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 29 章 ...

  •   史湘云一共写了三首菊花诗,除了上面的一首《对菊》,还有一首《供菊》和《菊影》。

      她的这三首菊花诗,重点在说一个“叛”字。

      《对菊》里一句“别圃移来贵比金”,移来的菊花贵比金,说的就是她投金。

      《供菊》:黛玉评价“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拆未供之先,意思深透。”

      这里作者又是借黛玉之口,着重点明史湘云的这两句诗另有深透意思。

      “未拆未供之先”,就指其未降未叛之前。

      清代金圣叹解释背面傅粉:“有背面铺粉法,如要衬宋江奸诈,不觉写作李逵真率;要衬石秀尖利,不觉写作杨雄糊涂是也。”

      原指在画纸上铺上白粉,以更鲜明地表现人物形象,引申到小说上指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物。

      这里为衬托洪承畴叛变之后,以回忆他未叛变前衬托,叛变以后如同抛开书去看一支折下的菊花。

      最后一首诗《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
      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
      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
      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
      凭谁醉眼认朦胧。”

      “潜度偷移三径中”,指洪承畴偷摸叛变,变幻莫测,以至于欺骗了崇祯朝还在祭奠他。

      三径,意思指院中小路。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

      著名的隐居文人陶潜的《归去来兮辞》里有一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书中第十七回贾政带着宝玉和众清客给大观园题联时,到了蘅芜苑,一清客题了“兰风蕙露”的楹联,紧接着两清客分别做了对联: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这对联正对上了史湘云的诗句:“圃冷斜阳忆旧游”,和“潜度偷移三径中”。

      事实上,史湘云后来住在蘅芜苑,她与宝钗共用蘅芜苑。宝钗代表后金,史湘云是叛臣。以前住在潇湘馆,后叛到蘅芜苑。

      这些清客的兰蕙之词被宝玉不屑否定,直接给出了“豆蔻”和“荼靡”的艳词。

      《菊影》诗后半部分“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影射洪承畴的菊花傲世拒降,终究是一场捕风捉影的闹剧,一场空梦。

      紧接着史湘云《菊影》的,就是黛玉做的《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
      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
      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
      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
      衰草寒烟无限情。”

      黛玉和宝钗、袭人、史湘云等是对比着写的,宝钗有梨花,黛玉也有梨花;袭人有桃花花签,黛玉有葬桃花的《葬花吟》和《桃花行》;这里史湘云有《菊影》,黛玉就有《菊梦》。突出一个真假对比。

      “和云伴月不分明”,对应史湘云《菊影》的“潜度偷移三径中”,洪承畴偷偷摸摸叛变了,崇祯朝看不分明,还在“忆旧还寻陶令盟”,回忆着昔日的盟约,把他当做品行高洁的高士。最后落了个“醒时幽怨无人诉”,“衰草寒烟”的凄凉结局。

      对于书中许多人物,黛玉都是一个对比的存在。比如黛玉有芙蓉花签,晴雯就有宝玉给她写的《芙蓉女儿诔》。

      所以抽花签时晴雯在场,还是她拿出的签子,并第一个掷的骰子,但花签终没有她,皆因显然她也是芙蓉花签。

      晴雯和黛玉芙蓉仍是一个真假的对比。

      比如宝玉祭奠晴雯,写《芙蓉女儿诔》,其实是在祭黛玉,黛玉有一个芙蓉花签,晴雯就也有一篇《芙蓉女儿诔》,其实是一样对比的写作手法。

      黛玉才是芙蓉花神,晴雯并不是。关于晴雯是芙蓉花神,完全是一个最伶俐的小丫头随口胡诌的,影射晴雯并非什么芙蓉花神,是那个口齿伶俐的小耗子精罢了。

      宝玉因听说晴雯死前只喊娘,心有不甘,旁边有一个小丫头最伶俐,听宝玉如此说,便上来编了个谎话说晴雯去天上做花神去了。

      宝玉又追问是什么花的花神,这丫头听了,一时诌不出来。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这丫头便见景生情,忙答是芙蓉花神。

      于是宝玉竟杜撰成一篇长文,所以这一回回目叫“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所以晴雯是芙蓉花神为假。

      黛玉的芙蓉花签是“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这句诗出自宋代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这段文字最关键的在这句:“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影射为君者不辩忠奸,致使奸雄当道,忠臣蒙难。

      所以黛玉到底是水芙蓉还是木芙蓉,这篇文章里并没有说明。

      但是探春的花签:“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

      出自唐朝高蟾的《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最后这两句与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意思相近,而且水芙蓉,也就是荷花生于夏秋相交之际,到了秋天正是将要凋零之际,正应了“风露清愁”四个字。

      而木芙蓉秋天正是盛开时,可以一直开到初冬。宝玉是在木芙蓉花前写的《芙蓉女儿诔》,所以文中有一句:“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因此有了“白露”这一名称,形容秋天的白露现象。司秋之神即是西方的白帝,白帝姓金。

      宝钗的冷香丸药方:“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所用药材皆为白色,她的金锁自然属金,而丰年好大雪,也是白色的,所以按四季分属性,宝钗属秋冬,而黛玉属春夏。

      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木生火,金生水。所以春夏相生,秋冬相生。春夏与秋冬正分两个阵营。

      所以黛玉的花签应该是水芙蓉。

      宝玉写《芙蓉女儿诔》时,正是刚过了中秋节,农历八月份,荷花花期到了快结束的时候,而木芙蓉正开。

      所以他祭奠晴雯时,芙蓉花亦真亦幻,小丫鬟看到的和宝玉看到的都是“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自然是水芙蓉。

      然而祭拜时,宝玉命那小丫头将祭品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这里芙蓉花又变成了木芙蓉。

      宝玉念完诔文后有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小丫头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唬得宝玉也忙看时,却见黛玉自芙蓉花丛中走出来。

      所以黛玉是水芙蓉,晴雯是变成香芋的小耗子精,摇身一变,变成白帝司中的木芙蓉,以混淆黛玉的水芙蓉。宝玉祭奠晴雯为虚,实是祭奠黛玉。近诔晴雯,远诔黛玉。

      书中黛玉外貌描写:“娴静如娇花照水。”

      《长物志》上说木芙蓉:“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八至十月份花开最盛之时,波光花影,相映生辉,即所谓“照水芙蓉”。

      而水芙蓉开在水中,自然也照水。宋代欧阳修有一首《忆焦陂》,写水芙蓉:
      “焦陂荷花照水光,
      未到十里闻花香。”

      水、木两种芙蓉皆照水,可以应对上黛玉的“娴静时如娇花照水”,以至于两种芙蓉难辨真假,所以晴雯这耗子精变成的香芋,是真的像,以至于“晴为黛影”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黛玉听了宝玉的《芙蓉女儿诔》,指出:

      “什么‘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一联意思却好,只是‘红绡帐里’未免熟滥些。”

      黛玉为什么单提这句“红绡帐里”,你想宝玉与晴雯在红绡帐里能干啥。

      黛玉是以提出改为茜纱窗。

      宝玉说茜纱窗是黛玉居处,不敢用。

      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为你之窗,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

      这话已经逐渐往《芙蓉女儿诔》即为黛玉所做上靠了。

      宝玉于是说不如改为黛玉诔晴雯:“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

      黛玉没同意,于是宝玉说:

      “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作者已经明示,这篇诔文实为宝玉祭奠黛玉。

      宝玉写诔文前,特意说他是效仿屈原等楚人辞赋而做此文:

      “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为世人观阅称赞,何必不远师楚人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

      把整篇诔文引向屈原,所以黛玉是“池上芙蓉”,会在寒塘冷月葬花魂,夜里投水而亡。

      书中第四十三回,宝玉在水仙庵祭奠金钏,回来后黛玉借正在上演的《男祭》和宝钗说道:

      “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以此影射宝玉将来到水边祭奠她。

      后来薛宝琴送了一盆水仙给黛玉,以结此喻。

      薛宝琴是进了贾府宗祠的人,即进了明朝太庙,十八回脂批指出她是“陪客”,“外人”,她影射将来入主中原的清人皇帝顺治,她口中给出很多结局。她将水仙给了黛玉,腊梅给了探春,都有说法。

      水仙曾盛产于屈原生活的湖湘之地,传说屈原自沉后成为水仙,其精灵常常出现在湘水之滨

      东晋王嘉在《拾遗记》里记载祭祀屈原,称屈原为水仙:

      “屈原以忠见斥,隐于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兽,不交世务,采柏实以合桂膏,用养心神;被王逼逐,乃赴清泠之水。楚人思慕,谓之水仙。其神游于天河,精灵时降湘浦。楚人为之立祠,汉末犹在。”

      由此可见,最迟在汉末就有屈原祠,并把他当做“水仙”来祭祀。

      黄庭坚在写水仙诗时,把水仙花比做屈原 “是谁招此断肠草,种作寒花寄愁绝?”

      所以金钏有水仙,黛玉亦有水仙,还是同一对比写法,同为水仙,但喻意不同,却为黛玉会投水自尽留下伏笔。

      但投水与投水不同,金钏投井,是投金,而黛玉投水是比拟屈原,以尽忠烈。

      书中宝玉说“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提到谎言,借他一用的话。

      宝玉提到曹植的《洛神赋》,这篇赋里形容洛神“灼若芙蕖出渌波”,所以书中写水仙庵里供奉的洛神有"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宝玉不觉滴下泪来。

      《洛神赋》里还有著名的词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所以水仙又被称为凌波仙子。

      无独有偶,荷花也常被称作凌波仙子:

      元代诗人赵孟頫的《水龙吟·次韵程仪父荷花》中写荷花:

      “凌波罗袜生尘,
      翠旍孔盖凝朝露。”

      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州宅堂前荷花》中有:

      “凌波仙子静中芳,
      也带酣红学醉妆。”

      黛玉葬花时对宝玉说过:

      花“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但是后来黛玉在《葬花吟》中写: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等等以上诗句,都在写今天有她葬花,可是他年她自己却是一朝漂泊难寻觅,花落人亡两不知,不知谁能葬她。

      她的《柳絮词》里也写了: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黛玉是薄命司里人,悲剧就是事与愿违,她的愿望是“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然而芙蓉毕竟生在秋江上,结局恐怕终不能够。

      。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9章 第 29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