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8、《看见》2.0 ...

  •   还差三分钟就是晚上十一点了,这周周六加班,周天休息一天,可我却从下午三点开始打开电脑写SOP,写年终报告,处理工作。除开喝水,上厕所,没有离开过电脑。因为没有吃饭,现在胃里很空,可是也没有什么想吃东西的食欲了。

      我本以为,至少在完成一项工作之后,应该要有哪怕是一瞬间的成就感,但是真的没有。

      这彻底杀死了我对工作的最后一点幻想。

      我现在脑子里全是读小学那会,熬夜到晚上两点写完作业之后的那种释放与成就,那时也不喜欢读书,但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却会生出一种成就与满足。那不是我把这件事做得有多好,而是一个不知道是否能完成的任务最后被我完成了,那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嘉奖。

      而此刻我坐在这,我终于啃下一块难啃的骨头,可是我内心却不再有一丝波澜。

      我花时间去做只是因为我知道,未完成的课题会反复的出现,我只想尽快摆脱这些会消耗我的课题,然后奔向我自己的人生课题。

      仅此而已。

      所以有时候,身边的朋友会觉得我很奇怪,没做完就没做完吧,生活里也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做完整,与其让自己累着,不如让自己混着。

      可是我接受不了,我想早点开启我自己的课题,所以我不能一遍两遍的在路上耗费时间。

      今天中午抽时间把《看见》这本书看完,断续花了二十几天才看完,果然对得起我自己最开始的预期。

      有几个词,在我翻到最后几页纸的时候突然相继蹦出来:

      自省、探索、从心。

      这几乎也是作者所传递的她的从业发展。

      从最开始跟随本心,然后收获非议和不一样的声音,再到探索,打破自己的认知,重塑自己的认知,再是自省和复盘。

      她没有全盘否定他人,也没有全盘否定自己,而是不断探索力求在两者之间找寻一种平衡。

      很难用三言两语讲得清这些内容,只有自己沉下心来去看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无声的震撼。

      我印象很深的一段采访:

      2008年,汶川地震,他们把目光转向没有那么宏大的叙事角度,而是进入大山中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一个差点被人忽略的角落。

      他们拍村民如何找到已经破败不堪的房子,拍他们从砖瓦下面捡出来的两床杯子和几块腊肉,拍他们如何抱团取火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拍他们眼里的悲伤和无措,拍他们如何在篝火面前沉默不语……

      这些都是些微笑的细节,是一个个映射,是柴静跟随本心拍出来的东西。

      我当时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心里全是震撼,柴静她真的有看见应该被看见的事物。

      她的报道和别人的不一样,像是自带水印,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点,你不需要去看署名你就可以感受得到这就是他做的。

      那些简单的,烂大街的,容易被忽视掉的事物,全都被她看见。

      我在书的最后留了一段话:

      看见,是看见自省的自己,看见探索的自己,看见从心的自己,也是看见该被看见的万物山河。

      又想起买这本书的初衷,那条关于理想工作的描述,一份到退休时可以写得出一本类似《看见》的书的工作,就是理想的工作。

      我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落笔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那将是我人生最圆满的时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