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2、第一百一十章 忠道 ...

  •   晋国,闻喜王宫。

      有四个宫人躬身端盘,上头放置着华贵的礼服冠带,正不紧不慢地往王后宫中而去。正值赵襄下朝,与意巧、傅雅二人与宫中散步,谈论古时先人妙语。

      宫人迎面见太子一行,皆侧身让道见礼。赵襄侧眼望过托盘上华丽的衣袍,纹饰华丽精巧,云气瑞兽纹活灵活现,且配以“长乐光明”、“长生无极”等吉祥铭文。赵襄不禁微微皱眉道:“这是送去哪里的衣裳?”

      宫人怯怯回道:“太子殿下,这是王后娘娘特意命人自蜀中购得的蜀锦,为弼王子裁制的新衣。”

      蜀锦昂贵稀少,有寸锦寸金之称,乃皇室贵族最为喜爱的织锦品类。而晋王后酷爱蜀锦,常花费大量钱财购置,制成华服妆身,衣长曳地,长长的裙摆昳丽生辉,乃是晋宫最美的风景。

      “奢靡。”赵襄冷冷道了声,转头对意巧与傅雅道:“我去见丞相了,你们一处说话罢。”话罢便快步离去。

      意巧叹息,对宫人道:“听闻你在娘娘身旁亦伺候了许久,亦知晓舌长命短的道理罢。”她容貌和蔼可亲,但此刻言语带着威严的暗示。

      “诺,婢子知晓。”那宫人有些怯怯,并不敢抬眼去望意巧。素来温和敦厚的太子妃,对宫人內侍亦是宽仁,未曾有严语相向。

      “去罢,别耽误了,得娘娘责怪。”意巧温和道。

      “诺。”那四位宫人才松一口气,忙忙送去王后宫中。

      晋国上下皆知,太子殿下力行节俭,最厌奢靡之物,含光宫中摆设不以金银铜锡为饰,太子妃与姬妾等衣不曳地,文不过绣,食一汤一饼一肉,上下敦朴,与百姓同心,为天下先。

      意巧对傅雅讪笑道:“殿下这般大了,还是跟儿时一样的脾气。让傅姊姊见笑了。”

      傅雅缓缓道:“太子殿下失爱于母,又与王后、恩平侯政见不合。有此番言语,亦是寻常。”

      意巧垂眼,眉尖稍稍染上忧色,道:“我只是怕殿下事事苛责,让王后娘娘愈加厌恶。毕竟,娘娘是大王的枕边人……终归是不利自身的。”她虽没有明说,但傅雅心领神会。

      忠臣言百句,不及枕边温柔风。赵襄虽为太子,但并不是晋王唯一的血脉,只要不到继承王位的一日,一切都有变数。且晋王耳软心活,这样的变数,实在是太大了。

      傅雅点点头,恩平侯多处结交她的父亲,只因她父亲傅荣乃是名家大儒。若卢氏当真要动摇储君之位,少不得要大儒们的正名。且恩平侯认为,傅荣本不赞同变法之道,加之傅雅的落选,令傅家失了颜面,傅荣必定会投向自己。

      傅雅冷冷一笑,未免太过想当然了吧。太子襄英武不凡,聪颖好学,勤于理政,而王子弼却长于深宫妇人之手,顽劣不教,读书不专、武艺不善,做个闲散富贵君侯倒还好,安安分分,衣食无忧。可要继承晋国君主之位,定会大权旁落,奸佞乱政,最后只得个被京畿蚕食除国收场。

      晋国不存,她傅家又将如何延续高贵的门楣。是以,她请求父亲准许自己入宫成为太子妃的女史,便是要向恩平侯展示,她支持太子,傅家亦不是完全要倒向卢氏外戚的。

      两人走走行行,绕了大半圈,竟来到了王后的寝宫前。作为儿媳,路过婆母之门,则需入内问安,以示孝道。堪入殿门,只见赵弼穿着那崭新的华服,一众傅母宫人簇拥着,皆赞赏着王子这一身的气度富贵,王后坐在上首慈爱地笑着,道:“人靠衣装,咱们弼儿这样一看,可比太子更有王者气度呢。”

      “真的吗母后?”赵弼欢喜问道。

      “当然了,不论是聪明还是武艺,你都比太子更好呢。”王后宠溺道。

      这几句话,着实令意巧与傅雅两人心中一惊。王后竟这般当着宫人与王子的面,直白地将二子相较,想必这样的话也是时常言说。兄弟之间,不就是最忌父母偏爱吗,还偏爱得如此坦荡。傅雅心中,默默替赵襄感慨几声。

      “母后。”意巧规矩见礼,傅雅亦稽首而拜道:“王后娘娘大安。”

      “你们来了。”王后脸上的笑意稍稍退却,只留客气之容。

      赵弼时年十一,正在长身体之时,被王后喂的很是白胖,那件精致的华服将他衬得富贵无双,端端十分气派。只是他脸上的傲慢之色,折损了这一身气度。

      王者之气?傅雅心中冷笑,分明是骄娇二气。

      见意巧打量着那一身华服,王后笑道:“如何,这是给弼儿新制的礼服。便是穿着去京畿面圣,也是足够了。”

      意巧笑道:“母后的东西,自然都是极好的。这般华丽的礼服,王弟是要穿着参加什么典礼吗?”她有些疑惑,若便只是当做元日的新衣,应按着时令颜色而制。这华服又非玄色,又华丽异常,着实是想不出最近有什么大典需要这样的衣裳。

      “京畿的令使过几日便会来传达春令,见令使如见天子不是,自然是要盛装打扮一番,叫他不能轻视晋国了去。”王后起身为赵弼整理领口,满是欣赏地望着心爱的幼子。

      意巧与傅雅相顾一看,皆有些愕然。这京中令使来晋,一般是由诸侯王、诸侯储君、诸侯国三公九卿等一同接见,跪听诏令,何时有小宗王子列席的道理。

      “哦,你们还不知道。”王后笑道,“大王说了,让弼儿与太子一同接见令使。”

      “母后,这天下从来没有小宗王子会见天子令使的事例啊。”意巧道。素来守礼不爱改动法制的晋王,怎会说出这样荒唐的话。有脚趾头想,都知道定是王后吹的枕边风。

      王后抬眼,让宫人送赵弼离去,稍稍坐正身子,对傅雅道:“我不过是一介深宫妇人,大王的命令,难道我还要违抗不成。太子妃乃是大贤之后,莫不是不知道忠君之道?”

      傅雅忽而轻笑一声,低眉一瞬美若迎风的芙蕖。

      “傅女史,你笑什么?”王后不悦望着傅雅,“是觉得我很可笑?”

      “殿下恕罪,奴婢只是忽而想起书中的一个故事,不经意便笑了出声来。”傅雅不紧不慢道,她抬眼凝睇王后,并无惊惶之色。

      王后轻蔑一笑:“都道傅女史学富五车,才学犹胜乃父。是什么故事,竟让女史如此好笑,不妨说出来,与我们分享一二。”

      意巧略略有些担忧地投去目光,傅雅对她温和一笑,示意无妨。

      “鲁哀公问于孔子: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连问了三次,孔子都没有回答。”傅雅娓娓道来,她的声音轻柔得像丝绒鸿鹄之羽一般,有一种抚慰人心的魔力。

      “孔子出,把此事告诉了弟子子贡。子贡答道: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王后殿下,可知孔子是如何回答子贡吗?”傅雅笑道,意巧亦极力忍住嘴角扬起,小脸憋得有些红。

      王后不喜读书,更莫说这些经书典籍之事,她扯扯嘴角,道:“我不知。”

      傅雅压着嗓音,似要模仿孔夫子一般:“小人哉,赐不识也!”

      “你!”王后气得跽起身子,道:“大胆!”

      “母后息怒,女史乃是转述孔子之言。”意巧忙宽慰道。

      “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札;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

      傅雅不惊不震说道:“父亲有了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了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所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儿子是孝顺?臣子一味听从君主,怎能说这臣子是忠贞?”她慢慢饮下一口茶汤,湿润口腔,道:“弄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才可以叫做孝顺、叫做忠贞。王后殿下,您说是也不是。”

      王后一时语塞,意巧温柔笑道:“所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母后乃是晋国国母,是世人的楷模榜样,自然是拥有人之大德的典范。父王此举,着实是不合礼制,若被国中朝臣所知,便会群起而攻,还望母后劝谏。”

      “礼制?变法革新不也是违背了祖宗家法吗?缘何又不去劝谏大王,恢复旧制呢?”王后冷冷道。

      意巧正欲回话,一声男声传来,伴着爽朗的笑声道:“好热闹啊,你们在说些什么?”

      三人一见,正是晋王赵郁。

      而晋王的身后紧随的,正是最近刚刚升迁太子先马的萧愈萧叔安。

      萧三哥怎么随大王来了?意巧心中暗暗有问。她向门外稍稍张望一下,却并未见赵襄的身影。

      “寡人似乎,听到什么恢复旧制的话啊。”赵郁望着王后,笑问道:“是谁说的呢?”和煦如春的晋王,头一次话语里夹杂了冰凉。

      好似外头的冰雪一般,纯洁无暇却冰冷刺骨。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