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3章 准备行动 ...
-
列位看官,今儿个咱接着讲那建文帝和朱棣之间的事儿。黄子澄和齐泰这俩,准备对藩王们动手了,可在先拿谁开刀这事上吵起来了。齐泰觉得先搞燕王朱棣最好,黄子澄却不这么想,他说应该先把其他藩王收拾了,剪掉朱棣的翅膀,再对他下手。
咱现在回头看这俩计划,好像都有点道理。后人评价的时候,好多人都说齐泰的法子对,依我看,这有点成王败寇的意思。黄子澄的计划也有它的好处,先找软柿子捏,肯定有点作用。
这就像是一盘决定天下命运的棋局,下棋的两边是朱允炆和朱棣。现在朱允炆猜到了先手,在棋盘上走出了第一步。
先说说这第一步棋。周王朱橚和燕王朱棣是一个妈生的,朱允炆觉得他肯定会帮朱棣,所以就成了第一个被收拾的。去执行这任务的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这李景隆打仗不咋地,抓人倒挺在行。他带着大军跑到河南周王府,把周王一家子连人带窝都给端了,押到京城。朱允炆对他这叔叔可没客气,把人家从王爷直接贬成老百姓,还扔到云南去了。那时候云南可不像现在是旅游胜地,到处都是荒山野岭,周王就跟被流放的人猿泰山似的。
这时候,建文帝才刚登基一个月,可一点都不害羞,也不谦虚,就开始对他那些叔叔们动手了。周王是第一个,可不是最后一个。周王以后就会知道,跟后面那些人的遭遇比起来,去云南都算享福了。
同年十二月,有人告代王朱桂 “贪虐残暴”,建文帝那正义感 “噌” 就上来了,说皇叔犯法也得跟老百姓一样治罪,就把代王迁到蜀地看管起来了。
第二年五月,建文帝又大义灭亲,说岷王朱楩有 “不法事”,就把他给抓了,也贬成老百姓。这 “不法事” 到底是啥事,也没说清楚,跟那 “莫须有” 有一拼。看来在历史上,想整人有时候都不用找啥好理由。
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建文帝又给湘王朱柏安了个破坏金融罪,说他私印钞票。其实那时候的钞票本来就印得乱糟糟的,印得最多的就是建文帝自己。这就是个借口,朝廷派使臣去湘王封地抓人。他们以为还跟以前一样顺利呢,没想到出了岔子。
这湘王朱柏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孙,骨头硬得很。他听说有人要来抓他,就跟手下说:“我看太祖手下好多获罪的大臣都不愿意受辱,自杀了。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为了活条命就让狱吏欺负呢!” 他也不开门迎接使臣,把老婆孩子都叫到一起,关上门,一把火自焚了。
这么惨的事,都没拦住建文帝的脚步。他跟一阵风似的,又把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给抓了,都废成老百姓了。这手段,干净利落,一点都不手软。到这地步,就是个傻子也知道建文帝想干啥了。
大家可能奇怪,这些藩王咋都不反抗呢?其实原因简单。一方面他们没朱棣那本事,另一方面,他们没理由反抗啊。在那个时候,皇帝最大,藩王都是他的手下。别说你是皇帝的叔叔,就算是爷爷,皇帝让你干啥,你就得干啥。说不好听的,削藩问罪都算客气的,要是藩王不听话,直接大刀伺候。
这时候,建文帝可把自己跟朱元璋保证的以德服人都扔到脑后了。他就像个刚上台的拳击手,一顿王八拳乱打,看着挺猛,效果不咋地。这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拳赛。朱允炆不知道,这不是三个回合的业余赛,是十二个回合的职业赛。在这种比赛里,想乱拳打死老师傅,那是做梦。想赢就得有耐心,还得判断准。朱允炆抢到了先手,可没抢到先机。朱棣马上就要出招了。
再说说朱棣的应对。建文帝都快找上门了,朱棣没办法了,要么造反,要么跟他那些兄弟一样被收拾。这时候的朱棣可难了,比当年的朱重八还惨。朱重八不想造反还能当盲流要饭,朱棣能去哪呢?天下都是朱允炆的。
道衍瞅准这个机会,又跟朱棣推销他那造反的主意。朱棣都习惯了,这和尚要是哪天不说造反,那才怪呢。以前朱棣都不当回事,造反又不是吃夜宵,说干就干。这和尚啥都没有,才一门心思造反,自己是藩王,跟他可不一样,怎么能被他拉下水呢?
可现在他明白了,如果让侄子这么折腾下去,自己连和尚都当不成。于是他就开始准备了。他招了好多壮小伙子当卫军,在王府里训练。要造反,拿木棍可不行,得有兵器。打造兵器动静大,又没隔音的东西。朱棣可有办法,他盖了个大地下室,周围砌上围墙,还在旁边弄了好几个养鸡场。这样,地下室里叮叮当当敲,外面一点都听不见。
朱棣还跟农民起义军学,搞点封建迷信、传说故事啥的。他找了一大帮算命的、占卜的,叫异人术士。把他们弄来,一是给自己壮胆,二是搞搞宣传。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招后来可有大用。
建文帝在收拾其他藩王的时候,眼睛可一直盯着朱棣,他知道朱棣才是最厉害的对手。为了削弱朱棣,他先让工部侍郎张昺当了北平市市长,又让谢贵、张信当北平都指挥使,把北平的军权抓在手里。然后派宋忠(这名字就不吉利)带三万人守屯平、山海关一带,就等着动手了。
这刀都架到脖子上了,好多人都觉得朱棣死定了,只能乖乖投降。可朱棣干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按规矩,建文帝登基后,藩王得进京朝拜。当时形势紧张,大家都觉得朱棣不敢来。没想到,他不但来了,还干了件惊天动地的事。建文元年三月份,燕王进京参拜新君。到了别人地盘,他也不老实,大摇大摆地走皇道,上殿了还不拜。这朱棣可太嚣张了。
朱棣这无礼的样子,把大臣们气得够呛。户部侍郎卓敬好几次上奏,说就在这把朱棣收拾了。建文帝不干,说燕王是自己亲戚。卓敬急得直跺脚,喊着:“杨坚、杨广不也是父子吗?” 建文帝还是不听。
朱棣就在京城逛了一圈,风光地回北平了。齐泰和黄子澄就跟看戏的似的,平时在地图上比划得挺厉害,真到事上就不行了。
建文帝手底下也不全是齐泰、黄子澄这样的人,他也有厉害的手下。在这场斗争里,建文帝在地下工作这一块干得相当不错。建文元年初,朱棣派长史葛诚进京见皇帝。这葛诚其实是个间谍,来打探消息的。可朱棣没想到,这葛诚被建文帝策反了。
葛诚一来,建文帝可热情了,对他礼遇有加,估计还问了他家收入咋样,鼓励他好好干。葛诚感动得不行,皇帝这么看重自己,就把燕王的坏事和自己的间谍身份都交代了。还说回去一定好好干,多传情报,早点把燕王拿下。这就像在朱棣身边安了颗钉子。
如果说葛诚是个小间谍,下面这个就是超级间谍。更有意思的是,这人都不知道自己是间谍。这人就是朱棣的老婆,大将军徐达的女儿。
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都不咋地,可徐达的儿子徐辉祖不一样。他出身名门,还不骄傲,谦虚谨慎,懂兵法,还忠于建文帝。他走夫人路线,跟他妹妹聊天,就知道了妹夫朱棣好多事,然后告诉朱允炆。这样,朱棣的好多秘密就到了朱允炆耳朵里。
朱棣这边情报工作也不差。他的情报是朱允炆身边的太监给的。朱元璋不让太监干政,朱允炆也当回事,他手底下的太监又累地位又低。太监也是人,也有想法,他们对朱允炆不满,又没地儿说。
这时候朱棣出现了,他跟太监们交朋友,还送礼。一下子,燕王慈爱之名就在太监里传开了,都愿意为他干活。朱允炆根本看不起这些太监,他想不到,就是这些人,在这场斗争里起了大作用。
除了太监,朱棣还和朝中两个人关系秘密,这俩就是他的王牌间谍。不到关键时候,他不会用,就等着最后呢。
再说说黄子澄干的一件蠢事。四月,朱棣回北平后就说病了,病还越来越重,都病危了。这病可不是突然得的,他是为了五月的事。五月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按规矩朱棣得去京城。可他觉得去了可能回不来,不去又不行,就派长子朱高炽和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代他去祭拜。派三个儿子去,一是表示重视,二是告诉朝廷,自己没坏心。
朱棣这回可错了,当时形势明摆着,朱允炆就是要搞藩王,这时候把儿子送进京城,就是送人质啊。
果然,朱高炽三兄弟一进京,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把他们扣下当人质。建文帝本来都同意了,可黄子澄说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人送回去,让燕王觉得朝廷不想削藩,好麻痹他。这不是瞎扯吗?五六个藩王都被收拾了,满大街都知道朝廷要对燕王动手,黄子澄脸上都写着削藩俩字了,还掩耳盗铃。书生办事,真是不靠谱。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这时候魏国公徐辉祖说话了。按亲戚关系,这三个人都是他外甥,他看着长大的,知道他们啥样。他跟朱允炆说,绝对不能放他们回去,这三个人有本事,放回去就是放虎归山,后果严重。
徐辉祖这算命水平,跟专业的有一拼。他说的话很快就应验了,更神的还在后面。徐辉祖还特别提到朱高煦,说这小子最猛也最无赖,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爹。这一卦算到了二十多年后,准确率百分之百,比天气预报强多了。
可决定权在建文帝手里,他最后还是把朱高炽三兄弟放了。要是朱允炆知道后来朱高煦在战争里的作用,肯定得找个地方撞死。后来他也后悔,说悔不用辉祖之言。可惜,后悔和如果在历史里都没用。
远在北平的朱棣本来后悔自己太轻率,没想到三个儿子平安回来,还吃得白白胖胖。朱棣高兴得从床上蹦起来,喊着:“我们父子能团聚,这是上天帮我啊!” 其实是朱允炆帮了他。
朱棣知道,该来的总会来,躲不掉。皇位不争取肯定没有,争取了还有点希望。现在也没退路了,朱允炆不会放过自己,不是当皇帝,就是死路一条。拼一把吧!
不过朱棣还缺一样东西,就是时间。造反不是野营,十几万人的吃穿用度、兵器装备都得准备好,这都要时间。为了争取时间,朱棣跟先辈们学,装疯。
于是,北平就多了个疯子朱棣。这疯子还挺怪,不在家疯,专往人多的地方跑。这疯子朱棣有这些表现:在闹市大喊大叫,说话没头没脑(但肯定没反动口号);到吃饭的时候就往人家里闯,看着人就笑,抢人家饭吃,不过不打人(好多乞丐也这样);晚上睡大街,一睡一整天,跟睡神似的。
建文帝的人听说了,就派张昺和谢贵去看看。六月份,热得要命,这两人到王府一看,都傻了。这么热的天,朱棣披着大棉被在大火炉前烤火,还喊着:“冻死我了!” 这肯定是个疯子,两人马上达成共识,报告给建文帝。
为了避祸能想出这招,这得有多大耐心,多能忍啊!问世间权是个啥东西,能让人连命都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