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陈招喜直接在炕上支张小桌,把饭端到炕桌上,又从咸菜瓮子里捞出一小块咸菜,切成丝就粥,又给闭着眼睛的小招财喂蛋羹。
      吃完把炕桌一收,给小招财穿上衣服,把他放到炕上自己玩。趁着小锅里的热水把锅碗刷干净。头天就知道今天要早起赶会,一去怎么也要大半天,无人看着怕鸡跑丢,如今家里两口人,就指望这五只鸡,除了每天早晚小招财的蛋羹,剩下的都攒下来留着换油盐米面。
      所以昨晚就提前把鸡饲料准备好了,把鸡关在鸡笼里待回来后再把它们放出鸡笼放风觅食。直接把准备好的麸子、剁碎的野菜掺水拌匀放到鸡笼外的食槽里。
      这时代的鸡产蛋率可不高,尤其是天冷的时候。别人家十只鸡一天捡到三四只蛋都是好的。
      幸好陈招喜多了一份记忆,知道怎样喂养,每日精细里拌了饲料。天冷时可以增加光照、温度可以提高产蛋率。又加上陈招喜家中人少房子多,除了厨房外都盘了炕,把鸡笼放到西厢房里,每天睡觉前除了自己姐弟两的卧房,连着放鸡的厢房火炕也烧热。五只鸡每日里惯常能拾四五颗蛋,尤其五颗时倒多一些。
      陈招喜在五六岁时,陆续做梦梦到匪夷所思的世界,看一个小姑娘从小小的一点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长大成人,一路上到大学又开始出来工作,这个世界里有日行几千里的车,有带人飞上天的鸟,有几十上百层的高楼,有能装着小人唱歌跳舞的盒子,且男女都可求学当兵做官……。莫名的她觉得那是另一个自己,虽然在梦里,她叫陈朝夕而不是陈招喜。
      陈招喜是识字的,沈淑敏不下地,日常在家做些针线,除给家人做些衣服,就是做些帕子、荷包之类的让陈二柱拿到柳湾镇的绣坊去卖,间隙里教陈招喜一些针线、认些字。
      一开始只当是稀奇事讲给父母听,陈二柱只做寻常。头两次沈淑敏还笑吟吟的听着再点评两句,次数多了,且这梦境还有头有尾的,沈淑敏便严肃起来,再不许她对外人说,又吓唬陈招喜如果告诉外人,别人会把她当疯子关起来,再也见不到家里人。
      陈招喜再不敢对外人说自己梦中事。不过自沈淑敏去世后,就再也不做这个梦了。
      陈招喜自出生,家境较村里大部分人都是更好的,享受过几年衣食无忧的日子,更是享受过父母双全又对自己疼爱的日子。
      可怜陈招财从未得见过父亲,母亲也只伴了不到两年,母亲在世时思虑重,身体又不好,奶水不足。
      陈招喜虽还有大伯、大伯母、奶奶、堂哥堂嫂及一众亲人在,但毕竟分家成了两家人,姐弟俩相依为命。
      陈招喜虽才八岁,但在才两岁三个月的陈招财面前,把爹娘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感情更比一般姐弟更深些。
      陈招财自小便长的比寻常孩子更瘦小些。陈招喜怕亏了陈招财,自己一枚鸡蛋都舍不得吃,除了陈招财早晚各一颗的鸡蛋羹外,把鸡蛋全都攒了起来。
      小招财也是知道疼姐姐,知道姐姐不舍得吃鸡蛋,每次吃蛋羹前第一勺总要先喂给姐姐,姐姐不肯吃,自己再不肯吃的。
      这五只鸡也争气,自二月二上个集上,卖掉了攒的鸡蛋后,到现在又攒下了八十五枚鸡蛋。
      冬日里鸡蛋少,价格也贵,日常卖五文一颗的鸡蛋,年前二十八最后一个集上,卖到了八文钱一颗。现在虽已到春天,因这年天暖的晚,价格虽比年前低些,但也会比常价更贵一些。
      正盘算着,就听到对门赵大力开门赶骡车出来:“招喜,起了没!”
      陈招喜赶紧回应:“赵大叔,起了,您先去村头,我这就来。”
      说着收拾背篓,把炕上又迷糊睡去的小招财放到背篓里,又用一条招喜、招财婴儿时期用的小包被塞到背篓里,把小招财团团围住。背起放着小招财的背篓,拎着鸡蛋篮子往村头走。
      虽说小招财才两岁三个月,且因为这两年先是母胎失父,瘦瘦小小的,也才十二三斤重。。再加上八十五枚鸡蛋,也有十一二斤左右。
      单说一样儿,陈招喜还是可以背得很轻松的,但背着背篓再拎着鸡蛋,仍是比较艰难。
      歪歪扭扭的来到村东头,上了赵大叔的骡车。车上已是放了三四筐青菜,二三十个藤条筐、藤条篮,还坐了两个村里人赵柱子、陈良友。
      都是熟人,打过招呼后,赵柱子和陈良友搭了把手把陈招喜身上的背篓和鸡蛋篮子接了过去。把鸡蛋篮子摆放好,陈招喜把背篓搂在身前在车上找个位置坐下,给两人道谢。
      几人闲说几句,又上来三四个拎着篮子人。赵大力看着人齐了,空中一甩鞭子,并不打到骡子身上:“的,驾!”骡子拉着车便跑动起来。
      赵大力家里有七八亩地,日子好过,头脑又灵活,攒了几年钱买了头骡子,农忙时干活,逢会赶集时便带着地里的菜、粮食去卖,还捎带着村里的人和货。村里人过意不去每次蹭车,每次看自己带的东西占地多少,多少都给几文钱。赵大力推拒几句也就收了。毕竟喂养骡子也是要花钱的,虽是喂草料也能吃得饱,但庄嫁人对牲口最是爱惜,宁愿自己少吃口肉,也要给牲口饲料里添些高粱、麸皮之类的。
      赵良友十二三岁,他爹赵榔头托了人,在镇上好客楼酒店里给大厨做学徒,每月有一天假,每次算好了第二日是会或集的日子回家,第二日坐本家堂兄赵大力的骡车赶回去。
      赵柱子有编藤手艺,适大会小集的都会带着编好的家什去卖。
      还有一些要买针头线脑的媳妇,去集会上买卖东西的村民,都喜欢坐赵大力的骡车。只是赵大力从不收陈招喜的钱,赵大力的媳妇柳氏还说两个小家伙人小个矮,一不占地二不占重,收什么钱呢。
      陈招喜知道赵大力是怜惜他们姐弟俩,记在心里,每次收了头茬菜虽说知道赵大力家也有种,仍是要送一把。
      “招喜,你这主意好,弄这滕筐可以一边看弟弟,一边干活,两不耽误”赵柱子两眼发光的看着藤篓。可惜陈招财还在藤篓里睡得迷迷糊糊,直恨不得拿到手里好好研究。
      “柱子哥,招财还小。不把他带在身边我也不放心”陈招喜抿嘴一笑,抱着藤篓轻轻叫陈招财,“招财醒醒,别睡了,车跑起来有风,早上冷小心冻着。”
      陈招喜把陈招财从藤里抱出来,又拿了小包被把陈招财裹好,把藤篓拿给赵柱子。赵柱子看到陈招财在藤篓两边各缝了两根宽点的绳,两只胳膊可以各穿过两根绳,把藤篓背在身上,一时啧啧称奇。其他人也是好奇的跟着七嘴八舌。都说可以干活时背着孩子,不怕孩子走失,也不怕放在家里饿了尿了没人管,赵良友脑子灵,说可以收庄稼时背庄稼。一时更是一群人来回传看陈招喜做的背篓。夸陈招喜聪明。
      其实背篓是陈招喜在梦里见过的,在那个装着小人的盒子里见过,知道是南方常用的,并没什么稀奇。但柳湾镇地处偏北,这个时代信息不畅,常用的只是些升藤筐、藤篮,看到这个就有些惊奇了。
      陈招喜受之有愧,又不好说是梦中所见,只好推说是沈淑敏所想的。
      赵柱子红了脸,问招喜:“招喜,这个藤筐,我能不能做一些卖?”
      陈招喜无所谓:“这个比藤筐多了肩带,方便背着,所以叫背篓。柱子哥你可以把肩带那里也用藤条来编,这样更结实。”
      赵柱子连连点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