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端午 ...
-
踏青过后,狄氏渐渐加紧了王宜的功课,原本晨起后的上午是王宜玩耍的时间,现在改成了读书习字,下午则是刺绣作画。
只这样一来,孟氏难免精神不济,且读书、作画孟氏也力有不及,狄氏便打算给王宜请个先生。王宜玩耍了这样几年,骤然紧起来,到底怕逆了她的性子,狄氏舍不得,先一边慢慢添功课,一边让相公在外边打听好的先生。
王宜虽说面上是个十岁女童,内里却是大人了,知道娘亲是为自己好,也明白这个世道,女儿家讲究琴棋书画的才能,倒是没怎么排斥,安心等着狄氏给她请先生,只盼望不是个老学究,到底开始潜心习字、学女红、练作画。
转眼端午节已至,整个莱州城都散发着艾草的香气,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插起了艾叶,给子女们戴上了五毒香包。
这天,狄氏很早就起了身,吩咐下人彻底把宅子清扫了一回,再将提前煮好的粽子给交好的各家送去,这粽子还是王宜让人调的馅儿,跟别家都不同,倒在妇人们之间给狄氏长了脸。
等儿女们都起身后,去上房给孟氏请安,孟氏亲手给孙子、孙女绣了五毒香包,王敛领着弟妹高高兴兴的收了,效哥儿因最小,还得了一条艾草镶边的发带。
早膳是艾叶粥,王宜觉得味道怪怪的,可端午求个辟邪,这是必喝的,只能默默的喝了半碗。
饭后王道恭带着王敛、效哥儿去了前院,指点一下儿子的武艺,顺便考校小儿子的学业。孟氏带着王宜去花园散步,再给她讲几个端午的故事。最忙的是狄氏,一家家的送粽子,也一家家的收粽子,抽着间隙吩咐一下家务,还得备着午时全家去看赛龙舟的事儿,直忙了个头昏脑涨。
王宜正陪着祖母在花园里,听祖母讲钟馗端午捉鬼的故事,知琴从月亮门匆匆而来,给祖孙俩行礼后,道:
“老太太、姑娘,登州老宅送端午节礼的人到了,要给老太太请安呢,太太吩咐奴婢来禀老太太、姑娘。”
孟氏先是思索了一阵,摸摸王宜的头,道:
“还是嫂子惦记我,宜姐儿跟祖母去见见老宅的人吧。”
王宜起身搀着祖母回上房,心中却在想:大房往年的端午节礼都是提前几天就到了,今年却晚了,当真是奇怪。不过这也是祖母跟娘亲操心的事儿,自己想了也无用。
王宜陪着祖母坐在上房东间的榻上,等祖宅来的人来请安。正说着话,就见柳蓝领着一个一身靛蓝内衬外罩暗红褙子、头上戴鎏金头面的嬷嬷进了内室,却不是往年大房大太太孔氏身边的秦嬷嬷。
那嬷嬷进门便蹲下行礼,低头道:
“奴婢奉大老太太的命,请二老太太、三姑娘的安。”
孟氏让柳红把她扶起来,笑问到:
“嫂子身体可还好?温儿他们几个并少爷姑娘们都好?多年没见,也不知几时才能再跟嫂子说说话。”
那嬷嬷抬头笑着回道:
“老太太身子硬朗着呢,早起能吃一碗饭。老太爷老爷们也都好,少爷姑娘们进学的进学,教养的教养,也都好。奴婢常听大老太太念叨您跟三老爷,也是想得紧。三姑娘时不时就念叨五姑娘,说是想来找五妹妹玩儿呢。”
王宜低头一想,方明白这是拐着弯夸大房四老爷惦记自己家呢,眼前的嬷嬷定是四太太的人,却不知大房一向孔氏掌家,节礼怎会是小季氏的人来送。她抬头看了一眼祖母,孟氏朝他温和一笑,想必也是想到了。
孟氏道:“咱们两房是自家人,自然彼此惦念。回去跟嫂子说,老婆子想着她的好,让她仔细身子,我天天为她祈福呢”,却不接四太太的示好。
那嬷嬷赶紧又行了一礼,
“老太太听到这话必然能再多喝半碗汤,奴婢也讨个好。”
孟氏又跟那嬷嬷絮叨了几句,就打发赵嬷嬷陪她出了门,临了给赵嬷嬷使了个眼色。半个时辰后,赵嬷嬷便打听到了,
“是大房四太太身边的季嬷嬷,四太太从娘家带来的。”
孟氏转向王宜,问她:
“宜姐儿看出什么了?”
王宜略一思索,开口道:
“想必是大伯母最近身子不好,管家的事儿就交给了四婶婶。”
孟氏点了点头,
“你大伯母掌家一向公正,又规矩严明,即便身子有不好,按着规矩也不会派四房的人送节礼,必是还有旁的事。”
眼见孙女听完小眉毛皱了起来,便笑说:
“横竖跟咱们没碍,妯娌间的事儿说不清楚,宜姐儿就别想了。”
孟氏见孙女大了,平时明里暗里指点她一些内宅的弯子,但怕移了她的性情,也不曾深讲,点到为止。
登州祖宅的人不过是王家端午节的小事,真正的大事是看赛龙舟。莱州自古民风勇直,赛龙舟精彩非常。本地百姓选出的水手,赛前操练很是正规,头名争抢得厉害。王宜从满五岁后,年年都跟着父母到胶莱河边的百味楼观赏,今年也不例外。
眼看快到巳时末,王道恭带着王敛骑马,孟氏带着王宜坐第一辆马车,狄氏带效哥儿坐第二辆,两旁拥着兵卫和家丁,一群人浩浩荡荡去了百味楼。
百味楼正在胶莱河的河堤旁,三楼靠窗的雅间可凭看河湾口的风光,整个赛舟俱收眼内,且这会子百味楼的河鱼正是鲜美,因此食客很多。
王道恭是本地武官之首,自是提前就在三楼定了雅间。王家进了百味楼,刚在雅间安顿下,就有隔壁的嬷嬷来问安,原来刘县令也带着妻女来看赛舟。
狄氏让钱嬷嬷去隔壁回了礼,自己带着知棋服侍婆婆净面、喝了茶水,又照料女儿解了罩衫,才落座歇息。
王道恭点了酒菜,吩咐厨子待会赛舟结束再上菜,就陪着母亲、儿女说话了。王宜一边跟效哥儿数河上的舟队,一边猜测哪一队会夺魁,她虽年年出来看赛舟,仍是难掩兴奋,不过她知自己已算大姑娘了,倒也没有像往年那样叽喳个不停,只趴在窗栏上,享受着微风拂面。
一家子有说有笑,门口随侍的王葵进来道:
“老爷,刘县令家的小姐派人来说,想跟大姑娘一处看赛舟。”
王道恭先看了看女儿,见王宜忙不迭点头,便笑着回道:
“请刘姑娘过来吧,正好陪着宜姐儿。”
不一会儿,刘莹就带着丫鬟进了雅间,先给孟氏请安,孟氏拉着她的手,
“转眼莹姐儿就是大姑娘了,你娘会教养,出落得真真好,我们宜姐儿可被比下去了。”
王宜一旁听着,嘟着嘴说:
“祖母,人家都说自己的花香,偏您嫌弃自己的孙女,莹姐姐是好,可是孙女也不差呀,太上老君家的童子还各有千秋呢。”
听她说得巧,房里的人都乐了,效哥儿还朝她吐了吐舌头,白得她一个眼刀子。
说完话,孟氏就让王宜陪着刘莹到先前的窗栏那儿看河景了。大梁朝的男女之防不像古时的□□那么讲究,尤其长辈在侧,王敛带着效哥儿错了个窗户,自玩去了。
王宜跟刘莹聊着舟队,还比着各自端午得的香包,又看了彼此的祛邪锁,就着首饰、衣衫、闺事说着女儿家的小心思,狄氏趁着伺候婆婆、丈夫的间隙,时不时看几眼,倍感欣慰。
这边百味楼坐满了人,那边午时已到,龙舟赛也开始了。刘县令作为本地的父母官,在河岸上先焚香祷告了一番,接着接过官差递过的鼓槌开了鼓,十几艘轻舟箭一般离了岸,拼了命的往对岸划。岸边锣鼓喧天,百姓们一个劲儿的助威,气氛热烈如火。
楼上的王宜紧张得不行,都舍不得吸气了。舟队你追我赶,红的绿的黄的轻舟远远看去像是争过龙门的大鱼,本来领先的那队被后边的超过,超过的又被另一队追上,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就连一向沉稳的王道恭都眼不厝的盯着。
眨眼间舟队绕过河中的船标,往岸边划来,气氛更是热烈,围观的百姓喊声比除夕的鞭炮也不差了,鼓声越来越急,各个舟队的水手更是划得水面上一阵白花,几乎都要看不见他们手中的桨了。
王宜憋着呼吸,手中的帕子拧成了麻绳,旁边的刘莹也捏着帕角眼都不眨,身边随侍的丫鬟婆子动作更是轻得很。最终,去岁的第二率先到岸,鼓声戛然而止,人群中一阵欢呼,百味楼中的喊声差点掀了屋顶,押对了宝的喜笑颜开,旁边押错了的不过摇一摇头,转而又高兴的说起了话。
雅间的效哥儿看见有舟队夺了魁,小手都拍红了,王宜跟刘莹本来看好的是去岁的首席,颇有遗憾,不过小姐俩就低落了一会儿,就开心的聊河边的小摊去了。
赛舟是莱州城一年一度的盛事,达官贵人们在百味楼这样的地方进午食,普通百姓在沿河岸的小摊子上吃个饼、喝碗汤水也是了。年复一年,小摊不仅卖吃食,还有些小孩子的玩意儿,顺带卖些姑娘家爱的胭脂水粉、钗环发带,倒也有趣儿。
狄氏虽不让王宜自己下去逛,但王宜要是在楼上看见了喜欢的物件,差丫鬟下去买就成。王宜跟刘莹从那头看到这头,从面具看到粉盒,因距离不算近,旁的也看不清,磨蹭了半天,才让小丫鬟铃儿去买了两根发带、两根木簪。
小丫鬟刚回来,王宜就迫不及待的把簪子插在头上,跟刘莹一起左看右看,得意极了。
因王道恭之前吩咐过赛舟完了就上菜,刘莹说了几句,就打算回自己家的雅间了,正准备走,忽听房门口有丫鬟通禀道:
“刘县令家的二小姐给王家老太太、太太请安。”
这边刚应下,打开房门,那边刘萱就带着贴身丫鬟进来了,王宜跟刘莹面面相觑,不知道刘萱怎就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