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皇太女 ...


  •   据墓志披露,上官婉儿生前强烈反对立安乐公主当“皇太女”。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写道:“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上之,请擿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为挫衂;下之,请饮鸠而死,几至颠坠。”

      [某度翻译]上官婉儿泣血死谏,忠君鞠躬尽瘁,……上中下策对付,上策请命审理,说后皇帝不从;中策自请退位,不合制度未成;再请削发为尼,帝命夺刀不允;只好出此下策,当殿饮鸩求死,几乎倒毙金殿。

      上官婉儿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之心可谓坚决,曾经先后四次向唐中宗进谏,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最终“饮鸠”以死相谏。中宗李显“惜其才用,慜以坚贞”,广求名医,终于救活命若悬丝的上官婉儿并答应要求。因此,安乐公主的“皇太女”之梦未能实现。

      今天聊聊上官婉儿“上中次下”四次进谏。

      怎么评价呢?

      哈哈,个人觉得,【颇有“一哭二闹三上吊”之风。】

      注:一哭二闹三上吊,民间俗语,用来形容已婚妇女向丈夫或者婆家耍泼的手段,带有贬义。

      为什么这么说?

      我无法想象魏征对李世民说:“昏君!你不听,我就剃光头发当和尚去!”李世民慌忙争夺剪刀。你敢想象这样的画面吗?如果你认为画面很合理……我有一个建议,希望你在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不要将此法用在家庭、学校、工作地点以及公众环境……

      如果硬要有一个死谏的版本,我们大概看到的是:

      相如(蔺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或者是:

      累(王累)为从事,以谏不入,乃自刎州门,以明不可。

      罗贯中演义为:王累自用绳索倒吊于城门之上,一手执谏章,一手仗剑,口称如谏不从,自割断其绳索,撞死于此。……刘璋看完大怒,执意不听。王累便大叫一声,割断绳索,撞死于地。

      看过了蔺相如和王累,再看上官婉儿的死谏,你的脑中是否同样冒出一连串问号?

      上官婉儿“饮鸠”的鸠是中宗李显所赐吗?不是御赐的毒酒,岂不要自备?当众饮鸠,那大家要不要见死不救?

      如此让一国之君很难做啊!

      我建议李显在大殿门上写——本殿禁止自带酒水!

      所以我观此墓志,与其说作者力图将上官婉儿塑造成“绝世大忠臣”,倒不如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随时可以掏出危险品——刀、鸠酒的哆啦A梦。为什么李显最后答应了?因为上官昭容说得对,使“朕”大彻大悟了?婉儿自备的物品实在太多啦,李显实在害怕,不知她下一次又掏出什么来!

      【新读者友好提醒:青x兔子、苍蝇长凝同为2011年开始发文的老签约,热衷“发掘”小作者并“转化”文字。2024年1月23日星期二,兔子因抄袭败露768天没有发文。苍蝇是哪只?就是百合频道、让太平公主也亲了武则天的那只!
      花钱买抄袭作者的书?
      那千万别写文,不然你将发现自己的文字在奇怪的地方,获得“花钱看我自己”成就!】

      向大家推荐一篇论文《循序入佳境:全面认识历史中的上官婉儿——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之教学探索》,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年第9期17-20,共4页。作者胡囡娟是台州中学的教师,“以高二历史选考重点班为对象,自主开发并开设了‘像史家一般研究’选修课程,形成了一系列课例,‘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上官婉儿’便为其中之一。”

      希望“像史家一般研究”的同学可以看看,很有意义。

      针对论文,我补充三点个人看法:
      一、比对文本的样本过少。
      如表2,只有《旧唐书》与《景龙文馆记》的比对。又如在材料二后,作者指出墓志与《旧唐书》存在差异性:“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有过激烈斗争,但《旧唐书》毫无记载。”
      我要提醒大家,《资治通鉴》明确记载了上官婉儿与安乐公主有过斗争,显然只比对单一文本《旧唐书》是不够的——不够“全面”,是无法得到一个“真实的上官婉儿”的,历史人物仍会失真。
      二、文中由材料五得出图3“713年上官婉儿的墓被(李隆基)毁”,此点待验证。
      缺乏李隆基毁墓的证据。
      究竟何人毁坏,观点不一,尚无定论。
      三、使用“(太平公主)美化”“(李隆基)丑化”等语,提高了内容的通俗性、方便学生理解,但也不可避免地丧失了一定的严谨性。
      个人认为,上官婉儿离世时的“大忠臣”形象,只能说明姑侄之斗中,太平公主暂居上风。后李隆基完胜,上官婉儿这个工具人的风评发生回落现象,实在正常。

      希望我们大家在研究历史时都如胡老师所说,常常思考以下问题:

      【这份史料是在何时何处产生的?】
      【它是怎么产生的?】
      【它产生时还发生了什么事件?】
      【这些事件对史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附《景龙文馆记·上官婉儿传》:唐上官昭容之方娠,母郑氏梦神人畀之大秤,以此可称量天下。生弥月,郑弄之曰:“尔非秤量天下?”孩哑应之曰:“是。”襁中遇家祸,入掖庭。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自通天后,逮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谟猷,杀生大柄,多其所决。至若幽求英隽,郁兴词藻,国有好文之士,朝希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而晚年颇外通朋党,轻弄权势,朝廷畏之矣。玄宗平难,被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