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社饭 ...

  •   正像是为了考验苏江好好复习的决心。
      早起返校,肖廷杰在F4群里吆喝,“紧急通知,紧急通知,F4全体人员今天中午不要回家,都来我家吃社饭。收到扣1。”
      张勇和苏江异口同声,社饭是什么东东?
      肖廷杰也答不上来,只说是掺了野菜的糯米饭,特别好吃,只有他外婆会做。趁着她还没回乡下,机不可失赶紧来吃。
      三个人都在群里扣1,又讨论中午吃社饭叫不叫学霸?
      表弟觉得应该叫。
      肖廷杰也觉得应该叫。
      苏江就说不叫了吧,周末就要月考,封彦宇早上跑步,晚上又熬夜学习,对他而言睡午觉更重要。
      肖廷杰马上也说不叫了吧。
      最后由张勇拍板不叫学霸。
      苏江提醒表弟,告诉姨婆一声中午不回家吃饭。
      又因为上次在教师小区和老师们狭路相逢的惨痛经历,提议放学分头行动,肖廷杰先回家,其他人走“一千步”,在西门集合。
      苏江和张勇赶到西门的时候,表弟已经等在那里。肖廷杰也隆重地亲自出来迎接。
      上次来没有注意,今天进门才看见肖廷杰家院子里养着一棵巨大的爬藤植物,绿叶从地面浩浩荡荡铺展到楼顶。
      苏江以为是爬山虎。
      肖廷杰介绍,这是凌霄花,等夏天开花了更好看,到时候可以来拍照。
      外婆已经在院子里布置好餐桌。
      居中一支木桶,里面绿油油、亮晶晶的便是“社饭”。
      下饭菜有酸腌肉、梅菜扣肉、酥肉,还有一种在厚切五花肉里镶芝麻馅的“喜砂”,都是很久很久没有吃过、小时候乡下办席的主菜。
      苏江吃上一片扣肉,连呼好吃。
      表弟也形容是童年的味道。
      张勇回忆,乡下吃席有很多讲究的,菜都是按人头算好,比如梅菜扣肉、“喜砂”每桌每人只有一片,酥肉也只有三个。她有次跟着奶奶吃席,筷子一直往装酥肉的盘子伸,回家就挨了教训。
      肖廷杰忍不住说起来,他外婆正是远近闻名、专办这种酒席的乡厨。那时候乡下人多,红白喜事都来请她做饭,在周边几个县到处跑,遇到忙的时候一个月都不能回家。
      外婆一点不耳背地笑着过来打断肖廷杰,“莫听他乱说。”
      老人家瘦瘦小小,看着很硬朗,行动也麻利。但是忙了一上午,自己却只吃面条。说是人老了,吃糯米不能消化。
      社饭果然不负肖廷杰的推荐,米粒软糯,饱含野菜的清香,还加了非常多的腊肉丁、豆腐干和花生米。
      四个人狼吞虎咽,菜还有剩余,先把木桶吃了个底朝天。
      起身收拾碗盘,送去厨房,看见肖廷杰家里乱得惊人。
      客厅地板翻卷着一团团絮状灰尘。书柜门直接掉下来一扇。厨房更是墙上地下涂满油垢,走路都黏脚了。
      大概外婆在乡下随便惯了,这阵子就没怎么打扫过卫生。
      再问肖廷杰向老师到底哪天回来,结果就是明天。
      有了上次帮学霸收拾房间的默契,这会距离上课也还有一个小时,三个人交换一个眼神,我们来做大扫除吧。
      张勇天天收拾米粉店经验丰富,当仁不让负责起最恐怖的厨房。
      苏江去擦玻璃,修柜门,这两项需要身高和技巧。
      表弟负责相对简单的掸灰,拖地。
      肖廷杰拆洗、更换各个房间的卧具。
      大家出出进进,忙得热火朝天。
      然而大扫除远远比预想的费时,洗衣机还在轰轰甩干,厨房刚刚整理过半,距离预备铃响就只剩几分钟。
      大家再顾不得担心碰见老师,直接横穿教师小区,一路狂奔回教室。
      没有午休,还这么一通忙跟累,坐进教室就睡思昏昏,头重千斤。
      掐大腿、掐胳膊、掐人中,终于熬到下课。不等下课铃响完就趴桌上呼呼入睡。
      不巧自己这个月座位临着走廊,刚睡了一小会就给从外面经过的林老师拍醒,“小心感冒!”
      醒来看见隔壁桌的肖廷杰睡得更香,嘴角悬挂一条亮晶晶的“银河”,眼看就要流出桌面。
      苏江抢拍下来,发到F4群,再把他叫醒。
      肖廷杰先还晕乎着,看到自己的丑照片才一跃而起,冲过来抢苏江手机,誓要删掉照片以绝后患。
      给他这么一闹,瞌睡缓解,头脑清醒过来。
      大家相约着下午放学原路返回肖廷杰家收尾。
      原本半小时就能搞定。
      叫人哭笑不得的,外婆看中午的社饭很受欢迎,下午又蒸了一桶,让大家打包带回家吃。
      张勇辛苦一中午眼看就要收拾好的厨房,给她老人家搞得一团糟。
      大家都在厨房擦洗,收拾完毕,时间刚够回教室上晚自习。
      肖廷杰非常过意不去,趁着打铃前的最后几分钟,在走廊盯着苏江和张勇把社饭吃掉才让进教室。
      又几次在群里圈表弟,“快把社饭吃了。”
      表弟回复好的。
      晚自习放学回到天台,才知道他忍饥挨饿把他那份社饭带回了家,已经让姨婆帮忙热好,分一小碗给姨婆,剩下的准备送去给封彦宇。
      从姨婆口中,总算搞清楚“吃社饭”其实是涪县周边的迎春习俗。
      每逢春末,采来青蒿、野葱,混在糯米里上笼蒸熟。
      只不过传统的社饭不像肖廷杰外婆,舍得放这样许多配料,没有这么好吃。
      表弟自己要给学霸送饭,却要苏江去送。
      苏江开他玩笑,“就知道你们学霸心心相惜!”
      表弟解释起来,“你们三个下午一起回教室,晚自习又一起回教室,封彦宇肯定猜到我们有聚餐没叫他。”
      苏江说,“你想太多了吧。”
      心里响起另一个声音,还是你故意不多想?
      两个人转身下楼。
      封彦宇的入户门照旧虚掩着,隔壁两个体育生也照旧轰轰隆隆毫无考试压力地打着游戏。
      封彦宇的房间门缝下明明亮着光,怎么敲也没人开。
      苏江只好给封彦宇发微信,“不在家?敲门一直没人应。”
      封彦宇呼地拉开门。
      虽然极力掩饰,脸色十分难看,像是不满他们打搅了他学习。
      苏江只当没看见,指了指表弟手里的社饭,“肖廷杰托我们带给你的宵夜。”
      封彦宇硬邦邦说起来,“我有方便面,还有饼干,你们有跑这一趟的时间,还不如多背一会书……”
      苏江催促,“那你赶紧吃,吃完我们好回去学习。”
      封彦宇总算接过碗筷。
      社饭到底是美味的,姨婆还给加了一个金黄的煎鸡蛋。
      学霸吃到一半,表情变得和缓,主动指了指他挂在脖子上的降噪耳机,解释隔壁太吵了,他戴着耳机没听见敲门。
      终于吃完,封彦宇要去洗碗。
      表弟抢回碗筷,表示楼上有洗碗机——其实七楼厨房的洗碗机姨婆从来不用的。
      封彦宇又问苏江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题目,流露出示好的意思。
      苏江就说,“有问题课间再问你。”
      这晚睡前偷看封彦宇微博,看见他发了一首古诗,“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复制,检索,才知道是唐代王驾的《社日》。
      原来“吃社饭”的习俗源远流长,并不像姨婆说的只有涪县周边才吃。
      早起返校,肖廷杰神神秘秘递来一叠复印资料,翻开一看——各科复习重点,不用问也知道是封彦宇整理的。
      肖廷杰强调,保密、保密,学霸只复印了三份给我们三个。
      今天午自习,苏江翻开英语复习重点,A case in point is ,As far as I can concerned,As the proverb says……怎么光A字头的万能句式就有三十几条。
      正把腰板挺得笔直,努力地默读。
      不提防听见有女同学叫“向老师”,抬头望去——怎么向老师就站在教室前门呢。
      整个九班掌声雷动。
      因为向老师还得休养一段时间,大家都没想到他会这样快来班级。
      之前总听肖廷杰说向老师瘦了,实际看着倒还好,估计是最近很注意休息和饮食,整个人变得红光面满,精神也不错。
      唯一变化是发音。虽然能开口说话,向老师洪亮的声音暂时是回不来了。
      张了几次嘴大家都听不清,最后只能在黑板上写“大家好”致意。
      又写“好好复习,月考顺利!”
      大家还要鼓掌。
      向老师赶紧比手势——嘘,安静,就告辞离开。
      大家都给肖廷杰递小纸条,太不够意思了,向老师要来教室也不预告一声。
      肖廷杰回复,“我只知道他们今天回家,我哪里知道他会来教室。”
      所以向老师这是家门都还没进呢,就先来教室跟大家见面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社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