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博文书局 ...

  •   正当高珊母女期待李母到来时,李征却送来消息,说母亲在快到上京的途中生病了,还要等一些时日才过来。

      知道这消息后,谭若提出想前去迎接照顾,李征劝慰她不用紧张,这次上京有可靠之人相送,过几日病好了自然来了,高珊谭若闻言也只得静静等待。

      天下爱书人没有不知道博文书局的,对读书人来说,到了上京不来博文书局等于没来。

      博文书局位于城西北青山脚下,前面就是一池湖水。本来是前朝一位王爷的私家宅院,到了本朝不知道被谁给买了去,开了这个书局。

      前面三进的宅院是书店,卖书看书文房四宝字画应有尽有,而后面的花园则经常办些雅集书会等,乃是上京最声名的风雅之所,许临海今日就在这花园开讲。

      上京城西北,此处云集翰林院、国子监和一众书院,百姓戏称为上京墨水最多的地方,只怕这树上的鸟儿也能吟诵几句。

      更有那市井话本写了无数在此地发生的故事,书生小姐,才子佳人、鬼怪妖狐,凡有汲水处皆有流传,大昭妇人姑娘们都爱看,更是平添了无数绮丽遐思。

      而博文书局就经常出现在这些书中。

      最多的桥段就是书生小姐同时看中一本书,两人都去拿,书生俊秀,小姐美丽,你推我让,发现竟是同好,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爱恨情仇,世事纠葛,书写又一段美丽传说......

      卢晴一大早就赶往城西众人住的院子,几人一同坐车去博文书局,车上,卢晴说着看过的一些发生在博文书局的话本。

      “对对对,你说书生小姐拿书的桥段,我就看过不下十本,我就纳闷了,就不能多摆几本!反正是卖书,卖得越多,赚得也多,太不会做生意了。”景敏深有同感,连忙点头道。

      谭若也深有同感,“嗯,还有我看过不下几十本。有些小姐故意丢了手绢或者珠钗让书生去捡,人那么多,这手绢或者珠钗万一被别人捡了咋办。”

      “你们俩也太较真了!不这样写这故事怎么编得下去!” 景雅笑道。

      “无巧不成书,你说会不会有人看了这些话本,学着这样做的!” 谭若充满了遐想。

      故事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卢晴一听大家这话来劲了。

      “怎么没有?这城西北历来士子书生众多。别说这博文书局,这附近还有个寺庙,庙不大,建寺时间也不长,住持也不是得道高僧,可香火旺盛着呢!不知多少姑娘借着上香的机会想来场美丽的邂逅。”

      谭若睁大眼睛,“这佛门禁地反到变成月老庙啦!我看也别烧香了,干脆系红线得了。”

      几人闻言笑作一团。

      果然一路过去,车水马龙,连绵不绝,香气萦绕,在离博文书局两里路的地方就动弹不得了。

      马夫说现在堵成这样,约莫还要大半个时辰才到,要是走路过去,半柱香时间就到了,几人想想决定步行前往。

      等下了车才发现路上行人络绎不绝,热闹得像赶集。不管是小伙还是姑娘,都装扮得整齐干净,倒像是去约会一般,有些男女甚至已经攀谈起来,这上京的民风比南方还是要粗犷奔放许多。

      等终于到了博文书局,百闻不如一见,果然不愧为天下最大书局的称号,光这房子就够看的,青砖黛瓦、古朴肃穆,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先去文房四宝区,谭若给父亲买了块砚台,景雅景敏也给家中老少买了一些笔墨纸砚。

      又细细欣赏了名家书画,只是虽然打对折还是价格高昂,谭若咬咬牙给父亲又买了一幅名家书法。

      谭若上次把私房钱都用完了,高珊心疼女儿,知道上京物事贵,少不得出门在外,又给了一些银两,今日这么一来,又要囊中羞涩了。

      买好物品,几人就直奔今日的主题,签名买书去了。

      今日人实在是多,后面花园有人把守,没有请帖概莫入内。不少人在外围逡巡,不肯放弃,希冀着有什么机会突然降临,听着里面不时传来的喝彩色欢呼声直抓耳挠腮、干着急。

      几人待在前院,都能不时听到后院嘈杂声。

      景敏挑了几本货殖之书,都是一些大商贾的经验之得,有一本为今日刚上市售卖,其中货物储存买卖的学问很新颖,粗略一翻很有收获,准备回去自斟字句地读读。

      谭若则挑了几本医书、游记和志怪小说,卢晴则挑了一些话本和诗词。

      上京云集了大昭最好的花艺师,徐夫人的花艺就名闻天下,今日就有徐夫人签名售书活动,队伍排了一条长龙。景雅这次到上京来,一直想见到她,看排队时间还很长,让其他人不用陪,去别处逛逛。

      几人正准备去其它区域扫荡一番,卢胤的贴身侍从卢旺来寻她们,让大家一起去后花园。几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卢胤这唱得是哪出,都不愿意过去。

      卢旺面露难色说道:“姑娘们,你这让小的怎么和公子交代!”

      “这有什么难的,就说我们正在看书呢!”卢晴微皱眉头,没好气道。

      卢旺对着自家姑娘可怜巴巴地求道:“姑娘,你就算不可怜小的,难道就不能体谅一下公子?”

      谭若暗叹一口气,对着卢晴道:“阿晴,我陪你一起去吧!让景雅和景敏继续待在这儿。”

      卢晴想了一下,估计又是郑熙想出来的花样,把卢胤给顶出来,想着自家哥哥的处境,与谭若点了点头,与景雅景敏暂时道别,两人随着卢旺前往后花园去了。

      后花园外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园内也不遑多让。

      今日讲学就在园中风景最好最开阔的一处讲台上。台下摆了几十张桌子,坐着许多新科进士,也有一些身着便装的朝廷官员们,周围或坐或立许多书院书生,得有好几百号人。

      谭若一眼就看到李征,隔空向他挥了挥手,李征微微一怔。

      等谭若到了园子后才知道,前面几位新科进士都已经都讲过,最后压轴的就是这位新科状元。

      两人跟随卢往见到卢胤,果然郑熙与其他一众同窗也在,卢晴狠狠地剜了一眼卢胤,原来妹妹就是用来出卖的,郑熙对她倒是笑嘻嘻,卢晴却没给他好脸色。

      众人正等着最后的压轴登场,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许临海登上讲台,谭若与卢晴互相看了看,好家伙,感情这是角儿啊!

      许临海今日讲学的题目是黄河治水。黄河从西入东,在大昭境内绵延几千里,在上京以北五百里处沿着旧道东流入海,如今这部分北道有一半位于大靖境内。

      这几十年因为几次决口,黄河改道向南,形成南道。黄河水患为祸多年,近年来更是爆发频频,朝廷内外争论不休。对于要不要治理黄河水患,无人有意见,但是对于如何治理,却是分成两派。

      一派意见要疏浚北道,让黄河沿着故道流入大海,防止决堤,为祸千里,但反对者认为这会让大靖沿着北道轻易侵袭大昭,上京位于平原之地,周围无大山依靠,本就是四战之地,如此一来,大昭更加容易被侵略。

      另一派意见则是要堵塞北道,加固南道。但南道因为河浅淤深,河水经常泛滥,淹及周边农庄及田野,数千里一片汪洋,人民死伤无数,民不聊生。

      两派意见争论不休,从开国到现在几十年一直没个定论,而黄河泛滥却是越来越重,已经影响到上京及其周边的安全稳定。

      许临海登台侃侃而谈,他先是对前面几位新科进士的讲学做个回应,“之前已有仁兄谈及天下大势。众所周知,我大昭北有两大强敌,大靖占据东北,大夏占据西北。”

      “镇北侯西夏一役大胜,让我朝西北压力陡降,接壤西域,初建马场,有良马数万,其中益处各位均已知晓,我不再多说。但对北面大靖,朝野意见却并不统一。”

      “虽然大靖不时骚扰大昭,且越来越深入大昭边境,但有些人认为尚未全面南下,且其军力深厚,我朝难敌,且不可与两国同时树敌,因此还需如以往给些岁银便可。”

      “有些人则认为大靖狼子野心,得寸进尺,早就不满足每年这些岁银,迟早会全面攻入大昭,还需早点防备,两者都各有道理。”

      “但许某今日所讲就是治理黄河对抵抗大靖极端重要。治理黄河朝野两派意见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好的对策,每年耗费银两无数,而黄河泛滥却越来越重。”

      “表面上看治黄是看哪种方案利大于弊,实质上却是如何看待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底下众人闻言一震,听得更是聚精会神。

      “时至今日,诸位想必已经明白,通过加固南道来治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朝在南道花费数十万人力,无数钱财,黄河泛滥却丝毫没有改善,反而影响上京安全和百姓生活。”

      “反对修通北道的一方,无非是认为大靖会沿着北道顺风顺水进攻上京,相较水患,大靖劫掠造成的伤忙更为严重,那许某今日就来驳斥这种无稽之谈。”

      “持这种说法的人无非认为黄河乃天堑,易守难攻,守住黄河天险,大靖就不容易攻打进来。那我想请诸位考虑,始皇帝发十万兵众修长城以拒匈奴,这些长城汉初仍在,可曾真正阻挡匈奴?”

      “最后依靠的是文景之治积累的巨额财富,是武帝的雄才伟略,是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武将的拼死杀敌,才将匈奴拒之中原门外。”

      “三国百年,蜀国据巴蜀之险,东吴据长江天险,可曾真正阻挡曹魏大军一统天下?东晋衣冠南渡后,南北分治三百年,北朝最后一统天下,长江可曾保得南朝文脉?”

      “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真正护得国泰民安的从来不是天险,也不是兵强马壮,而是国富民强,上下同心。”

      “黄河常年天灾,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凋敝,上京四周不复繁华之地,又如何堪称首善之地。百姓不愿固守此地,他们连家都不守,难道还会守国?”

      “君视民如土芥,民视君为寇仇。漠视民众,失了民心,忧国再周全,也会走向覆灭。”

      现场又有不少人对此提了疑问,他一一作了回答和解释甚至是驳斥,又对关心的如何国富民强、上下同心等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众人连连颔首,恍然大悟。

      等他讲完,众人似乎还沉浸其中,细细回味其中滋味,不久反应过来,回应他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谭若想起父亲曾经对黄河之患义愤填膺,直斥朝廷漠视民本。如果今日他在台下,听到此番言论,该有多激动。

      看到台上这人神采飞扬自信洒脱,台下众人心生向往对他崇拜不已,谭若不得不承认,此人果然不凡。

      只是可惜,玫瑰固然美丽芬芳,却矜傲多刺,普通人可拿不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