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防震棚 ...
-
【防震棚】
那场虚惊过后没几天,厂里派了几个工人扛着铁锹和大锤来拆围墙。
大妞得意洋洋地宣称,这是她出的主意。当然,没人肯相信。王向红甚至嘲笑她是在说梦话。为此,大妞几乎没跟王向红打起来。要不是随后开来一辆解放卡车,卸下一些奇怪的东西,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保不定这两人就真打起来了。
卡车开走后,孩子们围上去一看,原来是些芦席跟毛竹,还有一卷一卷据说叫作柏油毡子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晚上下班回家的大人们给出了答案:接到上级通知,为了防震抗震,家家都要搭防震棚。
防震棚是什么东东?
奶奶感慨道:“你们这些伢子哟,都是在蜜水里头泡大的,解放前的穷人哪家不是住那种窝棚?哪家还有得楼房住哟。”
大妞托着下巴,把她看过的电影里所有关于解放前的镜头都回忆了一遍,最后决定,这防震棚应该跟《白毛女》里喜儿躲的那个破庙差不多。
似乎那个年代的大人们都认为,孩子像是野地里的草,风吹吹就能长大,等长到差不多可以入学的年龄,再往学校里一塞,自然就会有老师来帮着收拾(教育)他们。
虽然当时的老师刚经历过白卷学生的批-斗,底气还不是很足,可在学生——特别是在小学生们眼里,老师就是老师,有老师在的地方,总有些规矩会被遵守着。因此,家长总能半带欣慰半恼火地听到一些孩子梗着脖子说:“我们老师说的!”——在孩子们心目中,这老师说的话就跟毛-主席语录差不了多远,都是坚决的、一贯的正确。
可那是在学校,一旦放了暑假,离了老师的法眼,这些小“野草”们立马就又被打回了原形,个个像是卸了笼头的小马驹,爱怎么撒欢就怎么撒欢。
那年梁星11岁,四年级;李红军10岁,三年级;王向红9岁,二年级;李红梅和卫红8岁,梁宇7岁,小学一年级。大妞5岁半,哪年级也不是——因为那时的钢铁厂还没有幼儿园。
在那个年代,双职工家庭一般都是把老人接来帮着看孩子(像大妞、卫红家),或者是没工作的妈妈自己边做家务边带孩子(比如李红梅家)——在那个年头可没“全职太太”这么个时髦称呼,人人都叫她们“家庭妇女”。
要指望这帮家庭妇女们又要烧火做饭洗衣服——记住,当时可还没有煤气、微波炉、洗衣机,甚至都没接上自来水——还又要管孩子,确实是有点困难。因此,只要这帮野小子野丫头们没把天给捅出个没法补的大窟窿来,大人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任了。
可奇怪的是,最近这几日孩子们忽然全都转了性儿,一个个守在家门口装起了大家闺秀来。就连家长们吆喝着让他们去路口的供销社里打个酱油都是磨磨蹭蹭,谁也不肯离开大院门半步。就算被打着骂着去了,也是一路飞奔着去,又飞奔着来。
“为什么?”家庭妇女李妈妈“嘎嘎”笑着说:“还不是因为前面建的那个防震棚子。这些小兔崽子们,就怕在离开大院的那会儿,这些工人手脚一快,把个防震棚给搭好了,让他们什么都没看到。”
大妞当然也是“兔崽子”里的一个。要不是奶奶看得仔细,她肯定也是那些在工地上钻来钻去,惹得总务科的顾大大阵阵怒骂的“讨债鬼”之一。
不过,也难怪孩子们舍不得走开,这防震棚搭的速度极快。头一天大妞还看到工人们在红薯地里栽着一排排毛竹——当时她还傻乎乎地问奶奶,是不是地里改种毛竹了,惹得奶奶笑得差点失手摔了茶缸——第二天毛竹上面就架起了“人”字型房顶。再过一天,铺上一层柏油毡子,再裹上一层芦苇席,一排防震棚就算完工了。
望着一排排增加的防震棚,大妞是逢着个大人就问一声:“什么时候能搬进去呀?”
妈妈笑道:“这孩子,是不是傻呀,住在那种四面透风又漏雨的房子里很好玩吗?”
不管大人怎么看,在大妞看来,住防震棚肯定比住在家里要好玩得多。
搬家那天,大妞跑得比谁都勤快,就怕妈妈忽然改了主意,不肯搬了。
大妞家的防震棚在第一排,离原来的家极近,抬头就能看到对面自家的大门。只是这个棚子比她家原来的地方还要小,而且地上全是坑——因为原来这里是农田,是厂里为了搭防震棚特意向对面的红星生产队借来的。
忙忙碌碌一直到天将擦黑时,这个家才算是安顿好了。大妞一头钻进防震棚,立刻又钻了出来——里面黑乎乎的,挺吓人。
“妈妈,电灯开关在哪?”大妞问。
妈妈正把饭桌支在防震棚的门口,一边跟奶奶嘀咕说:“还不知道会不会震到我们这里呢,就这么折腾。住这棚子一点都不方便。”
奶奶劝道:“安全第一嘛,把人砸了怎么办?”
见妈妈不理她,大妞上前一步摇摇妈妈的衣摆。
“妈妈!”
妈妈恼火地拨开她的手,责备道:“没看到大人在说话嘛,一点礼貌都不懂!”
大妞扁扁嘴。这大人真是不讲理,如果是大人跟她说话,而她不理他们继续跟其他小朋友说话,他们一定会上来揪她的耳朵,说她没礼貌。可现在是大人们不搭理她。那也就罢了,她只是上来拉了拉妈妈的衣角而已,还不是揪耳朵呢,结果被骂没礼貌的还是她……
“我不要做小孩,我要做大人!”大妞在那里小声嘀咕。
妈妈没听清,也不想听清,便冲着她恶声恶气地问:“又怎么了?”
大妞扁着嘴指了指防震棚。
“里面黑,没灯。”
奶奶笑道:“你还想拉电灯怎么着?这防震棚里可没电线。”
“那我们怎么看得见呢?”
“靠煤油灯呗。”
煤油灯?大妞眼睛不由一亮。
那个年代虽然常常会拉电,可从来不会拉工厂的用电。大妞家在钢铁厂的宿舍区,沾着钢铁厂的光,她们那儿很少会停电。而每次停电爸爸都会拿出一盏看上去很重的马灯来。
那盏灯的样式跟《红灯记》里李铁梅用的灯几乎一模一样。据爸爸说,那是他出差上海时拿粮票跟人家换的。
大妞很想学电影里的小铁梅举着这样一盏灯摆个POSE,可爸妈怎么也不让。爸爸甚至恐吓说:“你要是敢碰这灯,我就掀了你的皮!”
晚上,爸爸找来一根麻绳,把那盏灯吊在屋顶的毛竹支架下方。那昏黄的灯光晃晃悠悠地投在四周的芦席墙上,显得很有些阴森。想像力丰富的大妞总以为在某个灯光照不到的角落里躲着个心怀鬼胎的特务之类的坏蛋,因此,老是紧紧跟在妈妈身后。妈妈一转身就能撞上她,加上地面本来就有些坑坑洼洼,大妞都已经摔倒过四次了。
妈妈恼火地拉起她,使劲拍着她身上的土,道:“干嘛跟在人的脚后面?!撞倒了活该!”
大妞憨笑着,却不好意思说出原因。正在此时,从芦席墙的那边突然传来一阵爆笑。大妞听出笑声里有梁星梁宇的声音,就扬声问:“梁星梁宇,是你们吗?”
梁宇似乎也很惊讶能听到大妞的声音,立刻答道:“呀,我能听到你的声音!”
“是啊!”大妞高兴地挣开妈妈的手窜到芦席墙下面,从那坑坑洼洼的地面和芦席墙的缝隙间看向隔壁。立刻,她看到了梁星的两只脚,便高兴地叫道:“哎呀,梁星,我看到你的脚了。”
二妞一听,也跑进来弯腰向那边看去。
那边,梁星跟梁宇也同样弯腰看着这边。一时间,四个孩子都激动起来,你来我往地嚷着:“哎呀,我看到你了。”
“真好玩,”梁宇干脆趴在地上,从缝隙间伸过半个脑袋参观着大妞家,“原来我们可以这样串门呀。”
梁爸爸正好进屋,看到小儿子撅着屁股半钻进了奚工家,不由吓了一跳,上前对着梁宇的屁股就是一巴掌,大喝一声:“出来!”
梁宇挨了一巴掌,本能地往前一窜,竟然直接蹿进了大妞家。大妞妈妈和奶奶全都笑了起来。梁大大恼怒地转过家门来,还想继续教训梁宇,结果被奶奶拦了下来。
“孩子嘛,淘气是难免的。再说,要怪也只能怪这防震棚搭得太马虎。”
妈妈笑道:“又不是让长年住在这里,要搭那么精致干嘛。”
梁大大说:“听说至少要住到冬天呢。”
“冬天?!”妈妈跟奶奶同时惊呼,“那不要冻死人呀!”
可是,还没冻死人,先要淹死人了。第二天半夜,忽然下起瓢泼大雨。
大妞被抓起来时,正睡得香甜。迷迷糊糊中,她只听到奶奶说了句:“抓牢,别洒了。”然后就觉得腿上一沉。低头一看,只见膝盖上多了一只脸盆。
她还在疑惑为什么奶奶要在她腿上放个脸盆,突然从上面滴下一滴水溅在盆底,也溅出一些在大妞的脸上。大妞的脑袋这才清醒了点。
她揉揉眼,抬头看看四周,不由吓了一跳。只见在她的周围还放着一只茶缸一只大碗,从屋顶漏下的雨水正“叮叮咚咚”地往里滴着。横在另一头的爸妈的床上也放了四只接水的锅。二妞坐在爸妈的床上,腿上同样搁着一只脸盆,正抬头看着屋顶。
在爸妈的床旁边,是家里的三斗矮柜。此时三斗柜上方正撑着一把雨伞,那盏马灯就放在雨伞下,将忙着搬家具的爸妈身影拉得老长。那鬼鬼崇崇的身影印在对面的芦席墙上,又让大妞想起电影里那些特务来。
此时爸爸妈妈正努力把家里所有值钱的家什都堆在一起,并在上面盖上油布。奶奶则四处查看,哪只接雨的家什满了,她就把水往地上一倒,然后继续放盆接水。至于地面上,外面的水早就倒灌了进来,大妞家的两张床早就泡在了雨水里。
听着头顶像敲鼓一样的雨声,大妞只觉得两个眼皮在不停的打架。等爸爸妈妈盖好所有家具回头看她时,只见她抱着个脸盆坐在那里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