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乐真 ...

  •   第一章乐真
      “鸿濛初开时,三界之间,界限尚不分明,神鬼潜行于人群之中,神兽也栖居在人间山水。但是现在不同了。”
      “为什么?”
      白发苍苍的曾夫子不知第多少次被听学者的提问声所打断,他有些无奈,“之后自会讲到。”
      “是。”打断他的人并没有觉得犯了错,反倒自己委屈起来,耷拉着脑袋。后面是会讲到,可是就曾夫子这个速度,估计得要十天半个月之后了。
      而且,前面所有中途打断曾夫子的人,所提出问题都得到了解答,可是到了她这里,就是呵止。
      虽说曾夫子并不是严厉之人,也没有冲谁发过脾气,且方才那句话的语气也不是很重。
      但是乐真心中就是有些难受。
      大部分时间,所有的事情,都是会以她为止。
      先生答问如此,天赐好运如此,就连团圆之家,亦不例外。

      人人都喊乐真一声公主,但其实她并非是皇帝之女。不过,她出身的门第,要是真的论道一番,却也真不输给帝王家多少。
      她乃西峰国乐国公府的嫡女。
      乐国公府世代名臣,文可安邦,武可定国。乐真的父亲乐瓊,更是治水功臣。
      因暴雨导致的河水改道,使得西峰国百余年来在雨季多次受水患所困。于是许多选侍不中的才子,便投身于此道,希望能够通过治水有成,从此平步青云。
      可是水患,非一日之患。
      治水,亦非一日之功。
      就拿修河渠一事来说,过往这些年,不知投了多少人力物力进去,可这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成的事情。偶尔十几年间有那么一位能人出世,面对阴雨连绵,尚且能抵抗一阵;若遇上暴雨不歇,则毫无还手力。
      乐瓊与这些选侍不中的才子可是大不同。他未满弱冠便凭借一篇边防策论,状元及第。二十岁加冠礼的那一天,迎娶了先帝的掌上明珠也是如今皇帝唯一的妹妹,长宁公主苏朝雨。
      长宁公主孕育长子乐宁之时,一切甚好。但是到了乐真这里,却是寤生。
      血崩虽止住了,但是元气大伤,终究没能赶上乐真的满月宴。
      她生在雀鸟清啼的朝雨濛濛中,走在日星隐曜的夜雨昏沉时。

      那之后,尚未到而立之年的乐瓊未再续弦,而是将身心全部投入了治水,还生出了自请离京的心思,想要前往西峰国的水道要塞白微郡,实地办事。
      那时,乐真才刚满周岁,而乐国公府的大公子,乐真的大哥乐宁,那时也不过六岁。皇帝哀悼亡妹,却也深知乐瓊的抱负及对他治水卓有信心。为国,为家,他能做的便是知人善用,同时提议代为照顾乐家兄妹二人。
      乐瓊明白,治水十年都不一定能成,若是叫他带着两个孩子去简直儿戏,若是叫他放下这两个孩子,则愧对亡妻。
      皇帝既然主动提了,他即刻便叩谢了恩典。
      于是,圣旨赐下,乐真被封为长乐公主,由高皇后照顾。高皇后贤惠有加,育有两子两女,皆是品行端庄之人。加之曾经与长宁公主私交甚笃,乐瓊便也觉得很是放心。
      乐宁被封为永宁侯,本也是该一并去皇后宫中的。但是比起在京中,日后不是和那些个纨绔们堆在一处喝花酒,就是和一群书生们空谈国事,更希望能去南境。
      未免被人诟病想要夺取军功、有不臣之心,乐瓊是不便替儿子请旨的。皇帝起初也是不忍心让自己唯一的小外甥去南境的,他今年不过才六岁,人都还没得马背高。
      但是最后却还是点头同意了,并特意下旨让驻守南境的延国公好生看顾着。
      因为皇帝从前最怕的就是长宁公主不高兴,而乐宁则完全继承了长宁公主的眉眼。他一看到乐宁一脸苦兮兮的,就仿佛看到最溺爱的小妹忧愁交加,什么拒绝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一如当年,长宁公主在长街尽头对那状元郎一见钟情,跑来求他,不待她抹几滴眼泪装可怜,他就直接去帮她和先帝说了。

      于是,乐宁长期驻守南境,只偶尔在年节回来一次。乐真则一直在宫中。皇后将她教得很好,到了九岁,便和其他的公主们一样,按照祖制,被送去神祠中跟随太卜学习掌管祭祀有关的事宜。
      乐真小时候颇为闹腾,越长大反倒是越安静。入了神祠后,更是少言寡语。今日还是她入学三年以来,第一次主动打断夫子的话。
      并不是她今日心情不好,想要捣乱;也不是她突然看夫子不顺眼,想给他使绊子。
      而是因为她憋得太久。
      循规蹈矩太久。
      也痛了太久。

      她昨日收到了家信。
      寄信的不是她在南境多年,但是每隔几个月必会送来关怀和一些小物件供她一笑的大哥。而是那位她已经几乎记不得容貌,只在清明、中秋和年节会给府中传来零星消息的父亲。
      乐瓊的奏折,永远事无巨细。但是信,却是如一个墨点能胜过黄金千两一般,多是只有“平安”、“尚好”、“一切顺遂”这样简单的字句。但是乐真还是很高兴,即使这次的信,仅仅是以乐瓊的名义寄的。真正写信的人,是他的副手章平。

      可是她再高兴,也没有如旁人一般开怀大笑,眉间甚至有些忧郁的气息。

      其实乐真小时候,并不像现在这样,偶尔皇后逗逗她,她也是会弯起大眼睛、开心大笑的。但是后来,她心中所愿多次不得偿,加上宫中虽然人来人往,却总是萦绕着挥之不去的寂寞疏离之感,不仅话也就越来越少,笑容也藏起来不见了。
      皇后宫中其实也还算热闹,住着大皇子苏庭燎、二皇子苏庭焜,长公主苏庭芢,二公主苏庭芷。但是即使是在乐真进入神祠、学习祭祀之前,五人关系也并不紧密,甚至十天半个月才能见上一次。后来大皇子和二皇子年满十二便搬出了后宫,两位公主和她一并在神祠中上课,课业说得上是繁重,更没时间去笑闹嬉戏了。
      至此,乐真算是彻底地和“开朗”二字相背而行。

      乐真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信封,最终还是努力弯起唇角,浅浅地笑了一下。
      可惜,她许多次真心微笑,结果都是分离。

      乐宁说她尚在襁褓中时,一见长宁公主就笑,但是长宁公主不在了;未入宫前,乐瓊每次回家,她也会笑,但是后来乐瓊去了白微郡;被接入宫前夜,她尚不知道乐宁要去南境,正因为高兴自己和哥哥还能相伴,梦中都笑得开心,第二日,却又是孤零零一人;好不容易和皇子公主们见面不会再因为认生而一言不发,她才刚刚扬起微笑,皇子们出宫了,公主们和她在神祠,却隔着重重帘幕——入神祠为神使,神使见神而不互知。
      这一次,也不例外。
      她久违的笑容,接到的虽然是乐瓊即将来京的消息,但是却是他的棺椁回来。

      她想问一句,“为什么?”
      很想问,太想了。如果不让她问,她觉得自己会像年节放的烟火那样,倏然炸开,散作云烟消失在空际。
      于是她今日才反常地打断了曾夫子。
      可是曾夫子未答。

      曾夫子虽未曾回应她,可好歹听见了她的声音。
      而离别,她那么多次心中默默祈祷不要到来的离别,从来都是将她的祈愿当作耳旁风。

      她入神祠第一日,学的就是:“祭神,如神在。”
      可是,神,真的在吗?

      神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偏偏是她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