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八旗大阅 ...

  •   几个月过去了,康熙四十四年的脚步已经远去。自从十月份康熙责令多罗离京后,多罗并未听从康熙的命令离开中国,而是转而跑到南京继续宣传谕令。康熙恼羞成怒,派人去南京将多罗抓获,并遣送至澳门看管。整个新年康熙喜怒不定,一时间满朝人心惶惶。正月的时候,康熙还因为隆科多在祭天大祀中礼仪准备不妥当而谕责他,并罢其副都统、銮仪使之职,让他在一等侍卫行走。当时我有意无意的提醒胤禛,让他对此人多加留心。胤禛小的时候曾由隆科多的姐姐孝懿仁皇后亲自抚养过,因着这层关系,估计想要拉拢隆科多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更何况现在还是他被罢失意的时候。
      说起十三,不得不提起那日在西苑的那个缺牙美女怡姝了。后来我追问十三,十三有意逃避不肯多说。我后来还是从他的四哥口中得知,那个怡姝还真是十三的小青梅,她比十三小一岁,年龄和我一般大。她从小在宫里长大,由十三的母亲章佳氏亲手抚养。两人从襁褓里一起长大,感情很是深厚,幼时更是有结亲的玩笑。在十三13岁那年,他的母亲因病去世,怡姝于是就由父亲接回老家,从此就离开了皇宫离开了青梅竹马的十三。据四爷说,即使母亲逝世十三都极力掩饰伤心强颜欢笑,但是怡姝不辞而别,却是让十三郁郁寡欢大病了一场。病好后十三对此女是绝口不提。那天听怡姝的话语,好象他们还有一起看月亮星星的盟约,大概最后一次因为怡姝的突然离京而不欢而散。这个可爱的女孩子对此念念不忘,此次回来是要践约的。联想十三那天对她冷漠的态度,恐怕十三他自己都不明白,这个女子在他心里其实是有份量的。倘若是十三真心喜欢,我又怎么不为自己最好的朋友高兴呢?我也不过希望他能觅得真心人,希望他幸福,如此而已!
      因为怡姝从小在宫里长大,康熙对此女也是宠爱有加。听说她小时侯是个小胖妹,粉嘟嘟的也难怪讨人喜欢了。早些年怡姝跟随父亲四处游历,这次回来,康熙却是没有打算放人了,将她留在了宫里。也不知道她的父亲到底和康熙是怎么样的友谊,会让康熙对他父女二人如此重视。所以现在在宫里,我常能在英俊潇洒的十三身侧看到一个身着红衣缺着门牙还笑颜如花的身影,十三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于是铜铃般的笑声就跟到了哪儿,众人都笑称她为“十三尾巴”。虽然十三始终是酷酷而不耐烦的表情,故意摆脸色给怡姝看,但是偶尔看到十三深及眼角的笑意,我总算放下心来,看来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我的干儿子小宝儿转眼也快两岁了,虎头虎脑的很是机灵,已经会含糊地叫“阿玛”了。可小宝儿却不会叫“额娘”,让我忍不住怀疑海琳平日里是不是虐待儿童所以她儿子才不和她亲近。海琳却一脸愤愤不平,大发牢骚,说义兄舜安颜太宠小宝儿了,几乎吸引了宝宝的全部注意力。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为了孩子争风吃醋,觉得很好笑。就让他们一直这么闹下去吧,谁说吵闹不是一种幸福呢?
      小四这个孩子说起来给我的惊讶却不小。十二岁的小男孩,却出落得清秀聪颖,行为举止颇受四爷影响,俨然一位小大人。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他的“修行”。现在每天行事吉凶他都能预算个八九不离十,有时候我要出门办事,只要他在身边,我总顺便让他给卜一卦问问天气如何。次次都被他说中,所以我越发的把他当气象台使唤了。这个可是更专业的气象预报啊!
      再说说那个喜欢摆酷的沈君傲吧。提起他,不得不说说三个月前也就是三月份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三年一度的八旗大阅典礼!
      清朝入关后,为不失崇尚武功,倡导骑射之风,清太宗皇太极定了大阅的定制。此制度延续当康熙朝,康熙是大力奉行倡导。
      鸣角击鼓声金之后,大阅典礼在南苑广场宣布开始。火器营、虎枪营军手握兵器列队在队伍最前端。在京满汉蒙各八旗共二十四旗在其都统带领下紧随其后左右列队按旗依序排列整齐,前锋营、步军营、扩军营、骁骑营、健锐神机营等禁卫军在最后整齐伐步压阵。各位阿哥也在各自带领的旗下以副都统身份参与演练。
      大阅军队上万人在康熙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军事项目。一时耳边炮轰枪鸣呐喊助势,可谓气势磅礴!而其中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数布阵了。清朝的战阵,把装备着从大炮到大刀各种各样的步骑兵统统安排在一起,演绎出神入化的阵型,让人叹为观止。
      其中陆军操法阵,既有步兵又有骑兵,由许多支队伍组成,方阵规模相当庞大。阵分前后三个层次,最前面的是主力,后面是预备队,再后面是后勤部队。前面的主力部队,从左至右由五个方阵组成。中间是炮兵,炮兵后面是本阵最高指挥官——步军统领托合齐的指挥位置。炮兵两侧是步兵方阵,最外侧是骑兵方阵。骑兵布置在阵的两翼,是古代布阵的基本作法。而步兵方阵前面是火器兵,后面是藤牌兵。列阵时,通常是重火器在前,次轻火器,再次冷火器。临敌时,在远距离上,以火炮轰击,稍近,开始抬枪,再近,则一鸟枪击打。“三击不中,火器左右旋于后”,开始变换阵型,“继以冷兵器肉搏拼杀。”“若夫敌大众继至,牌枪(藤牌兵和在、长矛兵)不能敌,则分退于火器之后,”“火炮火枪又次第开放。”
      清朝的阵战,受到武器装备的很大影响。火器在射程和侵彻力上,都是冷兵器无法比拟的,所以不能不装备火器。然而在近身肉搏战中,火器的效用又很低,一支鸟枪如果用于肉搏,比一根拨火棍强不了多少,因此阵型里又必须兼顾冷兵器。所以在这千变万化的战阵中,使用不同兵器的部队各司其职,轮番进行演练,阵型变化虽多,但万变不离其宗。
      随着康熙站在高高的阅视台上,居高临下观看庞大的队形逐步分解,就象光怪陆离的万花筒一样变幻莫测,气势恢弘而磅礴。凉风席席,眼前是雄姿勃发的一代伟帝康熙,底下是宽约两千米的万人矩阵,耳边是炮轰枪鸣,我心潮澎湃,只想要放开喉咙大喊几声: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啦!”
      可以肯定的是,下面是听不到有人回答“首长好”的。
      大阅完毕,康熙亲自犒赏各旗士兵,对那些操练的人又是一番赞扬和鼓励。最后一天,康熙意犹未尽,移驾□□西苑紫光阁,检阅侍卫比武。那个武艺高超英勇不凡的沈同志技压四方,最终夺得头筹,被康熙提拔为一等侍卫,连升两级还算可喜可贺的事情吧。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7章 八旗大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