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神秘的暖秋 ...

  •   第二十章神秘的暖秋

      提要:秋天,最神秘的季节。如果能感觉到月光的温暖,那就更添神秘了。

      1。

      秋天,最神秘的季节。
      如果能感觉到月光的温暖,那就更添神秘了。
      月光是有温度的。要是人的心足够静,静如如止水的话。
      疏星的夜,秋的水波纹,因风吹过水面,颤悠悠的,平添感伤。
      秋月的光繁华如锦,细细的月光丝堆积成深渊,填满天地的缝隙。
      抽出一丝来就是忧伤的鞭子。打了人还不准人哭。
      人像霜过的青草,枯萎在悲秋的心中,少了落叶的红。
      没有人知晓,悲伤的秋天是不是真正的秋天。
      即使千年的感觉如此。一日三秋,是很久以前的人了。
      沉浸到幽冥处,月光静谧地编织着春的生育,春的喧哗,
      秋天的树影枝正在转换时光。
      那一瞬间,秋的秘密已经完成了,被人看见的只有萧杀冷漠之气,
      萌动的种子也已遮蔽。
      秋天的神秘漂浮着,斑斓一闪,如爱如神。
      生命的光芒与执意幻灭的力量交织纠缠,
      不顾一切。
      其实,
      春天的花一直在开。

      2。
      桂香,深蓝的秋韵,闪着金,桂香飞出郑家老宅,院中老桂通天,与月中桂树遥遥相望,天上人间共婵娟。

      桂花,淡金的云,铺满院子,土地变得柔软芬芳,不似人间。

      桂荣和桂荣妈各人拿一把小扫帚扫落花,落花收集起来制桂花茶用,桂荣妹妹跑来跑去捉片片飞起的桂花瓣。虽然是深秋,却让人想起宋朝人杨万里一首初春的诗,[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只是这黄蝶却是金色的桂花翩翩起舞,儿童更在飞花中。

      3。
      桂荣和桂荣妈用的扫花帚不是普通稻草扎的,宋朝大词人李清照笔下的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想必普通稻草做的扫帚对轻软的桂花太粗硬,太粗糙了。

      这两把扫花帚是桂荣父亲用秋天的白芦苇花草扎的芦花帚,白芦苇,可能就是远古[诗经]中的兼葭。雪白轻柔,桂荣妈一看就喜欢,这么好看小巧的芦花帚也只有桂荣父亲做得好。

      心头恨桂荣父亲就是不多做,赶场天拿去卖点钱贴补家用也好,家里头啥子都不管。一家大小吃的用的都靠田头,靠自己纺线卖点零花钱。

      郑老爷家四个兄弟,郑老爷是大公,桂荣的幺公会做生意,芦家场有半条街都是他的生意。挣了的钱会帮贴郑老爷一些,总之,这么大个家,郑老爷这个族长没有官俸,又不做生意,哪里来钱。

      暗里,也有地方的袍哥军阀来找过郑老爷出头,坐享收钱。郑老太劝郑老爷不要去做,万一有伤天害理的事扯不清。郑老太的话也合郑老爷的心意,郑老爷年青时的志向是为国为民。那种土豪劣绅的事郑老爷十分不屑,所以方圆一百多里的郑家族人,外族人都服郑老爷。

      这样的家头肯定清水寡淡。

      人生的悲苦也就在这里吧,一点点的美好,一下子就被现实的坏心情毁掉了。

      4。

      说起来只有这芦花帚才配淡黄的柔花,轻轻一扫,芦风飞起落花的絮,这样花不会受伤。若有硬枝扫花,伤了花,花瓣渗出丝丝血红,就不能做桂花茶了。

      淡黄的花清洁后,放进两个大竹簸箕里,竹簸箕底上事先铺放一层绿茶叶,叫茶胚。茶胚上均匀加一层桂花。

      一层绿茶一层花,

      茶花堆好,绿茶封顶,再罩白布,抬进屋阴干。

      桂花慢慢吐香,眯起眼睛一闻,嗯,绿茶早已染上桂花香,

      这叫茶胚窨花,窨可读印,又读熏。熏香之意。

      桂花茶,黄绿透亮的水影透出袅袅馥郁的桂花香来。

      民间又名九里香,香味清新迷人,中医说止咳化痰、养生润肺,芳香辟秽。古人用来香口,美肤。

      5。

      桂荣帮妈把收好桂花,就不怕秋雨绵绵了。

      桂荣带着妹妹去到书房。

      郑老爷的书房,门楣上两个字,桂荣早已认得了,

      蘭桂,
      两边有对联,
      上联是,丹桂,金桂,月中桂,
      下联是,草香,兰香,王者香。

      兰桂自然取兰桂齐芳,子孙昌盛之意,不晓得是哪个写的,不太像郑老爷的习性。

      郑老爷书房里,书窗前的墨兰,花开出来却是朵朵橙黄,与院中桂树芬馥齐芳,沁人心脾。

      桂荣妈羡慕桂荣,在兰桂的花香中读书,也是人前生修来的好福报哦。

      6。
      桂荣端坐在书桌前,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写字。身旁小竹床,妹妹捉花时,耍累了,一到书房,蜷一团在小竹床上,倒头就睡着了。

      书桌上摆着桂荣外婆,朱夫人送桂荣的文房四宝,桂荣从朱家湾带回来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上都刻着桂荣名字,刻着桂花图。

      桂笔,桂墨,桂砚,砚中间圆凹,加水一墨,映出砚上雕刻的桂树,蟾蜍元宝,比喻读书进取,蟾宫折桂,金榜题名,一磨墨,墨砚就盛满登科及第的美好祝愿。

      砚中清水,月中桂树隐隐约约。

      不过这砚虽好,却还不是洮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唐宋以来中国四大名砚。四大名砚今人也见不到了。

      这砚也非无名之辈,这是蜀中三大名砚,苴却砚、白花砚,蒲砚之一的蒲砚。

      明清人赞美蜀中蒲砚石质坚如金石,细如粉绸。下墨,发墨,墨如黑漆,尤其是墨汁临寒不冰,当暑不涸,随笔流畅。

      所以当年郑老爷见了这砚,连连夸朱夫人送的墨砚真是好。

      桂荣正在写字,院子里来了几个族人,往堂屋走来。

      桂荣收了笔墨,抱着妹妹去到妈妈房间。

      7。

      桂荣妈正在纺棉线。

      把妹妹放在床上,妹妹还没有醒。桂荣就拿起棉花,坐在床边搓棉条,就是棉花眼子。

      桂荣妈一手拈起棉花眼子,一手纺线。

      桂荣妈说,你读书嘛,不要误了功课。妈自己来。

      想一阵子又说,你能读书,妈好羡慕哦。你命好。不像你妈,唉,这辈子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得。

      桂荣每次听妈这样说,心头也难过。今天突然心上一动。

      8。

      桂荣放下棉花条,拍拍床沿,急忙说,哎呀,妈,我来教妈,我来教妈,不要难过,不要怕,我教妈,保管妈认得自己的名字。

      桂荣妈一惊,我可以学认字啊,

      当然啦,学校老师说,每个人都要读书,受了教育,才晓得做人的道理。

      一边说,桂荣就从自己的黄竹小书包中拿出纸笔来,挨着妈坐下。

      写了妈的姓,朱,中间的辈分,妈的名,淑。

      桂荣告诉妈,妈的名字是个好名字哦,淑就是窈窕淑女的淑。淑女就是美好的女子。

      哦,你外婆给我取的名,桂荣妈二十几年来终于认得自己的名字了。

      听女儿说自己的名字好,是个好名字。心头对她妈,就是桂荣外婆,朱夫人的怨气一下子就消了。桂荣妈以前总以为她妈嫌弃她笨,嫌她人不好,所以不教她认字读书,她妈朱夫人平时都喊她大姐姐,好像她名字都没得一个,桂荣妈就想恐怕自己的名字也不好听。

      桂荣又教妈写名字,桂荣妈从来没有拿过笔,桂荣就握着妈的手,在纸上写,那时铅笔还不好买,要到第二年抗日战争开始了,中国第一家铅笔厂好不容易从上海迁到重庆,铅笔才流行起来。

      桂荣妈看着自己写的字,眼泪汪汪的,一把抱着桂荣,妈的好女儿,妈的好女儿。

      9。

      这时,爷爷,几个族人从堂屋出来,出了院子。

      原来今年一秋,真的是雨疏风骤,雨太少,落雨时节不落雨,靠天吃饭的农人就着急起来。

      桂荣爷爷,郑老爷把郑家和几个大族中理事的人喊拢,在堂屋头商量修琼江河的事。

      琼江河,绕着郑家坝,从遂宁流过来往东南而去,到重庆东入长江。

      桂荣每天上学去芦家场,要过一道横跨琼江河的紫红石板的拱桥,桥墩石板长满老青苔,时光改变了原来的紫红,这紫红石板的桥反倒被人喊作青石桥。

      郑老爷打算趁河水少,先把河滩淘淘,做高河堰,万一来场大雨喃。
      往年有时候干旱一阵,春天大雨一来就要发大水,古人说,春潮带雨晚来急。到大水冲下来就晚了。

      郑老爷每年修河,都是坚决遵祖制,不敢马虎,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祖先一代一代做的就是深淘滩,低作堰,从四川都江堰学来的,李冰父子留给老百姓的[治水三字经],千年利民。

      先看看河水深浅,郑老爷一行往琼江河走去。

      郑老爷回来时,明月立在老桂树梢,天擦黑了。

      桂荣妈赶紧给郑老爷热饭,喊桂荣给爷爷端去。

      ----------------
      第二十章神秘的暖秋结束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