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二十章 知音会翼冲 ...

  •   “生活是人更本质的存在。即使你可以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学习、工作,久而久之你也会习以为常,而你如何生活,才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欣赏到这些美。大地上难道缺乏美吗?不,只是缺乏美的眼睛。所以,梭罗这样的写作,超越了一般写景抒情文的意义……”听到灵琳忽然这样“斩钉截铁”的说话,白玉不禁“虎躯一震”,好像也经常和文学社的人谈论文学,但很少谈到这种深度。文学,难道仅仅是生活的装饰,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不,真正的文学应该是人学,因此也蕴含最深的哲学,能够唤醒人、打动人、激励人真正生活的艺术。
      “半部论语治天下。”后面的内容大体相似,只是有很多句子需要自己细心去体会。白玉也不由得越听越入迷,舍不得她讲完,生怕她娟秀的手就此把书合上。“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如此决绝!“时间只是我垂钓的溪。”如此惬意!“我的日子不是一个星期的某一天,不用任何天上的神祗做标记,也没有切成一个一个小时,被时钟的滴答滴答所腐蚀……”真正的自由是对时间的解脱,自然的日子,“观瀑听泉不知年”。“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没有别的陆地,除了这一生,没有别的生命。”活在当下。“每个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他的身体是他的圣殿,在里面,他用完全是自己的方式来崇敬他的神,他即使另外去琢凿大理石,他还是有自己的圣殿与尊神的。我们都是雕刻家与画家,用我们的血,肉,骨骼做材料。任何崇高的品质,一开始就使一个人的形态有所改善,任何卑俗或□□立刻使他变成禽兽。”原来,信仰是源自内心,生命就是它的材料,每个意念都是我们在塑造自己。
      黄金时代初创时,世无复仇者,
      没有法律而自动信守忠诚和正直,
      没有刑名没有恐惧,从来也没有。
      恐吓文字没铸在黄铜上高高挂起,
      乞援者也不焦虑审判者口头的话,
      一切都平安,世无复仇者。
      高山上还没有松树被砍伐下来,
      水波可以流向一个异国的世界,
      人类除了自己的海岸不知有其他。
      ……
      春光永不消逝,徐风温馨吹拂,
      抚育那不须播种自然生长的花朵。
      这一首诗,简直像极了庄子的风格。让他不禁想起了蛮荒时代,人类刚刚诞生在这世上不久,那时候,还不需要那么多的学习,人类只是在某方面上胜过动物,因此也不需要有太多的积累,太多的烦恼……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可以真切地看到日升日落,天天都活在大自然的“公园”里,散步就是旅行,欣赏大自然里时时刻刻的奇观,没有人向你收费,时间,生死的轮回,都不那么重要,因为一切都只有当下,人也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神秘的祭祀,动人的歌舞,如酒的诗歌,还有那诱人的气息……
      “我爱看大自然充满了生物,能受得住无数生灵相互残杀的牺牲与受苦;组织薄弱的,就像软浆一样地给澄清,给榨掉了——苍鹭一口就吞下了蝌蚪,乌龟和虾蟆在路上给车轮碾死;有时候,血肉会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既然这样容易遭遇不测啊,我们必须明白,不要过于介意。在一个智慧者的印象中,宇宙万物是普遍无知的。毒药反而不一定是毒的,受伤反而不一定是致命的。”对宇宙生灭和自然生杀的一种理解,让我们宽容,让我们不执着于自己的生命的回报,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美好的旅程。
      终于到结束语了,很多书是没有结束语的,或者不会明说,但这本书确实赫然标上“结束语”三个大字。为什么呢?原来作者在瓦尔登湖生活了两年多之后,便离开了。他为什么走?正如他为什么来一样:“我离开森林,就跟我进入森林,有同样的好理由。我觉得也许还有好几个生命可过,我不必把更多时间来交给这一种生命了……大地的表面是柔软的,人脚留下了踪迹;同样的是,心灵的行程也留下了路线。”他劝我们要做自己心灵的哥伦布:“你得做一个哥伦布,寻找你内心的的新大陆和新世界,开辟海峡,并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思想的流通。每个人都是自己领域中的主人……”“不论你的生命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那样坏。你最富的时候,倒是最穷。爱找缺点的人就是到天堂里也找得到缺点。尽管贫困,你要爱你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人生的最好素材。
      “不要焦虑求发展,不要屈服于玩弄你的外界影响,这些全是浪费……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这不是对不断发展、而迷失人的本质的一种反思吗?人,要了解自己最本质的东西,也即真正珍贵的的事物,而后,他才能正确的行动,去与这个复杂的社会打交道,去活出自己。“我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世纪生活中,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听任这世纪过去。”现在不是也如同他的那个世纪一样吗?熙熙攘攘,人好像是被裹挟着过去,不曾真实地度过自己的一生,领略那生命中的种种美好。
      “‘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们身体内的生命像活动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无穷无尽地注入这个世界来,而我们却忍受着不可思议的愚蠢……’‘朝闻道,夕死可矣’,最终,他诉诸的是一种真理的生活,有了真,也就有了善和美,也就有了爱。这真理,不是某种道理,而是我们生命的全部真实……”灵琳以一种朗诵的语调读完并阐述了最后一节,顿了顿,神情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所以,他是一个不一样的烟火……他1817年出生,16岁考上哈佛大学,20岁毕业,可以说是学霸了。他却评价哈佛大学说,‘徒有各类学科,毫无学科积淀。’”
      说到这里,又何须什么言语呢?在那样长的一段时间里,白玉的眼中仿佛只有灵琳,只有她和她手边的这本《瓦尔登湖》,整个宇宙都成为她的背景。这一切,不是他一直想说出来的吗?没想到,却在一百多年前,在现代社会的前兆期,由这位哲人这样道出。
      “世间最纯粹、最暖人胸怀的乐事,恐怕莫过于看见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自己开诚相见吧。”好一会儿,白玉才用歌德的这句话来回敬,不仅敬重梭罗,也敬重如此认真讲述的女孩。
      灵琳淡淡一笑,眼中泛出另一种星光,绝美,迷人,不可说。“其实,我第一眼看到你就发现了,你也是那不一样的烟火……”
      仿佛有河流在两个人的眼中经过,星光同样地闪耀,白玉难以言语。只听灵琳淡淡合上书卷,又娓娓道来:“有一段时间,我感到内心有很多空白。好像生活还不错,但有太多无足轻重的事情让我感到虚妄,感到厌倦……”她停了停,那睫毛停在阳光里,仿佛呼吸都静止了,而一切都跟随她不知不觉踏入了那个时光隧道。
      “于是我不停寻找,寻找人生的意义……我把自己锁在屋里,任凭孤独使思绪充盈……我一个人去旅行,去观察自然……我翻箱倒柜,想找到那些让我止渴的经典……我还看过佛经,虽然有所悟,但太晦涩;圣哲的言语高妙而难以践行,而且让我烦恼的是他们都喜欢针对理念进行讨论和畅想,虽然观点沁人心脾,有一度我以为自己明白了,可是遇到事情的当下还是难以做到……我一直翻阅,一直怀疑,怀疑所看到的这一切所谓人类的“智慧”,并且在思考,是否真的有一些人,做到了他们所说的,仅凭人格和行为就成为一个伟人……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
      “其实,作者并不能算一个伟人吧。可是,他那样诚恳,那样对心灵说话,所以我一下就被他吸引了,像进入他心灵的世界里自在游览一样……后面发现,他并没有消极遁世,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在探索生命,在反思人类社会的种种……像上面说的,有很多话让人会心,而且他对于哲学的反思:既然是爱智慧,那么更重要的是运用智慧度过自己的一生,否则,智慧不就成为我们换取名利的另一种手段?当我看懂了这些,这本书就好像每天必喝的水一样,常常陪伴在我左右,也陪伴在我的旅行和学习之中,虽然有些段落也没有看下去,有时候是跳着翻,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像人们说的‘常读常新’。我才明白,喜欢一本书,就像一杯水,一缕清风一样,所不同的是,它是直接向心灵的,能够让心灵一直处于这种宁静的状态,而不是让我们随外境变化。”
      “后来,我通过这一本书,也慢慢了解圣贤的思想,特别是越早期的圣贤,他们的思想即是实践。其实不是圣贤没有‘知行合一’,而是后人,后人在收集整理圣贤的言行时,难免加入自己的‘私货’,这就好像一杯清水里加入了添加剂一样,好像颜色还是一样,但饮者自知。特别是后期的学者,几无建树,只是在‘啃老’,借着几位圣贤的原创来养活自己,更是脱离了实践,而以此来博得‘名利’,又鼓吹‘道德’、‘文脉’,实则是货与帝王,换取稻粱而已。因此圣贤的道才反而被埋没。当然,‘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总会有一些走出来的,能够复兴圣贤之学,像王阳明之类。而如同苏轼等等,是生活把他逼到了尽头,而他内心的天赋因此被激发,才真正留下那些千古不朽的文字和故事。而一些真正伟大的哲人为什么一再被打压,乃是因为他们说出了真正的心声,而这种声音,会影响统治,或者更广义的说,会使得人们不再辛苦,不再汲汲于求,这样大多数社会的根基也就动摇。而之所以过一阵子又被某些统治者传颂,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哲人的学说为己所用的点,而这时候哲人的学说也就成了被改造后的学说,被涂抹得不清晰了……”
      “我的生活也因此翻新,对一切重新恢复了信心,所以,现在才可以和你一起坐在这里畅谈,才可以一样的生活,却感受不一样的自在……特别是,我明白了,无论怎样去评价那些人和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活好自己的这一生……”
      听着灵琳的讲述,白玉的内心感到深深的照见,一下将他的身上同样的太阳点亮,他感到灵琳讲的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探索,更是一部简略的文学史、哲学史。因为这一切的文学、哲学,其实就是人在探索自己、认识自己和整个世界。而唯有认识自己,才能谈得上认识世界,否则,世界不过是一堆纷繁变化的现象而已。而拿这些换取名利的现象,正好说明了当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学术为什么越来越复杂,创新却越来越少的症结所在。“真正的学习是让自己新生!”一切即是当下,而当下又是整个历史……他为灵琳的智慧和探索深深地折服,他轻轻向她点了点头,那眼神里有无限的敬重、钦佩和欣喜……
      “所以,当我内心清澈的时候,我一眼就能找到同频的人……一遇见你,我就感受到你身上特别的火焰……”灵琳突然这样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第二十章 知音会翼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