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出殡(下) ...


  •   崔使君自赴任朐县已有三年,昔日在清河老家时对那个体弱多病、甚少接触的小女儿的记忆早已如雾里看花、水中观月般模糊不清。

      反倒是自阿婴来到朐县后不过才和他相处了短短十来日的时光,却给了他前所未有的鲜活感受,这会儿她露出焉哒哒地无助模样,让崔使君心中顿时涌起了无限怜爱。

      可是眼见着巫觋定下的吉时将近,崔使君只能满目疼惜地上前揉了揉崔婴的发顶,然后迈步向前两步,站在棺木前,想要再看一眼与自己携手走过二十多年的妻子。

      只一眼,他便瞥见了崔夫人颈间新增的玉坠,眉头一皱,回头问道:“阿婴,这是何意?”

      “阿父。”崔婴泪眼婆娑,可怜兮兮地望着他,“阿娘走了,定也挂念着我。这玉坠子,是我半条命,如今随阿娘一同安葬,一则表我孝心,二则盼阿娘在天之灵,能如我常伴左右。”

      崔婴说的情真意切,崔使君听罢,心中思索了一番,觉得阿婴如今年岁渐长,本也不再需要这安魂玉的温养,便也认同了她的心意,不再多言。

      不仅如此,许是受了崔婴的启发,崔使君再次转过身时,也珍重地取下了腰间那块日日挂着的青玉佩,轻放在崔夫人掌中,随即,似不忍心再看般,扭头摆了摆手,叹息道:“封棺吧。”

      “封棺——”

      *

      崔婴随崔使君穿过悠长的回廊,行至前院,雨势骤歇,风却愈烈。府衙大门洞开,门外空地上,簇拥满了当地的豪强与许多自愿前来送行的百姓,或站或跪,两旁则是整齐列队的崔家护卫,身着麻布孝衣。

      崔婴紧随崔使君之后,方至门前石阶,便见三人影迎面而来。她抬头一望,正是张、季、段三位,连那告假归家的段三老也急急赶至。

      原本应立于主位的清河崔家族人与崔夫人母族人皆未至,此处便由朐县除崔使君外的几位主政官员顶替。崔婴匆匆一瞥,在不远处的人群中还见到了不少熟悉的身影,譬如糜家的两位郎君……只是一打眼,却没能看见如今都已是朐县都尉的林骁。

      崔婴心下有些疑惑:难道站得太远被人群挡住了?不应该啊,按理来说,以他如今的身份,怎么也该和打头的那三人站在一处吧?

      略转视线,却在下一瞬,在左侧身着麻布孝衣的崔家护卫之首,见到了面色庄重的林骁,崔婴不禁一怔。

      目睹林骁即便已获官职,这会儿却仍旧以崔氏护卫的身份为故去的主母披麻戴孝,一时间,崔婴心中不禁浮现出原身记忆中那些为母亲和原身奋不顾身的段氏家将们的身影。

      隔着长长的历史时代的鸿沟,崔婴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时代所尊崇的那套门生故吏、世家党羽的规矩。

      一瞬间,她的脑海中模模糊糊地闪过了个还不算太成熟的念头,但眼下场合不宜,她也没来得及深思。

      ……

      连夜的阴雨初歇,晨风中带着几分寒意,石阶下的小女郎身上的麻布孝衣随风猎猎作响。

      府衙前的大门上悬挂着硕大的白绣球,经过一夜雨水的洗礼,绣球已被浸透,不时有水珠从上面“嗒嗒”滴落,宛如泪滴坠落地面。

      崔婴迎上崔使君百忙中投来的充满忧虑的目光,向他轻轻点头。随即,崔使君转身踏上台阶,崔婴紧随其后。青葵急忙小跑两步上前,想要撑起伞为崔婴遮挡门上的滴水,却被崔婴摇头轻轻推开。

      崔婴跟随着崔使君,从两侧列队的护卫、乡绅、百姓中走过,虽然目不斜视,却也感受到众多目光在暗中打量着她,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自从她来到朐县,未曾踏出过府衙一步,除了府内的崔家家仆和后院演武场的崔氏护卫,外人从未见过她。她不知将在朐县生活多久,今日首次露面,绝不能有任何差错。

      崔夫人的灵柩在封棺之后便已先行移至灵车之上,此刻正庄严地陈列于灵车中央。车上架设供桌,摆满了鲜花、水果及各式供品,前方则是一只巨大的香炉,其大小堪比寻常百姓家的水缸。

      依照巫觋的指引,众人依亲疏次序,一一上前为崔夫人点燃送行的香烛。

      崔婴步至前头,接过巫觋递来的三柱香,神色郑重地将其插进香炉之中,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香火顶端的那点微光。

      “阿父!”

      就在巫觋指引着崔婴让一旁退去给下一位上前祭拜的人挪位子的时候,崔婴忽然膝下一软跪倒在地,一个头磕了下去,再抬头时已是泪流满面。

      她转身面向崔使君看了他一眼,声音哽咽:“阿父,阿娘是要葬在城外的乌山上吗?”

      “那里人烟罕至,又黑又冷,阿娘一个人待在那里该多害怕呀?”言罢,她又转头望向崔夫人的灵柩,重重磕了几个响头,再抬头时,额前已是血迹斑斑,与前夜雨水湿润的地面相混,众人只见崔婴的面庞和白衣上已满是泥泞斑驳。

      然而,此刻却无人觉得崔婴是否形容不雅:一个刚失去母亲的小女郎一边磕头一边痛哭,还边哭边说着些令人心碎的傻话,只叫众人也不禁感同身受、心生哀戚,哪里还能责怪她些什么呢?

      “小娘子节哀!”青葵见崔婴哭得厉害,这会儿也顾不得周遭的目光,连忙穿过人群跑到崔婴面前想要扶她起来,可崔婴却是一把抓住了青葵的手臂,眼神中满是祈求,“这一切不是真的,对吗?”

      “自我记事起,阿娘便一直在我身边!”崔婴紧抓着青葵的胳膊,仿佛在寻找最后的依靠,“来到朐县,能日日陪伴阿父,我心中实在欢喜。”

      “我知阿娘离世,阿父心中亦是悲痛难忍,故而我常告诫自己,不可在阿父面前落泪,以免令阿父更加伤怀。”

      “我总想着,往后有阿父替阿娘陪着我,一切还都是一样的。”崔婴的手渐渐松开,身形一软,瘫坐在泥泞之中,衣衫沾污愈加狼狈,可她像是一点都不在意一样,直接顺势伏身痛哭,“但我真的好想念阿娘,好想她能回到我身边,好希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阿婴!”

      “阿婴别哭了,如你所言,往后阿父会一直陪着你,就像你阿娘从前一样,永远陪着你。”崔使君自崔婴跪地痛哭起便默默拭泪,此刻终于按捺不住,迈步上前,蹲下身将崔婴紧紧拥入怀中。他抬眼望向前方,只见巨大的香炉中已插满香火,密密麻麻的香头闪烁着微弱的红光,那红色刺目又扎心。

      今日崔婴本就滴水未进,又在灵堂中跪了许久,这会儿再一番唱念做打下来,崔婴也觉得自己的身体实在有些扛不住了,便也不再挣扎,静静地依偎在崔使君的怀中,低声啜泣。

      只是,崔婴既然选择在人前闹了这么大的场面,自然不会被崔使君简简单单两句话就安抚了下去。

      汉代的丧葬礼仪一贯是庄重繁琐的,所以崔婴的这一出戏,无疑吸引了许多目光不仅那些感念崔使君恩情、早早来送崔夫人最后一程的百姓,好多原先并不打算凑这个热闹的百姓们听说之后也纷纷围拢了过来。

      眼见气氛已到,崔婴轻轻挣脱崔使君紧抱的双臂,先是轻抚自己疼痛的额头,然后抬头,目光与崔使君那双赤红的双眼相遇:“阿父。”

      她嗓子已经沙哑,但是在数百人刻意保持的安静氛围中却能叫人听得格外清晰:“我悄悄问过青葵了,她告诉我说乌山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那里有好多好多的乌鸦。”

      “从前在家中阿娘教我读书时,曾说过‘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崔婴看着崔使君,目光灼灼,里头满是希冀之色,“阿父,阿婴不愿连这些牲畜都不如。”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阿父,我想在阿娘坟前结一草庐,为阿娘守孝三年!”崔婴的话语坚定,她轻轻推开了崔使君的怀抱,猛地跪倒在地,深深一拜。

      “轰——”地一声,崔婴话音刚落,围观的众人终于再也按捺不住,纷纷爆发出嘈杂的议论声。

      那些平民百姓们只是觉得崔使君家的小娘子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胆识,竟敢独自前往荒郊野外的乌山为崔夫人守孝三年,实在是孝感动天,人人称赞。

      但包括张、季、赵在内的一众本地豪强地主,如赵家、糜家等,但凡有些家资读过些书的人家,却都将震惊又赞叹的目光投向了崔婴。

      让他们侧目的并非崔婴所谓的“孝举”——在以举孝廉为选官制的大汉,为了名声,两汉近四百载多少有心人前赴后继、花样百出的“孝举”比起来,崔婴这个规规矩矩的结庐三年,除了她的年龄、性别稍微占点优势之外,其余的根本不值一提。

      真正让他们惊讶的,反而是崔婴顺口吟出的那两句出自明代杂记《增广贤文》的“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不过才片刻光景,众人的目光已在跪倒在地的崔婴和半蹲在侧的崔使君身上来回不知道打了多少个转儿,既惊讶又赞叹,且迷茫——

      这就是所谓的世族吗?
      哪怕只是个养在深闺、无法出仕为官的小女郎,竟也能随口吟出这般才华横溢的诗句?

      ……

      然而,不论旁观者作何感想,这会儿最心绪震动的还是崔使君,他花了好久时间才反应过来崔婴究竟说了些什么话,下意识地驳道:“乌山偏僻荒凉,阿父怎舍得你前往结庐独居?”

      崔婴依旧俯首于地,只是反复恳求:“求阿父成全!”

      依照汉时的丧葬习俗,若崔婴今日不这般行事,待扶棺下葬后返回府衙,哪怕崔使君再疼爱自己,往后三年自己也断无可能再踏出府衙半步——

      她想要的是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安稳地活着,但不是想要找个地方坐牢。

      与其被关在府衙三年不得出,她还真宁愿在崔夫人坟前结庐而居,至少那样还更有自由。

      但这番话终究不过是一时气话罢了,她心知肚明,崔使君是绝不会应允的。果不其然,崔使君的声音随即响起,带着几分宽慰:“阿婴至孝,你阿娘泉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

      崔婴在心里头接了一句:但是……

      “……但是,你到底还年幼,就算为父应允了,你觉得你阿娘会放心吗?”顿了顿,崔使君目光掠过府衙前密密麻麻、水泄不通来看稀奇的人群,最终让了一步,语气温和地说,“今日为你阿娘下葬后,你先回府守孝。阿父会命人在阿娘坟前为你筑一草庐,以后每月你都可以出府,到阿娘坟前小住几日。”

      崔婴听罢,唇角下意识一扬,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再抬头时脸上已无其他表情,她目光中满是感激地望着崔使君:“多谢阿父!”

      *

      在乌泱泱围了不知道多少层人墙的人群外,眼见着围堵在前的众人已经开始渐渐散开,一个满面发须却中气十足的中年大汉单手拎着个看起来不过六七岁的小少年,从一间破旧的屋顶轻盈跃下。

      落地后,他先是拍了拍自己身上那件粗布麻衣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随后才看向身侧的小少年,语气里满满的无可奈何:“好了!你不是说想来朐县看看你的小恩人吗?如今人也见到了,是不是可以安心随我走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出殡(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