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 19 章 ...

  •   这一日,张灵与崔莹迎来了昔日同窗与师长的温情造访,然而,一个略含玩味的绰号悄然浮于众人之口,令张灵不禁泛起一抹难掩的尴尬。原来,在崔莹绘声绘色的叙述中,张灵在驻村期间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已成为了同学们口耳相传的故事——他如何误打误撞地被卷入一场古老仪式,扮演了“后土娘娘新郎”的角色,实则是作为祭祀的一部分,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口被破布塞紧,眼被黑布蒙蔽,全身被铁链与粗麻绳紧紧束缚,更有甚者,一块巨石压在他的身上,最后被无情地推入浩渺的长江之中。要知道,张灵平日里就是个药不离身且不谙水性的文弱书生,他的不羁个性在此刻显得格外刺眼,同学们愤慨不已,直呼这是何等残酷的“绝境试炼”。

      然而,奇迹般地,即便是在肺炎、肺水肿与内出血的三重夹击之下,张灵竟硬生生地从鬼门关前折返,这份坚韧让众人既震惊又敬佩。尽管如此,当同学们再次以“张黛玉”这个老绰号唤他时,那份尴尬依旧如影随形。这个昵称由来已久,高中时代便已流行,其中不乏几分贴切的比喻:苏州的籍贯、脆弱的体质、共同的文学爱好、鲜明的个性以及出众的容貌,仿佛张灵与林黛玉之间存在着某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老师对于这番牵强附会的解释颇感无奈,而崔莹则是一边笑得狡黠,一边重复着那个熟悉的名字:“我们的‘张黛玉’同学,如今可算是雨过天晴了。”

      张灵闻言,目光温柔地掠过每一位朋友的脸庞,心头涌动着无限感激:“你们啊,总是让人哭笑不得。但真的,这样就很好了——我能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分享欢笑,而不是成为你们记忆中,那个在追悼会上、葬礼间,或是凝固在冰冷墓碑上的,永远带着张扬笑容的影像。”在场的每一颗心,都被这份劫后余生的珍惜与温暖所触动。

      张灵坐在病床边,脸色虽苍白,嘴角却挂着无奈而又宠溺的笑容。面对同学们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调侃,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苦笑。他深知,这“张黛玉”的绰号,虽源自同学们对他身体状况的担忧与他个性特点的观察,但也饱含着大家对他才华与性格的欣赏。张灵缓缓摇了摇头,声音微弱却带着坚定:“好了,好了,你们这些家伙,总是拿我寻开心。不过,能这样被你们念叨,确实,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崔莹站在一旁,目光温柔地落在张灵身上,偶尔与他对视,眼里满是笑意与心疼。她轻轻拍了拍张灵的手背,似乎在无声地给予他安慰与支持:“是啊,我们的‘张黛玉’同学,如今可是生命力顽强的张灵,那些阴霾都已过去,以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一起写更多的诗,看更多的风景呢。”

      同学们见状,也都纷纷收起玩笑,转而流露出真心的关怀。一位同学走上前,轻轻搭上张灵的肩膀:“说真的,张灵,我们都很担心你,你这次真是把我们都吓坏了。不过,看到你能这样笑着跟我们拌嘴,真是太好了。”

      老师在一旁微笑,眼里满是欣慰:“是啊,张灵,你这次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比林黛玉更加坚韧的你。文学赋予你灵魂的深度,但生活中的你,比任何人都要鲜活。记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以后可得好好照顾自己。”

      病房里洋溢着轻松又温馨的气氛,大家围坐一圈,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点滴,仿佛一切阴霾都已随风而去。张灵心中涌动着感激,他知道,正是这些温暖的人,让他在与病魔斗争的路上不再孤单,也让他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而那“张黛玉”的绰号,也渐渐成为了一种特别的回忆,提醒着他,无论遭遇何种困境,总有爱与希望伴他左右同学们随着张灵的话语,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假设中的世界——在一个阴沉沉的日子,雨丝如细针般密密洒落,在这苏州城的某一处角落,张灵的追悼会在一片肃穆与哀伤中举行。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百合与白菊的淡淡香气,却驱散不了那股挥之不去的沉重。张灵的亲朋好友,还有这些曾与他一同嬉笑怒骂的同学们,皆身着素衣,面带悲伤,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痛惜,似乎都在问着同一个无声的问题:“怎么会是他?”

      追悼会上,一位位师生轮流走上前,讲述着与张灵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他如何在病痛中仍保持乐观,如何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以及他笔下那些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句。每一句话,都是对张灵生命力的颂歌,也是对他英年早逝的深切哀悼。

      随后的葬礼,更是令人不忍直视。棺木覆盖着洁白的鲜花,静静地躺在大地之上,仿佛一座孤岛,将张灵与这个世界隔绝。人们围绕着它缓缓行走,投下最后一瞥,心中满是对这位年轻灵魂的惋惜。而那座即将成为永恒归宿的墓碑,上面刻着张灵的名字,旁边是他的遗像,照片中的他,嘴角挂着那标志性的、张扬不羁的笑容,那是一种对生活永不妥协的态度,即使在死亡面前,也要留下最灿烂的一面。

      这样的想象,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一阵寒意,他们的心底响起一个坚定的声音:绝不应该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张灵,这个从小体弱多病,却始终以乐观态度对抗命运的青年,怎能因为一个荒诞不经的传说,一个“后土娘娘鬼新郎”的虚名,便无辜地陨落?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还有太多未完成的梦想,太多的诗篇等待书写,太多的笑声需要在世间回荡。同学们相互对视,眼中闪烁着坚毅与决心,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每个人都要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像张灵这样,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能以笑容照亮他人生命的光。
      他们要确保,张灵的故事,最终将以勇气和希望的篇章续写,而非在一场无谓的牺牲中草草收场!同学们随着张灵的话茬,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那个假设的情景之中:在烟雨朦胧的苏州城,张灵真的离他们远去了,留下的是那个挂在记忆深处,永远定格着张扬不羁笑容的黑白遗像。画面似乎静默无声,却又似乎在诉说着无数未竟的故事。一位同学猛地打断了这沉闷的遐想,声音里带着不容反驳的坚定:“别这么讲晦气话!张灵!咱们这儿还缺不了你那份热闹呢。”

      这句话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刚才笼罩在心头的阴霾。大家互相望了望,眼神中重新燃起了笑意,仿佛在确认彼此的存在,以及这份难能可贵的相聚时光。张灵自己也被这股气氛感染,嘴角扬起一抹释然的笑:“算你们狠,总能在我这儿找乐子,不过说真的,能活着看到你们,比什么都强。”

      那一刻,病房里的空气都变得温暖起来,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给这场聚会添上了一抹温馨的色彩。崔莹悄悄握住张灵的手,眼里闪烁着温柔与感激,仿佛在无声地道谢,感谢他坚韧地活了下来,让他们不至于在某个悲伤的日子里,对着冰冷的墓碑缅怀。而张灵回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笑意与庆幸,庆幸自己还能在这里,与这些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们,共享这平凡而又珍贵的每一刻。为了冲淡这悲伤的气氛,有同学提到了张灵高中毕业后的一次壮举——学张梦晋跳剑池。"喂,张灵啊,你脑子里还记得那个十八岁高中毕业,咱们一帮子跑到剑池边上的事儿不?你那一跳,可把咱们吓得魂儿都要飞了!"一个同学故作轻松地说道,想用过往的趣事稀释此刻的忧愁,"胸口被石棱儿那么轻轻一点,气胸、破伤风轮番上阵,连病危通知单都在半路上跟你赛跑,差点儿就比你先到家门坎儿前头!哈哈,咱们这位‘张黛玉’啊,你这是要跟张梦晋同志同名同姓,还得同命运不成?"

      另一同学接过话茬,笑中带点夸张,又添了些许细节,"看你那会儿的模样,胸口裹得跟粽子似的,一层又一层的纱布,脸色白得哟,活脱脱像是从棺材铺子里刚出来的纸人,咱们还以为你要直接穿戏服上台唱《白蛇传》呢。

      张灵也跟着调侃自己,苏州口音里带着几分自嘲:"是嘞是嘞,我跟张梦晋同名同姓,可不是要走一样的路子嘛。那次真是险些儿,崔莹,就像话本里的崔莹,要‘呜呼哀哉’在那儿了。"

      崔莹闻言,嘴角含笑,故意拉长了音调,模仿着旧时小说的腔调,还添了几分苏州特有的软糯:"‘张黛玉’同学,侬这是想让奴家再演一出黄周星笔下的崔莹,日日徘徊在庭树之下,终是要自挂东南枝的悲剧不成?"话虽如此,但她的语气里更多的是对张灵关切与打趣,试图用轻松的氛围减轻大家心头的负担。

      张灵听罢,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哎呀,那时候真是年少轻狂,觉得人生就像那剑池水,不跳一跳,怎知深浅。现在想想,倒是让大家跟着我一起心跳加速,实在是不好意思。"他摆出一副歉意却又略带顽皮的表情,仿佛那一刻的惊心动魄已然化作了今日的笑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