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那年间初见(上) ...
-
三年。
包拯有时候看到自己面前这个介于似乎可以称为少年的家伙,也觉得时光如梭啊。公孙策则反之,觉得这位包大哥越来越正经,越来越无趣了。他的扁费师傅常常远游,但会留下功课给他,回来便会检查。不过十二三岁的时候,公孙策已然是位小郎中派头了。包拯则常常替县衙,州衙解决一些神奇的案子。只不过他常常走到哪里去私下查案,自我投入的时候,都会有个小孩冷冷清清的声音在旁边提醒他点什么。甩了好几次,他无可奈何,公孙大人也无可奈何,便由他去了。
“包大哥,走吧!”公孙策没头没尾。
包拯莫名其妙:“什么?”
公孙策一脸朝气,眼里明亮得像是朝阳:“乡试!”
这一年秋。公孙策陪着包拯去乡试。同中举人。
公孙大人本以为自己的宝贝儿子不过是去闹闹,没想他真的中了。这下反而愁了。他还太小,进京?!
最后拗不过自己儿子这么个内心坚定又固执的性子,对着包拯千叮万嘱,开了春送了二人上京。包拯其实自己也乱慌的,他也不过刚过弱冠,京师,他没去过啊!!
所以说公孙小策是有见识有教养的呢,倒比包拯这个“土包子”得体和镇定得多。没错,这个外号是公孙策新给包拯起的。
走在京师的繁华街道上,包拯有点应接不暇两边的摊贩:果然是天朝京城啊~好热闹,好气派!公孙策抬头看包拯那口水都快滴下来的表情,极度的鄙视和嫌弃:“你离我远点走。丢死人了。”
包拯还没来得及辩解和质疑什么,就听见那句最近重复率很高的一个词从公孙小策的嘴里非常娴熟的冒出来:“土炭头。”包拯就无语了,赌气扭头不理公孙策。
这一扭头,再回头,他就悔了!公孙策呢?!那小屁孩呢?!慌了神慌了神……包拯办案不算少的,还是头一遭这么惊慌失措。这可是公孙知府的独子啊!这可是公孙大人千叮万嘱交待自己的啊!这可是……公孙小屁孩啊!!
包拯在这条街上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急得大脑已经运转到快要崩盘的时候……听到非常非常熟悉的声音,带着一点庐州口音:“包看不清!”
这是公孙策最喜欢叫的一个外号,因为这个外号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包拯直接跳脚,这是他对公孙策起的所有外号里他反应最大的一次。所以公孙策就特别偏爱。顺着音源抬头,这位公孙小公子正坐在酒楼二楼,倚栏而坐,气度非凡的朝他挥手。
包拯是有点气疯了,愤愤的跑上二楼,冲过去拎起公孙策:“你乱跑什么呢!要急死人啊!”说实话,他对公孙策发怒很没什么威信。公孙策被他拎着颇为冷静,用手指指桌子对面,并说:“我碰见熟人,跟他们喝茶而已。不过看你在下面跑得来来回回,挺有趣的。”
小!妖!孽!
迟早被他气死!!
冷静。素质。涵养。
包拯扭头看桌对面的两个人。包拯想:果然是京城的人啊……这才叫一表人才啊!这两少年看起啦和公孙策一般大,左边不仅是面容五官无懈可击,更可贵的是他风骨秀异,右边那个温润如玉,没有那股子天然拒人千里的气息。那右边的少年拱手道:“庐州包拯,久仰您心思缜密,聪颖刚正,今日见来果然异人之相。在下文彦博,这位是韩琦。”
“文公子,韩公子。”包拯连忙拱手:为什么这些小屁孩都比自己有气派?一副久经沙场应付自如的样子。
公孙策没这么好心情,拉着包拯坐下:“坐吧!少客套了!”
然后喝着茶说起来,包拯才知道,这韩琦和文彦博也是进京来赴会试的。当下大骇:现在的小孩怎么这么厉害!我果然是应该三年前考的……现在一比,自己怎么这么老?!
文彦博说:“我之前看阿策的修书,说当年您因为他生病误了乡试,真是义信之人啊。”话音刚落,又闷哼一声,“阿策,你踢着我了。把脚收回去点儿,怎么坐得这么不规矩。”包拯本要感动一下,又给文彦博这一声给逗乐了,低头笑,露出一排白亮亮的牙齿。韩琦看了看楼下面,文彦博扭头低声跟他说:“不如让阿策和包公子住到‘晴天院’去啊。”
韩琦转过头看文彦博,面对面的看着,眼睛直直的看着文彦博的眼睛,说:“好啊。”之后相识了一生的好友,包拯再没有见过韩琦对其他人会露出这种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