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南雀未归 ...

  •   “杜姑娘对不住,此事是我小妹有错在先,我在这里替她赔不是。”兰弦音上挑的眼尾带出几分笑意来。

      “是这位妹妹撞坏了我的琵琶。”杜映雪极尽委屈。

      “杜姑娘这琵琶......”兰弦音上前一步,站在杜映雪抱着的琵琶前,仔细端详片刻,说道,“撞坏了的琵琶倒也好办,家中祖父惯爱研究乐器,这琵琶......杜姑娘回去后记得让人去兰府,这琵琶,祖父会帮你重新装弦,莫担心,兰家的弦,向来都是用的最好的,配这琵琶......”

      几次提到她手中的琵琶,神色间欲言又止,拍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站在她的角度,都能感受到其中的轻蔑,但此时此刻,她除了压下眼中的屈辱,什么也做不了。

      兰家姐妹的话是冲着她来的,特别是最后的两句,除了她自己,围着的也听不那样真切。

      她咬了咬下唇,眼神几经变化,最后笑意盈盈的冲着兰弦音喊姐姐。

      “兰家为什么要掺和进来?”明玉芙看着前面的一幕,冲明玉亭问道。

      “兰家夫人如今还在宫里不得出宫,而她们身后那位,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如今兰家器谱唯一的继承人。”明玉亭说道。

      “女儿家?”明与芙问道,眼里满是新奇。

      “不错,兰家这有一代继承人是个姑娘,对外都说的是兰家小掌柜的,至于闺蜜,兰家从未透露过。”

      明语温诧异看向被护在身后的“兰姑娘”,看着柔柔弱弱的,此时被兰弦音护在身后,一声不吭,别说是明玉亭口中的兰掌柜的,若是让不知情的看来。只以为是哪家府上受尽欺负的女儿。

      “这位兰姑娘什么来历?是兰家那位夫人生的吗?”明语温突然对那位兰掌柜有些好奇。

      明玉亭摇摇头,说道:“不是,她母亲是从前兰夫人身边的陪嫁丫鬟。”

      明玉亭点到即止,对于这位兰姑娘,明玉亭的点到即止,反倒是这样,让明语温对这位兰小姐更加好奇。

      “这又是在做什么?”

      身后传来的稍显稚嫩的声音,明语温身子一僵,回过头去,果不其然,身后站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静和公主,静和手中捏着一个荷包,明黄色的,不需要多说,就知道这荷包是谁的。

      往后几步看去,魏忠弯着腰,恭敬站着,眼睛里满是笑意,顾不上皇上身边的这位大红人为什么会陪静和公主在这,如今没看到李殊恒,明语温轻呼出一口气。

      正要行礼,静和公主制止了她们,站在旁边好奇地看着不远处对峙的几个人。

      静和目光在三个人身上看了一圈,最后将目光看向明语温,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

      三个人对视一眼,不知怎么将这位祖宗招惹了过来。

      三言两语说清楚眼前的情况,明语温站在原地看着静和公主。

      静和公主却好像找到什么好玩的,走到魏忠的身边,拉着他的袖子,魏忠垂下手来,好让她拉得更好些,低着头听静和说了什么,抬起头来,看向明语温这边,正好对上明语温的目光,他微微愣了一下,然后朝着明语温点头致意。

      明语温有些惊讶,但此时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她欠身行了个半礼。

      魏忠听静和说了几句话,伸手指了指静和手上的荷包,静和点点头,魏忠这才跟在静和身后去找了褚宫令。

      “那位不是皇上身边的魏公公吗?这是要做什么?”明玉亭轻声问道。

      “太后。”明玉芙突然说道。

      “哪?”

      “那边。”明玉芙悄悄指了桃花林后边的连廊上,几个宫女悄无声息站在那,太后坐在上边,旁边陪着大长公主。

      三人的目光看过去,太后和身边的宫女的宫女说着话。

      “敦恪呢?怎么不见她来?”太后看了一圈,看到了明家姐妹三人,但是没看见敦恪公主。

      “公主出来的时候就去找德妃了。”

      太后面上表情不明,只转过头对大长公主说:“那孩子什么时候和德妃这么熟了。”

      “你不是总嫌她闷着,宫里如今人不多,同龄的就更没有了,如今也只有一个德妃年龄相仿,等过些时日,宫里进了人,还怕不热闹吗?”

      太后笑了笑,说:“她年纪也不小了,都是快嫁人的人了,哪还有多少时间天天待在宫里,只怕日后成了亲,就记不得我这个母后了。”

      “哪里,公主是孝顺的人。”长公主恭维了一句,听出来太后话中有话。“敦恪的婚事有了着落?是哪家的公子?”

      太后笑着说道:“哪能,她的婚事自有皇上做主,皇上不说,我也不知道是哪家。”

      “莫不是谢家大郎?先前谢家和周家的婚事皇上不是没同意吗,这是打算把敦恪许配给谢家大郎?”

      大长公主问完这话,见太后摇了摇头,也没有继续说,转而说起其他的。

      “谢家大公子着实可惜,若不是患了腿疾,京城里多少姑娘都想嫁他。”

      太后也笑着说道:“莫说没有腿疾,就是如今这样,京城里一颗心系在他身上的也不少了,我记得,你们家谢嬿不就非他不嫁?”

      “哪就是嬿儿了,是姃儿。她打见谢大公子第一眼就喜欢了,这么多年,一直都念念不忘。”

      “姃儿是个好孩子,谢家大郎毕竟大了她许多。”

      “谢家大郎都快成她的心病了,我这次也是想替她问问,谢家,皇上是怎么打算的?”大长公主压低了声音问太后。

      “谢家,姃儿如今年岁小,等及笄了你们在替他挑一门好的婚事就是了,谢大公子的婚事皇上不会过多干涉,前头谢家和周家的婚事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也和皇上没有什么干系。”太后沉声说。

      大长公主放在下边的手微僵,脸色有些不好看,但也只一瞬。

      “嬿儿呢?这次怎么不一起来?”太后又问道。

      “昨日蘅儿传信来,想娘家的人了,我走不开,皇上就让嬿儿进宫去了。”大长公主说道,“我还以为皇上同你说过了,这才没有提起。”

      “嗯,皇后的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太后淡淡说道,“知道嬿儿同她姑姑关系好,只是,今日毕竟特殊些,不过皇上发话了,哀家也不好说什么......”

      “我也是着急,没有想那么多,蘅儿多好的孩子,如今我也只盼着她能多活些日子,别让我和她父亲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太后看了大长公主一眼,说道:“皇后吉人自有天佑,该好的都会好起来。”

      “好了,今日是皇上的大日子,等宫里进了新人,添了喜气,热闹些,皇后的身子说不定会好些。”

      太后说完,伸出手放到面前的桌子上,上边是两个相同的令牌,她拿起来一个,问道:“中间那位是谁家的姑娘?哀家看着还不错,将人请上来吧。”

      大长公主见此,收回擦眼泪的帕子,拽在手心里。

      “回太后,家父大理评事南言叙,臣女南雀辞。”

      “抬起头来。”太后看着前面的女子,说道。

      南雀辞闻言,抬起头来,垂目不敢多看,太后端详片刻,问她:“我见你弹的乐器有些奇特,像是竖琴,仔细看了却发现不是......”

      “回太后,臣女手中的乐器乃是箜篌。”南雀辞回道。

      “箜篌?这倒是少见 ,你叫南雀辞?为何叫这名字?”太后又问。

      “家父年少时与祖父母走丢,后来多方打听寻到家中时,祖父母已经不在了,后来父亲带着母亲辞别故土,回到了京城。”南雀辞说着,眼中浸出泪水来。

      太后拉过她的手,放在手心里,安抚道:“好孩子,受苦了。”

      说着话,将手上的令牌交给身后的宫女,宫女点点头,拿着令牌离开了。

      大长公主冷眼看着,下边的人,从家世到品行,都是过了褚宫令的,哪一个选不得,偏偏就这一个,看上去和谢蘅后三分相像的,太后专门叫人上来给了脸面又给了小令,这是嫌谢蘅身子还不够差,找个人来催她快点死吗?

      “这孩子不容易。”太后说着,目光看向下面。

      大长公主伸出手,指着人群中间的兰家姐妹,说道:“我看这两个姑娘不错。”

      “是不错。”太后笑着回应她。

      大长公主见此,微微一笑,说道:“我的小令还没送出去,那正正好。”

      说着,朝着身后的宫女招招手,将两个小令交到宫女手中,说道:“让褚宫令将这两人的名字也加上吧,人就不用叫上来了,下面我看着挺热闹的。”

      “敦恪公主呢?”明语温三人看着上面只有太后和大长公主三位主子,问道。

      “许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明玉亭看着经常陪在太后身边的敦恪此时不在,也有些奇怪。

      褚宫令接过两枚令牌,看了上边一眼,见到两位贵人,也没有什么意外,提起笔来就将名字写在上头,簪花小楷,清雅娟秀,又拿出一本小册子,添上了她的名字。

      做完这些,看着跟随着宫女回来的南雀辞,说道:“太后看中你,这是你的福气。”

      南雀辞抱着的箜篌,此时被身后的宫女小心翼翼地抱着,她双手交叠,用力捏着指尖,显得有些局促。

      褚宫令看了她一眼,就将目光重新落在场上。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