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第三十三章 ...
-
其实,在郭丛武临行前的晚上,大长公主与之有过深谈。
大长公主对郭丛武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这孩子确实优秀,对女儿也痴心;另一方面,方家流放,如今只剩七、八个人,要说郭丛武的母亲心中能不恨,那谁都不会相信的!郭丛文夫妇的死,虽然大长公主和景帝没有要他们的命,但是,大公主说砍就砍了,也是仗着父皇的默许。这是老永安侯的亲子,老夫妻对皇室虽然不敢言恨,心里怎么想的,天下皆知。还有郭丛武的两个侄儿,长大了是否会为父母报仇,毕竟是血亲,不可能不来往,万一跟他们的父母一样歹毒,那又是一个潜在的毒瘤。
对于大长公主的担忧,郭丛武一一回答。将来和嘉福郡主在京城生活,偶尔回祖籍探望父母,有自己看着,不会出问题;两个侄儿跟着祖父母生活,不会重点培养,衣食无忧,平安一生即可。
现在这样想,将来会怎么样,谁也不敢保证。人心是最不受控制的,老永安侯夫妇年龄大了,需要子孙照顾的时候,郭丛武义不容辞,老人要是提出两个孙子的前程问题,当叔叔的也有义务的。所以,大长公主并不相信郭丛武说的。再者,现在自己活着,皇兄活着,郭家老老实实;倘若都去世了,谁登基还难说,对嘉福能做到几分看顾,又得另说。到那时候,郭家再翻旧账,为难的只有女儿。所以,大长公主从内心来说,不愿意女儿嫁到郭家。
赵瑜很了解妻子的想法,虽然跟嘉福郡主接触的少,不过,这孩子心地善良,而且又是妻子唯一的女儿,所以,对嘉福的事情也非常上心。
“倘若能有更合适的,还是尽量不要嫁到郭家。”赵瑜很清楚家族中的曲曲弯弯,血亲、姻亲,这些连接的不但是利益,还有亲情。将来嘉福嫁过去,有些关系,非常难处理,能不趟这个浑水,还是不趟吧。
相对于太原府的平静,京城可就热闹的多。
首先,太子妃的人选,郭皇后这次聪明了,不吭声。只要不废了太子,你把谁嫁给儿子都行。景帝在过年的时候,还专门给远在祖籍的老岳父承恩公赐下新年礼物,这些都让郭皇后长长舒了一口气,帝王能不忘记郭家就够了。
其实,景帝看中了薛无尘的长女。因为父亲常年在外,相看的人家,一直没有定下来,而且薛无尘的官职一天比一天高,薛三夫人也不敢善做主张定下女儿的亲事,就这么拖着,再找合适的,人家都定亲了,如今薛小姐已经一十九岁,与之同龄的闺秀都当妈了。
虽然年龄合适,可是辈分不对啊!
薛无尘消息灵通啊,得知以后,吓得一哆嗦!太子妃!这是要把薛家架在火上烤啊!急忙回家跟大哥商量,找了大嫂娘家一个晚辈,连夜定亲。
等景帝跟薛无尘商量的时候,薛无尘感动地热泪盈眶:“能得万岁爷看重,是臣女的荣幸,可是这孩子定亲了,等女婿秋闱后就成亲。”
理由也很充分,为啥没跟大家提,想等女婿出息了再公布。
薛无尘很聪明,帝王看上你,可不管辈分的问题,只有定亲了一条路,虽然女婿比心中的预期差了一些,总比嫁入皇家强。尤其,景帝身体健康,太子距离登基还差的很远,未来怎么样,谁说的清楚?太子岳父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和太子绑在一条船上,薛无尘表示,那是不可能的!
好不容易选中一个,还定亲了,景帝郁闷了几天。又把目光盯住了方尚书,那是一个非常忠厚老实的人,家风也好。结果,方尚书回禀,女儿自小就定亲了,虽然现在比男方家强,总不能退亲吧?可把景帝给气着了!朕看中一个,你们定亲一个!朕的太子就这么不入你们眼?
方尚书虽然老实,可人家不傻啊!就郭家那拖后腿的一帮,太子能顺利登基才怪呢!
景帝给妹妹去信,写了厚厚一沓,你不在京城,这帮人都欺瞒朕!
大长公主看信后,乐了半天,皇兄选的人真不错,可惜人家不愿意!这浑水可不能随便趟,大长公主回信只谈几个孩子在太原过年,多么热闹,人一走,顿时冷清了许多,嘉福现在骑术更好了,泰哥儿也走路了等等,家长里短。
同时也提了郭丛武的事情,跟哥哥不用藏着掖着,说出了心中的忧虑,希望哥哥能给嘉福留意合适的人选。
因为有了薛阁老和方尚书的先例,凡是自我感觉在范围之内的大臣,都纷纷给适龄女儿相看定亲,嘉福郡主的一些小伙伴就这么都有了婆家。
“娘亲,连何瑛都定亲了。”接到手帕之交的信后,嘉福郡主感叹道:“太子哥哥咋这么难找媳妇呢?”
大长公主指点女儿:“这些人都不愿参与政党争斗,只忠心帝王,虽然没有从龙之功,对家族来说,却是最安稳、最保险的。”
京城世家,都是经历了多少代传承下来的,有自己的家训和行事风格,除非利益相关,否则不会轻易站队。
嘉福郡主这些年跟着大长公主也见识了不少,尤其有柱国公的教导,对政治并不陌生:“娘亲,二哥哥的婚事也是一样的道理。”
“嗯,贵妃是一个有想法的。”
睿王殿下在兵部实习了一段时间,几番想出京带兵,被景帝给否了。
晋国公薛虎给孙子找媳妇,挑选了几个人,都被孙子否了。薛锐的心事当爷爷的知道,可是嘉福郡主的婚事,没那么容易成。先前外甥女同意了,嘉福郡主自己不同意,搞得景帝都发火了,如今虽然和郭家断了姻缘,可只要郡主不喜欢,有景帝护着,那是谁也强迫不了的。
四皇子听政这一年格外用心,有薛阁老的暗中指导,进步很快。因为阁老大人说了,只有足够强大,才能要什么有什么!四皇子想要什么,路人皆知!
当爹的不能打击儿子的积极性,虽然知道了郭丛武春节去了太原府,可是景帝没有告诉儿子。不过,在没有准备换太子之前,帝王是不会同意四儿子和外甥女的亲事的。
郭桦在工部干的不错,年度考核优秀,被上司推荐,内阁商议晋升为工部尚书左司郎中,从五品的官,虽然在帝都不起眼,不过都知道承恩公家这个孩子全靠自己本事打拼出来的,不管上司还是同僚都高看一眼。
前太子妃的母亲去世后,承恩公想着郭桦有出息,能把贺氏扶正的话,郭桦就是嫡子,这样对郭家来说,是有利的。不过,贺氏一族当年犯事流放,案子不翻过来,或者景帝不发话,贺氏就见不得光。
承恩公琢磨了一下,给京城去了封信。
没隔几天,就有大臣上书,提到当年牵扯贺氏一族的案子,说那案子判的过重,希望景帝能同意重新审理,给无辜的人一个机会。
薛无尘一看就明白什么意思,阁老大人留中不发,此举得到了景帝的默许。郭家还得再等等。
兰贵妃与远在太原府的大长公主没有断了交情,隔三差五的让人送东西过去,特别是京城时兴的首饰、衣服都给嘉福郡主预备一份。
“也是有心了。”大长公主与赵瑜闲话:“这些年蔓姐儿得她照顾不少,该照应的地方,不能亏了睿王,至于其他,静观为好。”
如今朝中,高尚书明里暗里肯定是帮二皇子睿王的,端王室安定侯的女婿,薛阁老时不时指点四皇子,只有太子殿下单打独斗。不过,太子有他爹亲自教,比谁都管用。其他大臣也是明白人,这时候站队为时过早,因为景帝健康着呢!
彰德十五年三月,远在太原府的大长公主一家因为天冷,早早安置了。突然一阵急切地敲门声,惊醒了府里的开门人。打开门一看令牌,急忙让路,同时匆匆往正房通报。
“何事惊慌?”赵瑜还没有休息,正在处理公务。
“回大人,京城来使,急见公主!”
大长公主已经被惊醒,在里屋闻言,答了一声:“唤他进来。”
来人是刘公公的干儿子,也是景帝的近侍,也姓刘,人前唤一声:小刘公公。
“你怎么来了?”大长公主认识。
小刘公公给大长公主规规矩矩行完礼,道:“万岁爷密旨。”
赵瑜很懂事的出去了,顿时,跟着小刘公公来的羽林卫把屋里屋外全部看守起来,闲人不得靠近。
大长公主一听,顿时警觉:“出了什么事情?”
“万岁爷晕倒了。”说完递上密旨:“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吩咐奴才来找公主。”
“啊!”大长公主惊得站起来:“皇兄如今可好?”
“奴才走的时候,是好的。”
大长公主也不跟他废话,打开密旨一看,果然见圣旨上有兄妹俩的暗号:一个拇指印。
这是情况紧急的意思!是景帝亲自下的密旨。
景帝只写了两个字:速回!
皇兄的身体出问题了!大长公主第一感觉,朝中不稳!皇兄需要自己!
“你们都下去休息一下,明天早上返京。”大长公主让小刘公公下去,吩咐春兰让府里好生招待;同时唤赵瑜、公主府官吏过来。
“本宫马上动身返回京城,有几件事情叮嘱。”
几个官吏退下之后,大长公主告诉赵瑜:“没有我的亲手信函,你不得带着蔓姐儿、泰哥儿回京,太原府的兵马看牢了,稍后我写几封信,待明日你送给大公主、谢光德处。”
“好!”赵瑜不是一般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与大长公主做了一些夫妻间的约定。然后大长公主感叹道:“皇兄身子骨出问题了,此时人心不稳,这浑水不好趟啊!”
赵瑜宽慰了几句,同时提出妻子的安全问题。大长公主回答:只要你们在太原,没人敢动本宫!
秋菊几人收拾的非常快,两个时辰之后,大长公主已经连夜踏上了返回帝京的道路。
等嘉福郡主早上起来,母亲已经走的很远了,赵瑜悄悄告诉了郡主事情的原委,嘉福郡主神情严肃:“义父,我也写一封信给哥哥。”
信里嘉福郡主再三强调,没有母亲的命令,哥哥一定不能离开北疆军营,一定不能返回京城!
孩子是大长公主的软肋,嘉福郡主这些年跟在母亲和柱国公身边,不是白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