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番外(二) ...

  •   回到王府,黛玉就有些支撑不住,躺在床上就起不来了,众人便要请太医,黛玉道:“我才从宫里回来就请太医,没的让人说我张狂,歇一歇就好了。”
      陈司赞把随黛玉入宫的杜姑姑叫到一边道:“王妃入宫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
      杜姑姑叹口气道:“何止是受委屈,这回麻烦大了。”
      陈司赞忙问:“出了什么事?”
      杜姑姑道:“太后娘娘一早宣王妃进宫,见了面先夸王妃知礼孝顺,末了口风一转说起王爷成亲三年了,至今膝下尤虚。吴贵妃在旁就说她娘家一个侄儿就是这样,家里就给他纳了一个妾,那个妾进门就有了喜,生下一个姐儿,她那侄儿媳妇立马就有了身孕。太后娘娘就对王妃说,让王妃不妨效仿吴贵妃这个侄儿媳妇,给王爷纳个新人,许是就能给王妃带来子孙缘。”
      陈司赞道:“王妃怎么说的?”
      杜姑姑道:“王妃当时说王爷眼光高的很,自己年轻识浅,怕识人不清弄个淘气的进府来惹得王爷不痛快,还是让王爷自己看中才好。太后就和吴贵妃兴致勃勃地讨论哪些女孩子能入王爷的眼。”
      陈司赞不由皱眉,难怪黛玉不肯请太医,这要是传出去,太后刚让她给王爷纳妾她就病了,一个善妒的帽子跑都跑不掉。她想想道:“皇后娘娘没在场么?”
      杜姑姑道:“皇后娘娘要是不在场,只怕太后当时就让王妃把人领回来了。皇后娘娘说,王爷和王妃完婚说是三年,其实两年还不到,中间又有太妃的孝,王爷和王妃都还年轻,日子长着呢,也不急在这一时。好说歹说才没让太后当场赐人。”
      陈司赞心头一跳,道:“太后娘娘连人选都定好了?”
      杜姑姑道:“我看是这个意思。”
      陈司赞不由皱眉。太后娘娘运气好,生了个好儿子,一直没吃过什么大亏,性子有些天真,这次不会是被吴贵妃给利用了吧?
      杜姑姑道:“偏偏赶上贾府太夫人病重,我看王妃这次着实哭得狠了,还是请个太医来看看好。”
      陈司赞道:“这时请太医容易落人话柄。这样,你派人去把小敬大奶奶和哥儿姐儿接来,就说因为贾府太夫人病重,王妃心情郁结,请小敬大奶奶带着哥儿姐儿来给王妃解解闷。让小敬大奶奶先给王妃诊脉,看看情形再说。”
      杜姑姑应声去了。
      陈司赞踱到黛玉的正房,见屋里点起了甜息香,黛玉已经沉沉睡去,便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
      过了一个时辰,秀姐儿带着一双儿女就到了。如今林敬在林如海的资助下已经中了举,与林琛一起温书,准备考取下一榜的进士,秀姐儿就带着儿女住在林如海送的一座三进宅子里,离王府不远,时常来给黛玉请安。
      秀姐儿来的时候,黛玉还没有醒,但她是在王府惯常走动惯了的,也不避讳,直接就给睡梦中的黛玉诊脉。
      杜姑姑见她眉头微皱,心里不由紧张,好不容易挨到她诊完脉,忙低声道:“可是有什么妨碍?”
      秀姐儿道:“王妃这些日子可是有恶心反胃的时候?”
      杜姑姑道:“可不是,这两天胃口就不大好。”她猛地反应过来,惊喜地看着秀姐儿,“大奶奶的意思,莫非王妃有喜了?”却看秀姐儿一直眉头微皱,一腔喜气立时就散了。
      秀姐儿道:“我却说不好,脉象很弱,现在还不敢确定,还需再等些日子才能确定。不过现在开始姑姑在王妃的饮食上就要上心了,王妃脾胃本就较弱,较之常人就更要小心,我列一个单子,忌口的东西都写在上面,姑姑看着些。”
      杜姑姑忙不迭地点头。
      她们说话声音虽低,还是惊醒了黛玉,黛玉只听到秀姐儿说要列忌口的单子,便道:“我哪里就这样弱了,不过是偶然有两天不舒服。”
      杜姑姑和秀姐儿忙扶她起来,黛玉看着秀姐儿微笑道:“必是我不让请太医,先生姑姑不放心,把你请了来。”
      秀姐儿笑道:“这也是先生和姑姑紧张王妃的缘故。我这两天原就要来给王妃请安的。”
      杜姑姑道:“幸亏请了大奶奶来,不然还不知道王妃只怕有喜了。”
      黛玉一愣,手不由自主地覆到小腹上,喃喃地道:“我有了?”
      秀姐儿笑道:“恭喜王妃,只是还不是十分准,脉象太弱些,我正和姑姑说从现在开始就要多注意些了,不只饮食上,我看王妃脉象,似乎心思郁结,这都是要不得的,忧思伤身,王妃还要看开些,多想写开心愉悦的事。”
      黛玉愣了愣,眉头一蹙,随即展颜,道:“你说的是,原是我自误了。”
      杜姑姑笑道:“这是大喜事,王爷知道了不定多高兴呢。”
      黛玉道:“姑姑切莫声张,秀姐儿也说了,现在还不是十分准,我们嚷的人人都知道了,若日后发现不是,岂不是被人笑话了去。姑姑只告诉先生和这房里的人,大家谨慎些就是了。待到过些日子确诊了再说出去不迟。王爷那里我自会和他说的。”
      到了晚间,福王下朝回来,黛玉带着人把他迎进正房,亲自服侍他宽衣洗漱,待他在大椅上坐下,又接过宫女递来的茶,用手摸摸杯子,亲自试了试温度,这才奉给他。
      福王笑眯眯地接过茶,一口喝了,这才长出口气笑道:“还是回到家里舒服。”拉黛玉坐到自己身边道:“咱们说说话,让她们下去吧。”
      黛玉便道:“你们都下去吧,准备传膳,王爷在外面奔波一天,想是饿了。”
      屋里服侍的宫女太监鱼贯而出,福王便拉着黛玉的手道:“今天在宫里的事我已经听说了,委屈你了。”
      黛玉垂了头道:“有王爷这句话,我还有什么委屈的。只是不明白皇祖母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事来。”
      福王道:“还不是吴贵妃撺掇的,她想往太子哥哥的东宫里塞人,被母后给训了,就把主意打到我的头上。她本来欺你年轻面嫩,撺掇这皇祖母直接跟你说,想着你不好拒绝,就能把人直接领回来,哪想到我的王妃这样聪明,直接推到了我的身上,让她没有得逞。”
      黛玉道:“当时幸亏母后在。”
      福王笑嘻嘻地道:“就是母后告诉我的,还夸你急智。让我告诉你不要多想,宫里都有她呢。”
      黛玉不由红了眼圈道:“母后对我太好了。”
      福王忙道:“瞧瞧,瞧瞧,不过一句话,就要掉金豆子了。”
      黛玉大窘,一拧身,不理他了。
      福王便笑嘻嘻地凑上来道:“你要是感激母后,就快点给她生个乖孙。”
      黛玉脸一红,细声细气地道:“我好像有喜了。”
      福王一愣,随即惊叫道:“真的?!”
      黛玉唬了一跳,忙转身握了他的嘴道:“王爷小声些!”
      福王握了她的手,脸上的笑容挡也挡不住,压低声音道:“对,对,不能吓到孩子!”
      黛玉不由白了他一眼,嘴角却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轻声道:“我娘家的侄儿媳妇儿给我把的脉,说是脉象太弱,,还不敢太确定,我就吩咐底下人不许声张,咱们还是等过些日子十拿九稳了再禀明父皇母后,免得老人家跟着空欢喜一场。只是王爷和我夫妻一体,却是不好瞒的,便是空欢喜,也得说给王爷知晓。”
      福王满面笑容道:“对对,你说得极是,想的也周到,就该这样。这是咱们第一个孩子,到时自然由父皇或皇祖父赐名,不过咱们自己得起个乳名方好。”
      黛玉抿嘴一笑道:“王爷想的也太长远些。还是先传膳吧。”
      福王忙道:“对对,可不能饿到孩子。”
      过了两日,贾府来人报丧,贾母终归去了。绕是早有心理准备,黛玉仍然痛苦失声,左右人等狠劝,便看肚子里的孩子也要节哀。黛玉要去贾母灵前,众人死命拦住,福王道:“你现在不比平常,安心在家静养,我替你去走一遭。”
      黛玉道:“怎能劳动王爷。”
      福王道:“你我夫妻既是一体,你的外祖母就是我的外祖母,况且人死为大,去拜一拜又何妨。”
      福王亲临祭拜,贾府立即大开中门,一众老少爷们恭恭敬敬迎了出来。福王来到贾母灵前,上了三炷香,又安慰贾家子弟几句就离开了,前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但就是这一炷香的时间,使得本来有些冷清的贾府立时车水马龙,贾母的身后事极其热闹。
      红绡把小太监打探来的事都缓缓地禀报给了黛玉,黛玉默然半晌道:“外祖母一生就喜欢热闹,身后事也要热闹些才好,总不好让她老人家走得冷冷清清。”
      半个月后,秀姐儿再次给黛玉诊脉,确定是喜脉,福王这才请太医过府,太医诊过脉后连连恭喜,福王喜气盈腮,亲自进宫报喜。太上皇、太后、皇上皇后皆赏下不少东西。
      太后对福王道:“你媳妇既然有了身孕,你身边就少了照顾的人,还是早些纳个侧妃,好服侍你。”
      福王心里这个腻歪,脸上还得笑嘻嘻地道:“还是皇祖母疼我。不过我刚刚办差,正是要和阁老们好生学习的时候,不敢耽搁在女色上头。再说,我成亲时皇祖母赏的孙氏和婉恭顺,有她服侍孙儿,皇祖母尽管放心。”
      贾母仙逝,贾政贾赦丁优,扶着贾母灵柩回金陵老家。在金陵,贾赦请了族中长辈作证,和贾政分了家。贾赦是袭爵的人,祖产自然大半都归贾赦,分给贾政三成。要不是因为元春在宫里,贾赦连这三成都不想分给贾政,这些年贾政夫妻占据荣禧堂,贾赦心里一直窝着火。
      荣国府自然归了贾赦,贾政一家都从荣国府搬了出去,住到王夫人陪嫁的一个四进宅子里。贾赦志得意满地搬进了荣禧堂。但还没等他的高兴劲过去,礼部工部来人了。贾母没了,贾府内如今已经没有一品品秩的人,荣禧堂许多地方就违制了。如果贾政一家还在,碍于宫里贤嫔的面子,大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但贾政一家都迁出去了,大家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由礼部核实,工部进行拆除。一时间,曾经赫赫煊煊的荣国府风流云散。
      贾政一家住在王夫人陪嫁的四进宅子里,显得十分局促,让贾政王夫人宝玉等一开始都十分不习惯。王夫人就买了一个致仕的老翰林的五进宅子,还带一个小花园,全家搬了过去,总算好些,不过和在荣国府时的日子自然是无法比了。
      贾母没了,贾家的人也就没有了屡番上门找黛玉的借口,只在逢年过节时保持着礼尚往来。
      黛玉十月怀胎,平安产下一子,洗三宴上,邢王二夫人因是黛玉舅母,也在邀请之列。但邢夫人自知自己上不了这种场合,直接称病,王夫人带着宝钗来了,不过在一屋子王妃公主宗室命妇之间,不由觉得有些局促,只和几个有来往宗室命妇说几句话。到了满月宴的时候,王夫人便也称病不来了。贾家渐渐淡出了勋贵们的社交圈,被人遗忘。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2章 番外(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