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放秋假 ...

  •   小学的前三年是在村子里上学,所以放学后走几步就回家了。但是在西庄完小上学则不同,放学后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才能回家,自然而然的我们几个女生开始了结伴回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确切的说是“三个女人一台戏”。只不过我们不是唱戏,而是看戏后进行评戏,评论最近观看的电视剧里的情节。

      我和刘彩萍、崔丽丽也组成了西庄完小四年级(二)班的“三人小组”。

      刘彩萍一直是老师面前的好学生,又是班长,而且从小我就觉得她长的很漂亮。

      崔丽丽是我的邻居,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一直在一起玩。她的学习说不上太好,也不算坏,中等偏上的水平。

      但这并不能表明她一直是这样!后来我周围的许多例子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小学时学习一般的同学,将来未必不是天才。就是这样的人在日后往往最能爆发出潜能,出人意料。崔丽丽就是我们这一级西庄完小日后唯一的一个进入北京大学的学生。

      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迎来四年级的第一个秋假。所谓的秋假应该是那个时候农村的学校特有的假期。秋收农忙时节,学校会放两个周的假期,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家里和家长一起收花生、收玉米。另一方面因为当时的民办教师比较多,老师也可以回家忙农活。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上半年的麦假,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们的长假不是寒暑假两个,而是暑假、寒假、秋假、麦假四个长假!

      这个秋假我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外,还有体力作业,那就是以“揽花生”为代表的勤工俭学。

      “揽花生”就是在别人家收完花生的地里,将落在泥土里的花生用小筢子扒出来,然后收进自己的小筐里,“揽入囊中”。

      但我特别不喜欢这个作业,因为每次和崔丽丽、刘晶晶一起到地里去“揽花生”时我都是倒数第一。

      那天午饭后,我们又一次来到被大人们称之为“红毛顶”的地方。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至今都不知道。

      还没揽上几个花生,我便出现了烦躁的情绪,开始了抠泥玩。抠着抠着,抠出一堆小蚂蚁,它们正来来回回、忙忙碌碌的搬运着。看着渺小的蚂蚁,突然觉得自己高大起来,同时也嘲笑着他们思维的单一。

      抬起头的时候,崔丽丽和刘晶晶已经在另一块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忙碌。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儿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我循声望去,看见我的同班同学张远坐在对面的山坡上牵着一头吃草的老黄牛。

      我感到很奇怪,他不是我们村的人,怎么会在我们村放牛?而且他一直反复的唱着音乐课上学过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第一段。

      虽是农忙时节,但午后的大山里干活的人却不是很多,很重要的原因是花生收完后,大伙儿都在家里忙着打花生。这样的场景见到熟人,更何况是同学我有些兴奋,跑了过去,心中暗想:“反正也找不到花生,索性就过去玩会儿得了。”

      跑到张远旁边,我停了下来。“高姝雅?你自己一个人来揽花生吗?”张远抬着头问我。

      我摇摇头:“我和崔丽丽、刘晶晶一起来的,他们在那边呢!”我指了指不远处的两个身影。

      “哦,这样啊!”张远站起来看了看。

      “你怎么在我们村放牛?”我还是忍不住想要知道答案。

      “我姥爷是你们村的,昨天他过生日,刚好放秋假了我过来住几天!”

      原来是这样,我想了想,又问他:“那你怎么不揽花生,开学以后你上交什么?”

      “一直低着头多累啊,而且我爸说不用我揽,直接从家里拿点就行,省下时间让我好好学习。”张远说完,要去牵牛。

      我看着那头黄牛,没有一点儿好印象,不禁皱起眉头。其实并不单单是因为这头牛,而是所有的牛。

      “你怎么这个表情?”张远侧着头问我。

      我撅了撅嘴:“我讨厌牛!”

      “为什么?没有牛,你家怎么种地?”他一脸的茫然。

      我回答说:“我最讨厌就是牛总是在村里的路上到处拉,尤其是晚上,我都不想出门,不是害怕鬼啊神儿啊,告诉你看《聊斋》的时候我都不怕,就是怕踩着牛屎。”

      “哈—哈—哈—哈”张远听完我的理由大笑起来:“又不是不穿鞋,踩着怕什么。”
      说完他往旁边一退,刚好踩上了老黄牛刚拉的一坨便便上,张远直接傻了眼,这回轮到我哈哈大笑起来。

      也许笑得有些猛烈,我捂着肚子蹲了下来,而张远只是一个劲的在草地上来回蹭鞋。

      秋日里的大山褪去了果实,送走了粮食,格外的光秃冷清。但那个时候的大山里森林覆盖率却是极高的,尤其是松树,秋风吹来,松涛阵阵!而再不用多久,我们就该进行另一项勤工俭学——摘松花,为教室里烧火炉子过冬做准备。

      “咕咕”山里传来猫头鹰的叫声。

      “不好,丧门鸟!”张远急的大喊起来。

      “那怎么办?听说谁要是听到丧门鸟叫,家里就要出事!”我也是焦急的来回跺脚。

      张远看着我,勇敢的说:“不用怕,我知道怎么破解,我怎么喊你怎么喊!”

      我点点头,期待着他的破解密语。只见他展开双手抵在嘴角两侧大声喊起来:“卖咸盐来!”

      我有些惊讶,问他:“为什么要喊卖咸盐?”

      张远抓抓头:“我也不知道,反正他们都是这么喊,还有一句呢!”

      “还有?又卖什么?”我问他。

      张远继续喊着:“伙计下来喝点酒!”

      喝点酒?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过来,是不是猫头鹰不喜欢吃盐和喝酒啊!可是现在管不了那么多,必须要破解这个魔咒。

      “卖咸盐来!”“伙计下来喝点酒!”……大山里传来我们此起彼伏的破解密语!

      秋假结束了,我终于没有揽到学校规定的花生数量,最后还是靠家里给添上的大头,我才完成了任务。

      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我和张远依旧不大说话,仿佛那天我们谈老黄牛、喊猫头鹰的破解密语都没有发生一般。大家依旧各自学各自的。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惊天动地的喊声沸腾起来,战士们像海涛一样的冲向敌人,占领了597.5高地。”伴随着徐老师朗读的课文《黄继光》的结束,我的四年级上学期也接近尾声,开始准备起完小阶段的第一次期末考试。

      几天后,我满怀信心的等待着成绩的公布,可是名次排出来,我却傻了眼。张远考了第一,不只是语文分数比我高,数学还是满分,而且自然分数也很厉害。刘彩萍考了第二,而我只考了第三名,曲振兴则考了第四。

      我开始后悔自己不应该去揽花生,而是应该和张远一样省下时间来学习,所以那一刻我决定从此以后的秋假,我都不会再去揽花生。

      五年级的秋假还在遥远的明年,而马上到来的就是四年级的寒假,所以这个寒假我必须要多努力将落在张远后面的全补回来!

      签下《安全责任状》,徐老师严肃的说:“你们每个人必须再写一份安全公约,大致的内容就是不要到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事。”

      我写了有十条,每一条的开头都是不要怎么怎么,不要打仗,不要到水库、塘坝等危险的地方滑冰……其实不光是我,当时的我们每个人思维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十不要定律”,便成了日后我们每每寒暑假安全公约的固定模式。

      拿着《安全责任状》,拿着《寒假安全公约》,拿着一张奖状,我开始了漫长的寒假假期。可电视的诱惑实在太大了,超越张远也早就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以至于假期快结束时,我的《寒假作业》还有一半没做完。而同学来向我借作业抄袭时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突然想到张远肯定早就做完,不禁有些汗颜,我这样怎么能将落下的补回来啊!所以一连三天我都没有再看电视,一口气将剩下的作业全部写完!

      《寒假作业》总算突击完成,徐老师额外给我们布置的作业却让我皱起眉来。根据寒假中观看的电影或电视写一篇观后感,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我大脑不停的搜索着寒假里观看的电视剧中的人物。

      《戏说乾隆》,写乾隆还是写赵雅芝扮演的三个女人?

      《新白娘子传奇》,写许仙还是写白素贞,或者写我发现断桥上的穿帮路灯?

      《包青天》,写包拯还是写南侠展昭?看到展昭我想到了张远,似乎他们的眼睛有点儿相像!

      但我知道写这些肯定不行,一定会闹出笑话。想了想,我决定写《董存瑞》,虽然当时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手举着炸药包炸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