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开悟 ...

  •   六十二、开悟
      俞静出院后,鲍渺感到空前的无聊和空洞,似乎人世间的一切对她都失去了吸引。看着盛伟递给她的离婚协议书,上面一切都归男方,孩子、房子、存款等等,否则,就上法庭。她无言,自己的确有过错,再上法庭把这一切抖搂出来,那更是她所不能承受的。于是,她静静地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安顿好孩子,跟单位请了休假,一个人悄悄地走了。
      自己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奋斗了十几年,又变得一无所有了,真是赤条条了无牵挂啦!
      她真的想找个僻静的地方静静心,于是她想起旷野说的天虞山的敏智师傅,她决定到那里去静静。于是,她给旷野打了电话,很快旷野为她安排好了行程,并提出要来陪她,她谢绝了,只想自己一个人静静。
      天虞山,位于神州浩土之南,绵亘数百里,如一条卧龙般匍匐在地,显得沉稳而又神秘。主峰天虞峰,不甚太高,但也挺拔俊秀,峰下被一条小溪环流而围。旁有一村,名曰天虞村,靠山而成,民风淳朴。山与村相倚,天然成趣。天地间,一片祥和之气。
      天虞山自古是隐居者修行之地,山大沟深,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满山,很多隐修者深居浅出于山峦之中。旷野当年在他人生低谷时也曾经在那里度过一段时间,并在那里结识了一个修行的高人敏智师傅,敏智师傅超然的人生境界和对世间万物的独特感悟,犹如醍醐灌顶,使他有茅塞顿开的感悟,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也迅速地得到提升,所以他建议鲍渺去,因为这是一个疗伤的绝佳去处。
      已是深秋的季节,山里满山遍野落满了黄黄的树叶,厚厚地铺满了小路,踩在脚下嘎吱、嘎吱作响,寂寥的感觉油然而生。顺着进山的小路,鲍渺感觉四周静谧出奇,黄昏的落日斜斜地照在山坡上,像是地老天荒,有种遗世独立的感觉。人走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像是走在一幅油画里,又如走在通往古代的时光隧道,恍惚间有种不真切的感觉,一切都美的犹如在梦中!时光像是倒流,又像是静止在这里不动。啊!曾几何时,盼望时光逆转,但时间终在每日的忙碌中倏然而逝!原来,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远处隐约传来一阵歌声,美妙如天籁之音。鲍渺不觉循着歌声找去,终于在半山腰间发现了一个采药的老人。说是老人,却精神矍铄,无论神态或矫健的步伐都不输年轻人,尤其是声音,你若不见,万难想出是一个老者歌。
      老人见鲍渺径直朝自己走来,又不断地打量自己,便微笑着问:“姑娘,迷路了?”
      鲍渺道:“我是来找敏智师傅的,不知该怎么走?”
      “你是……”
      “我是旷野的朋友,是他让我来的。”
      老人慈祥地笑笑:“他还好吗?”鲍渺顿时知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敏智师傅。
      鲍渺有些吃惊,据旷野说,敏智师傅已过90岁,然看他的风采,也仿佛不过60岁。
      跟着敏智师傅进入后山,夕阳已经落下,余晖洒满田野,风光无限美好!
      禅房很简朴却很干净,饭菜很素淡却很可口。
      于是在古刹青灯下,他们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师傅,世人多半活得很累很烦恼,是不是也应该如你一样,到深山里修行。”
      “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和攀比。若论修行,其实,何时何地,都可修行,也未必一定要皈依佛门。世人学佛,都想找清净之所,殊不知清净自在心中,本心若静,虽居闹市,亦是深山僻地;心若不静,身在深山,照样烦恼重重。”
      “师傅的意思是,心若不静,即使身处道观深山,亦是无果;心若清静,身处繁华闹市,亦可得道?”
      “你很聪明。”
      “师傅,你过誉了,我正因为愚钝,才走在迷茫中。”
      “不着急,慢慢说。”
      “我深爱着一个人,但后来我们之间产生了隔阂,我知道自己应该抽身出来,可我就是怎么都解脱不了,因而,很痛苦,不知该怎么办?”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我试过,一百次的放下,又一千次想起。”
      “佛曰:爱情会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会使人忘记爱情。”
      “那我现在只能苦苦受煎熬?”
      “所有的花儿都会死去,所有的叶子都会落去,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别急,你说有什么不会成为过去?”
      鲍渺心里有所感悟。
      师傅继续说:“俗世中多少有初无终的爱情,会让人良久、很久都无法释怀今生的一次邂逅,那定然孕育着前世太多甜美或痛苦的回想。”
      “这么说,我和他是前世有缘?”
      “若是无缘,怎会相见,你生命中注定出现的人一定会出现,回避不了的。”
      鲍渺低头不语,脑海里闪过与萧然的每一次相遇。
      师傅笑吟吟地、无比慈爱地看着她,那笑颜犹如包容百川的海水,深不见底。
      良久,鲍渺抬头:“师傅,我懂了。我还想问些别的。”
      “不必拘泥,随便说。”师傅宽厚地笑笑。
      鲍渺又问:“现在好多好人很难得志,而有些人品行很差,贪财受贿,却很得意。为什么?”
      “佛曰:佛法无边!佛理常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但这些人舍得多花钱,能多施缘金,俗话讲,财能通神,钱可消灾,所以就有一些高僧与易学大师指点他们如何趋吉避凶。因此这些人虽然胡作非为,但在官场、商场上却混得风生水起,最终还是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是否他们买通了佛主和菩萨?”
      “罪过,罪过,南无阿弥陀佛!易理佛理相通,就是不能逆天行事!佛曰:多行不义,必自毙。信佛,就一定要相信:因果轮回、因果报应。他们现在好,是前世修来的福报,如果今生不能修好,很快会将福报消耗殆尽,最终还是会有业报的。如果不是报在现世,便是报在来生。”
      鲍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她接着又问:“师傅,你怎么看待世人对权力和名利的执念的?”
      师父道:“人常说,佛法难解,佛理难解。我说,世事难解,官场难解。真正让许多人觉得神神秘秘的东西,真正让许多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地方,说穿了是人的欲望。要知道人对名利、地位、权力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它会慢慢地吞噬一个人,它让人陷入堕落!它让人罪孼深重!有本书中说得好:‘权力场就如同黑洞,一旦进入,连光线也休想逃逸。浸淫在权力场中的人,就像置身于磁力场的铁块,不管你有多不甘心、多么疼痛,终究逃避不了被磁化的命运。权力其实是一种人们有意不愿提及的宗教,而且是排他性的神教,除权力本身之外,不再有别的神。它并不要求信徒的虔诚,然而却没有信徒不是百分之百的虔诚。它给予信徒随时离去的自由,然而却没有信徒愿意行使这种自由。’”
      “对呀,权力就是魔杖,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可以控制一切,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掌控权力?我从未信也。我只看到权力掌控着人,从未看到人能掌控权力。有人分析得很透彻:‘从古至今,权力永远高高在上地望着匍匐在它脚下的人们,带着高深的微笑,欣赏着人们为了得到它,做出的种种不人性的、太不人性的表演。君不见,光鲜的官场,大大小小的官员,乃至于尊贵的皇帝,为了得到权力都不得不在祭坛上献上他们的牺牲:从亲人、爱人、朋友、尊严、贞操,到明显的□□、隐晦的灵魂,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权力喜欢这样的表演,它从不闭上自己的眼睛。红颜会化成骷髅,英雄将沦为白骨,官员的坟茔上长满荒草,皇帝的陵墓旁游人拍照,只有江山依旧,权力不死!’”
      对于上述的描述,鲍渺不敢苟同,因为太于□□、太于血腥。她感觉自己也未进入过真正的官场,去领略那种混杂着极度诱惑与极度残酷的生活,然而,现实的生活就已经让她胆寒。
      “师傅说得太于可怕了,人性会这么恶吗?”
      “人性这个东西真是很难说透。因为人本身就是神和兽结合的产物,所以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如果修行,神的一面就会增强,如果不修行,兽的一面就会放大。所以,人必须有约束,相信神的存在,相信头上三尺有神灵,才会让人性恶的一面有所收敛。否则,不加约束,人就会为所欲为,滑向追求物欲的深渊,从而使整个社会都会浮躁不安。”
      “如果生活在这种貌似官场的地方该怎么办呢?
      “要找到自己的本性、回归自己的本性,才不至于在现实中迷路。”
      “怎么找?”
      “要尊佛、信佛。有佛菩萨的引导,我们那颗流浪的心灵才能早日回家,我们的真实心性才能早日显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佛性的,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来的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本来佛、自性佛,却在耳娱声色的追逐中迷失,找遍外在一切,忽略了自家的珍宝,空在世上几十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是可惜。因此,我们要作一个有智能的人,向心内觅佛,成就内心的真佛。我们宣扬的佛,不是寺院里的一个个佛像,佛是光华、是觉悟,佛不神秘,神秘不是佛的本意。信佛是对人欲望的觉悟,信佛是对人欲望的限制和约束。”
      “师傅,为什么人们往往会在精神苦闷的时候都想从宗教里找寻答案?”
      “有句话说:科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而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宗教 。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外的大部分领域的博士学位,都统一称为哲学博士 ,因为科学中很多结论归根究底都来自哲学。其实应该说不仅是科学,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最高境界归根到底都是哲学问题,而宗教是哲学之母。所以,人不管干哪一行,追求到一定的境界,必然会上升到哲学层面,再往前走,必然会走向宗教。因为人最终都会拷问关于生死的问题、关于灵魂的问题、关于人生意义等深层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普通的学科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宗教,特别是佛教才能解释清楚。”
      “那么师傅,你认为人生是有意义的吗?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麦克白说过‘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而我却一直在找寻人生的意义。”
      “佛家认为拥有这珍贵人身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从所有的障蔽或内心的污染中解脱出来,获得无上正觉的解脱:恒常、圆满的安乐,也就是所谓的大解脱。所以,以慈爱和悲悯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众生、度化众生,就是要弘扬佛法,让众生明白《三藏》的内容,让众生明理,或者通过你的言行举止,能够让众生相续当中产生戒、定、慧的功德,这就是获得珍贵人身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人生究竟的意义。”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对不起,是我讲的有些复杂,通俗讲吧,圣人是通过教化众生,让其恢复纯洁的本性,也就是说,只要打开人的智慧之门,明德以后,人便能回归本性,也就是刚才我讲的要找到自己的本性、回归自己的本性。这样,人就能够真实地生活,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人,生活在真实中,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永恒的境界。”
      鲍渺望望师傅:“什么是真实的生活?”
      “真就是不假、不虚伪;实就是实在、不做非份之想。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不撒谎、不做作、不违背良心,纯乎心性而行的境界。由于不作假,本身的优点、缺点,一目了然,所以能不自负也不自卑。由于不作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贫于道,而知足常乐。由于不违背良心,所以心无挂碍,日日是好日。最重要的是:依心性而行,该作则作,不该作则止。所以,没有妄想、烦恼。这种生活,已经超越了意义,而意义自在其中。总之,能够完全活在真实中的人,将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是超凡入圣的圣者了。”
      “不染的、沉静的心,能映出最美、最真的自己。静默里,幻影再不能欺骗和愚弄智慧的你。”
      鲍渺感觉自己的心灯好像一点一点地被点亮了,灵魂受到洗涤。那么什么是自己的本真呢?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真实生活呢?目前自己所处的这种尔虞我诈的生活显然不是自己想要的。
      “师傅,有了这种真实的生活,人生就有价值了?”
      “宇宙间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创造了万物,你也是万物中的一个,所以,你也是宇宙创造出来的。而宇宙创造出来的一切都有他特定的用途,因而都是有价值的,比如太阳、空气和水,大地、动物、植物等,而宇宙创造的最得意之作便是人类。而你是这万物中的一个,怎么会没有价值?你看不到自己活着的价值,是因为你没有醒来,而你存在的意义就放在那里,你只需醒来、发现。就像今天,你来听我说佛,我感谢你成就我,让我感觉自己很圆满有价值。”
      鲍渺突然就有一种顿悟,是呀,自己的人生是让敏智师傅点亮的,自己何不再去点亮别人,让更多的如自己一样困惑的人们醒来?
      “师傅,我也想像您一样去点亮人们,可我感觉自己的学识和能量不足。
      敏智师傅说:“佛曰:如果你知道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谢谢师傅,只是我很愚钝,读不懂佛经,不知该怎样修行。”
      “多念。为什么上学叫念书,读经书叫念经?念就是要大声地读出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只能看出字的形而看不出它的像,念书才能念出它本来的意义。”
      “讲到修行,不一定非要修佛,也可以是学道、信基督等等,总之,修什么只是形式,重要的是点亮自己的心灯,把被蒙蔽的、污染的心灵解脱出来。就好比你要渡过一条河,乘船可以、乘飞机、坐火车都可以,这些都是手段,而到达彼岸是目的。等你到达一定程度后,就可以什么都不修,而是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也就是说,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不修行。”
      “……。”
      这个晚上,鲍渺失眠了,她想了很多、很多……。
      处在现在这样一个过度物质的社会里,大部分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物欲引导着,将自己的人生滑向对金钱和权利的追逐中而不能自拔,自己也一样,多少年来一直就在这些问题上苦恼着,从未问过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怎么样活才是自己最真实的生活?她感觉自己醒来的有些晚了,这么多年已经为那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太多太多的精力,也浪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只有短短几十秋,除去懵懂无知的童年,除去不能自理的晚年,二十岁之前主要还在学习生存的本领,刚能自立后,结婚生子,建立家庭,抚养孩子又花去我们好大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单位又得为站住脚,谋求一个相对好的位置而费尽心机,这样屈指算来,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真的是少之又少。而在这仅有的一点时间里,我们心也不能完全静下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生老病死烦扰着我们,名利财□□惑着我们,所以,大部分人都会在随波逐流中消耗掉自己的一生。
      那么,如何在这样一个无聊的时代中活出自己的意义来?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好比梦醒了,但是,路在何方?
      师傅讲:修行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如何修?现在让自己就开始学佛、修道?心好像还没有准备好。但是,自己认同人真的是应该有所信仰的,因为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感悟,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延续并兴旺下去,靠的是信仰。有些人为什么会在成名成家或者所谓的成功之后,陷入黄赌毒,是因为他们没有信仰,人没有信仰就好比前进中没有了方向,在物欲满足后,只能去追求感官刺激了。人要有信仰,精神上就会有追求,就会去讲求奉献,也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缺乏信仰的问题。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致一个国家的信仰,是支撑一个人和民族及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上层建筑。没有信仰就不会有敬畏,人们敬畏意识一旦丧失,也就没什么东西能束缚心灵,就会为所欲为,一旦在危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会放弃道德和良心,甚至丧失基本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本性,干出一些丧尽天良、禽兽不如的事情。这样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目前贪污腐化、坑蒙拐骗、道德沦丧这些丑恶现象的不时发生。因为敬畏应该是一个人思想灵魂中最基础的素质,也是一个民族优秀品质中最不能缺少的东西。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所有的一切都被打倒了,但该建立起来的东西却没有建立起来。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那么,在剩余的人生里,我该怎么去做呢?想想自己的单位,真的是不想再回去了,自己的青春、热情被每天那种无休止的钩心斗角都消磨掉了,再回去那个争权夺利的环境中会让自己窒息死,而况,那个环境也不需要我这样的人。再想想自己的家,家已破碎,盛伟现在公司做得很好,再娶个媳妇易如反掌,或者,他已经有了人选,才会那么毅然决然地跟自己离婚,只是苦了儿子,想到儿,她心里的隐痛被触及,离婚前,她提出只要儿子,不想让他这么早就离开亲娘,但盛伟一家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儿子是盛家的根,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她带走的。她甩甩头,尽量不让自己想这些苦痛的事情。忽然间,她不知怎么地就想到了她去过的贫困山区,想到了那里的孩子,那些衣衫破旧的孩子,想到了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他们中有些也是跟自己的儿子差不多大,脑中忽然像闪电一亮,她好像知道自己该去哪儿了,师傅告诉她,佛说: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是的,人活得应该有价值,人生的价值也应该是在别人的需要下而实现的,也因别人的需要而努力,也因别人的需要而快乐和圆满。所以,她开始想,自己还能为别人、为社会做些什么?
      带着新的希望,怀着感恩的心情,鲍渺告别了天虞山,告别了启迪她生命之树的敏智师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