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十章 ...
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了端午节庆食物。
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家里总会包粽子来送亲戚,你送我家,我送你家,也就代表个祝贺的好意头,送来送去也就那个样。
在包粽子这个活计上,我父亲远比母亲在行。端午节前一夜,父亲把自家的糯米灌水泡上。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来把糯米淘干净,然后去竹林里捡新鲜的斑竹笋壳。斑竹不易长大,笋壳自然也小巧玲珑。之所以用它来包粽子,主要是斑竹笋壳没有毛,清洗方便,包的粽子带有竹子清香。
后来大多的人都喜欢用竹叶包粽子,叶片大张,包的粽子实在,如果拿出去卖,按斤称,随便几个就是好几斤,三下两下就卖完收工。
我们老家的粽子普遍都是白粽,里头什么都不添加,包的时候,把笋壳在手心里挽个漏斗形状,用勺子把泡涨的糯米舀起来倒进去,装满之后用手按压一下,免得松松散散不好捆扎。
丢开勺子,把多余的笋壳盖过来,挤压出四个棱角,然后用棕树叶子捆绑,听父亲说他们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就把棕果拿来磨粉做饼吃,现如今不缺吃穿,倒是没有人吃棕饼了,我都快三十的人了,却从没尝过那是什么滋味。
父亲和妹妹消化好,爱吃糯米做的食物,我和母亲脾胃虚弱,只能尝鲜,吃多了觉得腻,不易消化,所以每次包的粽子大多都是他俩吃。
粽子包好之后,就下锅加水去煮,煮的时候糯米膨胀,如果没捆扎好,很容易撑破笋壳,所以包粽子这个技术还是很讲究的,我和母亲手笨,怎么学都学不好,母亲包的总是松散,一煮就炸了,我包不出漂亮的形状,总是包出三角形,吃起来口感还是有所不同,包松了,煮出来的糯米过软,容易糊得满嘴都是,吃起来没有嚼劲儿。
吃的时候,大多都沾着砂糖吃,我母亲觉得白粽太单调,会炒一些黄豆和花生,然后用研磨机把它们一并研磨得细细的,在里头和着砂糖,炒香的黄豆花生粉沾在粽子上,吃起来喷香,就连我这种并不是特别稀罕粽子的人都能吃上好几个。
前一章我提到过,06年去上海舅舅店里打过寒假工,有一回周末舅舅没上班带我去一家嘉兴粽子店吃过嘉兴肉粽,那种粽子和我们老家的不同,形态美观别致,箬香芬芳和润,肉质酥烂鲜嫩,肥糯可口不腻。
也不知道是怎么做成的,里头的肉看起来肥吃起来入口即化,若是沾一点酱,味道更香,兴许是第一次吃,比较稀罕,当即就吃了两个大肉粽。
舅舅早几年跳槽到嘉兴一家电器公司做了副总,若不是这次来看望外公外婆,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得了嘉兴一回。
舅舅工作忙,让外公外婆领着我出去逛逛,别看他们七十几高龄,却对周边非常熟悉,常出去散步,没事还和老年协会的人一起打打耍牌。
前天外婆外公领我去了月河历史街区,从植物园坐93路公交车到禾兴公寓,然后往回步行五百米左右,就能看到月河的拱桥和古建筑。
虽说我也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但像月河这么美的古镇风格还是第一次见,一路拍了很多照片,打算带回去给妹妹看,自然也少不得要发朋友圈炫耀一番。
外公外婆推着婴儿车,车里坐的是我的小表弟,我常常说笑,舅妈比我大9岁,我却比表弟足足大了27岁。
一路上表弟乖得很,看到稀奇的事物手舞足蹈。有两年没见过卖棉花糖和冰糖葫芦的,我一时心血来潮买了两串,舅舅舅妈对表弟的饮食非常讲究,冰糖葫芦我是不敢拿给表弟吃的,棉花糖倒是看着店主亲自把砂糖倒进机器做成的,就扯了两块给表弟。
兴许是头一回见到,表弟竟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用的,捏在手上玩耍,后来看我在吃,他才往嘴里送,我和外婆外公玩笑,说他要是吃惯了,回去别把被子上的棉花扯来吃了。
路上看到卖五香鸭脖的店,没忍住又买了两条,走了一段路,远远就闻到焦糖的香味,还以为是小时候那种在学校门口卖转转糖的,走近一看却是卖糖炒栗子的,24块钱一斤,买一斤送半斤。外婆外公在前头走,我一个人去买了一斤,实得一斤半,追上外婆外公的时候他们问我多少钱一斤,知道他们肯定心疼钱,就说20块一斤,听了这个价钱,他们还是唏嘘不已,倒是小表弟喜欢吃栗子,掐得碎碎的喂了好几次,一吃完就伸手跟我要。
走着走着就到了月河粽子博物馆,进门需要登记人数,不要门票,在大门口就能瞧见绿色粽叶上摊着两个粽子,虽然只是雕像,却做得栩栩如生。右边有个挑着担子卖粽子的小贩蜡像,晃眼看去竟以为是真的。
从左侧通道进去,墙上有一些名人典籍,廊下的池子里成群的金鱼漂亮得很,表弟喜欢,外婆抱着他看了好一阵。
再往里头走,
有栩栩如生的清朝泥塑人偶,均与粽子有关,有围坐在一起叼着烟杆品粽的老少爷们儿,有在街边设灶台卖粽子的小贩,有围坐着包粽子的妇女孩童,还有街边卖粽叶的老汉,最热闹的还要属节气一起上祠堂祭祀的人群和光着膀子舞龙的杂耍团。
我一路拍照,外婆喊我,凑过去一看,一艘插满金色旗帜的金漆龙船上十几个壮汉握着桨卖力地划着,两个光膀汉子对站在锣鼓边,轮换着敲鼓,虽说是泥塑,脑中却能想象出锣鼓喧天的划龙舟比赛。
龙舟旁边还有用朱砂为孩童额头画“王”字辟邪的妇人。
出了泥塑馆,再往前走,通道两边的展示台上有一些以往没见过的古董,装鱼的柳条篓子、朱金食盒、铜勺、四系陶壶、粉彩小碟等等,细
数下来得有上百种,墙上有关于粽子食品历史演化的过程描写,每朝每代都有介绍。
经过朱漆木楼梯时,楼梯下站着木风车,这种风车小时候在老家见过,把粮食倒进漏斗,用手摇风车把手,粮食和壳会从两个口子分别钻出来,风车尾部会把灰尘排除。如今都是用机器,这种风车再也排不上用场了,估计00后的孩子没几个见过的。
往里走,能看到一家正在营业的旧式粽子店,窗口撑起,里头还有顾客,窗下搁着耕地用的铧犁和耱,这两样东西估计80后见过,以前用牛耕地的时候,铧犁把土地犁出沟,耱将土地表层碾磨成粉末,以便栽种。
走近一看,有点傻眼,原来那营业中的粽子店是栩栩如生的蜡像,窗口的桌子对坐着一对夫妻,看衣着像民国时候,妇人正准备给孩子递吃食,丈夫握着筷子将要夹粽子。而灶台前店老板正在处理食材,店小二肩上搭着汗巾在门口招揽顾客。蜡像的身高衣着都和常人无异,不靠近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是蜡像,可见办这间粽子博物馆的人是如何用心。
粽子店对面用鲤鱼越龙门屏风隔着,绕过去就是洗手间了。再沿着通道走,无外乎也是陶瓷盘碟茶具盖缸一流,款式倒像清宫剧里使的器皿,因为漂亮,我也拍了许多照片留念。
估计是新刷过油漆,馆里一股子刺鼻的味道,我匆匆跨过门槛进里屋,最让我惊奇的是里屋居然陈列着各种款式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笋粽、团粽、节粽,什么款式都有,还有剥了壳切成两半的豆沙粽、蛋黄粽,看得人直咽唾液,肚子也不争气的咕咕作响。
只可惜这不是真粽子,不过是展览品,究竟是什么材质不清楚,但确实做得逼真,若是与真粽子放在一块儿,估计都分不出真假。
嘉兴很多地方都有粽子店,月河街头街尾有,火车站也有,而且口味繁多,喜欢美食的人不防一游。
陪着外公外婆到处玩,今晚终于坐上了前往重庆的火车,之前去福建旅行吃到的美食竟忘了提,下一章再来。喜欢的亲记得收藏评论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第十章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