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童年·成长 ...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还是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家里最重要的出行工具。农村结婚陪嫁的也是自行车。以后几天,雨辰都会在中年人的摊子旁边看着人家修车,顺便给中年人递个扳手或者钳子,一来二回两个人熟悉了。他告诉雨辰,他是附近电厂工人,名叫石头,就在旁边的家属院住,家里两个老人,两个孩子,靠他和媳妇两个人上班养活,工资又不按时发,家里就很紧张。于是他就出来利用空闲时间摆个修车摊子,补贴家用。
      夏雨辰告诉石头,他在工地上搬砖头,想利用空闲时间跟着石头学修车,看着伶俐的雨辰石头高兴地说:“可以啊,学修车没问题,但是我给你发不了工资,但是你可以去我家吃饭。雨辰兴奋地答应了。”
      就这样,每天早晨,雨辰都要去给石头帮忙,补胎,换钢珠,修锁,最多的就是补胎了,地上有各种铁削,钉子,碎玻璃。都有机会扎烂轮胎。石头用换下来的旧轮胎补新轮胎,先在水盆里把扎破的地方找出来,然后用细锉打磨干净,抹上胶水,再从旧轮胎上打磨同样大小的补皮,打磨的干干净净以后,涂上胶水,等胶水半干,再压实在漏气的地方。
      心灵手巧的雨辰学得很快,一个礼拜的时间,他就把石头的手艺基本上都掌握了。每天晚上,雨辰会陪着石头一直干到十点,师徒两人才收摊,把师傅送回家属院,雨辰才回工地。
      冬天夜晚非常冷,雨辰身上的衣服很薄。石头送给了雨辰一件厂里的工作服,非常厚实,雨辰舍不得穿,石头就不让他来,逼着雨辰穿上暖和。
      石头发现,雨辰没人的时候会看书。石头在雨辰工地的公棚里看到雨辰的床上有不少书,有一本居然是[自行车维修指南}.于是石头就把厂里阅览室里的书借出来送给他看。
      石头很喜欢雨辰,除了勤快,雨辰也很聪明,爱学习,石头收的钱就在铁盒子里,有时候他让雨辰拿钱买吃的去,雨辰从来就不要。他知道师傅家里也困难。
      石头尽心的照顾雨辰,精心教他技术,很快他发现不需要了,他会的雨辰也都会了。石头不清楚的他也会了。因为难以拆卸,加重自行车飞轮石头都是整套换。但是有一天,他把飞轮拆下来了才发现,三轮车里没有新的飞轮。客户急着上班,进货需要好几个小时附近的同行也没来。石头急的直冒汗。雨辰安慰师傅,不要急,我来给他修好。石头眼看着雨辰慢慢的拆掉飞轮。细心的取出坏了的飞丝。从一个换下来的飞轮,取出里面好的飞丝装进去。米粒大的两排钢珠,头发丝似的飞丝。石头眼睛都看花了,雨辰装起来的时候,石头问道:“这两边几个钢珠?”“108个”石头眼睛都大了:“你怎么知道的?我咋不知道”雨辰笑的眼泪都出来了:“师傅,维修指南上讲的,你啥时候看过。”
      附近来来往往的人很快都知道,石头有个小徒弟,手艺不错。只有晚上工地下班才能来,于是有人就专门晚上才来,让雨辰给他修,厂里的工友打趣石头:“教会徒弟要饿死师傅了”石头开心的说,:“我准备给我徒弟当徒弟了。”
      过年的时候,雨辰没有回家,托杨海平杨芸拿了300元,说过年不回了。其实他是想趁着过年有时间,多看看书。
      大年夜,石头端着饺子,来到工棚,来陪雨辰过年,寒冷的大年夜,冷清的工地。石头陪着雨辰聊了一个晚上。初一走的时候,给了雨辰100元压岁钱,雨辰坚决不要,石头发火了,雨辰只好收下,石头告诉雨辰,:“后半年有你了,我多挣了一个人的工资呢。你师娘让给你500,我说你不会收,给100当压岁钱吧”。
      正月初九,开始上班,石头出摊了,杨海平来给雨辰讲家里的情况,杨芸带给雨辰一桩棉鞋。说天辰有了对象。人家觉得家里的房子太旧,要盖新房子才结婚。
      雨辰知道,家里的是四五十年前的房子了,确实太旧了。
      一个军人推着一个大梁严重变形的崭新的自行车过来,他有点倒霉。趁着年没有过完,老战友叫喝酒,就借了同事年前刚刚买的自行车去。喝的晕乎乎回家,到家的时候把车子重重的撞在了隔离墩上,大梁弓起来了。他走了一路,修车的人只能换大梁。还没有货,要过完年才能有。看看石头有没有办法。实在不行,他只能一会儿去买个新的赔给人家了。石头蹲在车子跟前,看完了说:“确实只能换大梁。矫正工具没办法在那里使用,勉强掰直了,也就报废了。”军人推车要走,雨辰说:“等下,我来试试。给你复原跟新的一样,反正你也要换大梁,我要是弄不好了你再换。”军人很高兴,石头也停下来,看看雨辰怎么解决这个无人能解的难题。夏雨辰把石头三轮车上所有的绳子拿下来。,让石头和军人帮忙,将车子翻过来悬空绑在了路边的树上,离地一米高。车轮和车把紧紧绑住。这一不常见的场景吸引了不少路过的人看,把车子绑在树上修,也是一个值得看的热闹。雨辰双手压着车子最后面的后衣架。把车子前后轮摆在一个平面,深吸了一口气,猛然把车子使劲往下压下去,足足压下近20厘米,并停留了三秒钟。松开手让车子往回弹,但基本上没弹回来多少。石头惊奇的发现,拱起的大梁直了!取下车子看一眼,就知道了,车子没有修复任何痕迹的复原了。所有围观的人都睁大了眼睛。这个异想天开的方案,把石头折服了。也把军人折服了。他走后没多久,转回来给雨辰留了给单位电话,让以后有事情找他。顺便对石头说了一句:“老哥。别让孩子再跟着你混,会耽搁他的。”
      石头点点头。石头拿着书翻来翻去,也没有找到雨辰给他说的“弹性变形”。石头还发现,他从单位阅览室借的书,有很多事电厂的专业书籍,连技术员都不爱看的书,雨辰居然全部看完了。里面还有一本“摩托车维修技术”。
      工地上还有一个平时跟夏雨辰关系不错的老乡,他叫王秀男,是个女孩的名字,却是个魁梧的壮小伙,王秀男和夏雨辰是同村但是不同组,也是初中同学,两个人关系一直不错。工地上聊天的时候,夏雨辰才知道王秀男的妹妹就是夏雨辰初中的时候占了夏雨辰大半个桌子的李莎。
      兄妹两人一个姓王,一个姓李,把夏雨辰弄糊涂了,也许是表兄妹吧。夏雨辰没有多想过。王秀男和夏雨辰的床在一起,挨着王秀男的是杨海平,也算他们两个的师傅,杨海平过去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周建国,平时神神叨叨的在工地上乱窜,不是在灶房偷包子就是在土方坑里念念有词的挖掘。据他说这是一片古墓群。
      杨海平是典型的西北汉子的性格,豪爽,仗义,相对比较公平。这也是夏天辰放心的把雨辰交给杨海平的原因。夏雨辰如果在石头那里忙的耽误了吃饭,杨海平就会指挥着王秀男给雨辰打饭,两人偷懒被工长抓住杨海平也会给说情,就像兄弟一样照顾他们两。
      但是周建国和杨海平却属于铁杆,贼眉鼠眼的周建国干的坏事,杨海平撺掇占了一大部分。所以偷看女工洗澡,去看黄色录像,蹲在街道上看古城漏大腿的美女骑车他们两个基本上一起。
      杨海平很认真的给王秀男和夏雨辰说:“不要跟周建国一起玩,歪是个二球货!”这个兄长当的还算仗义,其实夏雨辰和王秀男本来就不太跟周建功来往。
      工地上有个比较长的缓坡,把石料卸下来空架子车往回走的时候,这些精力充沛的工人就兴致勃勃的把七八辆架子车谈在一起,前面的两个绑在一起充当火车头,后面的就一个个算一节车厢,起名~东方红号,基本上每次都是王秀男房火车头司机,一伙不怕死的年轻人在火车上脸皮煞白但又兴奋无比的冲下缓坡,因为没有刹车,所以大部分冲下来的时候需要跳下来,免得摔个灰土灰脸!也有不服的充当火车司机,结果不是半路翻车就是冲下来载进洋灰池。久而久之,大家都相信了王秀男的水平,也乐意让他当司机。
      有一天,工头从坡上下来,碰上已经组装好的火车,于是也爬上车厢,当起乘客,结果从没失手的王秀男把火车开进了刚刚挖开的地基沟里,别人都没事,工头被架子车压住了脚脖子,扶他起来的人使劲拉了一把工头,造成骨折!此后,工地上再也不许套火车了!
      就在夏雨辰送父亲回家安葬的那个夏天,七岁的赵瑶也在家里闯了个大祸,被爸爸妈妈视为命根的弟弟被她弄伤了。赵瑶家在距离成都不远的小山村,山清水秀,家门口还有个不小的湖,秀女湖。父亲赵乐山是村里的超级猛人,全能手,赤脚医生,农夫,猎户,渔夫。只要别人能干的,赵乐山都能干,他自己说自己“除了生孩子,要啥来啥”,最后更改了一下“生孩子他也有一半功劳”,这句话说完就被老婆梅英用扁担打出门,让他找别人使用另一半功劳。
      赵乐山祖辈是来自西北的汉人大概是清初跟随“湖广填四川”的时候获罪来到这里,几代人混居以后,成为了地道的四川人。
      他们兄弟几个血统里还有着祖辈的基因,身材挺高,不同于传统的四川人特有的小个子,在村里就显得鹤立鸡群,很是惹眼。赵瑶出生的时候,婆婆不太高兴,觉得第一胎应该是儿子,这样就能定门户,第二胎是女儿才对了。赵乐山觉得无所谓,但是她老婆梅英觉得婆婆说的有道理,万一第二胎还是女儿就麻烦了。她见过生了六个女儿的女人在家里的地位:排在了狗的后面,那个女人嫌狗叫吵闹,让丈夫训斥狗一下,结果半醉的丈夫说:狗叫咋了,那是在看门,你还不如狗,我家里没个看门的!
      赵乐山不以为然,天天把赵瑶架在脖子上,在村里人最多的地方跟人抬杠,或者打麻将,举着据说是泡着青城茶的茶壶喝茶。赵乐山为人好爽,酒量好,夏天去稻田里干活,除了带水,还要带一坛“沱牌大曲”口渴了先喝酒,完了再喝水。据他说喝完酒干活有力气。有没有力气梅英管不了,因为有没有力气稻田里的活都是丈夫一个人的,因为她又怀孕了。
      梅英担心了,就怕又是个女儿,就每天站在门口看路过的男孩,因为听婆婆讲,看到的男孩多了,就会生男孩,看了几天,她就不看了,因为看到的男人都是小个子的四川男人,跟老公相比看着闹心的不行,她担心要是儿子也是小个子,赵乐山才闹心呢。
      冬天,大雪天,梅英生下了儿子,提起的心刚刚放下,又开始担心儿子以后是高个子还是低个子。看着梅英担不完的心,气的赵乐山发誓,下回他自己生孩子,不麻烦梅英了。结果被梅英把湿漉漉的尿布扔在了头上。
      从五六岁,弟弟赵凯就归赵瑶管,奶奶两年前去世,梅英和赵乐山要在地里忙,赵乐山还有其他身份,忙的不沾家。赵瑶就成了弟弟的监护人。赵家是个大户,叔伯兄弟众多,赵瑶就带着弟弟,东家逛到西家,南边逛到北边,等着梅英回来做饭。六岁上学前班以后,赵瑶就只能下午带弟弟。赵凯长的胖墩墩的,平时不爱说话,圆脸,有点像梅英,梅英就怕赵凯的个子也像了自己,赵乐山说儿子的话都让女儿说完了,梅英觉得很对。赵瑶带着赵凯,就跟带着一只小狗一样,指挥着弟弟走这边,走那边,去这边,去那边,木讷的赵凯不敢违抗。因为赵瑶手里有吃的,不听话了就没有吃的了。
      闯祸的那天,怪赵乐山。他在地里用小铲子铲杂草。干完活就把小铲子给了赵凯。然后去看种的草药苗的长势。赵凯拿着小铲子,从地下铲土往天上扬,第一下就扬到了赵瑶的头上。也许平时命令太多,赵凯没有听见赵瑶命令他停止,又扬了一下,着急的赵瑶上去一脚踹在了赵凯的肚子上,小铲子扔到了后面,可赵凯退了几步一屁股就坐在了小铲子上,开裆裤没有包屁股,铲子扎在了屁股上。鲜血直流。赶过来的在路上看了一眼儿子,气的直骂:“格老子,你是要气死我塞”。然后一手夹着伤员,一手拉着罪犯,急火火的镇上的医院包扎。小镇医院,简单的清洗,缝合几针,胖胖的女医生给赵乐山说:“没得事,七八天就好了”赵乐山松了口气,看着已经疼的哭累了的儿子说:“爹给你买烧饼吃,不给姐姐吃!”回头又给女儿说:“想吃啥,爹给你买,回头就说凯儿自己摔倒的,不给你妈妈说你推倒的,记得没得”
      这个慈祥的父亲,就这么宠着自己的女儿,让赵瑶觉得天下的男人都会和爸爸一样,用心对待自己的妻子。善良的她就这样简单的看待人心,压根没有想到很多人是人面兽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