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满城春色一夜发 ...
-
孟宣的嘴角在夜色里弯起,时光如白驹过隙,她和他变化了许多,可那丝帕兜头盖上来的刹那,远去的记忆却如此分明。
【燕庆十五年元宵花灯节】
“宣儿。”孟三叔在饭后将他留下,“过几日三叔就该去衙门里上值了,你在家里好好温书,不要苛待自己。”他看见侄子的衣袖上磨破了边,这才注意到孟宣没穿新衣裳,身上仍是那件穿了好几年的单薄袄子,眉头不觉皱起来,“宣儿,怎么不穿新衣裳?”
孟宣搁下手中的笔,“我日日在书房,怕沾了墨,再有这件旧衣裳穿惯了,很合心意。”
长辈勉强松了松眉心,“如今三叔有了正经差事,你又在学堂里帮忙,家里还周转得开,新衣裳不要舍不得穿,再冻坏了,可就得不偿失。”
“三叔不必忧心,我明白的。”
孟三叔去年前考上举人,由徐老爷介绍在衙门里得了个主簿的职位。
孟大夫人离世后,他自认长嫂如母,大哥不仁,他不能不义,心里记着大嫂的辛劳,因此将孟宣当做自己的亲儿子照料。
心是好心,可这事做起来却不容易。
孟三夫人接过了大夫人的绣花活计,带着自己的女儿一道帮人家做事,两个人在同一个屋子里点灯到很晚,三夫人的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了。
他虽有了职位,可衙门里的俸禄,要比徐老爷给的银子还少上些。
原先是有读书人的气节,一点银子哪能买到读书人的时间,如今缺了一个人赚钱,才知道日子艰难。
孟三抬眼看看侄子,十几岁的年纪,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可惜这样早便要帮着家里分担。
“三叔,今岁的乡试,宣儿定会考中的,您放宽心。”孟宣见他盯着自己,神情颇为复杂,知道叔父是想起些旧事了,于是出声打破寂静。
“才说过,不要苛待自己,你在学堂里也有工钱,家里负担不重,不急在一时半刻。”
三叔一年间头上冒出许多白发,孟宣的目光微微动了动,母亲离世后自己借机消沉,许久没有温书,是以乡试一连多次,皆不中。
他对三叔说,“今岁不中,我便不去念书了,昨日经过码头,那处正在招人,我去干活,家里艰难,我不想您如此辛苦。”
孟三心里正动容,一听他这话,登时火起,蹭的站起来,气得浑身发抖,抬手打了他一个结实的巴掌。
“这种话不许再说。”
孟宣被打得懵了神,他不明白为何自己为家里着想,叔父却这样气愤,难道快要吃不起饭的人家,还要顾忌体面么……
他也生气,三叔是瞧不起做工的人么,读书人吃不起饭,心里却还惦记三六九等……
孟三的手还在发颤,眼眶微微泛红,动了动嘴又闭上,反复多次,才道:“今夜外头有元宵灯会,换了衣裳,出去逛逛罢。”
话音落下,他从袖子里取出一个小荷包搁在案几上。
屋子里剩下一个人时,各处的声音便响亮起来。
隔壁一会儿闹,一会儿笑,吵得人头大。
他正心里憋闷,推开门,情不自禁便走到了狗洞边上,徐端已经长大,这狗洞是几年没有人来往了,杂草在此处枯萎,干瘪瘪的黄了一片。
“翠微,母亲今夜可许我出去玩么?父亲说今日街上过灯节呢!”少女的声音小而清晰,语调雀跃着。
“父亲说这灯只给我!大哥哥连见也没见上!翠微,你瞧!这美人灯多精致!我今日若是上街,不知要惹得多少人艳羡!”
她应当真的很高兴,时不时笑一阵,徐夫人给她上规矩以来,他已经许久没听见她的声音了。
可她为何这样高兴?
孟宣垂眸,心里越发憋闷。
他乐意知道她高兴,却又不乐意她那样高兴,因为那高兴与自己没有半点干系。
正巧这时家里的黄狗从门口跑进来,对着他摇尾巴吐舌头。
孟宣蹲下身子,摸摸它的脑袋。
他快步从厨房里偷了块小骨头,在狗鼻子前溜了溜,随后用力一扔,骨头穿过狗洞,进了徐端的院子,接着便见狗狗灵活地钻了过去。
嘴角逃过主人的眼睛,偷偷摸摸上扬着。
前几年跟徐端一道偷看了禁书,近来偶尔想起,已经做过几回春梦,梦里的心思,这会儿全装作不记得。
“黄金!你怎么来了!来找姐姐要吃的么?”
她又说话了。
“翠微!翠微!去母亲那儿拿点牛肉干来!”
“黄金,你好久不来,姐姐可想死你了!”
他看不见她,却想得见那场面,徐端定是抱起了好脸,脑袋在它身上蹭。
孟宣走得离墙近些,“快松开,黄金多日不洗澡了。”
“那又如何,我又不嫌它。”女子听见他的声音,回话冷淡了许多。
他不知该说些什么,心里又攒着各种各样的气,干脆呆呆站着,不说话。
“孟宣,今夜你要去花灯节么?”
叔父才来说了这个,他低头看见自己的衣裳,若是要见到徐端,他不希望是这个模样,“要去的。”
那边传来长长的叹气声,“真好,我今日跟母亲说了半日,她还是不答应。”
这时候孟宣总嫌弃自己嘴笨,分明是有话要说,才叫黄金过去勾引她,这会儿有说话的机会,他却不知该说些什么,酝酿了会儿才不痛不痒地张口,“你今夜应当能去。”
徐端显然不满他这事不关己的语调,“那么就借你孟秀才的吉言了。”
她后知后觉自己说错了话,又补上一句,“我一时着急嘴快,你不许放在心上。”
他佯装冷淡,“你不许的事情,自然没有人敢做。”
隔壁院子里忽地吵嚷起来,“姑娘!夫人答应你出去逛灯节了!”
“真的!”徐端又雀跃了。
“姑娘先别高兴,夫人说叫让大公子、表姑娘一道陪着出去,在多带些小厮,逛过一圈就回来,不可太晚。”
女子嬉笑着,“知道知道!”
黄金嚼着牛肉干钻了回来,两个眼睛都比平时有神些。
孟宣低头轻轻捏它的脸蛋,“就这么喜欢她。”
出门前,他换了新衣裳,三叔母说不要学三叔,整日穿些淡色,瞧着不喜庆,因此今年给他做了一身栀子黄的夹袄,显得人亮堂堂的。
今岁元宵灯会是县令一手促成,徐家出了一笔不小的银子,长华巷街上远远看过去宛如白昼,寻常时候,巷子早该安静下来,可今日路上的人不见少下去,短短几步路,竟要肩膀靠肩膀走着。
三叔一家四口在前头走着,孟宣落下两步路,他记着叔父突然发怒的模样,心里不是滋味,刻意要煎熬自己。
“宣儿,怎么落下这么多,快过来!”
三叔母提着裙子从长波桥上下来,穿过人群,拉着他的袖子往上走。
“今日是你三叔的不是,你不要与他计较,可以后也不许再提出去上工这事,否则你便是觉得叔母心眼小,容不下你,我可要生气。”
她个头不高,堪堪到孟宣的肩膀,说起话来毫不避讳,“真要觉得让家里辛苦了,就好好温书,日后你做了官,谁会同你客气!”
二人赶上前头的三人,“走慢些!”
孟宣看看叔母,又看看叔父,小声说:“叔母,我知道了。”
“这才好呢。”三叔母嗔他一眼,“今日叔母请客,大家放个莲花灯,讨个彩头。”
话音刚落,他手里便被塞了个莲花灯。
这时长波桥上有盏灯格外亮些,孟宣站在河岸边被那光刺了刺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徐端。
今日下午她说的美人灯,想必就是这个了。
确实亮堂,不像是纸糊的灯笼。
光点自桥那端挪至这端,徐端今夜一袭红衣,外头套了件雪白的大氅,正经没到及笄的日子,是以还没戴帷帽。
她像是看见自己了,踮着脚在桥上挥手。
孟宣借了美人灯的光,瞧清楚这个人热烈的眉眼,心中一阵悸动,又见她笑而露齿,一口银牙十分扎眼。
他正要迈步过去,却见另一人先他一步上前,正是王氏绸缎庄的大公子。
孟宣对王公子印象很深刻,徐端十二岁情窦初开,被姓王的一把折扇骗得团团转,说这人正是书里写得端方君子,一言一行颇具风度,他实在没看出来,姓王的一笔字与鸡爪无异,有骨有皮,就是看不出风骨。
可徐端像是着了魔,打定主意要人赠诗,下学缠着他问怎么作诗……
难道她对那人的心思,还没有歇下去么?
孟宣蹙起眉头,向桥边靠近了些,要听听二人说些什么。
“徐姑娘!长久不见你了!”
“王公子,新岁快乐!”
“诶,那是徐端么!几年不看见,都出落成大姑娘了!”孟三叔循着他的视线看过去,“真真女大十八变!”他捋着胡子感叹,颇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那姑娘从前那么小一点,便带着咱家宣儿一道读书,我还记得她字认不全却写了一篇文章,写得就是咱们宣儿!”
三叔母凑近了看,“今日这衣裳衬她,愈发标志了!”她一面看一面拿笔给孟宣,“来,就祝岁岁康健,万事胜意。”
孟宣收回神,心里无端憋闷,拿着笔草草写了几个字,便走到河沿边上,三叔母在身后嗔怪他,“这孩子!”
长华桥下水波荡漾,河中点点灯火,他放下灯,撩了两下水,没有一点耐性,便起身往桥边走了两步。
她究竟在说些什么,怎么竟还捂着嘴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