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锥栗(四) ...
-
一个普通妇人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呢?
做早饭。
下田。
做午饭。
做衣服。
洗衣服。
打扫院子。
看起来不多对吗?
那单单来细说一顿早饭:
妇人先是鸡鸣时分起床。
准备好饭和菜。
如果家里人吃稀饭还好些,可是如果家里人爱吃干饭,那又要多一点的时间。
先是淘米。
淘走石头草屑之类的杂物。
然后烧火把米放灶台里煮。
煮上一刻钟后再用圆形的竹篓沥干水分,再放入木制饭桶中蒸煮两刻钟。
盖得到一桶干饭就要半个时辰。
细说这个灶台。
前些时候还得准备木材和和可以引火的速燃火引,比如干枯的松针,干枯的阔叶。
还有清理柴火下的灰烬。
还有哪一天柴摆放不对或者柴太湿了,还需要蒲扇在手,不离人地鼓风。
再加上一般的农户人家家里只有一台灶台,两口铁锅。
一个锅专门用来炒菜。
一个锅专门烧水的。
这个水可以喝,可以洗脸,可以洗澡。
所以做早饭的时候,后灶记得添水。
夏天的时候忘了没事。
冬天的时候如果忘了。
那。
免不了一顿数落。
或者。
······
挨打。
······
可见这个乡下农妇能有些健壮,是个有本事的。
其实这个妇人也姓花。
因为刘家村有两人都姓“花”。
为了区分两个“花刘氏”。
在村子里人们叫健壮农妇为“大花氏”,叫他们毓秀堂的为“小花氏”。
倒不是因为这个村多“花”姓,或者这个地区姓“花”的多。
那两人同姓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
两人都是同一个地方来的外嫁女。
······
······
只见高挑的花氏左边牵着毓秀堂的小九,右边牵着自己的儿子小虎出现了。
远处小九朝十一抬了一下脑袋,挤了一下眉毛。
十一也朝她点了点头。
“走,一会跟着花嫂子她们一起进家门。”
十一低低说了一句之后,然后她朝花嫂子和小虎微笑挥手。
······
日落。
东厢房的众人在烘干了头发之后,她们就收拾了房间。刚好火炉还没有烧完,众人就围在火炉边做女红。
而阿香在边上指导她们,给她们她在女红上的一些经验。
大花氏穿过垂花门,抱着十一来到了院子内,热情喊道:
“阿香妹子,众位姑娘,忙着呢?”
阿香和众姐妹转头。
阿香开心道:
“花嫂子,您来了。”
“快请坐。”
说完之后,阿香忙站起身来,给大花氏让出了凳子。
然后她下了台阶,想从花嫂子手上接过十一。
大花氏笑着朝阿香摆了摆手。
这段时间刚好都没有看到粉雕玉琢的安静内向的十一。
也是奇怪。
以前十一还会跟着阿香在村子里逛逛。
并不是十一爱玩。
只是十一黏着阿香。
是一个标准的“小跟屁虫”。
时隔多日没见,大花氏刚好想抱抱这个喝过她奶的娃娃。
阿香有些无奈:
“花嫂子,十一她七岁了,过完年就八岁了,是个大孩子了,你抱着她会累的。”
大花氏道:
“阿香啊,不碍事的。十一是“年尾儿。”
“哪里就七岁了,就算作六岁。”
“年尾儿”,她们南方的方言。
指的是那些快过年了才出生的人。
南方有个算法,就是“年尾儿”虚岁不是加一岁,得加两岁。
所以说十一七岁,实际上她才五周岁。
花嫂子抱着十一坐下:
阿香仿佛被“年尾儿”的说法说服。
阿香听完后,就放下了这个话题。
她唤来了小四倒了一杯开水,再拿了一个小碟子,里面装了一些晒花生,款待花嫂子。
······
众人言笑晏晏。
但是。
十一没有忘记引来花嫂子的目的。
只见她拿起地上那个袋子。
被小花氏吃了没剩几个锥栗的袋子。
她伸手掏了掏,然后把锥栗递给花嫂子:
“花姨,您吃。”
“姨姨,家里也有呢。好十一,自己吃吧。”
阿香实在不好意思了。
没剩几个的锥栗拿出来招待客人,有点不像话。
阿香脸一红:
“花嫂子,不好意思了。”
“您多用些花生,今年这个丫头们新晒的,吃着还不错。”
其实,花嫂子看到这个锥栗就来气。
这个锥栗是阿香和她们几个一起采的。
那个花刘氏真是让人火大!
只见,花嫂子放下十一,站了起来。
直接带着凳子来到了东厢房门口,大声说道:
“一件事大家伙听听。”
“刚好大家伙认得几个字,不像我是个睁眼瞎。”
“我听说啊,过了县试,再过府试才叫做童生。”
“然后是秀才,举人老爷,在后面就不知道了。”
大花氏来了一段开场,十一感觉像听书,抑扬顿挫的。
一会把院子里的兄弟姐妹都吸引来了。
“但是县试都没过,有个名号叫‘差点的童生’吗?”
“差一点没过的童生!”
“是不是叫做‘差生’!”
东耳房里的小花氏气的砸床。
一身闷响。
大花氏不敢传来的动静,继续说道:
“村里刘秀才家的女儿,都没标榜自己是书香世家。”
“都谦虚。”
“说举人老爷的那里,才叫‘书香世家’。”
“我啊。”
“还知道另一件趣事。”
“有人说什么在家里都是穿金戴银,吃香喝辣。”
“既然如此”
“怎么欠人十文钱也不还啊!”
······
小花氏气的站了起来。
她想出去和这村妇打上一架!
但是想到大花氏健壮的体型。
只好以“君子动口不动手”来宽慰自己。
这件事,她以为大花氏不再讨,还以为她忘了。
还准备再过段时日再找她借个二十文。
只是小花氏没想到,大花氏今天把这件事拿出来说了。
大小花氏原先关系融洽过。
大花氏还记得,当她知道有一位老乡也嫁到了刘家村,她是多么开心。
有人可以一起说说家乡的方言也是好的啊!
所以大花氏捧着一颗心来结交小花氏。
当然不用说也知道,
捧着一颗心来的大花氏的结局,它自然是大花氏带着受伤的心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