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芝芝父亲的判案失误吴昌明,芝芝的父亲,曾凭借状元之名在朝中崭露头角。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他除了好看的皮囊和过人的学识之外,渐渐暴露出处理实际事务时的无能。若不是当年芝芝母亲虹雁暗中扶持皇帝皇后,凭借自己的嫁妆和田地为他们在夺位之战中出力,吴昌明如今的京城府尹一职恐怕早已无望。然而,尽管身居高位,吴昌明的才能却始终止步于书本和理论,对于实际政务的处理一再失误。这一次,吴昌明的无能终于引发了一场祸事。那日,京城的街道上,一名四品武将纵马而行,不慎撞死了一名平民男子。事发后,武将虽心存愧疚,立刻停下了脚步,将男子厚葬,并给死者家属送上了大笔金银作为补偿。然而,此案最终还是被送到了京城府尹吴昌明的案头。吴昌明一如往常,按照律法逐条审理此案。由于武将身份高贵,且已自愿补偿,吴昌明决定判定武将无罪。对他来说,律法明文规定,若肇事者已尽力补偿且事发非故意,便可减免罪责。吴昌明只见眼前条文,而未考虑此案的复杂性与背后可能隐藏的政治风险。他以为自己依法判案,便无可指摘,心中对判决毫无疑虑。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武将虽已补偿,但京城中早有心怀不轨之人暗中策动,唆使死者家属不满现状。几日后,死者年迈的父亲突然向御前告状,声泪俱下地控诉:「京城府尹吴大人,是非不分,徇私枉法!我儿枉死街头,官府竟偏袒权贵,不为我儿讨回公道!」老父亲跪伏在大殿之上,悲痛欲绝,泪水涌出如泉。此情此景,震动朝堂。吴昌明原本以为此案已经了结,却未曾料到御前竟告发此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告状,他显得手足无措。皇帝召集群臣,决定亲自过问此案。御前审问之时,吴昌明依旧固守着自己的解释:「陛下,此案乃依律法判决。武将并无恶意,且事发后已主动厚葬死者,并给予了死者家属足够的补偿。依大宋律法,既然事情已了,武将便可免罪,臣以为并无不妥。」然而,朝中众臣早已对吴昌明的刻板不满。刑部尚书首先发难:「吴大人所言虽依律法,但此案牵涉百姓情感与朝廷颜面,岂可单凭律文行事?武将虽补偿,但此事影响甚广。若不妥善处理,恐民间不服,引发更大的民怨。」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陛下,此案武将虽无故意伤人之罪,但死者家属心怀怨恨。若依律法轻判,恐怕难以平息民间的愤怒,朝廷的威信也将受损。」吴昌明对此置若罔闻,他依旧不改己见,固守法条:「依律判决,武将已经妥善处理死者后事,家属也已接受补偿,臣以为此案已了,告状之人实在无理取闹。」朝中群臣愈发不满,有人小声议论:「吴大人只知背书,律法固然重要,但民心更重,他竟不知变通,实在愚钝。」随着更多大臣加入批评的行列,朝堂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吴昌明仍不明白自己为何会遭此质疑,他在心里坚持,自己只是依法判案,何错之有?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沉重。他看着堂下的吴昌明,心中清楚,吴昌明此举虽然依律无误,但却忽视了此案背后的政治敏感性。若轻判武将,可能引发民间不满,但重判,又有损武将效忠朝廷的信念。左右为难之际,皇帝一时难以决断。就在此时,皇后从容步入大殿,行礼后缓缓说道:「陛下,臣妾以为,吴大人此案虽有瑕疵,但并非全然错判。此事非因吴大人徇私,而是其忠于律法,不欲偏袒权贵。但此案涉及民心,事关朝廷威信,臣妾认为应当妥善处理,以免波及更广。」皇帝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虑:「皇后以为该如何处理?」皇后轻声答道:「臣妾以为,武将撞人虽无恶意,但若免罪,恐百姓心中不服。然武将已经厚葬死者,并给予补偿,已表悔意。臣妾建议,可让武将再加补偿,且向朝廷自请罚俸以表悔改之意。这样既不使武将失面子,亦能安抚民心,平息此事。」皇帝思索片刻,点头道:「皇后言之有理。既如此,便依此处理。武将再补偿死者家属,同时自罚俸禄,向朝廷请罪。此案从轻处理,免罪。」此举既保住了武将的面子,又给了百姓交代,让双方皆无话可说。群臣听罢,无不点头称是。吴昌明虽免于重罚,但心中的疑惑与失落却始终未能散去。事后,他才隐隐意识到,自己对政治的敏感性远不及皇后,甚至也不及他的妻子虹雁。虹雁生前曾多次告诫他要灵活应变,可他一再错失机会,终于走到了今天这步险棋。私下里,皇帝与皇后闲谈时,皇帝叹道:「这一出戏,恐怕是有人暗中操纵,意在切断吴昌明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