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8 章 ...

  •   刚过腊八,神京兵马司侍郎陈缜忽然暴毙在家中。兵马司侍郎是个敏感的职位,陈缜又是杨丞相的私人,他这一死朝野震动,满朝文武猜疑纷纷,一时暗潮涌动,人心惶惶。

      周鼎华闻讯大怒,下旨令神京府尹彻查此案。神京府尹怀疑兵马司主簿江琰牵涉其中,不久上奏请旨,将江琰削职下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隔日御史高子安在朝堂公开弹劾丞相杨璋父子胡作非为,奸佞误国,要求惩办丞相父子,还天下公道。同时还通过季叔渊递了折子上来,恭请圣裁。杨璋听说后不甘示弱,立即也递折子请求辞官。

      在杨璋授意下,杨氏朋党数十人联名上奏,要求挽留杨相,治高子安死罪。以林意诚为首的文官集团则极力反对,死保江琰和高子安。

      一时间朝堂上乱作一团,气氛剑拔弩张。两派甚至在朝堂上公开吵闹,气的周鼎华七窍生烟。

      "看看,这都成什么体统!"

      "啪"的一声,御案上的青花盖碗被周鼎华一把扫到地上,茶水溅了一地。他站起来,背着手在御案前来来回回的踱步,脸色铁青,显然恼怒之极。

      干将踏进上书房的时候心中惊跳,从没见过陛下发这么大的火。自己的主子善于隐忍,一向喜怒不形于色,今日怎么如此失态?遂有些担心的问:"陛下,出了何事?"

      周鼎华挥退了进来收拾碎瓷的宫女,努力平复情绪坐下来,并没有回答干将,反而问道: "让你查的事,有什么眉目了吗?"

      干将缓过神来,赶紧回禀道:"臣查看了陈侍郎的尸首,是被喂毒的暗器射中要害,立时毙命的。这是从陈侍郎身上找到的。" 说着呈上了一枚极细的银针。"陛下小心,这暗器上淬过毒。"

      周鼎华隔了手帕接过来,仔细瞧了瞧,暗器形如飞羽,极为细小,何况还喂了剧毒,简直防不胜防。周鼎华练过武,心下明白:这种针针身太小,极是难练,看来行刺的是个高手中的高手。看了片刻,周鼎华又把银针还给干将,问道:"这针上可有什么线索?"

      "禀陛下,臣还不能完全确定,但瞧这银针的形状,似乎是传闻中飞羽令所为。"

      周鼎华眉头一皱"飞羽令?"

      "是一个极为隐秘的刺客组织,陛下登基之初才在江湖上崛起,专以行刺为业。短短几年就发展为江湖上最神秘最顶尖的杀手组织。纵横五国,从无败绩,只是价码高昂。各国官府都曾组织搜捕飞羽令刺客,但飞羽令组织严密,行踪诡秘,所以至今收效甚微。"

      周鼎华剑眉紧锁"这绝非私人恩怨,有人在祸乱大周!"

      大周朝堂局势微妙,躲在暗中操纵的那股势力,高价收买刺客行凶,杀了一个身份敏感的杨党,这分明是想引发杨氏一党的恐慌,让杨党误认为他要对杨党开刀。杨党若是不肯善罢甘休,自然会反扑,于是江琰被牵连下狱,断他一条臂膀。

      究竟是什么势力用心如此险恶?

      不会是杨璋,莫说现在的情势微妙,谁都不愿先一步打破这种平衡。这陈缜更是杨璋费了好大力气才安插进兵马司的,掌控神京城防,地位极其重要,绝不会被轻易废弃。

      也不会是林意诚从中作梗,虽然陈缜一死,得益最大的是江琰。按例,侍郎一职应该由江琰进上,兵马司就完全落入了林意诚一脉的手中,成为效忠周鼎华的有力臂膀。可是陈缜之死势必会让人怀疑到江琰身上,林意诚也不会无缘无故惹祸上身。

      这当口,高子安居然上书弹劾杨璋父子,好大的胆魄,好巧合的时机!

      以前他甚是看中高子安,此人平日为官清正,以刚直自诩,最是看不惯杨璋父子飞扬跋扈,平日就与杨党不睦。可是他为什么早不上书晚不上书,偏挑这么个时候上书?

      这给了杨璋老贼反咬一口的借口,杨璋居然敢拿辞官来要挟朝廷,还教唆朝臣联名上书逼自己杀了江琰和高子安,其心可诛!

      也不怪周鼎华暴怒,堂堂朝廷大员在庙堂之上吵的不可开交,□□威仪何在!

      更让周鼎华焦虑的是,若是祸乱的根源不在朝廷内部,那个隐藏在背后搅动风云的人,究竟属于哪一方势力?

      是衡王?还是北夏?

      看着干将出去了,周鼎华也慢慢走出上书房,雪霁初晴,日光苍白无力的俯射下来,照在寂静的宫院里,雪后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周鼎华深吸一口,让沸腾的忧虑沉静下来。

      局势,越来越波谲诡异了。可无论如何,他都必须沉下心来,冷静接招。

      "老夫绝不会善罢甘休的。"杨府内堂,杨璋放下手中的折子,端起白瓷茶碗轻抿了一口。

      "是,这回陛下未免欺人太甚!"杨靖恭恭敬敬坐在一旁,低声附和。

      杨璋冷笑一声"靖儿,你还是欠历练。除掉一个陈缜,赔上一个江琰,对陛下有什么好处?"

      "父亲的意思是?" 杨靖一脸惊疑。

      杨璋枯皱的脸上浮现出一丝阴郁:"此事恐怕另有玄机,做这事的人用心阴毒的很呐!"

      "莫非是想挑拨咱们跟陛下,致使政局混乱,好趁机渔利?"杨靖心头一凛,小心猜测道。

      杨璋看着儿子,赞许的笑了笑"孺子可教。"

      "可是父亲,"杨靖不解"我们如今这般行事,岂不是为人做嫁衣?"

      杨璋冷哼一声"他人以我为刀剑,我们就不能借借东风?趁此除去陛下左膀右臂,何乐不为?"

      杨靖眼睛一亮"如此,陛下就算心知肚明也无法兼顾,只能忍气吞声,父亲高明,儿子这就去召府内几位参事商议此事!"

      "且慢!"杨璋却唤住了他"叫杨朴备好信鸽,为父有信要交给衡王和嵩王。"

      杨靖一惊,抬头望向父亲:"父亲,您真的下定决心?您就不怕陈缜之事与他们有关?"

      杨璋拈着长须,沉吟片刻,却没有做答。

      窗外,风忽然猛烈起来,吹的残雪漫天,看不到来路。

      腊月十五,皇上颁下诏旨:高子安诋毁丞相,谩骂朝臣,本应重责。念其平日为官清正,素有官声,特旨将其削职,流放岭南。而江琰谋害陈缜一事查无实据,遂赦免江琰,调江琰为路州道,督江、宁、路三州税贡粮运诸事。

      至此,陈缜被刺一案也就不了了之。虽说保住了高、江二人的性命,但经此一事,一个流放一个外调,也让周鼎华羽翼大折。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的宫宴上,周鼎华心情不好,贪杯大醉,干将不放心让主子一人留在寝宫,怕宫人照料不仔细。正巧回去路上遇到贤妃,便送了主子到贤妃的浣雪宫去。

      躺在雪缎铺就的软榻上,周鼎华做了个梦。

      还是那个明亮的夜,素月分辉,星河影垂。

      萧疏的花木中,有个冰雪揉成的小仙童。眉峰微蹙,岫云便缱绻不散;眸光流转,月华便凝聚成霜。他就在梦境深处,冲自己傲然一笑,似乎在给自己鼓劲,无数烦恼忧虑都在这一笑间,云散烟消。

      丝丝沁凉拂过额头,有只温柔的手在为他拭汗。周鼎华一把捉住那只手,紧紧按在额头上,心中仿佛注入了无穷的动力。朦胧中,他低唤起那个给了他信心和力量的名字“缕儿”。

      贤妃知道,周鼎华唤的不是她,不是身旁照顾他的林瑜,而是另一个藏在心底的人。那个人,可以在他痛苦的时候,给他安慰。

      林妃怜悯的笑了,为了周鼎华,也为自己。却仍旧温柔的把头枕在了周鼎华的颈窝,喃喃道"缕儿在呢。"

      芙蓉锦帐渐渐低垂,雪色流苏覆在地上,如同盛放的芍药。铜台上的宝烛流尽了最后一滴红泪,烛火摇曳的旖旎中,夜也迷离。

      半夜里又下雪了,大雪打在琉璃瓦上,发出沙哑的声响。院里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想是夜雪深重。

      周鼎华已经醒过来了,看着旁边熟睡的林妃,不知在想些什么,只是闷闷的听着窗外松竹的清响。

      回廊中突然传来凌乱的脚步声,很快被小太监挡下,后来似乎起了什么争执,小太监被人一把推开,凌乱的脚步声已经闯到门外,既而就响起了干将急切的声音。

      "皇上,龙泉八百里急奏,衡王封锁消息,率五千精兵悄悄离开封国,连夜奔京城而来,现在已经到了晋州!专诸密信,嵩王也率军两千,于今夜起程,目标也是京城!"

      周鼎华在偏殿里召见完心腹大臣的时候,刚过四更天。安排完傅悠秘密联系夏钧雷率军入京之后,他疲倦地靠在椅子上,可能是宿醉的缘故,周鼎华头疼的很厉害,不由用手抚着太阳穴,一边按着一边思索。

      衡王嵩王违背藩王祖制,秘密离开藩地连夜而来,反心昭然若揭。他们一共带了七千精兵,人不算很多,可是京中兵力更加空虚,自己手中只有三千禁军,其他都是杨璋的部属。衡王工于心计,断不会冒然出兵,只怕与杨璋早有勾结。若以两位藩王再加上杨璋在京中的实力,他,不是对手!眼下情势,他没有一点胜算,只能在周旋中寻找一丝生机。

      他唯一的机会,是衡王周云朗与杨璋父子之间,脆弱的信任。

      他是大周的天子,他不能怕。若天要亡他,他就逆天而行。周鼎华望向窗外风雪,暗暗下定决心。

      腊月二十五,京城暴雪。

      承天殿的朝会带着暴风雪前的压抑沉闷,一如这座古老的宫殿深埋在沉默中。

      衡王和嵩王连夜上了折子,称此来是想赶在年前到京,隆重朝见。这个借口连羞都遮不住,大周有严规:藩王未经宣诏不得私离封地,否则视同谋反。不过眼看七千精兵朝夕便至,谁又敢说王爷这话牵强?

      周鼎华镇定的看着殿下的臣子,只淡淡说了句:"既然这样,礼部就尽快安排迎接吧。杨丞相、林太傅。"

      "臣在!"两人赶紧出列。

      "两位王叔远来朝拜,朕也不能失了礼数,就请二位出城替朕恭迎王叔,如何?"

      周鼎华出乎意料的安排让两人面面相觑。藩王前来朝拜,万没有陛下派人出城迎接的道理,过于隆重的礼数用在两个居心叵测的藩王身上显得分外怪异,越发让人琢磨不透。

      "怎么?"

      "微臣领旨!"两人齐声谢了恩,退下去。

      "若无它事,就散了吧!"连续几夜未曾合眼,周鼎华的声音里夹杂了一丝疲惫,却依旧淡淡的,听不出情绪。

      杨璋暗自生疑,小皇帝如此镇静,究竟是胸有成竹,还是色厉内荏?而他此番作为,是冒失,还是赌对了呢?

      腊月二十八,衡王抵京。

      京城已经戒严,局势实际外松内紧。赵援调度了禁军的全部力量,将皇城牢牢护住。而傅悠等心腹谋臣则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拟定了对策。万事俱备,严阵以待。

      被派出城迎接衡王一行的杨璋,凝视着城外旷野上远来士卒那一张张隐隐浮动着杀气的刚强面孔,暗暗的心惊。忽然开始质疑起自己的决定,不知道就这样将两个危险而未知的变数引进城来究竟是对是错。

      林意诚和奉命前来郊迎的众臣在箭楼上默默注视着脚下排列的如雁阵一般齐整的衡王军队,心中更加忐忑。他深吸了一口气,命悬一线,今日若不成功,便要成仁了。

      箭楼上鼓乐齐鸣,号声啼亮,彩旗招展。城下众将士皆勒马列队,以衡王周云朗、嵩王周云纥为首,向城上抱拳行礼。鼓号都收了音,全场一片寂静,只周云朗的声音回响。

      "臣周云朗、周云纥率部众入朝参拜陛下,请两位大人下令开城,让我等入城。"

      "且慢!"不等杨璋答话,林意诚突然越众而出,站在箭楼最醒目处,高举昨夜皇上密授的明黄色布帛大声喝道:

      "衡王,嵩王接旨!"

      周云朗与周云纥相互对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惊疑,踌躇片刻,还是下马接旨。

      "二王千里来朝,朕心甚慰。念众将士远道而来,特免入城,厚赏众将士,令暂住于西山行营,钦此!"

      想要反客为主?周云朗怔了一下,小皇帝不怕他抗旨?一旦他们只身入城,手中无兵,岂不是任人宰割?周云朗冷冷一笑,杀意顿时涌上冷俊的脸庞。

      "老九,既然不让我们进城,我们索性打进去?"周云纥看向他,脸上迸发出嗜杀的兴奋。

      周云朗哼了一声,作势就要挥下的手突然卡住了,心念一转,又存了几分疑虑。

      根绝他的线报和杨璋提供的消息,城内确实没有太多军事力量,可是看城上迎接的阵列,整齐恢弘,毫无乱相,城内真的如杨璋所说毫无防备吗?

      小皇帝并非昏庸之人,但若是不曾胸有成竹,怎么会有胆量当众让他缴械弃军,孤身入城?会不会是欺瞒了杨璋,故意激自己留下把柄,请君入瓮?

      仔细回顾,神京城内形势究竟如何,其实无从判断,杨璋狡狯多变,所言未必可信,万一并非全无防备,他冒然起兵,只怕成了杨璋探路的马前卒。

      两个念头转来转去,周云朗略感为难,左右衡量,还是决定两害相权取其轻,先观望观望,再做决定不迟。

      "谢主隆恩!" 周云朗拜倒,嵩王周云纥紧随其后,二人恭恭敬敬接了旨。

      林意诚偷偷出了口气,这才发现背上的衣衫早已被冷汗浸透。其实皇上也是在赌,赌周云朗生性多疑,城内局势不明,杨璋和周云朗又相互猜忌,周云朗绝不敢在城外就冒然翻脸,定会同意入城,先静观情势。而周云纥虽然年长,却是有勇无谋之辈,不足为虑。

      很大胆的一步,赌输了,就满盘皆败。但是也许上天眷顾,大周赌赢了!

      林意诚含笑开口:"两位王爷,还请及早入城,皇上已经在承天殿等候两位王爷了。您手下的将士们,老朽自会妥善安排,请王爷放心。"

      垂拱八年除夕,嵩王、衡王来朝,帝极尽款待。

      这个惊心动魄的除夕,总算波澜不惊的过去了,未来难测,可一切总会好起来的。望着在空中绽放的明亮烟花,周鼎华暗想。

      又是一朵绚烂的烟花破空而出,惊破幽暗的夜色。烟花刹那谢,高处不胜寒。连带那遍地晶莹的雪,也被笼罩在了烟花华丽的孤独中。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 8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