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林下 ...
-
他姓陈,双名清和。
陈乃国姓,他的父亲是先皇太子,殁于盛年,他的第四个叔父即位。而他虚承圣眷,得封东莞郡王,赐守西蜀地,那里离帝都一千三百里。
蜀地偏远,却是富庶有余。
他成日里骑头青驴,出了门去,行不了多远,便是青山绿水,几尾游鱼,几杆修竹,几丛芙蓉。
圣上御笔夸他,修身齐家,国之幸矣。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那年他在锦州巡游,闲逛得累了,就在那锦州城外山脚的驿亭稍作歇息。石凳尚凉,有人骑了俊马如大风疾驰而过,直向江边去。马蹄过处,早春干干爽爽的尘土,扑了他满头满脸。
亭外卖茶水的村民叹,可不正是本地唐门家的大小姐。他不知为何一时兴起,就与这老汉玩笑,说豪门贵户的大家闺秀您也能认得?老汉认真答道,他不认人单认得这马,话说那唐小姐几年前在城中的马市口为了这匹马,现银不够,又怕人抢先买了去,伸手就拔了发间珠钗上的诺大明珠,换了那马。
那马值多少钱,那明珠值多少钱,老汉连声啧啧,这些个公子小姐,哪里知道柴米油盐价的。
他听罢大笑,说我若是那小姐,莫若连着钗子一块儿打赏了,何必把颗明珠拔来拔去这么费劲。老汉却赶紧摇头,说蜀中有旧习,女儿家及笄加着的发钗,将来只可给了夫君,哪里是旁人能随便摸的。
说得一会儿话,那人已经骑了马回来,路过不停。只是这一次,马蹄浅浅踏过,并没有扬起多少尘埃。
早春花开,三月风清。他就看见了她,骑马从他眼前过。
到了秋天,王府中有谋士言,唐门势力遍布天下,堪可用之。
很多年以后,他都还记得那一天,唐府中的枫叶正红,像开了一树的红花,碧云天下艳艳的颜色。她穿着淡黄绣翠绿的衣衫,拾阶而下,迎面走来。
她面容沉静地问他:“这驴可是公子的?”
他冒冒然系了自己那头青驴在别人家庭院中一株百年的梨树下,委实不雅,可他整衣垂袖,坦然回答:“是。”顿了顿,又道,“我不喜欢骑马。”据说那唐小姐,不知为了何事性情大变,不再喜欢骑马,尤恶白马。所以,他二人,也算是相得相称。
他们在腊月里成了亲,为了给唐家冲喜。都说他是落魄的王孙,不过是得老丈人的荫护。他笑笑,也能微微点头,算是答复。
越明年,圣驾大行,他的堂弟登基为帝,召他回京辅佐朝政。他推辞几番,圣意弥坚,终究还是推不掉,躲不开。
谋士言,几可动矣。
从此他在朝堂,她在江湖。看上去,他们的配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
可事实上,他从不想在这朝堂,也不想她还在那江湖。他就只是想和她两个人,在厚墙安实的家中,对着清风明月,一起醉酒。
他的妻子,姓唐,名霜华,白日里爱喝茶,晚上爱喝酒。
有一日他问她,绿茶清酒,用来迎风遣怀,孰好孰坏。霜华眉头轻蹙,又展开,答得平静沉着,她说她喝茶是为了记住一个人,她喝酒是为了忘掉一个人。
他就无法遏止地被她吸引,就爱上了她这般的爱恨分明。又或许是他早就已经爱上,到现下,方才有了一个借口。
他们坐在明月光下,唐霜华舞剑,他用银箸敲着瓷壶,唱的是李白的《将进酒》(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霜华的剑好,名为青龙吟,拔剑出梢,剑身微震,宛若长吟。二人私下里他也曾打趣说真龙无人见过,自然可以叫做龙吟。唐霜华答得却妙:即无真龙,龙吟何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月明,人美,长剑在手,轻盈处如吴带当风,飒飒处如沉斧劈山,站中流而击楫,收放,进退,却步不乱,身轻跃高似飞鸟出林、似佛手拈花,自得,更自如。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轻御重,慢制快,柔济钢,何如代马依北风,长桥卧绿波。清风飘过,柳叶翻飞。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起剑平,落剑低。马步稳,提腿轻。春花路烂漫,夏莲池满怀,秋夜月明待星汉,冬雪漫天没顶盖。春华秋实,夏去冬来,日复日,年复年,俱是须臾转瞬间。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那清音长吟夹裹着横荡破空的剑气,银箸击节落下,酒壶应声裂开,剩得些许美酒盛在玉白锋利的碎瓷片中,酒香弥漫开来,在这样微醺的空气中,弥漫开来,挥之不去。
那夜他问唐霜华,江湖里什么才是侠。唐霜华难得地微笑着答他,做得大侠,再多的事情就都不必自己动手。
翌日,她独自出门,赶千里路,去看她一手为别人安排的结局。
他曾问她,还有什么不如意。唐霜华却没有答他。
他只是不明白,这世间一切的好都已尽在眼前,为什么,他们还是不如意。
他第一次感到有些事竟是自己无力可展。但他愿意等,跟在那人身后,等到那人回头。小时候,父王与他讲天道酬勤的道理,这么多年他都快忘了,连同那些旧时的人的模样,不曾想如今竟还能想得起。
又或许这世上当真有天道,而他也终于等到。
从前宫里来的教习师傅讲先贤名士的故事,有《世说新语,德行》一六:“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一个稳妥的君子,不应该把个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不能让人看见。稳,所以妥当。近无形色,才能避远忧。所以这么多年来,他没有什么快乐,自然也没有什么伤悲。
惟有这件事,他却是满心的欢喜,想让人知。想让那人知道,他是多么欢喜他终于等到了她。就像很久远的以前的元夜,父王带着他出门去花市看灯,仆人提了盏走马灯跟在后面,那些流光转过的影子看得他眼花缭乱,手里竹枝的风车在人来人往的风中呼呼地转,再回头,身边却全是陌生。他不慌不乱,只是安静站在挂满莲花金灯的柳树下,耐心等待着别人或许能看见他、找到他,他等到曲终人散,等到灯火阑珊,才终于等到那与人重遇的欢喜。那年皇祖父得信后夸他,此子他日堪当重任。那年他五岁,并不明白什么样的事情是轻、什么是重,什么堪当,什么不堪当。
可到如今他却只觉得,人生天地之间不过是如圣人言,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2)。那些过去的时光过去得那么快,连同他微薄而不足道的快乐,一起转瞬即失。
他单知道,别人想要的,从来就不是他身边人的性命。
那刺客被当场拿下,一路大骂东莞郡王浪得虚名,天旱之年强逼田租,何来清廉,何来爱民。他听了就直想笑,他那些谋士门客这么多年费尽的心思,要为了三斗米的租子去招得天怨人怒?他抱着霜华在怀里,感觉到那曾经温软轻灵的身子就在自己怀中一寸寸变凉,一点点变僵,什么都唤不回,什么都留不住。
“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3)
天生人,他如何该死?她又如何该为他受过?为了三斗米的田租!这么可笑的事情,让他如何笑得出来。
“隔地绝天,乃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4)
幼时学《春秋左传》,书上讲晋国的公子夷吾与重耳被父王的新妃骊姬诬陷造反而被迫流亡他国。后晋人里克弑君,欲迎重耳回国为君,为重耳所拒。晋人又迎夷吾,是为晋惠公。夷吾登基后却担心拥立他的旧臣里克将来会转而拥立重耳,是以遣人谓里克:“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里克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春秋经言:“晋杀其大夫里克。秋七月。冬,大雨雪。”(5)
教习师傅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为人君者,多虑。为人臣者,多忧。
可他想要的本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却没有人信。他就想笑,那眼泪却流了出来,没有办法让它停住。
从前父王殁在盛年,别人说这是平日里荒淫的报应,他不伤心,反正他也没有看见父王的殓容,只当是为皇祖父烧纸再多烧一份,新帝是以赞他仁孝。到如今他结发执手的妻子就死在他的眼前,又是谁的报应。
不过还是几日前,他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这个人,他以为他们从此能够好好地过。
他以为。
三七过后,他上书称病请辞,国君挽留。还有群臣怒言斥他,为国尽忠乃人之本份,岂惜一身。——这话真是说的,没有人能说不对。从前写惯的花样文章,只有这一次,他不想再回头,也已经回不了头。所以,这结局里,功高德重的东莞郡王情之所伤,慨然出家,断发,为僧。茶余饭后,人们说起,不过是情之一字。
佛门本自清静,明镜何染尘埃。
盛世明君,天下太平。
世人所求的,无非就是这些。
转眼过了年,转眼入了秋。一日他偶染风寒,些微的头疼变作咳嗽,可这般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竟至惊动了圣驾。
御医说郡王忧思过重,病入膏肓,已是药石无功。宫里旋即送来了良药,举案齐眉跪在他的床榻前,等着他饮用。一国之君就坐在他的近侧,稳重而诚恳:“你本是朕最后一个同姓弟兄。可还有甚未了的心愿?”
他躺在床榻上,听了这话,倒觉得顿时安心,恬适怡然,“陛下隆恩盛眷,清和惶恐。只是我们这样的人,得到的已经这么多,并不配再得到更多。”
人生一世,能得到的毕竟有限,能强求的,更加不多。
所以他平静服下友爱亲和的国君亲手递过来的良药。他只是想,这些年来这般思念的滋味俱可因了这药效,从此再不用想起。来也空,去也空,原来生和死,都是一样寂寞的事情。如果有来生——可他知道那些来生来世的事情,全都虚妄得可怕,所以他只要得这一生、这一世,得识这一个人,已经足够。
——————————
注:
1,李白,收入《全唐诗,卷一十七,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扬州诗局本。
2,《庄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隙)忽然而已”。
3,顾况,收入《全唐诗,卷二百六十四,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囝一章》,扬州诗局本。
4,同上。
5,参见《春秋左传,僖公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