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三章 ...

  •   高祖又有些时日没到吕后宫中了,而戚夫人那边却是“夜半无人私语时,芙蓉帐暖度春宵”。每每想到此,吕后气就不打一处来,可又苦于没有适当的机会发泄。正是这样一个秋日的午后,吕后雍懒的在御花园的凉亭里歇息。几场雨一过,天渐渐凉了下来,秋也就到了。御花园里,秋菊吐艳,桐叶烙金,月桂香浸,漫随天上云卷云舒,此时的吕后却难做到让它去留无意。戚夫人跟随高祖巡视关东时,经常向高祖哭诉,要求废了皇太子刘盈而改立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皇上经不住戚夫人在枕边软磨,已经有了更立的念头。当辟阳侯审食其把这天大的消息报告给了吕后,她震惊了,震惊之余,吕后马上思量开了,为了皇太子刘盈,更为了自己,势必该出手了。
      有宫女的嬉笑声从林荫道那边传了过来,吕后寻声望过去。赵美人的儿子、高祖第七子刘长在宫女、奶妈的保护下,蹒跚学步,憨态可掬的步履惹得一伙人大笑。看着刘长跌跌绊绊从凉亭这边走过来,吕后的母爱不由被激发出来。自从赵美人去世后,刘长就由吕后抚养在后宫中,虽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可吕后对他却甚是怜爱。如高祖所吩咐那样,视如己出,照料得细致入微。吕后忙起身,正想过去抱一抱刘长,忽然看见辟阳侯审食其神色慌张,急冲冲进了御花园,免了君臣之礼,辟阳侯跟吕后耳语几句,吕后的脸色一下全白了,手不由得捂住胸口,随即出了御花园,直奔未央宫大殿而去。
      大殿上。虽不是上朝时间,但众大臣都齐聚未央宫大殿。从高祖和众大臣的脸色来看,他们是为某件重要的事情正争执不下,双方已经处在胶着中。大殿上,气氛甚是紧张。
      “众卿家,朕已经考虑好了,就这么定了。”高祖怏怏的说。
      众大臣跪地不起,也不作声,以沉默表示反对。高祖扫了一眼大殿上的众臣,一排排俯首在那,没有声响,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表示抗议。高祖感到从未有过的冷落与极大的不敬,随即龙颜大怒,拍案而起。
      “说话啊,不然一个个拖出去斩了!”高祖顿了顿,“朕废了皇太子再立,有何不妥?你们一个个先前不是很能说吗?现在怎么啦?啊?为何又无语啦?!”
      这话让刚进东厢房的吕后听得一清二楚。吕后一身冷汗,寒意从头顶一下子就钻到脚心。刚要推门的手哆嗦着缩了回来,“冷静,”吕后忙告戒自己,吕后也是经历过大场面的,知道眼下最关键的是要自己先冷静下来,不然真要坏了事,“等再看一看情势,须有个万全之策才好,千万不可冒然。”
      “朕如何就不能改立赵王为皇太子”高祖缓过了这口气,慢慢坐下来,靠在龙椅上,目光依然如炬,直逼着大殿上的众臣。众大臣没有抬头,但都能感觉得到皇上的眼光在自己身上来回游走。死一样的沉寂,只有高祖愤怒的喘息声。
      “禀—皇上,”众臣一听是御史大夫周昌说话了,“皇、太—太子—真—真、不—能废”
      吕后看到是周昌发话,稍稍松了口气,这周昌的为人,吕后还算了解一二。可大殿上的高祖一看是周昌,心里的怒气不由得消了许多,开始有点乐了。这周昌虽有严重的口吃,却满腹经纶、明辩事理,是个难得的“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人才,是朝中为数不多敢直言进谏的大臣,高祖一向就特别器重他。高祖掩饰住暗喜,却故意一脸怒气,
      “周卿家,朕为什么就不能废太子?”
      “禀-皇上,理由是……各位同僚都、都说过了,圣-上,明、明鉴!”
      “朕要你亲口说!”高祖佯装大怒
      好个御史大夫周昌,盛怒之下,急得只是说:“臣口……不能言,但臣期、期知道,不、不能这样做,陛下要废-太、太子,臣期、期不奉命!”
      高祖忍不住欣然大笑,众臣听到皇上的笑声,像被解下了全身的枷锁,顿时感到一身的轻松与畅快。纷纷抬起头,看见龙颜已经没有了怒气,急忙山呼万岁。这事就这么被御史大夫周昌给化解了,众人长长舒了口气。躲在东厢房里偷听的吕后,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轻轻拍了拍胸口,一场劫难差点就降临到她们母子身上。何谓劫后余生、梦魇惊醒?吕后刚刚所经历的,就是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想想这周昌,要不是他,儿子的皇太子之位恐怕就保不住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以后对他真得要另眼相看了。
      皇上下了朝,出了未央宫,往戚夫人寝宫方向过去了,“这个定陶的贱女人,怎么就把皇上给迷惑了?!”她恨恨地望着戚夫人的寝宫,吕后的仇意就这样又被激起。
      高祖边走边想,历朝历代以来,无故废黜皇太子确是不祥,这一点他也清楚,真的不能轻易更立皇太子,所以他只能无奈的采纳周昌等众臣的建议。但“知子莫若父”,自己的这个皇太子刘盈,生性懦弱,秉性谦和,优柔寡断,绝不是一个能铩伐决断之人。高祖不由得叹了口气,如今自己还健在,吕后就开始在培养后族势力,但尽管自己已经有意在压制了,吕后的家族势力也还是日渐强大。这一点,高祖看在眼里,早就在心里筹措开了。后族势力的膨胀与皇室力量的孱弱,必将导致皇权的旁落。高祖不得不对刘氏皇权的永固而忧心忡忡。而三皇子赵王刘如意,却让高祖在这种忧闷中看到了新的希望。赵王虽只有十岁,但已经表现得有勇有谋,处理事情常常出人意外的诡谲,很有高祖的气魄,因此高祖对他的宠爱是其他皇子与之无法相比拟的。开始封代王,后又改封为赵王,虽封了王又有了自己的领地,但三皇子都没有回自己的封地,一直都留在长安,跟随高祖左右。高祖总在考虑,吕后与戚夫人形如水火,势不两立,自己百年后,一定会累及赵王横遭劫难。因而,早就在暗中物色适合的国相来辅佐赵王,要想成为赵国国相,首先要有很高的地位,最关键的还是要强有力,平时能让吕后、皇太子及群臣敬惮。从今日情况来看,周昌确实是最适合的国相人选。想到此,高祖不由得有了喜色,是该让赵王走出长安,到自己的封地去磨练了。于是,马上就封了御史大夫周昌为赵国国相,令其跟随赵王刘如意即刻启程,赶去治理赵国。
      赵王刘如意一行人启程后,高祖感觉到戚夫人宫中一下子就冷清了。戚夫人也为皇上没能改立赵王为皇太子而闷闷不乐,高祖也觉无趣。突然想到,有好长时间没见到七子刘长了,“这惹人怜爱的孩子,该去看看他了”,高祖从戚夫人那儿出来,就往吕后宫中快步走去。
      还没到吕后宫中,就有欢笑声传出来,可想里面一定很是热闹。宫内,丫鬟服侍着吕后斜靠在躺椅上,奶妈和几个小丫鬟正逗着七皇子刘长。刘长在宫里“跑”来“跑”去,嘴里咿呀着,引得吕后、宫女开心大笑,吕后也不忘时时提醒丫鬟们小心提防着七皇子摔倒。见皇上进了宫,众人忙起身行礼,高祖摆摆手,从后面抱起刘长,搂入怀中。舔犊之情,感染了每个人。“皇儿要快快长大,朕封你做王。”
      “皇上,您打算封长皇儿什么王?”吕后故意揄揶。
      “朕还没想好呢,但一定让长皇儿做一个很威风的王。”
      “禀皇上,赵国周国相快马呈上密函。”有侍卫火急进了后宫。
      “这个周国相,任职才去了两月,就给朕来报告了。”高祖开着玩笑说,随即开启信函,皇上惊住了,“阳夏侯陈豨、淮阴侯韩信谋反……”

      未央宫大殿,昼夜亮着灯,高祖和众臣一直在议事。当初,高祖封三子刘如意为代王后又改为赵王,因高祖宠爱三皇子,也就没让他去封地,一直留在长安跟随左右,而任命了阳夏侯陈豨为相国,监管赵国、代国的边境部队。但高祖疏忽了一点,阳夏侯陈豨和降了职的淮阴侯韩信素有很深私交,就没料到他俩居然会联手谋反。阳夏侯陈豨一贯骄奢,常常羡慕当年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养士三千,出行入府是何等威风。在任相国驻守边境时,他就开始厉兵秣马,广招宾客,总在盘算着,养士三千也并非难事,对自己而言,已是指日可待。可不巧,就在这时,皇上怎么就突然封了御史大夫周昌为赵国国相,接替了阳夏侯陈豨,更遭的是连皇三子赵王刘如意也到了赵国。接到皇上调令,陈豨只能率宾客随从返回长安复令,途中经过赵国都城邯郸,仅仅是随从宾客乘坐的车就有一千多辆,把邯郸城的官舍都住满了。赵国相周昌见此情况,想到陈豨门下宾客众多,又专擅兵权在外数年,恐怕会有事变。于是,派人暗中查访陈豨宾客在代国时的种种不法之事,结果令周昌吃惊不小,很多不法之事都跟陈豨指使有关。陈豨也得知周昌在调查自己,十分恐慌。韩信趁机怂恿,并暗中派出两员猛将协助,陈豨左右思量,于是自封为代王,公开反叛。
      高祖把长安朝中之事交付给丞相萧何,决定御驾亲征。出兵前,高祖故意向韩信调兵,韩信慌称有病,不能随高祖东征。韩信这么一招,却使高祖对战事安排已经有了初步打算,并对丞相有所安排。
      高祖率领大军浩浩荡荡东进,不几日便到达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刘如意、国相周昌出城相迎。邯郸城安然无恙。
      赵王府大殿上,高祖坐在儿子的椅子上,赵王就陪在身旁。
      “陈豨这匹夫不敢来攻打邯郸而去扼守漳水,可见他没多大能耐!” 高祖龙颜和悦,很有把握地说。
      “禀、皇上……,”周昌奏道, “常—山郡、二、二十五城,已、经—有有、二十城—都被—被占了,必须……把郡、守、郡—尉……给正法。”
      “郡守、郡尉反叛了吗?” 高祖问。
      “没、没有。”
      “常山郡力量不足,郡守、郡尉既然没有反叛,不能加罪给他们。”
      高祖令周昌挑选几名可充当将领的赵国勇士,周昌报告说已经选了四人,四名勇士进了大殿。高祖仔细打量了勇士,
      “周爱卿,赵国就出这样的勇士吗?”虽然不太满意周国相选来的四勇士,但也相信国相,“你们真能当将军吗?”
      “能!”勇士齐声应到。
      高帝果真赏赐每人一千户的封邑,即刻任用为将领。
      高祖左右随从立即劝阻:“禀皇上,曾经跟随皇上进兵蜀、汉,征讨楚王的功臣都没有全部封赏,他们四个还没什么功劳,一来就受封……这样,恐怕没人会信服。”
      “陈豨谋反,赵国、代国好些城都被占领。赶来增援的各王军队还没到,现在能够调遣的也许只有邯郸城中这些士兵了。朕为什么要吝惜这四个千户封邑?如果这样能激起赵国将士的斗志,不是很值得吗?”左右随从都点头附和。
      随后,高祖采信了四个新将领的意见,先用大量黄金去收买陈豨的部将,因为新将领都知道,陈豨的很多部将过去都是商人。这一招果然奏效,不几日,就有好多部将投靠了赵国高祖帐下。公元前196 年冬,齐王刘肥的增援大军赶到,高祖认为剿灭叛党的时机已到。高祖坐阵邯郸城指挥。陈豨部将率一万余人游动袭击,骑兵一千余人屯军曲逆,一万余人渡过黄河进攻聊城;高祖命中央、赵国与齐国三路大军夹击,陈豨兵败。太尉周勃则取道太原平定代国。高帝亲自率军攻克东垣城,就在东垣城,高祖想起已故的赵美人,美人就葬在不远的真定,便把东垣城改为真定。陈豨谋反被平定,高祖马上就封四皇子刘恒为代王,定都城为晋阳。

      就在高祖准备与陈豨主力交战之时,淮阴侯韩信那边也在暗中准备。韩信想借用伪诏书赦免官府的有罪工匠及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京城长安袭击吕后、皇太子。韩信一切都部署完毕,只是在焦急等待陈豨的消息。韩信有个门下舍人曾因得罪韩信,被囚禁起来,准备处斩。舍人的弟弟上书举报,将韩信打算谋反的诸多情况一一向吕后禀明。吕后想下令诏韩信进京,又担心韩信起疑心,有了防备就难以制服。与丞相萧何商议后,假装派人从赵国回来,并故意四处传言,说陈豨已经被擒处死,各诸侯都到朝中祝贺。萧何又激将韩信,即使病了,堂堂淮阴侯也应当挺着重病来朝道贺。韩信从丞相的话语中觉得,长安朝中对他并没有疑心,只带了很少的侍卫赶赴京城。刚进长安城,就被吕后派遣埋伏的侍卫套下马捆绑起来,拖到长乐宫钟室里给杀了。吕后随即下令将韩信三族连坐处死。

      高祖进攻陈豨时,向梁王彭越征兵,可彭越也谎称有病,只派了一个将军率兵去邯郸增援。高祖回到京城,想起此事,非常恼怒,派人去调查梁王彭越是否有叛乱的野心。得知此消息,彭越异常恐惧,担心高祖治罪,与部将商量,还不如趁早到京城长安向高祖请罪。可他的部将却认为,一开始不去,等朝中就要派人来调查了才去,不是承认自己有谋反之心?再说,即使去了京城,也还是会被擒处斩,横竖总是要死,倒不如趁势发兵长安,也许还会有所转机。彭越听了部将的劝解,总是犹豫不决。在举棋不定间,又是家臣坏了事,梁王彭越的太仆因犯了罪逃往长安,向高祖污蔑梁王彭越与部将谋反。高祖对这些异姓诸侯王已是失望至极,就派兵突袭梁王彭越,彭越根本没有想到皇上会突然出兵袭击,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便被俘囚禁到了洛阳斩首,并被灭了三族。高祖立五皇子刘恢为梁王,立六皇子刘友为淮阳王,同时撤了几个郡并入国中,扩大了梁、淮阳封地。
      由于接连平乱征战,高祖病了,本想在宫中好好调养。可就在七月,又有急报传来,淮南王黥布谋反了,这真是“前盟原为苍天老,旧义有如柳絮轻”。面对如此情况,高祖想让皇太子刘盈出兵平定黥布。皇太子的宾客听说后,直接去向吕后进谏,皇上要皇太子统领大军平定黥布,其实皇太子不宜去犯险。皇太子即使平定了黥布一伙叛臣,但身为皇太子,功劳地位已经不能再增高了。但万一兵败了,祸端恐怕就要来……吕后听了,认为言之有理,就找了个适当的机会向高祖哭诉,黥布是有名的猛将,擅长用兵,军队训练有素。而朝中大多数将领都是过去跟随皇上打天下的,要是让皇太子去指挥这些人,没有人会听命的。如果皇上抱病亲征,众将领一定能竭尽全力。假如皇上不亲征,让黥布得知皇上病在宫中,皇太子又带兵出征,一定会反攻长安,后果就不堪设想。高祖忍怒听完吕后的话,其中原委早就明了,只是不想点破罢了,长长叹了口气,不想跟吕后言语,只能再次御驾亲征。
      高祖让丞相等文臣留守长安朝中,同时封了七皇子刘长为淮南王,封张仓为国相,辅佐刘长。根据众臣建议,封皇太子为将军,监领关中军队。下令征发上郡、北地、陇西的车、骑兵,巴、蜀两地的材官及京师中尉的军队三万人,作为皇太子的警卫部队,驻扎在霸上。丞相、皇太子等众臣到霸上送行,高祖率领大军向东进发。

      黥布造反之初,想到高祖年纪已高,肯定不能出征,几个皇子尚小,朝中最惧怕的将领韩信、彭越已经被斩,所以决定谋反。黥布首先向东攻击东吴的荆王刘贾,刘贾不敌,败逃死在富陵。黥布收编了荆王刘贾的军队,汇同主力部队渡过淮河攻打楚王刘交。楚王刘交在徐县、僮县一带发兵迎战,兵分三路,想以“互为后援、相互照应”来出奇制胜。但黥布的确擅长兵法,采取“分而治之,各个击破”,集中主力,攻破一路,另两路就孤立无援了,再加上本土作战,士兵多为楚国人,看情况不妙,便四散逃跑,楚王刘交兵败,他的侄子刘濞率残余部队直奔高祖帐下。黥布趁势引兵西进。十月,高祖与黥布军队在蕲西对阵。初战,双方僵持不下,谁也没占到先机。高祖感到黥布军队十分精锐,只能退到庸城坚壁固守,另想他法。从城楼远远望去,黥布军队的整齐划一,旌旗招展,相当有气势,要攻破这样的军队,绝非易事。正当高祖一筹莫展之际,刘濞上了城楼,向高祖献计,高祖听后大喜,赶忙命刘濞依计行事。
      两日后,庸城城门打开,高祖率军冲出城,黥布军队迎了上去,双方大战。突然,高祖阵营中,一队锣鼓响声震天,刘濞的先锋部队士气高涨,策马直插黥布阵列,黥布军队顿时内乱,被收编的刘贾军队的士兵全部倒戈,黥布乱了阵脚,高祖顺势攻击,黥布败退而逃,渡过淮河,率百余人往长江南岸逃去,高祖在交战中被流箭射中,便派遣一队人马继续追击。
      荆王刘贾战死,没有后人。荆、吴一带历来都是富饶之地,强寇盗贼猖獗,高祖本想立自己的皇子为荆王,但几个皇子都还幼小,恐不能治理,于是便把荆国改为吴国,封二哥刘仲的儿子刘濞为吴王,管辖三个郡五十三座城。向刘濞授了印玺,高祖诏见刘濞,仔细打量,发现刘濞有反贼相,高祖开始后悔,但印玺已授,众臣皆知,总不可能再收回。无奈,拍拍刘濞肩膀说,几十年后,东南一带会有战事,如果真应了愿,天下同姓一家,千万不要谋反。刘濞忙跪地连说“不敢”。一番简单打点,便率人马赶到吴国。
      高祖班师回京,途经沛县,就在沛宫举行酒宴,把旧友、父老、家族子弟全部召来一同饮酒,共叙旧情。喝到畅快时,高祖作了流传后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到伤怀之时,不禁洒下了几行热泪。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游子悲故乡。我是以沛公的名义起事,诛灭秦朝暴逆,夺取了天下。现在我要把沛县当作我的汤沐邑(给予汤食的地方),免除县中百姓的赋役,世世代代不予征收。”高祖在沛县饮酒十余天,箭伤加重,众将催促,高祖取道长安。

      一路劳顿,终于回到了长安。高祖病势加重,在宫中静养,戚夫人日夜照料在身旁。想到皇太子不愿出征、自己又被流箭所伤等情形,高祖就来了气,戚夫人又在旁边不失时机的进言,更立皇太子的念头就更强烈了。他诏来张良,自认为张良能理解他的一番苦心,哪知张良一进宫就开始劝止,高祖耐心听完,但就是不接受张良劝谏,张良就赌气称病不问朝事。但不过一日,又有太子傅叔孙通来劝谏:“以前的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废黜太子,另立奚齐,结果造成晋国几十年内乱,被天下耻笑。秦国因为不早定扶苏为太子,被赵高用奸诈手段立胡亥为皇帝,结果亡了国。这是皇上亲眼所见。如今皇太子仁义孝顺,天下都知道,吕后又与皇上艰苦创业,共过患难,在楚汉相争时,差点被项羽给烹了,皇上应该念及这些,又怎可背弃。如果皇上一定要更立太子,那就先定了微臣的罪,然后问斩。”
      事已如此,高祖只好说:“罢了,罢了,爱卿不要这样,朕只是开玩笑而已。”
      叔孙通又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一旦动摇,天下就会震动;怎么能拿天下来开玩笑呢。”
      高祖知道,众臣中持反对意见的很多,群臣的心都不向着赵王,事已至此,只能这样了。在无奈中,高祖就这样放下此事,也不再提了……
      高祖的病情日益恶化,连他自己也感到时日不多了。想到自己征战一生打下的汉室江山,又想到自己年幼的皇子将要如何守住刘氏基业,不禁潸然泪下。
      高祖躺在未央宫大殿的龙椅上,八个皇子和众臣跪在殿前。
      早有侍卫在殿外杀了一匹白马,取血和酒,端上殿来。高祖端起碗,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众臣跟着高祖,一遍遍重复着这誓言。
      高祖抬眼看着自己的皇子,眼光从每个人身上移过:
      庶长子齐王刘肥、嫡长子皇太子刘盈、三子赵王刘如意、四子代王刘恒、五子梁王刘恢、六子淮阳王刘友、七子淮南王刘长、八子燕王刘建还有侄子吴王刘濞。高祖把整个大殿看了一遍,似乎要在弥留之际,要把它牢牢刻在心上。他想站起身,却没有了力气,吕后从东厢房赶过来,侍卫协着吕后把高祖抬回长乐宫。就在当晚转醒时,高祖跟吕后断断续续说了一晚上话,具体说了什么内容,或许是对后事的安排,也或许是说了年轻时的事,还或许是夫妻二人戎马生涯的一生,这些也是无从知晓……
      公元前195年4月,高祖在长乐宫驾崩,“谈笑鸿门气与度,便拔山盖世量还浅。一曲大风名千古,问四荒八极凭谁典?”。皇太子刘盈即位(即汉惠帝),尊吕后为皇太后。果不出高祖所料,汉惠帝生性懦弱,皇权很快旁落,吕后掌了权,被称为“吕后专制”的时代就这样来到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