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元旦 ...

  •   赵煦曾经的女官新月虽然面相冷的很,可也不失为一个美人。可如今,赵煦看着为自己更衣的女官首先想到了前世的天涯名人西门小恨恨,接下来又想到了容嬷嬷……囧。

      所以一般的衣服他都自己穿了,只有今日是新年的大朝会,全部要求服衮冕,一早晨不过两个时辰之间就得换三套,赵煦自己实在是弄不来。赵煦也想着,之所以历代官家都致力于减少穿着衮冕的场合,是不是也和这个有关系?按照皇帝爹爹的习惯来估计,大宋官家都是不大习惯有很多人伺候的。

      要说从他的衣服上就能看出今天的朝会有多重要,这可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在各国使节面前扬我国威的最佳场合。也正是因为这个,朝堂上已经准备多日了——赵煦感觉大家准备都不能再充分了,充分到随时都有可能搞砸这次朝会……这可不是说笑,大家的精神实在是太紧绷了,或许,是因为他们都对小皇帝没信心?

      奉命指导赵煦的礼仪鸿胪寺丞表现的最为严重,这个是个胆小的家伙,也以己度人的害怕赵煦在外使面前丢了大宋的脸面,可碍于官家的面子又不敢直说,磕巴着教了赵煦好多遍。赵煦真是没想到,宋代士大夫们好面子竟好成这个样子,这到底是自傲还是自卑?

      看在鸿胪寺丞尽职尽责的份上,赵煦忍了。可没想到尚书右丞蔡确也跟着来凑热闹,禀告的时候说的是有鼻子有眼的,可实际上怎么都带着一股子不信任小皇帝的意味,赵煦终于忍不住了,“不知蔡相为何处处夸大辽人?难不成我大宋的执宰都向辽人称臣了?”

      蔡确以前基本没近距离的和小皇帝打过交道,还在这说着冠冕堂皇的话,“我中国乃礼仪之邦,怎可轻慢了外使。”

      “辽人是不是人?礼仪乃教化万民之用,若是以重礼仪为借口示弱于契丹党项,哪里是教化之功,倒是亡国之引。蔡相未免舍本逐末了。”

      听赵煦这番话,蔡确傲慢之心渐去,可对赵煦的话依然不以为然。看他这样子赵煦就知道自己白说了,同样是这个意思的话,在几位夫子和新任的几个崇政殿说书大臣中都能让他们有所思考,这才是赵煦乐于见到的。他前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懂得不多,这一辈子能做到什么程度也不一定,可只要这些真正是统治阶级的士大夫们多思索一些,这个国家的昌盛就能更持久一些。

      可这蔡确好像不那么好改造。而前日朝会后太后娘娘似有罢黜他的意思,而理由则是蔡确妄言内宫事,挑唆帝后关系,如今看这家伙对自己的样子,说了什么胡话也不是没可能。只是赵煦又要头痛怎么样阻止那些顽固的旧党入阁了。

      这都是题外话,再说元旦这日,赵煦先换了一身玄色裘衮,以最简朴的面貌祭祖、祭天、祭拜爹爹……在供奉爹爹牌位的复圣殿,赵煦第一次见着了大姐姐。一脸素容的大长公主殿下看起来竟沧桑了不少,再没有昔日那天之骄女的飞扬跋扈。赵煦看着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而一身素服的大长公主只盯着赵煦说了一句,“官家,你们真是好狠的心。”

      因为这个,赵煦后来觐见太皇太后和太后的时候多少都有些心不在焉。幸而太皇太后只是略微皱了皱眉头,大概是看在今日元旦的份上吧。不过看着两位身份地位不弱于他的长辈,赵煦想到的是在元旦这日都不能理直气壮的接受儿子跪拜的美女娘亲。

      朱太妃护灵归来也有些日子了,可赵煦原本打算的册封太后一事却依然没有着落。这居然也算是朝廷要事,不论是他还是太皇太后都不能独自拿了主意。不过事实很明显,赵煦和太皇太后不是一个观点。为了这,赵煦不惜违背继位以来的一贯原则,第一次和娘娘翻脸。

      可让赵煦没想到的是,一向强硬的娘娘在他毫不退让的坚持下居然没几下就败走了,后来对赵煦甚至还稍微好了些——这是说明再刁的老太婆也喜欢孝顺的小孩吗?而执宰们的各执一词也还算好解决。最让赵煦头痛的是那些负责具体事务的中高级官员,他们几乎是一面倒的反对,偏偏这些人是不可能进行大范围的清洗的。或许可能,但赵煦不敢打破这个潜规则。有的时候赵煦想想,乔大哥说的也对,他很多时候太心软了。

      可是在另一方面,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到过的一篇文章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鲜明的刻在赵煦的脑海里:大宋的政治制度是经受了历史考验的,不论是太后摄政,还是臣下掣肘,都有其必要性和优越性。北宋的灭亡,很大程度是因为宋徽宗恣意妄为,打破了原有的稳定的政治结构,亲小人而远贤臣。赵煦盘算着自己也不比十三哥儿大多少,那亡国之君的头衔盖到自己的脑袋上也不是没可能……

      赵煦晃了晃脑袋,也不知怎么的,今天他很容易胡思乱想。或许,对于那执宰们都严阵以待的朝会他其实也是很紧张的?不过紧接着,赵煦又发现,自己是个现场型选手,越紧张发挥越好:当他看着能容纳上万人的大庆殿里座无虚席的时候,赵煦的心突然平静了下来。在巨大的玉石屏风后面,赵煦拢了拢衮服的宽袍大袖,挺直了脊背,第一次,一个人走向属于他的代表着崇高地位和巨大权力的御座。

      伴随着他的每一步,都是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声。在这几乎媲美小型地震的声波震荡中,赵煦开始有些迷茫、有些惊恐,却逐渐转为一股底气,一份沉稳。站在御座前,看着跪倒的列位臣工、各路举子、还有一些他第一次见到的大宋禁军;以及那些坚持行自己的礼仪而不肯跪倒的外使们。赵煦抬手止住司仪童贯的话,舌尖抵住上鄂,气沉丹田后又吐气扬声道:“众卿免礼平身……”

      在他不俗的内力加持下,这一句话如滚滚春雷倒灌进下面诸位的耳中,尤其重点照顾了那些穿着典型游牧民族服饰的一看就很无礼的家伙们。看着他们眼神的变化,赵煦很满意自己达成的效果,可面上依然不动声色的一甩袍袖。童贯手拿一个小金锤敲击了金钟三下,宣布元旦朝会的正式开始。

      这开场真的很有震撼力,可真的开始了就比较乏味了,上计什么的自然不可能在外国使臣面前进行。本来应该是群众演员的各路举子竟然成了主角,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家伙那假大空的表态会有多无聊。

      再然后,是与民同乐的把戏,赵煦早就耳闻却一直未见的端园烟火就是其一。这一次,百姓们是主角,而身为官家的赵煦更像是一位司仪,将这场欢乐的盛宴推向高潮。

      一举杯,祭天地,再举杯,与万民共福……即使是隔着一排的侍卫,百姓们的幸福也轻而易举的感染了赵煦,让赵煦情不自禁的一直保持着笑容。而当赵煦亲手点燃那最大的檀香木堆的时候,却又不禁有些眼圈发红。没有什么能比这些面孔更清晰的告诉赵煦,皇帝爹爹珍而重之交付给他的这天下的重担……其实只是百姓们朴素的愿望。

      或许,命运神差鬼使的让他成为了官家,为的就是这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赵煦轻声的喃喃道。却有另外一个人突然在他耳边接道:“为万世开太平!”

      “大哥?”赵煦一愣神,没想到,接着他最后一句话的居然是乔峰。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在赵煦身边的,要不是赵煦听出来他的声音,第一句话可就是喊护驾了。注意到赵煦的眼神,乔峰抬手摸了摸胡茬,“远远的见着六郎在此,颇有些孤家寡人的意味,愚兄……如今看来,官家面对如此百姓,可是豪气大发。”

      赵煦抬了抬下巴,还没等他说话,一首词突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突然是突然,搭配现在的情景却是那么的自然。就着那股豪气,赵煦朗声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一背到宋祖,赵煦兀地卡壳。要说脸皮厚点,和祖爷爷比比也没啥,可下一句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怎么办?乔峰虽不懂词,可这么明显的断捻了谁还听不明白,他不由得带着点疑问的看着赵煦。赵煦眼珠一转,带着点狡黠意味的小声补充上,“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乔大帮主,只识降龙十八掌~哈……。”

      就算赵煦悬崖勒马,憋住了笑声,乔峰也听得出来那一点也不押韵的后一句怕是赵煦在消遣他。可看着小兄弟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乔大帮主也只好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六郎做了这一首好词,就只是为了调笑为兄?”

      “哪里,若不是大哥在这陪伴,小弟可真真是个孤家寡人,哪还敢调笑大哥。”赵煦半真半假的辩解着,看看眼下携家带口欢庆元旦的东京百姓,又转头看看灯火通明的皇宫方向,那里还等着他回去坐镇大宴仪,赵煦小声说了一句,“我在何处不是孤家寡人。”

      乔峰笑了笑,故意曲解赵煦的话,“愚兄在此,六郎还要不顾咱们兄弟情谊,称孤道寡的吗?”

      本来,他自己说话的时候,赵煦就觉得哪怪怪的,乔峰这话一说出口,赵煦蓦的心中一悸,他居然诡异的脑补他深情款款的对着乔大哥说‘你在哪,那就是家’……呃,这太惊悚了,他说不定是被太后娘娘折腾出来的那些堪比‘六十岁的凤姐’女官给吓傻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7章 元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