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采莲总是很浪漫 ...
-
在2007这个“穿越年”,沈同学也读了不少当红的穿越小说,总结出规律之一是,千万别靠近莲花池、桃花林这些地方,邪门,容易招皇帝。沈钧撇撇嘴,擦把汗,继续拿刀子吭哧吭哧割莲蓬。招吧,招吧,招来的尽是水边闻香就扑的小虫子,咬得她一身红疙瘩。这种地方能招来皇帝?鬼才信!
现在已是八月,快入秋了,荷花的花期已过去,有一些还开着。
论地理位置,赵家村离首都汴梁不算太远,用两条腿要走上三天。
沈钧在来到这个世界的这段日子里,勤奋劳动,在院里养了鸡鸭,将李婆婆的五亩地开垦培肥,不会的就跑去问农人,还挖通了水渠。现在地里秧苗碧油油的,总算调理得甚好,两人平时也有菜蔬可吃。教书攒下的,有三千四百钱,加上县令赏的二两银子,一时竟可算小康了。
六七月时,几个在城里做活的年轻人回村了,给家里带回了钱,买酒买肉,很让村人眼红。沈钧便也向李婆婆提出要去城里捞世界。李婆婆和李唯再三再四劝说,她却执意要去。
既然回到了古代,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很想看看城里真实的历史面貌。临行她买了好些柴火米面放在家里,给李唯、里正和几个亲热的乡亲送了些红枣莲子。来时的行头也收拾了,李婆婆给了她当年装嫁妆的楠木箱子,上面盖了黄豆防蛀防潮。
八月初,沈钧加入民工的队伍,离开了赵家村。她是连夜走的,不料村口一排火把,都是来送行的孩子。他们哭着闹着拉她的袖子,把煮熟的鸡蛋、米糕塞进她包袱里。沈钧红着眼睛一遍遍答应,要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一定回来。
孩子们送了一里又一里,沈钧几次让他们回去都不听。东方微微发白的时候,沈钧站住,挨个摸了他们的头,说:好好读书,不求飞黄腾达,但要守信明理。
走出去好远,还能看到山坡上的小黑点,一动不动地伫立在那里,好像还想等她回转来。
沈钧和赵小幺、李小六这几个年轻人一道风餐露宿,一路打点小工,往汴梁进发,到了地界,各自分手。沈钧找到好几份短工,早上在早点铺和面做羊肉包子,中午在客栈刷碗,下午两点左右到郊外水田湖泊帮人采收莲子水菱,傍晚在客栈帮客人烧水送水,晚上可以睡在客栈的柴房。还有打更、倒夜香的活,委实太苦,做了两天,撑不下去,便辞了。
采莲的都是女子。沈钧特地穿了在成衣铺买的青襖青裙,才寻的这份活计。
她恼怒地抓着脖子后面。靠,太痒了!什么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里没有妖童,只有怨女!拨开老扎着她脸的荷叶梗,她卖力地摇着橹,接近结了实的莲蓬,一刀子一个,整整齐齐码在脚边。
房铭信步踱到荷塘边。他这些日子正备考温书,读书久了人闷,到郊外来散散,爽爽心神。漫步草径,忽飘来女子轻细的声音:“绿水呦青青、青青呦的美~照见那个白纱裙~荷叶呦飘飘、飘飘呦的美~想指尖那颗莲心……”近了,却听不见了,只看到眼前这一片田田的碧绿叶子,托着雪白的花,远处还有几点红的,很有意思,不由站住了。
荷叶的海洋里沙沙地响,仿佛有三两小舟行进着,间或露一点深蓝月白的衣衫颜色。
忽然听见很近的地方有人长叹一声。
吓了一跳。
又是一声清咳,却好像已飘很远。
然后有个声音幽怨地念诗:“荷叶莲蓬款款收,满船清露惹清愁。小舟过处花不见,采莲人对一塘秋。”
他就那么痴站在那里,不知道过了多久。
水声响,有小舟靠岸。荷叶翻飞,有只手拨开荷叶,一人从花间站起身来。
是个青衣少女,头发刚过肩,就那么披散着没有梳理。素面明眸,在大太阳底下有些疲倦,带着一种梦中的恍惚神情。
房铭本来就踩到塘畔的湿泥,一不留神脚下一滑,唰地半截泡进水里去。
那女子也不避让,竟然还上前搭把手,隔着几茎叶子,用力将他扯起来。
房铭坐到岸上,湿嗒嗒一身水,发带也散了,脚下都是泥。
她嗤一声:“这样宽田埂,也会摔进去呀!”
房铭笑笑,一摸腰间:“哎呀,钱袋掉里头了!”
她摆摆手:“横竖是在这块,你别下去了,看把水都踩混了!”拎起一支莲蓬,拿荷叶梗子去探池底,过了半晌说:“找到了!”不待他说甚便跳下水,把钱袋捞起来抛给他。
房铭连连作揖:“小娘子,多谢你!”摸出几个钱抛到小舟中:“这是谢小娘子的。”
“些须小事谢什么。”她递过一支莲蓬,“来,尝尝,是个解渴的东西。”
“请教小娘子芳名。”房铭怔了怔,终是问了出来。
沈钧颇感诧异地看了看这个书生:“姓沈。”又递了递:“莲子。”
房铭又道了谢,漫步走了。走出十来步回头看看,自笑了。
沈钧捶捶腰背,正要踏上小舟继续干活,忽然惨嚎一声:“哎呀!我的招财猫手链丢了!”
那只举双手投降的白胖小猫咪,就这样随着一段红绳,消失在公元1024年8月的荷塘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