来了,赶快摆饭。自从桂荣教妈学会认名字以来,桂荣妈有时间就学认字,几个月下来,也认了几十个字了,春节回朱家湾娘家,桂荣妈写自己的名字,桂荣外婆连连点头,说大姐姐有志气,有恒心,工夫不负苦心人,终于还是会认字了,又夸桂荣教妈认字有孝心。

      桂荣妈觉得自己不再是睁眼瞎子,心头不像以前闷得气都透不过,做任何事情心情好多了。

      桂荣一看红苕蒸饭,桂荣跟妈学过,不过做不到那么好吃。红苕切成大块,油煎一下,再放水,米煮到半生熟,倒在一个盆子大的竹筲箕头,竹筲箕放在一个土红色的瓦钵钵上,比牛奶还白的米汤沥到瓦钵钵头,不要倒了,吃饭的时候,红苕要是烧心,喝口米汤一压,舒服得很。

      用现代的观点,米汤头的维生素丰富得很,沥干净的半熟米再铺到红苕上,盖起锅盖,焖熟,锅盖打开,气一喷出来,满屋都闻到米饭香,吃起来,米饭粒一颗一颗的珍珠一样的透明。

      米都省起吃,今年天旱,收成不好。米饭更难得吃到了。

      桂荣妈炒了两个毛毛菜,毛毛菜就是小青菜,一个蓊菜,就是空心菜,一个油菜苔,青菜吃油,那个时候肉少,油水少,毛毛菜吃多了心头空捞捞的,还是想吃肉。

      桂荣妈又切了一点腊肉颗颗,炒青豌豆,又蒸了一个猪油蛋,给桂荣爷爷做的,又给桂荣奶奶吵了一盘素豆腐干,还炒了一个干煸苦瓜,小孩子都不喜欢吃苦瓜,怕苦,大人吃,清热。

      又抓了一碗泡菜,拌上红油辣子,花椒面。红皮萝卜,皮子一泡,粉嘟嘟的红,又好看又喜人,有个名字,翠红罗,翠就是脆的谐音,听起来倒像一匹锦缎。翠红罗是桂荣外婆,朱夫人教桂荣妈的。

      萝卜一咬,脆蹦蹦的,桂荣妈做的泡菜特别好吃,清鲜咸脆,那个味道,别人做不出来,对小孩来说,那就是妈妈菜,每一个妈妈都会做一两个菜,倒不是大鱼大肉,就是那种味道,让孩子终身难忘,一想起来,天远地远,往家赶,心中的妈妈菜,那就是家园。

      妈妈菜,想起来人就在童年。

      用现代的话说,舌尖上的妈妈。

      6。

      一家人点起油灯吃饭。晕黄光辉中的人,都变得柔和了。

      桂荣爷爷一开口就说今天戏唱得好。桂荣奶奶看老爷子夸奖儿子,心头又得意又高兴,我儿子嘛,咋个不好。郑老太平时就溺爱这个独儿子,虽然还有两个姐姐,嫁出去了,不算郑家人了。

      桂荣妈抱着桂荣妹妹,桂荣妹妹先吃过了,要睡觉的样子,桂荣爷爷赶紧喂桂荣妹妹一口蒸鸡蛋,又给桂荣,桂荣哥各人一勺蒸鸡蛋,自己才吃一口,朱女儿,你这个蒸鸡蛋好吃。桂荣爷爷看天要下雨了,心头高兴,喊朱女儿。

      桂荣父亲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他晓得老爷子最生气他不读书,就像贾宝玉不读书挨父亲打,老爷子亲更看不惯他唱戏,唱戏唱得再好都是戏子,不务正业。[红楼梦]柳湘莲,唱得再好,也不敢当蒋玉菡。

      只是桂荣父亲天生就喜欢唱戏,有时候甚至羡慕那些穷人,穷得没办法了就去唱戏,管得他的,看得起看不起,老子自己唱得高兴。唉,人就是要活个痛快嘛。你不敬我,我还不敬你。唱成角了,也可以养家糊口,天下闻名,还唱给皇帝听呢。不像现在,自己有劲使不出,做啥子都没得心肠,每天的日子都是憋起过,只有唱戏的时候心头爽一下。

      桂荣父亲要是生在全球第一的音乐家,大天才莫扎特以后的欧洲,就是戏剧艺术家。生在中国解放后,就叫戏剧演员。

      今天唱得酣畅淋漓,大家都说唱得好,唱神了。桂荣父亲晓得这次唱戏不像以往只为了好耍。这次父亲郑老爷请戏班子唱大戏求雨,是正儿八经头等重要的事,四川话正儿八经就是正经严肃的意思。

      这个戏班子也是桂荣父亲辗转托人请来的。郑老爷十分满意,桂荣父亲这回做了一件正经事,受人尊敬,他在戏头串演,其实是压轴,演得特别卖力,把老天爷都唱哭了,要是下场雨,老爷子也高兴,唱戏总算是用到正道上了。

      第一次觉得家头的饭这么好吃,虽然没得大鱼大肉,吃得好舒心。这个家真的是个家。

      人的世界就是这样,人每天都在吃饭,要吃好一顿饭难,吃舒心一顿饭更是难上难。

      能吃上一顿好饭,吃上一顿舒心饭的人并不多,世上大多数人一辈子吃过大鱼大肉,但却没有吃过一顿好饭,没有吃过一顿舒心饭。

      一大家子,坐在一起,每个人心头都真正的高兴,老父母,老婆,儿女一大家子心头都觉得好,要做到这个好字,吵了那么多回架,经过那么多的艰难苦涩。冥冥中人的心情慢慢的搓揉,发酵,此时此刻刚刚好,每一个人心头那一份温馨多一丝嫌累得慌,少一丝又心欠欠的。那温馨如晨曦薄雾袅绕,人像飘忽在雾缈中,给人留下的温暖终身难忘,这就是家。

      一生中能这样吃好一顿家常的饭,就是人生的幸运,藏在心底珍惜的。时空凝聚在这一瞬间的温暖氛围,不是时空本身,可遇而不可求,抓不住,摸不着,人可以一次又一次回到同样的房屋,与同样的人吃饭,心头的情怀却不再一样。

      7。

      郑老爷吃了饭 ,睡不着,又到院子头看看,凉风起来了,过了夜半,雨细细地飘起。老桂树白天干得卷起的叶子舒展开来,树根下的巴地草每一匹匹叶尖上都有一滴滴透亮的雨颗颗,珍珠样闪烁。

      下半夜,真的下起小雨来,郑老爷干脆不睡了。点了个灯笼,披件蓑衣,拿个草帽盖在灯笼上,去田头看看,走出来,耶,田坝上灯火点点,看来好多人都睡不着,想着田坝头的秧苗,秧苗吃了春雨,叶子在灯笼的光下一照,看出绿油油的亮来。

      大家心头都在唸,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啊,老天保佑啊,多下几天雨,下透啊。

      第二天阴了一天。第三天早上,太阳火火火地又升起来,火火地晒。几天下来,鸟不鸣,花不放,草不开,树不挺,人也懒得说话。万物都不出声,蔫兮兮的,四川话蔫了就是没得劲,枯萎的意思。

      郑家坝和四邻乡民都自动结伴,一群一群到小青山,青山庙敬香祭祀,求佛,求观音菩萨,求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求祖宗祖先保佑。

      各家各户,时不时还有老人娃儿一起在田坝头转,大爷大娘,手捧三柱信香,身穿黄衣黄裙,口喊,玉皇大天尊,落雨救众生,娃儿使劲喊,天老爷快落雨,保佑娃娃吃白米。

      桂荣学校也放假抗春旱。桂荣和冒根朋友肃琼,君璧,还有方家姐妹,学校的同学一起都去帮着喊。

      8。

      郑老爷和几个领头族人天天都去巡看琼江河,小清河,郑家坝就这两个水源,方圆百里,人畜庄稼,花鸟草木都靠这两条河水保命。郑老爷带领族人年年都要在这两条河修水利,掏渠,理沟,顺垄,保证秧田有水。

      琼江河夏天水大时,江上船来船往,现在干成一条河沟了。河对岸邻居坝子上的乡民也来取水。

      郑家坝小清河却在僻静的山谷,往朱家湾的路上,就是沿着小清河走。小清河也奇,天再旱也不涸,雨再多也不涝,有人说那水是从小青山心底流出来的,找不到来口,好像从地底深处突然就冒出来了。河水绕小青山转一圈往北,突然往东,流向朱家湾。河水两边都是山壁,只要在山口一守,人就进不去,像诗仙李太白的诗[蜀道难],一人把关,万夫莫上。

      传说中,外面一有天灾人祸,小清河一进山口,往朱家湾去的山谷里,就会出现好多青蛇。没有人敢往里走,就是桂荣妈这样嫁出来的女儿,也不敢走。除非里面的人出来,里面的人喝过一种草药汤,也不晓得是啥子汤药。总之,不怕青蛇。

      郑老爷早已经安排守河人,就在小清河北转东的转口上,盖了两间竹草房,一天十二时辰都有族人看守,也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一到干旱,要守小清河的水,真是如临大敌。那时,不只郑家坝的人要喝水,郑家坝四邻的乡人都要来借水喝,小清河的水不是水,是观音菩萨救命的甘露。

      9。

      郑家坝这边的旱情,比起遂宁城那一带,还算轻了。看看有些秧苗都旱死了,家头有劳力的乡民在田地上架竹架子,上面铺谷草皮子,遮荫保苗。

      桂荣一家人,桂荣妈,奶奶,大哥,桂荣都来编草皮子,桂荣父亲头天也来帮忙,编得又快又好。第二天就烦了,还是跑到芦家场坐茶铺,茶水涨价了,水好精贵嘛,桂荣妈不高兴也没得法。桂荣大哥看父亲不来,也梭了,四川话梭了就是溜了
      。
      桂荣妈请了短工帮忙,保得住的秧田都盖起谷草皮子,保不住的秧田,和人家一样,重新种了黄豆,红苕,包谷,四川话包谷就是玉米,也种些洋芋,洋芋就是土豆。总之,旱天能够种的都赶快抢种,不然啥子都收不到了。

      农民靠天吃饭啊。

      从遂宁城那边回来的人说,遂宁城郊的土地都干裂了,本来也有人出钱修水库,位子没选好,比河床高,结果一颗水都没得。田干得啥子都长不成,简直是绝收啊,人吃啥子,咋个活啊。

      又过两天,遂宁城南门都关了。传说按五行,南方丙丁火,把南门关闭就可把火关住。久旱无雨之际,遂宁县城都要把南门关了,出南门的人都要绕道,进出走东西门。行人也不抱怨,要等到下雨,南门再打开。

      遂宁城里头,周围团转的乡镇里,大街上冷冷清清,全城都不准杀生,不准屠宰牲口,不准卖牛羊猪肉,饭馆也不准卖有肉的荤菜。城头的人都不吃荤腥了。这叫做禁屠。

      传说大旱成灾是老天爷怪罪百姓,所以百姓要戒荤腥,官民不分,一律素食。遂宁是观音圣城,百姓素食虔诚拜佛,拜观音菩萨,改恶从善,希望感动上天,早降雨露。

      郑老爷听说遂宁城关南门,禁屠,晓得今年的旱灾不得了。郑家坝方圆百里也立刻宣布禁屠。

      10。

      这天早上,桂荣妈,桂荣爷爷突然听见桂荣在院子里带着哭声喊,妈妈,爷爷,快来看啊,一家人都跑出来,一看,院子里老桂树的一个大枝杆变焦了,就像火烧了,雷打过一样,真像戏里唱的,草木晒得黄焦焦。

      晒死了,晒死了。桂荣父亲说,找人来砍了。

      桂荣哇一下子大哭,抱着老桂树说,莫砍,莫砍。

      桂荣从小就围着老桂树,抱着老桂树长大的,爷爷说,桂荣的名字也是老桂树来的。老桂树开花的时候,桂荣就喊老桂树,桂花爷爷。

      郑老爷看桂荣哭得好伤心,挥挥手,好,好,莫砍,莫砍,顺其自然。

      说完,看一下天,今天恐怕又是大太阳。炎炎烈日连天照,也许这时人才恍然,

      人总是想寻找光明,但太阳每天照耀的时候,过度的光明却让人难以生存。

      桂荣妈车转身,到厨房提了半桶泥水来,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倒在老桂树根下,太阳出来了,树就不能浇水,水晒烫变成水汽,树根反而烫死。

      桂荣赶快跑去抱一抱谷草遮住树根,猛然看见,树根凹凹头,老树根荫影下,居然有一株巴地草长出小绿芽来,在一片黄焦焦的土壤中好好看。

      桂荣妈提来的泥水是洗菜,洗红苕的水,倒在土钵头,过夜澄清后,上面的清水舀出来煮猪食,下面的泥水浇到田头。却忘了给老桂树浇点水,没有想到连老桂树都晒死一枝。

      老桂树的枝干晒死了,让郑老爷心头很不舒服,心头隐隐约约要出啥子大事。掐指一算,算不出来,好像有几件事混在一起,天机不可泄漏。

      郑老爷是武举人,学过兵法,战法,懂得一些阴阳八卦之理,但毕竟不是方士术士,再加上心情不好,恐怕也算不清楚,唉,天还在旱,咋个办。郑老爷心头着急方圆百里的族人要用水。

      下午,郑老爷正在焦虑中,住在芦家场街上的四幺公陪着两个遂宁来的神秘人来找郑老爷。

      11。

      郑老爷把来人让到书房。桂荣端了桂花茶进来。书房里隐隐飘起桂花香。要是以往,郑老爷闻着桂花茶香,心情就松活起来,四川话松活就是轻松,今天桂花香让郑老爷想到老桂树都晒不起了,心里反倒一紧。

      四幺公一介绍,郑老爷与二位乡士又拱手行礼,互表敬意。原来两位来宾远祖都是遂宁历史名人,为民清官,天下景仰,英名如雷贯耳。一位姓席,中年沉稳,乡人推为遂宁乡会会长,远祖席元山,大名席书,赫赫有名,在明朝做过礼部尚书,太傅。席家一门三兄弟都中进士,人称三凤。

      另一位姓张,容貌清奇,隐士,自号蜀中笑笑猿,笑笑是小小谐音,远祖张问陶,号船山,又号蜀中老猿。东坡以来,元明清,蜀中诗人之冠。一门三兄弟三妯娌都是名诗人,两位眼见遂宁大旱,百姓受苦,官府无能,继祖先之志,准备联合遂宁各地乡族请方士求雨。

      郑老爷听二位一聊,才晓得遂宁已经有一个神秘的说法悄悄流传。现在的大旱,一千多年前的[推背书],已经预测了。

      12。

      [推背书],后人称为中国第一预言书。据说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时候袁天罡,李淳凤合写。袁天罡,是最神秘的唐朝成都人,成都还有一个神秘人是汉朝严君平,袁天罡对唐太宗说,他比严君平生而逢时。

      相传袁天罡能凭风声风向,断吉凶,称为凤鉴,又精通面相,看婴儿武则天相,既预言将来是天下女主。李淳凤,也看出了武则天的星象。

      这两人袁天罡观人第一,李淳风观天不二。两人本事谁更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两人为武则天寻龙穴,李淳风找到一个龙穴,埋铜钱为记号。袁天罡也找到一个龙穴,从头上拔一根银钗插下,挖开一看,银钗正好插在铜钱的方孔中。

      这两人的墓地都选在四川阆中天宫院,廊中与遂宁,安岳,潼南共二十六县同属川北道署,桂荣出生的郑家坝芦家场就在阆中之南,遂宁,安岳,潼南三县交界处。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要二人推算大唐国运,李淳风用周易八卦推演到唐朝以后两千多年的国运,袁天罡推他的背说,天机不可再泄,因此书名为[推背图]。

      [推背图]共有六十象,每象有谶词和颂诗一首,预言了两千年中华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现在悄悄流传的是第三十九象,

      谶词说,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为什么旭日升,人要哭啊,看书的人都想不通。

      再看颂词,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

      还有金圣叹的评点,此象疑一外夷扰乱中原,必至酉年始得平也。

      金圣叹,也是一大奇人,狂士,生于明末清初,明亡誓不仕清,常叹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改姓金,字圣叹,为当时狂傲奇士。

      据金圣叹所评,看来这干旱就是因为旭日升,百姓苦,人人哭,天下将乱的先兆。

      二位又说道,遂宁刚刚出了一件事。

      13。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遂宁城里头,上百的乡民赶到大堂坝,团团围住专员兼县长罗玺的办公室,县城大院旗杆上挂着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乡民要罗专员,罗县长出来求雨,乡民说旗杆就是齐干,那么大的太阳,还在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到处都晒干了,还在挂。

      乡民喊罗专员把国旗取了。罗专员不允许,乡民越聚越多,有几个壮汉要把旗杆拔了,拔不起来,又有几个乡民拿起镰刀砍旗杆,把旗杆砍断,罗专员喊手下人抓人,乡民毛了,四川话毛了就是极端愤怒,就像动物毛发都耸起了,齐力一吼把砖墙推倒了,拿起砖块往罗专员打来,这个事情在遂宁民国史上,成为一个历史事件记录在案,遂宁求雨打专员,立马震动四川。

      遂宁以往干旱严重时,地方官出面,请方士,道士,举行呼风唤雨的求雨仪式。地方官为了顺民情,顺民意,顺从民间请求,缓解矛盾,也请方士,道士一显神通。

      无奈这回县大老爷,又仗着自己是省城的专员,虽然遂宁春旱百年不遇,田土龟裂,赤地千里,真的是赤日炎炎似火烧。全城人心惶恐不安,饥民一群群,吃树皮、吃草根,吃白鳝泥充饥。其他方式都没得搞头了,龟儿的,还不请方士求雨,他们不信求雨,还不准老百姓信。

      民国那时候,维新学人正在学习西方洋人的德先生,赛先生,动不动就骂百姓愚昧,殊不知快百年后,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点火,现场的艺术设计师报告,其实请了风水先生看方位,选了东偏北位置来点火。还有人说,台湾,美国选总统也邀请风水师。

      金林就说,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谁要懂了,谁才是真正的富豪。中国学那么多西方,真是拿着金饭碗讨饭。

      总之,你拿出有用的方法来,你来呼风唤雨。请人求雨,对老百姓也是安慰嘛,县长不管,老百姓只有自己来请人求雨了。

      郑老爷脑子里立刻闪过老桂树的干枝,心头总感觉再旱下去真会出事,天下大乱,遭殃的还不是老百姓。

      郑老爷当即同意请人求雨,请哪个喃,二位起立拱手,郑老爷帮忙,郑老爷听到这里,才晓得这二位来的真意。即然已经答应了。郑老爷也不推诿,写了一封信给广德寺住持,交给桂荣四幺公,说,你陪他们去遂宁吧。

      三位告辞郑老爷,第二天到了遂宁广德寺,见到广德寺主持,四幺公亲自把郑老爷的信双手递上。

      广德寺住持一看。四个正楷字,大师求雨 。

      14。

      遂宁求雨打专员,事件一传到成都,民国四川省政府赶快从成都派人来,答应给乡民求雨,乡民的激愤才缓和下来。

      请谁求雨,罗专员一头雾水,心头嘲笑乡民愚昧迷信。这天罗专员办公室来了两个人,正是席会长和桂荣四幺公,原来蜀中笑笑猿已经带着广德寺主持的信西往峨嵋山,又带着峨嵋山住持的信东转到内江,转一圈,终于请到雨神仙来遂宁求雨。内江离遂宁近多了,往北直上就到。

      笑笑猿昨天回来给席会长说了,今天一早赶紧到四处通知各方乡邻,准备迎接雨神仙来遂宁求雨。

      晌午,席会长和桂荣四幺公来到县府见罗专员,他们知道省政府派人来了,答应给乡民求雨,正好他们也请来雨神仙,民间县府联合为乡民求雨,渡过旱灾,岂不是好。

      罗专员正在焦头烂额,一听眉头舒展,连忙点头,第三天开了一个遂宁乡绅会,备了大礼,以遂宁全县名义礼请雨神仙。

      15。

      为何要请雨神仙,

      雨神仙,俗名余承先,呼风唤雨,十分灵验。

      少年好道,从内江往西,过成都,去了青城山学道。学有初成时,恰逢张三丰入川在青城山,因缘受过张山丰的指点,再加资质不凡,道性又高,修为大进。

      因寻灵药制丹,晓得峨眉山有孙思邈的丹药洞,纯阳子仙人吕洞宾也在洞中炼丹修行,雨神仙离开青城,到了峨眉,寻得丹洞,从此隐于峨眉,修为大成之后,人称渔神仙,又叫羽神仙,雨神仙。

      说渔神仙,不是钓鱼杆一甩就钓一条鱼,恰恰相反,渔神仙从来没有钓过鱼。鱼线上根本没有钩,连姜太公的直钩钩都没有。姜太公心头是有期盼的,总是想在红尘大干一番,为了入世,只是愿者上钩而已。

      渔神仙钓鱼却另有玄机。体验静的功夫,静的感受。一根线直直的插入,水中如果真的有鱼前来,不管多轻,钓者能否感觉到。感觉到一次就钓了一条鱼,只是无人看见,但那天地山川,是晓得的,真是天知地知,鱼知渔知。

      久而久之,天地之间,丝毫的变化也能感受,所以雨神仙,能求雨一点也不怪。后世的科学有一个蝴蝶理论,蝴蝶翅膀一动,引起万里之外的风暴。

      想来,神仙就是能感觉到蝴蝶翅膀扇一下的不老者,这就是修真,修真为了出世,如庄子所言之真人,知天之所为,知地知所为,知人之所为者。

      说羽神仙,则是传说中羽化成仙,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笑笑猿哪里能找到雨神仙,雨神仙真是云深不知,除了峨眉山方丈大师知道雨神仙的去处。不过,遂宁广德寺主持与峨眉大师颇有往来,桂荣四幺公晓得郑老爷与广德寺住持则有深交。所以才和席会长一道拜访郑老爷帮忙。

      16。

      郑老爷得到笑笑猿的消息,雨神仙请到了,也松口气,四川走一圈,哪个不晓得雨神仙。又听说县长罗专员开了乡绅会,大礼再请雨神仙,郑家坝就是桂荣四幺公代表,又来消息,雨神仙已经到了遂宁,开始搭求雨台,又选了好日子,请各乡望门大族带上本族七,八,九岁的童男童女,与各乡的求雨团,彩旗飘飘前往遂宁,举行隆重求雨仪式。

      肃琼,君璧都十岁了,方家姐妹不是郑家大族子弟。几个朋友中只有桂荣七,八岁,春节走花街又是观音菩萨小龙女,又是郑老爷的长孙女,首选第一。

      桂荣和其他童女童男一道,穿了一色特制的仙童求雨服,桂荣看起来,聪灵容貌又添一分仙童气,芦家场送行求雨团那天,满街上的人看了桂荣都叹为天人。

      童儿都坐上专门做的三座滑竿,一副滑竿,连三个坐椅,三副滑竿,坐九个童儿率先开路。
      肃琼,君璧,方家姐妹都来送桂荣,一直送到芦家场口才回去。

      17。

      雨神仙带着两个道童,真是仙风道骨,飘然而来。一到遂宁,蜀中笑笑猿,席会长,桂荣四幺公,一起陪着县长罗专员迎接。郑老爷和遂宁四周乡绅也陆续到了,郑老爷即刻拜会了雨神仙,罗专员诸位乡绅。

      雨神仙指导乡民用方桌搭好了一座高台,三十六层,凌空向东,上设各路神仙牌位,旗幡飘舞,五彩缤纷。明烛高照,香烟缭绕,不分昼夜。

      每日作法求雨时,两位童儿站在两边,俊美如仙,高台位址就设在船山公园右侧,正是纪念蜀中笑笑猿祖先张船山的船山公园。

      罗专员每天早晚亲自率领三十六个童男童女上台顶礼烧香。童男童女共一百零八位,分成三班轮换。桂荣和另一男童选为童男童女之首。作法第一天,有人来拍照,那是桂荣第一次看见照像。
      也给这一百零八位童男童女拍了一张。

      别的童儿还可稍微歇息。桂荣和那男童都不得多歇。郑老爷也没法,此时敬天求雨,务民之义,万不能徇私换桂荣歇息,桂荣每日累得站不稳,心里想着桂花爷爷,口里唸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保佑下雨,保佑下雨。

      所幸天尽人愿,求雨三天后突然黑云四起,瓢泼大雨,倾盆而下,琼江河暴涨,流入只剩一丝气息的农田,遂宁一带旱象终于解除,人心大快,议论纷纷。罗专员也暗暗称奇,不管怎样,旱情缓和,他的命,他的官可以保住了。

      这件求雨灵验之事记载于遂宁地方志,不信的人说凑巧而已。

      后世科学来看,雨神仙凌空高台作法求雨,会不会是蝴蝶在扇翅膀喃。

      18。

      大雨之后,郑老爷专程拜谢了广德寺主持,雨神仙早已不见仙踪。

      回家这天,桂荣四幺公带来一张报纸[蜀报],重庆办的报纸。桂荣一眼就看到童男童女像,桂荣站在中间,自己也觉得好看。郑老爷也很稀奇,没有想到遂宁求雨还上报了,收好报纸,让童儿坐上滑竿开路,带着郑家坝求雨团凯旋而归。

      走到芦家场口子,郑家坝来了好多人,桂荣在滑竿上一眼就看见父亲,脸上也有点得意。又看见肃琼,君璧,方家姐妹。大家高兴地挥手。

      滑杆一直抬到郑家宅子。桂荣妈抱着妹妹,桂荣奶奶,大哥都站在门口等候,去遂宁求雨也有五,六天了。

      桂荣一进院子就看老桂树,桂花爷爷精神却好多了,跑过去,抱一抱树干,哇,树根下的巴地草一下子长了一窝出来,鲜绿抢眼。

      第二天吃中饭时,桂荣说到报纸上有她的相片,大家都没听明白,郑老爷说报纸在书房架子上,桂荣跑去拿来,大家一看都认出来真的是桂荣哎,站在前面中间,好好看。桂荣妈还认出桂荣的大名来。

      说起来,旱情解除了,老百姓也缓了一口气,桂荣又上了报,该高兴一下,松一口气了。

      没有想到,

      郑老爷走在起死回生的田坝头,看着转绿的稻子,蓝霭的远山,隐隐约约的心底冷不防却惊起一丝不安,右眼皮也跳一跳的,龟儿的,究竟有啥子事呢。

      第二十一章春旱求雨结束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春旱求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