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头一章写心理把小六写白了……
不过也不是小六无能,宋朝的皇帝就各种不痛快,这是一个国家集体氛围导致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描写,这是我无能了。但是赵煦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性格,而宋朝这个世界对皇帝的要求就是普通人,所以也养不成XX大帝神马的……我是这么想的,但有些时候写的有点过,有点像小女生……这个我检讨。
以下是我刚迷上宋朝的时候看到的一篇博文,很容易让人对宋朝皇帝有好感:
宋神宗算是宋朝皇帝里最有作为的一个了,可《退斋笔录》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
因为陕西打仗时宋军失利,神宗非常生气,一怒之下作出批示,杀一个负责漕运的官员。
皇帝不可能亲自拿刀去杀,必须大臣去办这事儿。问题就出在大臣身上。
第二天,宰相蔡确就来跟皇帝说事了。其事,是来“教育”皇帝的。这宋朝的大臣就是牛,为什么,因为他有“祖宗之法”可以依仗。
神宗不高兴地问他:“昨天我批示你去杀一个人,事情办了吗?”
蔡确不慌不忙地对曰:“我正要跟陛下说这事儿呢。”
神宗问:“你对这事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
蔡确看了看神宗,理直气壮地说:“祖宗以来都没有杀过士人啊,我不想让陛下开这个不好的先例。”
神宗听了,沉默了很长时间。他肯定心里非常矛盾:这帮家伙老是不听我的话,这祖宗们怎么这么仁慈啊?不行,不能轻饶了他,我的圣旨怎么也要有点效果啊。
最后,神宗说:“不杀可以,那就刺面吧,把他发配到最荒凉的地方去!”刺面就是类似武松那样,在脸颊烫字,然后发配,这是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
估计宰相来之前,和其他人商量好了,一起对付皇帝。这时,宰相不说话,旁边的另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大臣章惇(门下侍郎,宋朝职权为副宰相,不同于唐朝)说话了。
章惇的名字很有意思,“惇”是敦厚、劝勉。这敦厚还要论证,因为有人说他陷害我们尊敬的苏东坡,但是劝勉确实是这样的,因为这次“劝勉”神宗的事而名垂千古了。
下面看章惇怎么说。
他的口才真是了得,还能绕弯子把神宗绕得迷糊了。
他先这么说:“如果这样刺配的话,还不如杀了他呢!”
神宗果然上当了,说:“为什么呢?”
章惇说:“士可杀,不可辱。”因为在官员脸上刺字,以后就永远磨不掉了,是耻辱。
神宗一听就恼了,声色俱厉地嚷道(也不顾皇帝仪表了):“快意事便做不得一件!”
这一句重要的,而且是皇帝的原话我保留了。
大家一起研究一下,一个含义是我这个皇帝的话你们不听,老拿祖宗家法反对我。二是我这样窝囊地做不成痛快事已经不止一次了。第三,这古汉语记载估计也是加工了的,原始的话我们猜测应该是“我靠!他娘的朕就不能做件痛快事吗?你们就不能按朕的意思办一件利索事吗?!”
章惇哥们儿他软不软硬不硬,说的好听点就是刚柔相济地顶了皇帝的嘴:“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