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6、回銮事宜 ...

  •   四月初九,康熙回銮途中经过清口,遍阅高家堰河堤。
      又视察了黄河九里岗工程,认为该工程坚实如制,规模宏大,可为河工之典范,在众人面前对该工程给予了很高的赞誉。
      十一日,康熙来到惠济祠前,河道总张鹏翮率淮扬道张弼、大学士马齐等跪列河干,康熙站在石工堤上对诸臣说:
      “朕每至河上,必到惠济祠以观水势。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以前,黄水泛滥,凡尔等所立之地,皆黄水也。彼时自舟中望之,水与岸平,岸之四围皆可摇见。其后水渐归漕,岸高于水。今则岸之去水,又高有丈余。清水畅流,逼黄竟抵北岸,黄流仅成一线。观此形势,朕之河工大成矣。朕心甚为快然。”
      于是一路无碍行进,四月十九日,行程至德州,康熙向李光地问及隐沦之士梅文鼎,派李光地去引见。说到这里,这个也是康熙的一个智慧之处。康熙每南巡,除了阅河治河、欣赏江南风光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收买汉族文人,缓和满汉矛盾。
      梁启超曾说“我国科学最昌明者,惟天文算法。至清而尤盛,凡治经者多兼通之,其开山之祖,则宣城梅文鼎也。”被誉为“清代算学第一人”的梅文鼎,乃前明朝遗民,他的曾祖、祖父亦相继为明朝官吏。梅文鼎的父亲梅士昌及老师罗王宾皆擅长天文之学,经常指导梅文鼎仰观天象。奇妙无穷的天体运行吸引了他,他认真揣摩,常有所得。于是,从童年时代就渐渐培养起对天文、数学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康熙二十八年,梅文鼎来到北京,在大学士李光地家中教馆。李光地本人及其子钟伦、弟鼎征、门人陈万策等皆从梅文鼎学习历算。京都名流朱彝尊、阎若璩、万斯同、刘献廷等人都曾与他交游。
      可是梅文鼎却拒绝了康熙的召见,这个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不禁为这个有骨气的汉族文人感到担忧,不知道康熙会怎样处理他的无礼。而更让我奇怪的是康熙听了李光地的回报并没有生气,他将梅文鼎于15年前撰成而一直没有刊刻的《历学疑问》刊印成册,带上书册就亲自去拜访梅文鼎了,一起受到接见的还有李光地的学生督学杨名时和天津道蒋陈锡。
      梅文鼎大概和我一样,绝对没有想到这个谦虚好学的皇帝竟然御驾亲自拜访,他受宠若惊地将他刚刻好的《三角法举要》进呈康熙,陪同康熙连续三日在运河上的御舟中谈论天文、数学。
      康熙对李光地感叹地说:
      “历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学今鲜知者,如文鼎真仅见也,其人亦雅士,惜乎老矣。”康熙御笔亲书“绩学参微”四字赐予梅文鼎,并邀请他一起上京帮助修正撰写《明史》,而引见梅文鼎的李光地因此更得康熙的重视,荣升文渊阁大学士。
      对于梅文鼎历算能通皇上,李光地深为感叹地回答:
      “六艺真是要紧事,……本朝顾宁人之音学,梅定九之历算,居然可以待王者之设科。”
      梅文鼎对康熙的召见,并能以布衣身份参与《明史.历志》的纂写工作他本人当然是受宠若惊,内心里更是对这个满族皇帝感恩戴德,他写了一首感恩诗,把康熙说成是古代圣贤的再现:
      圣神天纵绍唐虞,观天几暇明星烂。论成三角典谟垂,今古中西皆一贯(御制三角形论言西学实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枯朽余生何所知,聊从月令辨昏旦。幸邀顾问遵明训,疑义胸中兹释半。御札乘除迅若飞,定位开方辞莫赞。庶勤榆景 殊恩,望洋学海期登岸。却忆司成接对年,阿季多才精剖判。……

      四月二十八日,南巡结束,回到京师。回京后,炎热的紫禁城如同蒸笼一样,闷热难耐。刚回宫收拾停当,第二天康熙就搬到西苑,后妃及阿哥们也纷纷跟着迁入,日子又开始恢复了平常。
      回来后康熙又抓紧时间部署了一些需要加强的河工,原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谁知七月的时候,黄、淮又发生了多年未有的暴涨,造成古沟塘、韩家庄、清水沟几处堤岸冲决,发生水灾。
      康熙闻讯十分生气,命大臣速议具奏。由于这次冲决,康熙命两江总督阿山、漕运总督桑额和张鹏翮等共同详议漕运与民田两利的修治方案。七月三十日,九卿等遵旨议复,处张鹏翮革职留任。关于河工之事,一切都是后话了。
      在这里,每年八月十三至八月十五月圆的日子被称为中元节。在西苑有专为庆祝中元节而建造的盂兰盆道场。到了这几天,西苑太液池上会举行为期三天的庆典。每当明月升入中天,太监宫女们就手持荷花灯,环湖而立,将上千盏荷叶灯放入池中。数以千记的荷灯青碧褶褶、随波上下,与波光粼粼的湖水交相辉映,为太液池镶上了一圈夜明珠。而此时,在西苑万善殿修行的和尚和喇嘛就开始奏梵乐,诵佛经。在经乐声中,康熙在众人的拥簇下自瀛台登舟,穿过盏盏荷灯,环湖畅游。原本严肃的佛门法事在西苑演变成快乐的节日,被称为“苑中胜事” 。而这次的中元节尤其热闹,因为除了皇宫内的人外,其他的一些大臣甚至家眷都被允许参加,人多自然就热闹起来。
      前两天我都一直紧跟着康熙寸步不离的,但是今天康熙破例放了我的假,因为今天是八月十五,我在这里的19岁生日,转眼间我来到这里居然也五年了。五年对别人来说可能真的只是一种时间的跨越,可是对于依旧呆在皇宫的我来说,这个无疑是枷锁,在古代,19岁是早该嫁人成家的年龄了。对于康熙将来要如何安排我,我心里没有底。不过我也没有很害怕的感觉,我总以为,任何事情都有它发展的轨道,将来怎样不是我可以操控的,我只要做到忠实自己就可以了。只要我不愿意,就算是康熙,也没有办法逼迫我的。
      四说他会偷溜出来,让我在湖边等他,他有生日礼物要送我。我告诉他,我会在湖边玩儿是没有错,但是我不会象个傻子一样等的,到时候他要找我就只管在人群里找好了。毕竟他不是那个擅长开溜的十三,要他在康熙眼皮底下偷跑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不想让自己失望。
      在人群中穿梭,湖光和灯光照映在脸上,人人脸上都是真实而又虚华的笑容,彼此间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这种感觉很轻松很自在。我看到那些宫女和女眷们边庄重而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荷花灯放入池中边许愿,心想,但愿她们能如愿吧,比如嫁得一个如意的人诸如此类。
      我寻找了一处相对僻静的地方,就依湖坐了下来,眼睛望着远处康熙的龙船,那里,有我最敬重的康熙,有我最好的朋友胤祥,还有我爱的人,胤禛。他们在我心里就是我的亲人。其他人,在我生命里,不过是过客而已,将来他们之间的战争,倘若我没有办法全身而退,那我就和我的亲人们并肩作战吧,只要历史不改变,我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无边的想着事情,没有发觉身旁多了个人。等我反应过来,十三大大的笑脸就在我身侧,突然发现他单纯的笑容有点白痴,我咧嘴一笑,不用问,这个喜欢落单的十三偷跑的技术我是亲眼目睹过的,用他的话说他在人群里不是最光亮的,所以没有人会注意到他。其实,在他的那些兄弟里有谁的光亮能亮过他们的父亲呢。
      “这个给你,第六个了!”十三拿出一块玉,是素有“水之精灵”之称的水玉,其莹如水,其坚如玉。老子曾有上善若水的说法,说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而水玉正是集水的美德于一身的名玉,故而有此称呼。
      我将玉放在手里,温凉的感觉一直提醒着我身边的这个人,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只能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可以回报他我的一切,甚至我的生命,惟独爱不可以。可是,我该怎么让他明白呢?四跟我说让我暂时隐瞒,他不想让他最亲的弟弟受到伤害,其实我心里何尝不是一样的矛盾呢!
      “胤祥——”我开口喊他。
      “什么?”十三嘴角轻扬,侧脸看上去其实很好看
      “我,那个,以后,你不要再送我玉石了。”我有些艰难地开口
      “为什么?”十三转头看着我问道
      “因为,因为——”
      “我知道了,你不喜欢水玉是吗?”十三打断我,“那我下次再去搜集别样的,保证你会喜欢的。”
      “不是的!”我拉住他,“其实——”
      十三一下子站起来,边伸手拉我起来,边说道:
      “走吧,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说完十三不由分说拉起我就走,我被他拉到人群中,有些焦急地回头,正好看到四站在我们刚才坐的地方看着我们,我挣扎了一下,十三头也不回地拉紧我的手带着我往前走,眼前人来人往的,四渐渐从我的视线里消失,没了踪影。实在挣脱不开,我只好沮丧地跟在十三后面任他拉我着走。
      十三将我带到一处假山,催促我上去。等爬上去坐好了,揉着被抓得生痛的手腕,我有些生气地别过头。
      “你快看!”十三催促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远处的湖面映入眼帘,夜空里那种满眼闪亮而耀眼的湖光和灯光直接闪进眼里,是那种不一样的震慑人心的美
      “你看象不象星空?”十三高兴地问道
      “恩!”我也高兴起来,头顶上皓月当空,繁星满布,湖面上又是一处星空,我心里突然开阔起来,说不出的畅快。
      “以前每当月圆的时候,我最喜欢在这里看月亮看星星。我一直想着,将来会是谁陪我一起看月亮看星星,我一直在寻找,现在,我终于找到了。”
      “你说过你最怀念的小时候的乡下的星空,其实,皇宫里也有的。不仅仅这里,在宫外,在你最喜欢的塞外草原,都有这样的星空。甚至在我的家里,也有!”十三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我说道
      我怔住了,就象吞了什么难以下咽的东西似的,起先想跟他坦白的话噎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
      就在我不知道说些什么的时候,一个清脆悦耳的女声传来,随着一声“祥哥哥,我就知道你在这里!”,一个盛装淡妆的女子轻快地小跑过来。到了跟前,她笑容满面地站在下面对十三说道:
      “我回来啦!你快下来呀!我找了你好久,阿玛都不让我进宫来找你,这次是我吵着要进宫的,刚才在皇上身边没见着你,我就知道你跑这里来了!”
      那女子咧嘴笑的时候,我看到她居然缺了一颗门牙,很滑稽的样子。她一口气说完,看到十三身边的我,突然不高兴了,瘪嘴说道:
      “她是谁呀?你居然趁着我不在宫里就带其他女孩来这里!”
      “怡姝!”十三爬下去
      “你说过这里是我们共同的乐园,你怎么带别人来呀!“那女子继续不高兴地责问,看样子她和十三很早就认识了,估计应该是十三小时侯的玩伴吧。
      “她不是别人,她是我的朋友。”我很惊讶平日里随和的十三居然也有冷酷的一面,他沉着脸的样子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你生气了!”那个叫怡姝的女子提高声音问道,只听她委屈地说道,
      “我就知道你在怪我,你怪我那年没有来陪你看月亮看星星,我也不想的!那个时候阿玛突然带我出宫离开了京城,这些年我可一直在找机会回来找你的。”
      十三没有吭声,仍是一脸的冷酷。我也爬下来,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缺了一颗门牙还能笑得如此灿烂,但是因为十三的一句话就可以撇嘴撒娇的灵秀女子,看样子她是喜欢十三的。
      见十三没有理会她,她急了,“你真的生气了?”
      “喂!”我拿手戳十三,“跟女生说话要有礼貌!”
      十三看了看我,说了句“我们走”,就要举步走了。我看那个怡姝快要哭了,忙跟上去帮她拉住十三,
      “有什么误会好好说呀!”我将十三推回去
      “我跟她有什么好说的!”十三停下来,“你干吗那么高兴?!”
      “没有,没有,我只是觉得她很可爱。”我忙笑道
      “她可爱?!”十三大声说道,“她长得象头猪还可爱!缺着大门牙还敢四处招摇!”
      “喂!你说什么?”那怡姝也不高兴了,“我那是小时侯很胖,你看我现在还胖吗?我可是费了好大力气瘦下来的。再说了,我的门牙不是你给害的磕掉的吗?!”
      “我看你们两位需要好好沟通一下!”我边吩咐边推正不乐意的十三过去,“我先走啦!”
      说完我就离开了,真有意思,看来这个女子不是一般的女子啊,是十三的青梅竹马也说不定。我这样想着,突然觉得开心起来。加快脚步往湖边赶去,哪里有四的影子?看来我们的第一次正式约会算是泡汤啦,我无奈地摇摇头,回去吧,我对自己说。
      边漫不经心走在回住所的路上,我心里边猜着四是不是生气了。又想,该生气的是我吧,他们两兄弟到底在干什么?我云初又不是非要在他二人中选择。正有些气闷地走着,拐弯处冷不防有个人影冲出来一把将我扯过去,我吓了一大跳,张嘴要喊,惊叫声被堵在唇齿间。那人俯身吻住了我,鼻中全是他身上熟悉的味道,我由起先的挣扎慢慢放松下来,正闭上双眼陶醉中,突然唇上一痛,他竟用力咬了我的嘴唇,吻也开始粗暴起来。感觉嘴里一片血腥,我吃痛不过又挣脱不开,也使劲咬破了他的嘴唇,直到他放开我,我们嘴里都是血,分不清是谁的。我往后退离他一段距离,倔强地迎视他,有些恼火。见他又要靠过来,我连忙往后退,直到背贴上墙壁,无路可退。四渐渐靠过来,伸手摸上我被咬破的嘴唇,粗嘎地开口说道:
      “我说过我不会放手的,你是我的。”
      我很想反口反驳他,我是我,我不是谁的。但是他布满血丝的双眼里尽是痛苦和矛盾之色,让我到了嘴边的话又咽回去。
      “你到底要我怎么做?你不让我告诉十三,我都听你的。可是现在你又在干什么呢?”
      “我要你没法忘记我。”他望着我,粗糙的指腹在我唇上来回摩挲,手指上全是血,“即使是你和十三弟在一起的时候。”
      我看着他,没有说话。他从怀里拿出一样东西套在我手指上,我低头一看。是一只玉扳指,感觉心底有一处柔软被触动。戒指啊!执子之手与自偕老的誓言,盛衰不弃风雨不离的承诺!
      “我去和皇阿玛说,求他把你赐给我。” 胤禛好象下定了决心,眼神也坚定起来
      “我去说好了!”我笑着摇头:“我去求婚好了。我去求皇上把你许配给我。”
      胤禛被我的话弄得哭笑不得,半晌,他脸上严肃起来,问我道:
      “你忘了你在皇阿玛面前说过的话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所以,此等出尔反尔的事情就让我来做好了,万一到时候你老爹生气发怒了,我也可以说‘惟有小人和女人是说话不算数的’!”
      其实这个时候,我心底隐约有种不安,我预感我和他的事情,恐怕很渺茫。

      九月初三,苏嘛喇姑在睡梦中阖然离世,康熙哀痛不已,大发丧事,举国哀悼。我的事情当然也没有提,这个与我有过一面之缘的苏嘛喇姑曾给过我亲切和友善,对于她的去世,我也感觉到了一丝悲伤。如果当初册封成功的话,她就是我的母亲了。康熙更是伤心哀痛,对于他来说,苏麻既是他的姐姐又是他的朋友,他的哥哥福全在康熙四十二年已经过世了,仅仅两年苏嘛也去世了。兄弟姐妹们先后离世,对于康熙来说,他内心应该是寂寞孤独而恐惧的。苏嘛的丧事康熙亲历亲为,一手扶办。待苏嘛下葬后,康熙最终因为连日来的劳累和悲伤而病倒。整个皇宫陷入了一种阴郁的氛围中,我在御前更是寸步不离悉心照料这个看上去真的老了的康熙。期间各阿哥也都来问安探病,只是各人各怀心事,康熙心里也明白,真正关心他在乎他安危的恐怕没有几人。所以他后来对在蹋前亲口试药亲自端药侍奉的三阿哥和四阿哥说“唯你二人真正诚孝父皇”。其实,这个时候胤禛就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谋划前路了,而且他的策略很有成效,康熙因此也渐渐更多地关注起他来了。其他人也很有默契地开始蠢蠢欲动,但是到底太子的座位还很稳固,谁也不敢太张扬。

      十月,京城来了一个远方之客。他是远从欧洲渡洋而来的欧洲天主教会的多罗主教。这次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谕令中国天主教遵守“一六五六年法令”。
      根据史书的记载,天主教信仰是在元朝,第13世纪时正式地传入中国。当时,义大利籍方济会的孟高维诺主教来北京开教。不过,中国真正向天主教敞开传教大门则是在明朝,第16世纪明神宗时代。
      明朝万历年间,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到达中国,取汉名,习汉语,着儒服,行儒家礼仪,阅读中国文字,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尽量适应中国固有的礼仪风俗和儒家文化,除传播宗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还与当时很多有名的士大夫交游,名噪一时。同时,他又向欧洲介绍中国国情,为明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使得天主教在明朝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当时,耶稣会士利玛窦由义大利来华传教,王朝宰相及官员如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等贤达都相继归依天主,大力促进了中国初期教会的发展。南明永历皇帝的太后、皇后、同太子于1647年从瞿安德神父手中也领洗进教。教会的传教工作得到了鼓励,许多国人在传教士的宣教中都相继入教。
      而在利玛窦之后,又先后有汤若望、南怀仁、粟安党以及徐日升、安多、闵明我、白晋、张诚、洪若翰等一批有着深厚学术素养的耶酥会教士来到中国,并且以自己的学识得到了康熙的认可,不少满汉官员亦因为这些人而对天主教产生了好感,连康熙本人对它也是褒奖有加,认为“西洋人自利玛窦到中国,二百余年并无贪淫邪乱,无非修道,平安无事,未犯中国法度”,并手书“敬天”二字赐予北京天主堂,并说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尊敬天主”,引得不少天主教堂争相拓印悬挂。康熙甚至还在白晋、张诚等人的游说下,取消了他在康熙八年,亲政之初的定下的:只“许西洋人在京师自行其教”,“不许传教于中国及直省,开堂者禁之”的规定,准许百姓自由信教。
      但是欧洲天主教与中国天主教后来却矛盾重重。起因是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一位在中国传教的道明会士,黎玉范神父,因反对中国祭祖敬孔的礼仪,去罗马呈递了禁祭祖敬孔的意见书。教廷(教宗依诺森十世)于清顺治二年批准了黎玉范神父的意见书,就此引发了三百年危害中华教会极深的礼仪之争。
      清顺治七年,耶稣会士,卫匡国神父,奉康熙命被派去罗马递呈争执案意见书,说明中国祭祖敬孔礼仪是一种民间礼俗;中国人对父母长辈在生前与死后的孝敬,并不违背教会信仰。教宗亚历山大七世因而于顺治十三年批准卫匡国神父的争执案意见书,又准许中国信友行祭祖敬孔礼。
      可是,清康熙十三年,另一位道明会士,闵明我神父,再去罗马呈递中国礼仪争执案意见书,并于康熙十五年在欧洲出版了《中国历史政治宗教概论》,再度掀起欧洲对中国祭祖敬孔礼仪的激烈争论,进而造成康熙三十二年福建代牧严珰,出令禁止中国祭祖敬孔礼仪。康熙于是在三十九年做了如此的宣言:中国祭祖敬孔礼仪是一种民间礼俗,与宗教无关。
      康熙四十三年欧洲天主教发了最后通谕:不许给孔子和父母下脆,即祭孔祭祖。
      这一次,多罗宗主教就是奉教皇格来孟第十一(Clement XI)的的命令来华宣布此禁令。
      康熙多少还是给了他面子,忍着怒火,还是希望与多罗好好沟通一下,特意在畅春园以上宾礼接待。但多罗一再重申要求清朝禁止祭祖敬孔的礼仪,而且丝毫不让步,与康熙争论不休。康熙当然很生气,一个如此雄才伟略至高皇权的人,怎么可能容忍其他国家或者个人凌驾于他之上?!再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礼仪是正道,欧洲天主教未免也管得太宽了,连我都觉得很气愤。而且因为苏嘛喇姑的去世,康熙的脾气也变的暴躁起来。所以多罗自然也没有讨到好处,康熙愤然下令多罗即刻离京。随后康熙还发布一道令:领票,也就是中国护照之起源。内容是:凡传教士非领得朝廷准予传教的印票,及许可服从中国的礼仪的,不准在中国传教。只有遵守利玛窦规定的、同意并遵守中国礼仪的传教士,才能获得在中国传教的资格。
      这场教乱到了这里也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国天主教因此和欧洲天主教彻底决裂,以致于清朝后期教乱不断危害甚重,不过那也不关我的事了,那个时候我恐怕早投胎多少次了。这次康熙如此强硬的对抗,却是让我由衷地佩服起来。
      总之康熙四十四年不是一个平静的年份,随后的很多年,在我的记忆中好象一直是动乱不安的,毕竟,想要平静的日子,在这里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6章 回銮事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