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番外(一) ...

  •   凤姐在一帮丫头婆子的簇拥下来到二门,正赶上王府的车驶进来,不过不是王妃的车架,而是一辆带有王府标记的青帷油幔马车。
      凤姐愣了愣,还是满面笑容地迎了上去,却见车帘一挑,一个丫头先跳下车,回身自车上扶下一个老妇人,正是黛玉的先生陈司赞。
      因为黛玉如今身份非比寻常,陈司赞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凤姐满面笑容见礼,亲自扶了陈司赞的手臂道:“老祖宗正想和积古的老人家说说话,您就到了。王妃想是有事牵扯住了?”
      陈司赞道:“王妃昨日接到府上的报信,急得不行,一个劲儿掉眼泪,今天一大早就起来了,要来看望太夫人,不想还未离府,宫里太后娘娘传昭就到了,只能先进宫去,怕府里着急,托我先过来看看。王爷见王妃情急,已经命人拿了手谕去请宫里的宋医正,想来一会儿就会来给太夫人请脉。”
      凤姐忙道:“真是生受王爷大恩。”
      陈司赞便问:“太夫人如今怎样了?”
      凤姐叹气道:“昨天已经昏迷过去两次了,今早看起来却还好些,也不知怎样。”说着眼圈不由一红。在这个家里,她和婆婆不睦,如今和贾琏也是貌合神离,如果贾母一死,她必须得回邢夫人身边,还不定怎样受搓磨。
      陈司赞对贾家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闻言安慰地拍拍她的手,却没有说什么。她对贾家的观感绝对谈不上好,当初黛玉上京在贾家经历的一切如果拿到台面上都足够林贾两家决裂的了,不过贾母对黛玉姐弟确实不错,有她在,黛玉心里再如何膈应,也不能断了和贾府的往来。
      贾家的人显然也明白这点,每次到王府求见黛玉都打着贾母的旗号,想着弥补和黛玉之间的裂痕,毕竟黛玉如今贵为王妃,林如海更是已经升为吏部尚书,封阁拜相指日可期,炙手可热,没有人会傻到把这样一门贵戚白白放弃。
      陈司赞不说话,凤姐如今精神短缺,也不像以前一样说笑,两人竟一路沉默来到贾母房里。
      贾母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神静气,走路都蹑手蹑脚的。
      王夫人和邢夫人分别坐在贾母床榻的两头,都垂目不语,听见丫头的通报声,这才动动身子。
      床上的贾母本来昏昏沉沉,听见动静,似乎一下清醒不少,喃喃地问道:“可是林丫头来了?”
      坐在她身边的鸳鸯忙轻声道:“是王妃的先生来看望老太太了。”
      陈司赞进屋,和邢王两位夫人见礼,立即趋于床前,只见贾母双目微闭,面如金纸,心里倒唬了一跳。因为贾府总以老太太身体不好想见黛玉为由去找黛玉,每每黛玉匆匆赶来,贾母却只是稍有不适,因此昨天晚上贾府派人到王府报信的时候,因黛玉正有些肠胃不适,黛玉身边的人都劝黛玉不要来,反倒是黛玉自己独自想了良久,不知为何突然悲从中来,坚持要来探望贾母,更是在接到宫里的传昭后,直接请托陈司赞前来。陈司赞本来不以为然,但此时见了贾母这个样子不由暗暗心惊,贾母此时看起来确实很不好,大有油尽灯枯之势。
      贾母感觉到有人靠近,尽力睁开眼睛,声音含混道:“可是陈司赞?”
      陈司赞忙道:“是我,给太夫人请安。”
      贾母道:“王妃呢?”
      陈司赞温言道:“王妃被太后娘娘招进宫去了,让我先来陪太夫人说说话,她从宫里出来就来看望太夫人。”
      贾母“哦”了一声,就闭上眼睛不言语了。
      这时候小丫头来报,二姑奶奶和三姑奶奶来了。
      迎春探春姐妹联袂而入,先和陈司赞见礼,又给邢王二夫人请安,一起趋于床前看望贾母,鸳鸯忙退到了一边,给姐妹二人让出道来。
      迎春意见贾母这副模样,唬了一跳,脱口道:“上个月过寿时老太太还好好的,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
      屋里没人应声。
      探春情知事情不对,忙暗暗拉了迎春衣襟一下,对贾母道:“老祖宗,我是三丫头,我和二姐姐都回来看你来了。”
      贾母慢慢转过头,费力地睁开眼睛,目光缓缓在两人面上扫过,含糊不清地道:“好孩子!”
      迎春和探春都忍不住落下泪来。迎春背转身,拿帕子握了嘴,不敢哭出声来。探春忙试了泪,强笑道:“老太太可要快些好起来。”
      贾母眼里流下泪来,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探春忙拿帕子给她擦拭。
      一时琥珀端了药进来,邢王二夫人亲自服侍贾母进药,陈司赞便退了出来,问陪着的凤姐:“是哪位太医给太夫人诊的脉?”
      凤姐拭泪道:“是惯常走动的小王太医。”
      陈司赞便问:“太医怎么说?”
      凤姐哽咽道:“说是老太太上了年纪,怕是不大好,让我们预备后事冲一冲许是就好了。”
      陈司赞心中就是一沉,太医说出这种话来,基本上就是说人没有救了。
      这时有小丫头匆匆跑来,说是太医来了,顿时屋里一阵忙乱,该回避的回避,不大会儿,贾政客客气气地陪着太医院的宋医正走了进来,道:“还请医正救家母一救。”
      宋医正道:“下官受王爷差遣,敢不尽力。”一时给贾母诊过脉。
      贾政希翼地问道:“家母脉象如何?”
      宋医正道:“我们外面谈。”
      贾政忙引着他到外间坐下,命人奉上笔砚,道:“就请老太医救救家母。”
      宋医正沉吟片刻道:“大人面前,下官也不打诳语,老太太有了春秋,气血衰竭,下官留下一个方子,能否有效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说着留下一个方子告辞而去。
      贾政忙亲自送了出去,心情分外沉重,宋医正是太医院院首,他都这样说,老太太这次怕真是凶多吉少了。想到昨日发生的事,心中暗暗后悔,早知道老太太这样反对,自己当初不答应帮珍哥儿说项就好了。可是自己当初也是觉得珍哥儿和大哥说的在理,觉得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谁想到老太太竟然会生这样大的气,竟然就一病不起了。
      他正想事情出神,就听有女子道:“给老爷请安。”一抬头,见是宝玉的媳妇宝钗。
      宝钗本来被选为了安郡王的女儿丹华郡主的伴读,住到郡王府去了,谁承想那丹华郡主出痘,没挺过去,宝钗就被送回了家。薛姨妈见女儿没了向上的指望,又见宝玉这样的门第模样性情,就接过了王夫人的橄榄枝,把宝钗许配给了宝玉。
      贾母和贾政本来是不同意这门亲事的,想给宝玉说个门第高贵的,奈何贾家这几年入不敷出,内囊渐渐上来了,府里又没有能支撑门户的人,谁家嫁女儿都是百般打听,好家世的自然看不上宝玉,看上宝玉的人家贾家又看不上,拖来拖去宝玉就大了,贾母只好松口,贾母一松口,贾政也就同意了。两人是去年成亲的,成亲后,宝钗温柔敦厚,而且目前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倒是让贾母和王夫人十分喜爱。
      贾政和儿媳自然接触不多,点点头道:“去给老太太请安?”
      宝钗道:“媳妇一早已经去老太太房里请过安,回去处理了一些琐事,不放心老太太,要再去看望。”
      贾政点头道:“很好。”当先去了。
      宝钗扶着莺儿的手,慢慢走到贾母房外,正碰上躲到屋外哭泣的迎春,忙道:“这是怎么了?”
      迎春见是宝钗,哭道:“老太太怕是不好了。”
      正说着,探春也打帘子出来了,和宝钗见礼,见左右无人低声道:“二嫂子可知道老太太怎么突然就不好了?”
      宝钗叹口气道:“你们今天可曾见到四妹妹?”
      探春道:“我正奇怪,老太太这般模样,四妹妹怎么没在跟前?”
      宝钗道:“四妹妹这时正躺在房里哭呢,我刚刚从那里过来。”
      探春奇道:“难道是因为四妹妹的婚事?”
      宝钗拉了两人往空旷处又走了几步,低声道:“这事我只对你们两个说了,再不可传出去。”
      两人皆点头。
      宝钗低声说道:“昨天珍大哥突然邀大老爷和老爷来给老太太请安,说是给四妹妹相中了一门亲事,请老太太出面撮合。老太太听了便问是哪户人家,对方门第根基如何,人品怎样。珍大哥说,对方门第显贵,人品出众,端的是人中龙凤。老太太便犹豫,说门第太高了怕四妹妹嫁过去受委屈。”
      探春点头。她因和黛玉交好,多次参加黛玉举办的闺阁小宴,接触的人多了,自然知道自家的情形,实在算不上好。因此,她很有自知之明,当初黛玉委婉地问她想嫁个什么人家时,她说不求门第高贵,只希望对方有本事。而黛玉问她,却是因为芳姐儿和她几次接触下来,对她很是赞赏,想撮合给自己的堂兄。芳姐儿的堂兄父亲早逝,和寡母依附芳姐儿父母生活,很是要强,已经中了秀才,就是家境清贫些,当然绝对不是家徒四壁,只是薄有田产。
      黛玉原话回复芳姐儿,芳姐儿的寡婶暗中见了探春一面,十分满意,就请陈司赞出面先和贾府通气。王夫人对探春的婚事并不上心,只说探春养在贾母身前,婚事由贾母做主。贾母因探春容貌才情都是上佳之选,很得一些贵夫人青眼,本来有意为探春择一门贵婿,陈司赞道:“太夫人最是明白不过,虽说嫁女嫁高,却也讲究门当户对,府上二老爷是正五品,三姑娘是庶出,顾大人是正三品,这位小顾大爷是他嫡亲的侄子,身上还有秀才的功名,可不是门当户对?”贾母立时明白了她话中的未竟之意,贾府虽说是国公府邸,但探春只是五品官的庶女,嫁入高门只有做妾的份。思忖几日,探了几家的口风,就同意了。于是顾禀夫人做大媒,将探春说给了芳姐儿的堂哥小顾大爷。
      如今轮到惜春,贾母显然是明白自家女孩没有攀附高门的底气,才有此一说。
      迎春道:“如此,老太太也不致这般模样。”当初大老爷欠了人家五千两银子,要把她许给人家抵债。当时老太太知道了也十分气愤,却也没有这样一病不起,只是在黛玉来看望后,给了大老爷五千两银子让他还给人家,亲自托寿春伯夫人做媒,最终将自己许给现在的婆家,一个一等将军的庶子为妻。丈夫的嫡兄之妻是凤姐一样的人物,杀伐果决,说一不二,自己从不与之争执,倒也算是相处融洽。
      宝钗叹口气道:“只这样也就罢了,偏偏珍大哥笑嘻嘻地说,四妹妹嫁过去绝对不会受委屈的。老太太便问是谁家。不成想珍大哥竟然说要让四妹妹嫁给福王爷,和王妃效仿娥皇女英!”
      迎春探春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望着宝钗,探春道:“大哥哥也太异想天开了些!”
      宝钗叹道:“老太太也是如此说。偏偏珍大哥振振有词,说王妃嫁进王府三年,至今没有身孕,宫里已经要给王爷选侧妃了,与其便宜别人家,不如让王妃开口,亲自替王爷求娶四妹妹做侧妃,既能显示王妃的贤德大度,又肥水不落外人田,免得日后侧妃生下子嗣对王妃不敬,四妹妹又能得到好姻缘,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探春道:“大老爷和老爷是什么主张?”
      宝钗道:“两位老爷就是来劝老太太出面劝说王妃同意的。”
      两姐妹面面相觑。
      探春道:“老太太就是因为这个气病的?”
      宝钗道:“老太太一开始倒还没事,只是不同意,说她拉不下这个脸,丢不起这个人。珍大哥和大老爷就说请老太太为家里的后人想一想,家里出个王妃是何等荣耀,现在的王妃虽好,终究姓林不姓贾,老太太不要为了外孙女就不顾这些孙子孙女。老太太这才动了真气,责问珍大哥和大老爷是不是要将林家得罪死才肯罢休。说到气恼处,突然就晕倒了,醒过来就已经这般模样。”
      探春沉吟片刻道:“这事嫂子可下了封口令?王妃的先生可就在老太太房里。”
      宝钗叹道:“我岂有不知的。只是我下令噤口有什么用?珍大哥和大老爷怕是会想办法把这件事捅到王妃处,他们认定这是好主意呢。”
      探春想想道:“不知大哥哥说的宫里已经要给王爷选侧妃了是真是假?”
      迎春道:“怕是真的。我前两天去给婆母请安,隐约听她和大嫂说什么可怜这样的门第人品,偏肚子不争气,能怪得谁来?见我进去就不说了。当时我并未在意,现在想来,许是指的就是王妃——我婆婆很得太后喜爱,时常被招进宫陪太后说话。”
      探春皱眉道:“说是成亲三年,掐头去尾,实际上还不到两年,中间还有太妃薨逝要守孝。林姑父是朝廷重臣,王妃又素来很得皇后娘娘喜爱,按理宫里不应该如此,这等于是在打林家的脸面啊。”
      宝钗道:“我也这样想,奈何珍大哥和大老爷听不进去。”
      迎春道:“按理这事应该背着四妹妹说,四妹妹怎么会知道的?”
      宝钗道:“是珍大嫂子和她说的,四妹妹当时就气哭了,绞了头发要出家去。便不说王妃是林家表妹,这件事万万做不得,就是不是林家表妹也不成啊,侧妃说的好听,不过是妾,生死还不在正妃一念之间。”
      正说着话,一个小丫头飞跑来道:“王妃来了!”
      凤姐听见忙从屋里出来,和宝钗一同迎到二门,就见黛玉已经在宫女的搀扶下下了车,两人急忙见礼。
      黛玉道:“嫂子们不必多礼。外祖母怎样了?”
      凤姐拭泪道:“太医看了,说是不大好,让吃药看看,尽人事,听天命。”
      黛玉闻言滚下泪来,哽咽道:“我先去见见外祖母。”
      凤姐忙命人抬过软轿,请黛玉坐了,一行人簇拥着来到贾母正房,贾政等男丁闻信早已回避。
      陈司赞和探春迎春接了出来。陈司赞看黛玉已经双眼红肿,心中不由一跳,拉着她的手轻轻拍了拍,低声道:“王妃还请珍重。”
      黛玉点点头,径直来到贾母床前,邢王二夫人和鸳鸯等丫头忙施礼。
      黛玉道:“不必多礼。”坐到鸳鸯让出的位置上,看着贾母的模样,不由悲从中来,泪水滚落,轻轻拉了贾母的手唤道:“外祖母,林丫头看你来了。”
      贾母已经有些昏迷的征兆,闻言困难地转动头颈,缓缓睁开眼睛,看见黛玉哭得梨花带雨的容颜,恍惚间好像看见自己的女儿,喃喃道:“敏儿?”
      黛玉大恸,一时哭得哽咽难言,宝钗上前道:“老太太,这是林家表妹。”
      黛玉唤道:“外祖母。”
      贾母眼睛缓缓转动,本来混浊的目光渐渐有了一丝神采,颤声道:“是林丫头?”
      黛玉抓紧贾母的手,点头哽咽道:“是我,外祖母。”
      贾母本来已经呆滞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好,好,林丫头,你要好好保养自己的身子,争取早些为皇家开枝散叶,别的不要理会。”
      黛玉一愣,不由想起进宫遇到的事情,外祖母这话明显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不过此时不容她多想,轻声道:“外祖母放心,我晓得。”
      贾母比起之前的昏昏沉沉明显精神一些,示意要坐起来,黛玉和宝钗忙一边一个扶住她,鸳鸯取过大仰枕给她垫在身后。
      贾母拉着黛玉的手,喘息两声道:“林丫头,外祖母知道你受了委屈,你就看在外祖母和你母亲的面子上不要和这府里的人计较。”
      黛玉心中又酸又涩,贾母这样已经和交代遗言仿佛,轻声道:“外祖母放心。刚刚在宫里还碰见贤嫔娘娘,贤嫔娘娘知道外祖母身子不爽利,十分着急,也许一会儿就会遣人来探望。” 贤嫔娘娘就是元春。
      贾母垂泪道:“我可怜的元丫头,想再见一面是不能够了。”
      屋里众人无不垂泪。
      贾母对鸳鸯道:“去把那个楠木的匣子拿来。”
      鸳鸯果然取了一个金丝楠木的小匣子来,贾母示意她将匣子递给黛玉,黛玉身边的红绡忙接了过来。
      贾母道:“这里是一些银票,都是你父母历年来孝敬我的,今天我就都留给你。你要好生保养自己,不要像你母亲累得一身病。”
      黛玉只能点头,已经哭得哽咽难言。
      贾母道:“趁着我现在清醒,将家里人都叫来吧。”
      众宫女簇拥着黛玉到东厢暂避,贾政贾赦贾琏宝玉等人才来到贾母床前。
      贾母的目光自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宝玉脸上,道:“宝玉来。”
      宝玉膝行两步,跪到贾母床边,流泪拉了贾母的手道:“老祖宗。”
      贾母一手拉着宝玉,一手拉着宝钗,道:“好孩子,你们和和美美地过日子,老祖宗就放心了。”便叫鸳鸯把自己的私房账册子拿出来,当着众人的面一一分配道:“这些年,家里公中吃紧,我的东西也让你们当出好多去,剩下的都在这里了。谁也不用说我偏心,这些田产古董大老爷和二老爷平分,首饰给二丫头、三丫头、四丫头一人一匣,余下的就给大太太、二太太、凤丫头、宝玉媳妇、珠儿媳妇平分了,这些银子留三万两给我做后事,凤丫头这些年管家,不知道填补多少进去,给她一万两,宝玉要念书,我们家就指着他出人头地了,给他两万,可怜兰儿没了父亲,给他一万,给宫里贤嫔娘娘留下一万,先交由二太太收着,下次进宫的时候给娘娘带去,给四丫头留三千两陪嫁银子,剩下的就由琏儿、宝玉、兰儿、环小子平分。”说完这些,已经是气喘嘘嘘,鸳鸯忙为她抚胸捶背。
      贾母看了鸳鸯一眼,喘息两声道:“我身边侍候的丫头,都消了奴籍,送回家去。”说完这些,仿佛浑身的精力都抽干了,身子软下去。
      宝玉大哭:“老祖宗!”
      贾母看着宝玉,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道:“宝玉,老祖宗不能再护着你了,好好读书,别让你老子打你。”说完就昏了过去。屋内顿时一片哭声。
      凤姐宝钗鸳鸯流着泪服侍贾母躺好,开始给她换衣裳,男丁都避了出去,黛玉进来,看贾母这样,不免又是一阵痛哭。贾母已经陷入昏迷,众人力劝黛玉离开,黛玉才依依不舍地上车走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1章 番外(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