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见荼蘼(二) ...

  •   谢君珩这个名字姜晚最近听的却也是太频繁了些,今日下朝归家,父亲显然是遮掩不住的倦意。母亲在一旁轻抚父亲的后背,“怎得累成这番模样——还不来人斟茶!”姜父不是那种会将情绪带到明面上来的人,接了茶喝了两口,便很快平复了下来。
      “真不知道那谢君珩是怎么想的,公然在朝堂之上驳了一众大臣的颜面,若不是看在林太师的面子上,陛下总是要治他的罪的。”
      姜晚就那样静静的听着,然后从父亲的口中拼凑出了今日朝堂之上所发生的事。
      今日上朝,还未等其他大臣开口,谢君珩悠悠然跪于大殿之上,神情严肃的向坐在高座上的帝王行礼,然后语不惊人死不休:“陛下,臣以为宋丞相等大臣所提出来的新政推广施行有所不妥。”高座上的帝王施施然问道:“哦?那谢爱卿认为有何不妥,不若再说一次,让诸位爱卿一起来辩一辩。”
      “丞相推行的新政乃是划各块耕地为一处,建设繁华的瓦肆,虽能扩展国库,可从未想到失去了耕地的百姓该以什么谋生计,按丞相所言,是以让农户改为商户,可从事商贾之事,需本钱,这些百姓平日里是依靠耕地,哪里能有那么多的银钱,按本朝律法,商贾之士需缴纳额外的商税,于百姓来讲,本钱尚未挣回,就要再向朝廷缴纳高额赋税,何以承担得起,这不算苛捐杂税又算什么?”
      帝王并未发话,只是将目光投向了宋丞相,宋丞相立刻出列,驳斥道:“按谢大人之意,我等建设瓦肆却也成了过错?如今天灾严重,若让百姓仅以耕地织布等农活为生,这才是以要了百姓的命,而今不过是让他们向朝廷签一封文书,便能有商铺,谢大人所说的本钱之事,文书上也清清楚楚的昭示了,朝廷可先放一笔生意贷,所需利息无多,挣了银钱便还上,倒不知是怎么成了谢大人口中的苛捐杂税,缴税一事乃是自古以来的律例,谢大人这是对先帝所定律法颇有不满的意思吗!”
      谢君珩不卑不亢的看向宋丞相,回道:“丞相大人只看到了好的一面,如今如此之多百姓都弃农从商,光是经营之争就比往常大了很多,再者说,一些大有名声的铺子并不会因为新来的商户就失了客人,客人不买他们的商品,哪里有银钱入账,没有银钱入账自然偿还不起生意贷,哪怕利息再低,这日日年年的累积,何能偿还的起。”
      这时,推行新政的大臣也一一出来为丞相说话:
      “谢大人是两袖清风,看不到国库吃紧,边关局势紧张,若是万一与那匈奴蛮人打起来,国库不撑才是真正害了百姓。”
      “谢大人虽是林太师的门生,却也不必如此针对新政,若人人都像林太师般保守,大周何以有今日,陛下,依臣等见解,推行新政刻不容缓,乃是迫在眉睫之大事。”
      “谢大人,前些时日您说是世家大族获利,可如今我们这些什么世家,大族,全都因您的话做了退步,您这再鸡蛋里挑骨头。”
      “陛下,兵部吃紧,新政推行可支兵部,需快快推行啊!”
      谢君珩还欲开口,帝王摆了摆手,“行了,就按照丞相的意思推行下去罢,谢爱卿,朕念林太师之恩,于你的言论不过多计较,若有下次,朕可不敢保证爱卿这颗人头落不落地了。”
      谢君珩跪的膝盖已经隐隐作痛,帝王发怒,众官不可开言,他看了一眼帝王,将身子骨向下弯了半分,“臣谢陛下宽恕。”
      “行了,谢爱卿起来罢,地上凉的很。”
      “臣遵旨。”
      “新政这事就全权交给丞相了,众爱卿可爱有什么事情要上奏,若无事,便退朝。”
      这事到这儿还没结束,众大臣出了金銮殿,大家听闻宋丞相家喜事将近,也上去寒暄两句。有那本就看谢君珩不顺眼的敲打他两句:“谢大人,这为官是要刚正不阿,为百姓考虑,您虽是林太师的得意门生,却也不能死攥着书本来,这世道,终归是和古籍上不同的,陛下仁慈,念在林太师的教导之恩上,饶你一命,可终归不是给你的面子,大逆不道的话,以后还是少说些罢。”
      谢君珩拿着手中的奏本,将它收了起来,眸光微冷,“孙大人,谢某想问,若是您是平民百姓,您会怎样想?”
      姜父眼看两人又要争锋相对起来,为了同僚之间那些微薄的情分,也出来说和道:“谢大人出身清河谢氏,所受教育便是这等,孙大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谢大人是为百姓安好,新政施行也是为百姓谋福祉,各有各的好处。”
      谢君珩抿了抿唇,不再争论这些事,帝王已经定下之事,他就是说破了天,也没法子撼动。
      姜父喝完了茶杯里的茶,叹了口气,“清河谢家,几十年来,统共就出了这样一个有头面的,他不知道,这世道,不同了。从陛下登基开始,早已不同了。”姜母用手绢替他擦嘴,轻轻的将手指压在姜父的唇瓣上,不可察觉地摇了摇头。
      其实姜父本就不必说完,如今的周帝登基之事,又有何人不知。周帝,名赵璜,先皇第十一子,不为皇后所出,又不得先皇宠爱,这皇位怎么样都落不到他的手上。但当时,还是丞相的林太师之女属意他嫁给他做了正妃,另一个将军庶女做了他的侧妃,先帝驾崩之际,这十一皇子一手握着兵符,另一手拎着先太子的头颅,就那么血淋淋的抛到了先帝的床前。仅仅一天,十一皇子继承大统的诏书就传了出来,第二天,剩下的十四个皇子,有的投湖自尽,有的死在了去封地的路上,无一幸免。而后就是宫闱秘事,林皇后自觉被利用,饮鸩自尽,皇帝自觉德行有亏,做了好大一场法事,又封了林丞相为太师,因而,永寿元年,就此开启。
      姜晚站在姜父的身旁,走过去,一双玉手按在姜父的太阳穴处,“父亲不必因此烦忧,新政推行自有陛下的道理,谢大人与父亲并不相熟,父亲出言为其辩护,乃已是仗义之举,想来那位什么孙大人,也不会因此记恨上父亲,再者说,父亲乃礼部尚书,这表面的面子没有人会揭破的。女儿觉得,父亲今日之举乃是做得十分周全。”姜父展开了笑颜,“枝枝啊,若女子能做官,你不比父亲差。”姜父从不说:“枝枝啊,你若是个男子就好了。”他只会看着姜晚,然后感慨一句,这世道若能让女子做官,才是更好。可这世道不允,若能女子做官,那也能让女子走向更高的位置,历代帝王,从不应允。可枝枝是女子也好,不必在官场上尔虞我诈,若她哪日有中意的郎君,他就抬八十台嫁妆,让她风风光光的嫁出去,不被夫家所欺负。若没有中意的郎君,姜府会养她一辈子,这样好的一个女郎,姜府养得起。
      姜晚没有应声,手指轻轻按压着姜父的太阳穴,听着父母聊着云府与丞相府结亲的事情,姜晚只在想:谢君珩说的,其实很对。
      姜晚心里所想,左右不了什么事,她只想着,那些百姓若真的受苦了,可怎么办,但还好,她是尚书嫡女,家中有银钱,她又是临安第一才女,他有名声,她可以依靠这些东西,接济那些百姓一二,这已经很好了。若更,新政真的很好的推行,百姓无需受苦。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见荼蘼(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