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甲申 ...

  •   甲申年,李自成的大军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自尽煤山。紧接着,吴三桂向清军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满洲八旗的铁骑,和明朝降将的军马,席卷中国。世事倾覆,悲歌四起,今日的我们,尽可以在重重因果下整理一个时代覆亡的种种必然。但,身处其间的人们呢?

      《金瓯缺》中是这样描写靖康之难前的汴京城的:

      “狂地掠夺、尽情地享受、毫无保留地消费、完全绝对地占有。只要今天的这一天过得舒服,那管它明天来的日子是甜酸辛苦?东京的上层人物就是用这样的浅见和短视、这样的豪奢和挥霍、这样的荒唐和无耻来制造和迎接自己的末日。”
      对于普通人,“东京的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这种浮糜的、轻佻的生活方式……他们虽然在道义上谴责、在理智上反对、在感情上深恶痛绝当时的达官贵人,而在事实上却跟踪着达官贵人的脚步,不自觉地,一天天地堕入无以自拔的泥坑中去。”

      晚明的社会氛围并不相同,从殚精竭虑的崇祯帝,到街谈巷议里的说不完的时事危艰——北宋末代的人们,可能误认自己置身未尽的节日,晚明的社会意识里,却不乏世事飘摇的恐惧,风雨欲来的预感。

      可深重的末世感,亦能转化为对短暂繁华的眷恋与麻醉。你看《桃花扇》的开篇里,“大事已不可问,我辈且看春光”,愤懑径可直接轻浮;力挽狂澜的慷慨下,党争倾轧一样争分夺秒。

      晚明的政治舞台上,并不只有皇帝的奋斗与疯狂,小人的伺机与得志;《桃花扇》里的李香君曾经骄傲地宣告,“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声声入耳,事事关心”,东林复社一脉相承,今天葫芦提地说起,首先联想到的,还是心忧天下,勇斗奸邪,可歌可泣。
      深浸着现实与政治的地方,绝不可能只有文章千古,道德意气。那些在我们的绯闻八卦中飘来飘去的名字,都是当时政治游戏里的大大小小的玩家——成败皆有,输赢不定,也许朝夕不保,亦可活人死人。

      还记得复社的创立者,党魁张溥吧,他与名妓徐弗相善,曾对年少的柳如是一见惊艳;崇祯十二年,在张溥为首的复社政治势力运作下,老政客周延儒再度入相。周先生赴京途中,忽闻张溥张天如先生神秘身故,居然语惊四座:“天如死,吾方好作官。”

      倒不是这周延儒没有人情,原来,张溥“欲尽用其党人,而杀异己者,乃书二册”,周先生拿出两册黑名单,对宾客说, ‘此皆天如所欲杀者,教我如何杀得尽!’

      当然,残忍和魄力有时是硬币的两面,何况事情的真相如何,至今众说纷纭。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次密谋活动的经费,采用了招股的方式,赞助者“分任一股,每股银万金,共费六万两”(具体的运作能力上,中国人从不迟钝);还记得《桃花扇》的男主角侯方域,和大反派阮大铖吧?这次的赞助商,就同时包括侯方域的父亲候恂和阮大铖。
      所以,不要讶异侯公子面对阮氏厚礼的顺水推舟,你看,复社文人,阉党分子可不是没有合作传统的,利益所在,从来没有永远的敌人。传奇里决烈的香君,天真明艳如桃花初绽,可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晦暗而暧昧。

      吴伟业似乎不是一个政治化的人,他临终遗嘱,自己的墓碑上只留下“诗人吴梅村”这个唯一的称号。“世人无限风波苦,输与江湖钓叟知”,诗文里他的形象,似乎就是这样,软弱,游离,无奈,在改朝换代的滔天巨浪里,不由自主,充满被动,自责和怨艾。然而,看看黄裳先生的考证,揣摩一下吴伟业在明末党争中的作为,这个崇祯帝钦点的榜眼,党魁张溥的弟子心腹,风云一时的复社核心,恐怕,也不只是一个 “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而已。

      多年后,主动仕清却头破血流,他会念念不休地感慨,自己是“文人本性,误入公卿”,所谓“误尽平生是一官”,可头撞南墙之前,谁又能说,他的低调下,不是主动与热衷呢?毕竟,老成持重从来是传统政治游戏里的加分项.吴伟业在爱情上的暧昧含糊,反映在政治斗争中,未必不是谨小慎微。卞玉京等不到他的承诺,政敌们却也抓不到他的口实。这个情场上的懦夫,照样一分不少地消受着佳人的美艳情深;政坛上,他似无魄力,却未必做不了一个成功的小小玩家——假以时日,步步为营,又焉知没有“扮猪吃老虎,闷声发大财”的一天?

      不过,这一切,随着明朝的覆亡,满洲的入主,都改变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