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真假温良玉(一) ...

  •   半个月前,在黼州某处田庄。
      一老一少相对而坐。老媪上了年纪,身体不好,安稳坐着都咳嗽不止。青年人一袭白衣,等着对面开口。

      老嬷嬷许是上了年纪,嗓子像是坏了的风箱,咳嗽时能听到其中的呼呼声,“问吧。我只答你三个问题,想好了再问。”
      白衣青年微微躬身,“好。”

      第一个问题,他没怎么酝酿就问了出来:“梁小姐与嬷嬷关系如何?”
      嬷嬷道:“甚好。她出生的时候我就是她的奶嬷嬷了。看她从那么一小点长到大。她对我没有主子架子,我也把她当做我的亲生女儿照顾。”

      第二个问题,赶着嬷嬷的回答问出口:“嬷嬷身上可有她的物什?”
      嬷嬷道:“有一方帕子,小姐曾在上面题过诗。我年老离府的时候跟她求的,做个念想。”

      “我想看看。”
      嬷嬷从袖中取出,递给了他。

      那是一方蚕丝帕子,上面用墨写了一首诗:
      月,月。
      无休,无歇。
      夜东生,晓西灭。
      少见团圆,多逢残缺。
      偏宜午夜时,最称三秋节。
      幽光可敌严霜,皓色能欺瑞雪。
      穿窗深夜忽清风,曾遣离人情惨切。

      最后一个问题,早在之前就已想好:“可否告知我,有关你家小姐,你记忆最深的三件事。”
      嬷嬷深深看他一眼,“容我想想。”

      再开口,她的神色些许恍惚,仿若重回当年。

      第一件事是梁采玉八九岁被送到郊外田庄时的事。当年她疯病发作,郎中断定她不适合在府中居住,希望梁家将她送到人迹罕至的住宅静养,后来她就被家里人带到了黼州城外十几里的田庄。
      田庄管事惯会拜高踩低,以为梁采玉失了家里的宠爱,就老是拿庄子里囤积的萝卜做菜给梁采玉吃,连着吃了几个月。别说梁采玉,就是跟着去的嬷嬷和丫头都吃得脸颊泛黄。梁采玉的贴身丫鬟小苑和管事理论,也被搪塞了回去。

      梁采玉倒不在意,日日只在窗前看书,不理外间事。直到那年中秋,梁家的父母亲自来探望她。

      她的父亲,黼州刺史梁越,不知怎的,起了考校梁小姐功课的念头,便指着盘里的菜道:“若若,土豆,该怎么对?”
      梁采玉道:“萝卜。”

      梁越抚着胡子,“勉强。”他又瞧见自己的衣服,“绸缎。”
      梁采玉道:“萝卜。”
      梁越惑道:“不通!甚是不通!”
      梁采玉解释道:“罗是丝罗之罗,卜是布帛之帛。”

      梁越只得道:“勉勉强强。”他听见近处寺庙里的钟声,“鼓钟。”
      梁采玉道:“萝卜。”
      “为甚还是萝卜?”梁越不耐起身,“萝卜萝卜,若若,你掉进萝卜堆了?”
      梁采玉又道:“锣鼓之锣,铙钹之钹。”

      梁越面色稍霁,“勉强之至。”墙上偏巧有幅岳飞的画像,“岳飞。”
      “萝卜。”
      “这有作何解释?”
      “岳飞乃是忠诚,罗卜是孝子。”

      “更是勉强!”梁越不解,“从方才起,若若你就一直对萝卜。这是为何?”
      梁采玉时年不过八九岁,嘴一瘪,眼一垂,活生生一副受尽虐待的模样,眼泪成串成串地掉下来,“女儿自从来了这里,看到的是萝卜,吃的顿顿都是萝卜,每天一起身就能听到下人们切萝卜的声音。我除了萝卜,什么都记不得了。”

      梁越一拍桌子,“这还了得!”

      管事被叫来,好一顿训斥。饶是如此,梁越还觉得不解气,卸了那人管事的位子,发配去喂驴了。
      这一通申饬发生时,梁采玉仍旧在看书,对管事的下场不置一词,仿佛方才垂眼含泪、诉尽苦楚的人不是她。

      对此,白衣青年只有一句话评价:“梁小姐对对联的功夫竟这般了得。”

      第二件事,梁采玉九岁上,黼州城外发大水,将进城的路阻断了。田庄众人和附近村子里的人被迫到地势偏高的土地庙里避祸。
      避个一日两日,还可以忍受。但连着数天,水位不见下降,而众人带着的食物也几近吃完。大家都有些支撑不住了,小孩子哇哇乱叫,大人面色苦黄。

      梁采玉四处看看,盯上了土地庙里土地神高大的塑像。她向众人提议,将塑像横放,抬入水中,让塑像载着几个靠谱的人去附近找点吃的来,也好让大家撑到刺史府派人来救助的那一日。
      村民们当然不愿意,土地神保佑这方土地已有上百年了,怎好意思用他老人家的塑像去当木筏子。

      梁采玉道:“土地神平时这么庇佑大家,定然不忍心看到我们困顿至此,只是用它的塑像当筏子,又不是要烧他的塑像取暖,何必这么为难呢。”
      她不信神佛,自然不了解老百姓对神佛的执着。

      村民们仍是不同意。一个大娘甚至跪地求土地神不要在意梁采玉的话,一直默念“童言无忌”。

      梁采玉只得道:“你们放心好了,土地神定然不会怪罪。我小时候走丢了,不得已跑到土地庙里求庇护。彼时正值冬日,外面下大雪,庙里也冷得很,我冻得几乎晕过去。半梦半醒中有个仙人让我烧了他的像取暖,说他不允许有人死在他的眼皮底下。像可以再造,人命却不可以再得。我昏沉沉地醒来,发现眼前早已烧起了一个火堆,土地神的像没了胳膊。我就是这样,才活到家人来找我的那天。我娘说找到我的时候,我已经发了高烧,怀里还抱着神像的另一条胳膊呢。”
      她说到动情处,泪眼婆娑,“后来我们家为了感谢土地神,还特意重修了土地庙,给土地神塑了金身。毕竟我是土地神救下的孩子。”
      村民们听了,不由动容。其中几位纷纷道:“谢天谢地。”

      梁采玉又道:“所以,土地神要是看到自己的神像救了大家的性命,定会十分愿意的。”
      小苑也在旁边帮腔,“土地神那般仁慈,怎么会和我们这些凡人计较。况且我们又不是烧杀抢掠之辈,实在是活不成了,才出此下策的。”

      村民们一番商量,最终勉强同意放倒神像,派几个青壮男子前往附近村落讨些吃的,顺道去黼州刺史府求援。

      嬷嬷靠近梁采玉,“若若,你小时候走丢的事情,我怎么全然不记得?”
      梁采玉莫名其妙地看着她,“我编的,嬷嬷自然不知道。”

      嬷嬷大惊失色,“编的?”
      梁采玉点头,“对呀。我若是不这样说,我们何时能等到吃的。等不到食物,我们就要等死。我才不想死。再说了,洪水这般汹涌,数日不退。若是真的有神仙,为何不救苦救难?他不救我们,我们用他的神像自救,我们难道还有错了?他若是真的计较这些,那他也不配为神。”

      白衣青年道:“梁小姐编故事的本领也是如此了得。”

      第三件事,发生在梁采玉十岁那年的二月初五。
      十岁,她还住在田庄。比起黼州城内,她更习惯城外的生活。

      一日打庄外桥上路过,见一老汉脱了自己的鞋扔进了河里,她颇为敬佩,春寒料峭的时节竟有人将自己的鞋扔进河里、激励自己冬泳。
      谁料那老汉转过头来,恶声恶气地道:“看什么看!下去给我捡鞋。”

      梁采玉敬佩之情顿去,代之以惊愕,“如今是你自己的鞋子掉了,这天气未大暖,你光着脚不穿鞋,于我而言又无甚损失,冷的是你自己。你还这般恶声恶气、恶言恶语的。我又为何要帮你?”
      说罢,竟然走了。

      老汉在她身后换了语气,“哎,我说错了,那位小姑娘,你发发善心,帮帮我。你瞅瞅我老了老了,一不小心把鞋都丢下去了。你不帮我捡,就没人可怜我咯。”
      梁采玉转过身来,“早这么说不就完了。”她从背后抽出一把鱼竿,“就你这鞋还要下去捡?我一钓就钓上来了。”

      老头在旁道:“当心着,那可是我的新鞋。”
      “新鞋还乱扔,活该你冻着脚。”

      后来她们一行人总是碰到这个老头。
      要么动不动往田庄门口扔肉干,要么站在门口一言不发、就跟个画上的门神似的。

      终有一日,梁采玉忍不了了,“这位老人家,你到底要作甚?”
      “收你为徒。”
      “我有师父,不用你教。”
      “诶。小姑娘,我看你骨骼清奇、天庭饱满,是百年一见的福相。但你命中应有一劫,拜我为师,我可以帮你化解。”
      梁采玉微微一笑,“你猜错了。我的那一劫早过了,你来迟了。你若是几年前来,或许还有些用处,如今不需要了。”

      “我看你身体羸弱,我可以把我祖传的药方传授给你,让你强身健体、不受痼疾之苦,如何?”
      “老人家,身体弱有身体弱的好处。当别人以为你命不久矣、身娇体弱、即将不久于人世,就不会防着你、不会嫉妒你,更不会把你当自己的一生之敌,还会可怜你、对你抱有歉疚。这不是天大的好处吗?”梁采玉不解道,“我不知道这有什么需要化解的。”

      老头捋了捋自己蓬乱的头发,“你别看我邋邋遢遢、不修边幅,我的学问都在我的肚子里呢。只要你拜我为师,我就把我的一身本领传授给你,届时这天下的读书人皆比不上你。”
      “这有甚好处?”

      “好处多着呢。你听说过留侯张良吗?他圯上受书,得到黄石公的指教,最后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可我胸无大志啊。”梁采玉说起此事仿佛很是骄傲,像是在炫耀自己家学如何有渊源一般,“留侯他有未尽的愿,他想为韩国报仇、杀了始皇帝,他想辅佐刘邦、成就一番事业。可我不想啊。再说,他是男子,可以投入某个君主的门下,成全自己。我,一介弱女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长到了十岁了,也不能像赵钩弋那样使手藏玉钩的法子,也无半分天纵奇才的表征,哪个君主敢收我作谋士?”

      老头儿竟被说动了,“也有几分道理。那我还有一个本事,想来你甚是需要。”说着,他摸出三枚铜钱,“卜卦。你定是用得着的。”
      梁采玉挑挑眉,“这倒是一门稀缺的本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