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教书育己 ...

  •   我从来不像成为老师,说起来好像是是在炫耀自己现在是大学老师的这一事实一样。我没有在炫耀,我在我求学的阶段无论亲朋好友怎么劝说,我都没有考教师资格证,即便是宿舍室友们疯狂学习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内容,在考试当天乒乒乓乓的早起收拾,我依然岿然不动,该睡睡该吃吃,听起来挺装的,但是这就是我,别人口中认死理爱钻牛角尖的我。

      我不想当老师,我不够格,从不觉得我能够育人,在这世界上我能够活明白就好了,让我去育人我育不了一点,我深知我的短板在哪里。我不爱别别人往我脑子里灌书本知识,美其名曰为了我好,为了我能够考一个好成绩。从小就恨透了书本知识,因为我学不明白,虽然能够考一个很好的成绩,考一个好的成绩也是有目的的,为了让父母在我干坏事的时候能够因为我成绩好对我网开一面,所以我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功能主义者。

      写到这发现我的每句话里都有“我”这个主语,可能是我学傻了,但是,又又又“但是”,希望在看书的你能够get到这个笑点,我在课堂上总跟学生讲汉语句子条件在前,“但是”后面的内容最重要,而英语句子是树状结构,主要信息要有优于次要信息,先写出来。当然逻辑也是外显的。所以我说我学傻了,通篇都要由“我”作主语。哈哈哈,请你允许呀,一个傻乎乎真诚直爽的英语老师,用蹩脚的汉语写自传。

      我讨厌照本宣科,这是不想当老师的原因,不想当老师,所以为什么要考相关的证件呢?所以在当学生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当然是我想的简单了,文科专业,尤其是家里不能给到助力,得靠自己的本事立足扎根,又是女生,其实在当下社会上没有那么多选择,要么进公司搞外贸,当记者考公务员,要么就求稳妥当英语老师,没有太多选择,当然上面提到过的职业我也都干过,笑死干一行恨一行,有机会再娓娓道来吧。当下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留学生如此之多,翻译软件层出不穷,语言好像作为跨越信息壁垒的工具,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英语···,即便是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好的工作也就那么几份,争夺的人像是无尽的蚂蚁一般,蚂蚁可以相互合作把食物残渣搬回洞穴,但是人呢,你上我下的,竞争蛮残酷的,这又回到了主题上,人生是游戏吗?

      我到底是在历练的主角,还是拥有27年真实人生的背景板呢?提到真实,那么什么是真实的,什么又是假的呢?既然是游戏,那么一定会有脚本,所以我的脚本是什么,我不禁思索,时间在三维世界里是单行的线,但是根据分形理论展示的图像那样,微观与宏观是自相似的,而且是不断重复的,例如罗马花椰菜、科赫雪花、板结土地的龟裂纹等等如此,所以我又是这个时间线上谁的版本呢?我想要一个参照物,想要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如何。不知道从哪里看到过一个理论,那就是当下生活决定了过去和未来,所以我要怎样做,我要怎样做?三十而立,马上就三十了,还有两年零一个月,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怎样才算是立住了呢?哈哈哈,不该迷惘的,当下决定过去和未来,只有当下。

      我的人生还蛮顺利的,没有特别经历过大的波澜,最大的困难可能也就是从一段三年的恋爱关系中挣脱出来,清醒地破坏了一段即将进入婚姻的关系。还是回到主题教书育己吧,我从来不认为做老师是要育人的,这么说有点绝对,但是我从一开始就说了,我不想教书,我不配,我配不上学生的热情,他们求知若渴,而我只是普通人,普通到从小同名同姓的同学很多,普通到很多朋友第一面见我都说她以前的朋友跟我长得很像。我觉得教书简单,育人难,倘若自己都教育不了自己,又怎样教育别人呢?我可能太理想主义了,老师也就是一份工作,别太较真。可,我就是个较真的人。

      最终,我还是做了一名老师,当然也是持证上岗,说句真心话,如果不是已经走上了这条没办法回头的路,我这辈子都不会考教师资格证,不会考普通话证,这些证件都是在我27岁这一年内考到的。很奇怪,我的27岁发生了好多转折人生的大事。27岁这一年,教过很多学生,字面意义上的很多,教大学本科英语就是会见到很多20岁左右的年轻“小朋友”,甚至要教年纪比我都大的学生。我的体会可能不如一些多年沉浸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的老教师的感触深刻,但坦率的讲,我教过的课程形形色色,总比只学只教英语的老师们见识丰富,所以我的感触也挺多的。

      教书简单的很,备备课,学学教教英语单词句型,但教书也困难的很,除了科技要创新,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传统教学法要换成产出导向法,什么课堂讨论法,什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多如有牛毛,精品课程网上浩如烟海。我以我浅薄的观点来看,教书就教书,在真诚教学面前,任何方法都只有一词,useless。学生不带脑子听你的课,即便是再好的方法也白搭,也就是课前让学生把手机交了才能吸引一些学生的注意力。短视频的流行,各种好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层出不穷,善于学习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更为深刻的学习,讲得夸张一点,他们通过网络能够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

      我对我自己的能力有着清醒的认知,我对教学也有清醒的认知。教学说的再品德高尚,也只是一份工作,是传递知识的工作,而这份工作智能手机就已经可以完成了,所以我毫不怀疑未来几年内我的工作会被机器所替代,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说到智能手机,2007年乔布斯的iPhone具有划时代意义,从那场发布会后,手机就从Phone真正地变成了Smartphone了,当然到现在手机也还是被称为Smartphone,所以大家一直说的科技革命,信息化时代什么的,我觉得科技革命还在厚积的过程中,量变还远未达到质变,即便现在有Chat GPT、科大讯飞等产品。

      我很享受教书,很享受把自己的头脑里的知识和见识传递给学生,说到启迪谈不上,但是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因为拥有我这样一个老师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也有让我崇敬的老师。说到底我觉得我不配当老师也是因为见过足够好的老师,我深知自己配不上老师这一称呼,我不够纯粹,对学生不够好,至少达不到我老师对我的那种。每次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看向我的崇敬真挚的眼神,我下意识就想逃避,逃避意味着害怕,意味着不真诚,我特别害怕成为这种人,但我又不得不在课堂上逃避,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自卑,我自卑于在自己的20几岁教20几岁的几乎同龄的人,我何德何能,只是比他们多学了那么一点,多见了那么一点。人人平等不是吗?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吗?所以我何德何能?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我最多只能做到教书育己,倾尽所有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将给他们听,望他们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得。

      我教20几岁的学生学英语,又说回英语,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文化的外壳。掌握了一种语言,就掌握了一种文化的信息,而信息就是一切。有时候想想我能够学习英语应该也是命运使然,讲这话的时候突然觉得不符合我多年老党员的身份了,我不应该唯心主义的,应相信历史是一个个普通人创造出来的,应相信幸福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命运。但我也说过学语言学的就是文化,所以两种文化不断撕扯着我的价值观念,好像我又在装逼,吹嘘自己英语学得好,吹嘘自己懂英语文化。但我说的都是实话,如果我都不明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如果我都学得不好的话,学生又怎敢听我的课,又怎敢认真听我的课呢?

      我不敢给学生布置作业,每次布置作业前都会莫名的紧张,我不敢出卷,因为考试学生上万,我有怎能成为决定众多学生期末成绩的人呢?但我也都干了,我发现好像把个人情绪屏蔽掉,低头做事忘却教书这件事,忘却育人这件事,把老师当成一份工作,反而能够自得一点。我记得在出完英语听力的6套试卷之后,我浑身轻松但又十分焦虑,轻松是当下的事情已经完成了,焦虑则是因为不知道试卷中是否有错误。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天早就黑了,我在卧室里穿好衣服直接推门下楼准备找个小摊吃点东西,在出现去的路上听着Aggressive Phonk想着未来什么时间能够穿着冲锋衣去印尼火山看看,拍一拍又飒又辣的照片,记录我这一生。

      我记得网上说人活一辈子可不就活几个瞬间嘛,想着想着就走到了门口灯火通明的小吃街。小吃街很长,炒面炒饭各种小吃也很多,因为离学校门口痕迹过一条马路就能够到达这条具有烟火气的街道,所以成群结队的学生围着各个小吃推车。我耳机没取,音量也没调低,但心里已经不再想着印尼火山反而一种悲悯的情绪从我的心底里涌出,我不知道这个街道上有多少学生要考我的试卷,走在他们之间他们也不会知道原来我是出卷老师,可能一张试卷就决定了他们部分的命运,说到这里又有点命运的味道了。在我过去的27年里,我从不敢想我能如此影响20多岁的年轻人,当然我做在当老师前也一定程度影响过这个世界吧,又要吹嘘一下自己,我的名字在百度上是可以搜到的,有那么几页。

      听着Aggressive Phonk并且沉浸在悲悯的情绪之中,挺矛盾的,不得不说我从小就喜欢能够调动感官刺激情绪的音乐,不喜欢舒缓,不喜欢无病呻吟,不喜欢扭扭捏捏。对于和我一起长大的朋友们来说,我是怪异的,不合群,这可能是我性格中自卑的一面的来源。有机会再讲自卑的问题。思绪再回到小吃街上,我下楼的首要任务是散心,缓解出卷所带来的疲乏之感,要解决口腹之欲,找吃的这件事也说明了一个人即便是再有影响力,也需要吃饭呀,即便是纵横政坛、叱咤商界、游走于纸醉金迷中的名流精英们也要吃喝,也是这世界上亿万生物中的一个。有时候觉得我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所以又回到了老问题上,世界是个游戏的话,我是谁?

      这个问题很哲学,人这一辈子要解决的问题无非就是我是谁?我要干嘛?这不是我自己感悟到的,而是从教的英语书里看到的。有时候我觉得给学生看的书反而是在教老师如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Who am I? Where am I going? 能够弄明白这两个问题的人恐怕都以垂垂老者,躺在床上走马灯过电影的时候了。所以我在课堂上讲这两句话的时候,极其小心,想着即便我育不了人,我也不能误人子弟。

      人在任何年纪其实都能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当然只能片面回答而已,于我而言,我现在27岁,没有家庭,没有孩子,朋友同事之间距离关系泾渭分明,我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我是一位大学英语老师,我一个热爱自然的疯子,喜欢触摸树干,喜欢裹着雾霾的风摧在脸上的感觉,我是无时不刻在扮演着某个角色的内向的向上社交者,我是大口喝着啤酒,享受着鼓点紧凑的音乐,看着窗外马路如流水般的车辆,扭动身体跳舞的坏人。

      教书已经在教了,育人呢?我有在努力的育。想想自己的前辈们,哪一位不是20多岁就进到高校教书的,我老说自己小,就是在逃避,不敢面对真实的世界,这是过不好人生的第一步,当然我偶尔会冒出这种想法,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勇敢接下所有。这就不得不说我的学术造诣了,一点都没有,哈哈哈。我想问问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文科,尤其是英语这个学科怎么做科研?挺滑稽的,我也就的我是小丑,我一点科研能力都没有,让我自己的摸着石头过河,这可太难了,我石头一个都摸不到,摸不了一点,而且水性极差。英语+科研=骗,在我心里就是如此。

      我承认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能够在英语领域里做出成就的人非常多,我也有很多很厉害的英语教授老师们,我并没有一棒子打死的意味,但是怎么想英语这个文科,怎能跟理工科那样,有数据有理论?OK有理论,先当今指导英语发展的理论有几个是纯从英语中提炼出来的呢?可能我在一个行业就吐槽一个行业吧。OK有数据,这数据有参考价值吗?学生的数量够吗?差异性够吗?有价值吗?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吗?能帮助我们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富强吗?能帮助这个这个世界越变越好吗?从宏观上看,我持悲观态度。从个人的角度上来看,可太有了,这是评职称的Must呀,必须的有用呀。所以我给自己2024年的人生计划里添了两条,第一是写两篇论文发表一下,第二是做做校级教学教改项目。

      2024年的小目标,我不知道能不能完成,毕竟我是一个运气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的人,所以就当是我在打嘴炮吧。教书育人只是大学老师需要做的一部分工作,虽然很重要,但是跟自己的前途比起来,教书育人反而是在大学里最不重要的事情。可能也是因为我在大学教书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才会觉得育人远比育己要困难,所以才会想着教书育己,在教书中完成自我蜕变。看着上课时玩手机的学生,课间趴着睡觉的样子,我不知道作何感想,但是我明白我的这间教室只是万千大学英语课堂的一瞥,不是我教的不好,我曾经作为学校唯一的代表,去省里参加比赛,仅在这个学校呆了一年的时间就被推举出来去参加比赛,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的能力。当下,教书只能育己,我如是安慰道自己。

      我也明白大学生需要的是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听从老师的课堂说教,这是我所接受的教育,这也是我的老师们身体力行的大学金科玉律,但,说到底,我所在的环境不允许我给予学生如此大的个人课堂自由学习的空间,尤其是在当下信息技术如此发达,小至每个教师大至整个学校都有一种即将被高新科技的洪流裹挟着淹没的状态,人人如临大敌,在如此环境之下应该会有焦虑进而盲目严肃的情绪存在吧?所以当下自由是书中所写之内容,是教育之本质,是人人心中憧憬,但落实到一个一个行动中,人人都顺从着某种既定的规章制度,即便不存在,也把这无形的枷锁自愿地套在自己的头上。课堂上照本宣科吗?我做不到,但这就是我脖子上套的无形的枷锁,我希望自由我的学生的精神,让他们除了从互联网接看短视频,接收碎片信息中解脱出来。

      课间仿佛我跟找刺激一般给学生播放CGTN的直播,为什么说是找刺激呢,这不是官方媒体吗?内容都被审核过,是权威呀。上嘴皮跟下嘴皮一张一合话就出来了,直播具有太多不确定性了,新闻呀!确定要给学生看吗?国内国际形势他们看得懂吗?敏感、超纲、但凡被懂英语的领导听到看到我在给学生课间放“新!闻!”,请允许我在“新闻”两个字之间加上叹号,我确实想强调。新的信息,包含了太多不确定性,Maybe I take a lot of risks for freeing my students mind and give them ways to make critical thinking。当下critical thinking也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一个笑话。我有时候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就觉得自己就是笑话本身,小丑本身。

      或者说,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小丑,上蹿下跳地找机会展示自己,着急地找机会攫取利益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幻想着终有一天能够成为别人口中的传奇,幻想拥有一双享受极致人生后疲惫的眼神,幻想着用这双眼温柔坚定地曾经像我一样的27岁的同类。教书育己,育己之体、心、耳、口、手、脚,育己于学生之中,育己于时代之下,育己于自然之内。

      终于讲到育己了,大段大段的讲教书好像是我教书教得真的很好的样子,并没有,比我好的老师太多太多了,我深知我是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普通人,甚至属于将将够讲课资历的老师,蹒跚学步跌跌撞撞,换句不好听话说能水完课,能够讲完公开课就已是强弩之末了,像我这样的老师角色很多很多,如果把世界当做一个大型游戏的话。育己我觉得挺难的,每天24小时,抛去必须的睡眠7-8小时,通勤1小时,吃饭社交3小时,写文件干杂活2小时,还剩大约10小时育己,运动健身占1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分给教书、备课和做白日梦。听起来时间数量挺够的,每天活得也不算浑浑噩噩,但是总觉得自己有unfinished mission waiting for me,当下做的事情总归不是我人生的主线任务,而我现在能做的就只有从书中,从海量信息中、从课堂上讲话的过程中,从跟学生的交流中慢慢的醒悟。

      育己首先从健身开始说起,从小母亲就有意识地培育我的运动细胞,虽然家庭情况不好,父亲赚不到什么钱,总归捡菜叶子我们也能生存下来,在我看来我的母亲从未认清世界的残酷,总对父亲有着错误的认知,或者她就是完全顺从于父权,她的顺从反而在小时候为塑造我的性格和体魄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每周带我去公园找退休老头教我趴在地上写粉笔字,带我到新建的篮球场上打篮球,秋天带着我和对门邻居阿姨和她家的孩子一起去山上采野菊花,我记得那天傍晚天黑得很晚,母亲和阿姨在山的缓坡上采野菊花慢慢的下到了山谷,采回来的野菊花清香中泛着点苦味,尝一口立马就啐出去了,连吐好几口唾沫。苦是我童年的主旋律,生活已经够苦了,何必再嚼野菊花呢?

      我从小体弱多病,自从记事以来,几乎每天都在吃药,时不时吊吊水,记得很小的时候得了“榨菜”,反正就是这么个音,应该是一种传染病,脸烂了,吃了很多药,最后喝老香菜煲的浓浓的黄水好了;发烧发到40度都是常事,有一次烧到感觉灵魂都快从身体里跑出来了,听到母亲的叫喊声才慢慢睁开眼睛;稍微走路走的长一点脚就痛,在楼下跳个皮筋也能把脚崴了,踩着一个多学期的肿脚去学校上课;小朋友骑电动车带我出去玩结果下坡车速太快,把我甩了出去,应该是给摔出脑震荡了,当时就昏昏沉沉吐到不行;年三十下午跟小朋友爬高上低的玩的时候脖子挂上了没有看见的铁丝,头朝下磕到了脑门,瞬间飙了满脸血;更别说大学在宿舍玩滑板把自己胳膊摔脱臼这件事了,即便是脱了臼也没太害怕,在医院接上了胳膊后,跟室友5个时候一起去看了当时刚上映的雷神2,跟我的大学室友的故事以后再唠,先讲脱臼吧,到现在已经习惯脱臼这件事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了。虽然没有什么大病,都是小磕小碰,但是我是个女孩子呀,27岁的我说自己还是个女孩子的时候突然有种莫名的情绪的存在,我已经不属于孩子这一范畴了,夸张一点说,我现在是新时代独美女性的代表。

      从小的体弱多病让父母培养了我运动的习惯,我也确实是个好动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同样,小学有成群的朋友一起丢沙包、跳皮筋,初中有严格的体育测试,跳绳、800米、跳远、太极拳,我的太极拳打得蛮好的,老师总是讲“圆融”“以柔克刚”,要松肩沉肘,要慢,现在想想这可不就是“自然”,可不就是take it easy,just let it be嘛,不好意思又拽英文了,原谅我是一个英语老师,喜欢更加高效的表述方法。高中从文科班跳进理科班,遇到一群热情活泼的同学们,他们的情绪也不断地带动着进入青春期情绪急剧压抑的我,跑步踢球跳操一个不拉下来。大学遇见又菜又爱玩的一群懒室友们,他们也没能把我多年养成的运动的习惯给磨掉,我大学明显比以前要懒了很多,但每周我都会找一段时间运动一下,研究生期间有几个室友非常爱运动,尤其是有一个女生非常狠,365天每天都跳健身操。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我是一个非常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人。讲到这里我又要说我的学历了,不是我不想读,是国内我的专业没有博士点,最高学历也就是硕士了,我家的经济实力和学术能力又不允许我出国读博,我已经读到顶了。在研究生的后期我曾有接触过一些业界顶尖运动员,我指的是奥运会冠军还有全运会冠军们,还有一些年纪小的potentials,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的目标感、他们坚定深邃而又简单的面孔不就是我毕生所求吗?由此,我给自己的人生设下了极其长久的运动目标,我也希望70岁时仍然能带领“顶尖运动员”,能够享受世界的美好!说得简单点,拿可乐当水喝,虽然这很不健康。

      运动也能够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外部世界的变化感知能力更强。从客体角度来看,我运动时做的动作十分笨拙,慢跑的过程中仰着头看终点的样子笨拙不堪,四肢像是刚刚被驯化一样;但从主体来看,耐力、爆发力、规划能力、对于身体和精神的掌握能力都能够在运动中得以重复练习,过程是痛苦的但是你要keep practice,结果就会是美好的,我不相信人定胜天,人怎么能够战胜天道呢?人只能作为渺小之生物存在于自然规律之夹缝之中,总而言之,不断的锻炼身体,这不就是我喜欢的结果为导向的人生吗?所以我把每次运动都当做是对一段生活的试验练习,practices make perfect。虽然这个世界总是告诉我们十全九美,不完美仍是一种美,在我看来这只是自我安慰,有时候是可行的有时候我就要勉强整个世界,我要完美,我要black and white,我要那种即便有这样那样的条件限制,我仍能肆意洒脱的活出自己的角色。

      每天剩下的10个小时的教书备课还有做白日梦的时间,听起来挺多的,但是真正育己的时间很少,现在的我还像学生时期的自己,像一只不断吸水的海绵一样不断地接收这外界或是碎片或是成块的信息,接收着或是由人提供,或是手机电脑带来的新鲜内容。不断的吸收新东西并没有给我带来清晰的人生规划,反而使我的人生愈加迷茫,好像在当下这个社会上,我干什么都行,干什么也都能活着。这个世界给人看到的选择蛮多的,然而真正留给人的选择没有多少,从这没有多少的选择之中做出最优解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前辈们没有多少见识,无法给你提供给指导但又拿出长辈威严迫使你就范的时候,尤其是你有等等看的想法,错过了一个又一个行业成功的窗口期的时候,同样也是你盲目地把人生决定权交给父母的时候。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好不公平,为什么我不能生来就处于社会金字塔顶端,不用像西西弗斯一样向着山峰顶端进发,或许这个比喻不是特别贴切,我也想不出来更贴切的了。课间的时候坐在讲台上看着下面或是交流聊天的学生,或是刷着手机看短视频的学生,或是刚从走廊抽烟回来的学生,我觉得人生也不过如此,不管你是谁,总是要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即便是没有光明的未来,即便是享受不了多少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快乐,即便是在某些人看来我只是无病呻吟。

      我像是只怪兽,在课堂上suck the vitality of students,所以在课堂之外总人说我看起来像是大学生,眼神清澈的大学生,我总觉得这是对我的过分吹捧,没有情绪的消耗,满心满脑子都是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人,看起来就是年轻,他们口中的“年轻”不过是“活力”罢了,当下能在工作场所里展现出来活力的人,想必是工作顺心、家庭幸福,抑或是任务量不饱满罢了。虽然我喜欢阅尽千帆,享受过世界的厌倦疲惫的眼神,但是我不喜欢日薄西山的精神状态,或许读到这里的你会觉得我很矛盾,无病呻吟,在这个世界上不无病呻吟的文科从业者又有几个呢?

      上课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学生或冷漠或是热烈的情绪,这就是他们的vitality,他们的活力,每每望向他们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我即是他们,他们即是我,从我身上沾染上一些我的气息,将我的记忆碎片植入自己的大脑中,我有自信每次他们使用英语时都会想到我这个不着调的老师,我即是他们,他们的脸孔、气味、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引起我反思的回答也都扎根于我。这又怎不算一种永恒呢?这又怎不算一种永生呢?即便我这辈子无后,我也有存在过的印记。我又怎算籍籍无名的历史洪流裹挟前进中的小沙砾呢?

      所以我爱备课吗?我向来是喜欢找刺激的人,喜欢肾上腺素在体内飙升的感觉,喜欢下一刻的捉摸不定。从我的文字里或许你能感觉我总不会好好备课,从来都没想过当老师的人怎么会好好备课呢?但我将近20年的英语学习经历足以让我应付自如,谁说不是呢?文科,英语,社会现在的边角料罢了,随便找一个家长都会judge老师的语音语调,随便找一个老教师都会问这个词有这种用法吗?能用被动吗?随便找个人都都可以批评英语老师教的好不好,只要教英语就会被各式各样的人评价,嗤之以鼻的评价,我已经习惯了,甚至把英语老师当成职业都像是对我无望但又努力向上挣脱的生活的叛逆宣誓,我要躺了,接受做个配角的命运。请允许经常被嘲笑经常作为镶边材料的27岁教学2年的资历尚浅的英语女教师的自嘲。

      但对于学生来说学英语真的就只是看看书上文、做做听力、假模假样的说两句英语吗?有时候想到学生的样子我都想笑,当然是嘲笑自己的无能,我无法把他们变成多少次望向窗外无尽黑暗第二天仍要对着镜子练习口语的自己,我能做的就是像我以前最讨厌的老教师一样,絮絮叨叨的,在耳边像苍蝇一样,苦口婆心地劝,“行行好吧公主王子们,学吧,有用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无异于画大饼。我记得在前面说过,当洗下决定过去和未来,在课堂上扫视一遍学生的样子,就能看出来他们过去学的扎实与否,对他们的未来就能有所判断。

      很玄但是确实,我越来越觉得这个理论很简单,就在身边,但这确实是近些年来才正式提出来运用在学术界的。可能大道至简,自然之下,历史之中,玄之又玄的事情多了去了,这只是万千规律中的一个,我不禁又想自然之外又是什么呢,又有什么规律呢?会不会真的有恒,有不变呢?我不禁希望自己能够永恒,能够最终叹一口气,终于不用变了,停下来,就像是机器一样,断电,停。可惜我作为人的寿命有限,人生得顺着时间这条单向的线往未来看,无法回头,又不能让自己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太久,沉湎过往,就无法拓新,就无法完成我给自己的人生设定的一个一个任务,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些任务是什么,但是who knows? I just need to keep moving on。变才是永恒的吧,矛盾总是永恒的吧,有了矛盾才有变才有恒,我的思想总的矛盾的。

      今天给学生讲期末考试题型的时候,一个填词题出现了building、structure、vibrate还有surface damage这几个词,这就让我联想到了以前带设计专业的外教课上我偶然学到的一个建筑,扎哈的丽泽Soho,平平无奇,但在图片上美得令人惊叹,可能是摄像师的功劳,但这建筑就像是我的朝圣地一样,一直想着但从没有机会去,它像人体DNA双螺旋盘旋向上,矗立在在北京的某地,从内部看去这栋建筑就像是赛博朋克电影中会出现的建筑,我对rendering着迷,我对循环往复的螺旋线而着迷,分形理论、曼德勃罗集、循环往复的自相似着迷。

      螺旋线是美的,或许世界就是由一条条美妙的螺旋线构成的,或许时间也不是简单的一条直线,这条线是螺旋的,时间行进的有快有慢,在这里我不禁又在想时间是谁定义的?时间能够被定义吗?时间如果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那我是否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有造物主吗?自然究竟是什么?在另一个维度看来,我是否是被值得操纵的人偶之一呢?有点形而上了,回到育己,每天无数个想法从脑子里面迸发出来,又有无数个点子在头脑中湮灭,我究竟是做的太少想的太多,或者说吃的太饱了。万物因我而存在,还是我应万物而生呢?庄生晓梦迷蝴蝶,蝴蝶梦到庄生过吗?

      说到蝴蝶,我倒是养过蝴蝶,我这个人很奇怪对吧?我在26岁刚到这个学校就职的时候养过一只棕色的特别常见的蝴蝶,养了一个月,最后这只被我困了一个月的蝴蝶终于在我进驻校园而亡。遇见这只蝴蝶也纯属意外,我记得它静静地趴在酒店大堂走廊的墙上,几乎与走廊的颜色融为一体,但我这个大近视眼看到了,随意捏着它的翅膀,把它装到了一个透明塑料瓶中,这个塑料瓶是朋友刚送的干花装饰瓶。就这样我把它带回了家,养了一个月。所以蝴蝶怎么养?它吃什么呢?我知乎过这事,蝴蝶吃花蜜也吃水果,所以我过两三天就给它剥一瓣橘子,它能吃完嘛?

      必然之不能啊,它的肚子就那么小一丢丢呀也就是说我每隔一段时间给它换一瓣橘子。那蝴蝶是怎么吃呢?我一直以为蝴蝶是有嘴的,像常见的昆虫一样,它有,但是很奇怪,她的嘴平时是盘起来的,像是微型蚊香,等换好橘子,它就会把“蚊香”展开,捋直喽,直直地插进果肉里面。只吃橘子营养吗?用鼻子想想,肯定不啊,你一天天的只吃馒头的,一个月的时间会瘦死吧?也不是我不给它吃别的水果,我换过梨和苹果,但是它吸的不香。养了一个月的蝴蝶这件事成了我的谈资,我但凡讲起来这件事,无论学生老师仿佛都要肃然起敬,后来我也不愿意再谈起这件事了,可能这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小事,不得不说有这样的经历确实有趣,以我现在的心境是绝对发现不了湖底也养不了蝴蝶的。这只蝴蝶仿佛沉入了我的心底,偶尔会飞出来告诉我,26岁也还蛮有意思的。

      感觉我和蝴蝶有着某种联系,我记得很清楚小学6年级中午放学排队站好准备走出校门时,一只蝴蝶落在了我的大拇指上,当值得我背着突然出现的生物吓到了,慌忙甩了甩手,那是是一只非常漂亮的白色蝴蝶。后来就是在给设计专业的学生讲颜色的时候讲到了颜料色和结构色时,提到了蓝色大闪蝶,这个结构色代表。插一句,我是英语老师,但并不代表我没有教过专业核心课,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一般情况下英语听力差到起飞,真不是我吐槽,所以当他们需要听英语授课的核心课时,需要我这个英语水平还不错的,经常被教研室老教授们看轻的青年蜡烛去翻译。笑死,有时候想想,同在一个教研室大家谁又比谁高贵呢?你再牛逼不也得跟我这个你看不起的年轻菜鸡带一个办公室吗?装个几把大尾巴狼呢?我翻译过很多课程,同样也受益匪浅。结构色,蓝色大闪蝶,真的好美好美,我希望我的人生也能如同那一抹蓝一样,或者像是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头上的一抹蓝宝石颜料一样,昂贵又绚烂。

      又是一个早晨,走在满是学生通向教学楼的路上,路边的树叶也都泛黄,落得在地上还未来得及扫,我快速走过一排一排的学生,闻着不同的早餐味,有人嚼着包子,肉香扑鼻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住在学校附近,工作日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6点半准时起床,因为几乎每天都有早课,我已经习惯了,被迫习惯了,我是一个极其能睡觉也极其爱睡觉的人,还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时候(虽然我现在也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但身份和心态与那时候完全不同了),只要上午没课,我无论头天睡得有多早,第二天10点以后起床才是我的常态。工作了,所有的花销都得靠自己赚来,所以每天6点半起床我也挺感恩的,能够不靠父母养活自己已经很厉害了,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不靠父母庇佑,又没有极其特殊改变命运的机遇,我能够靠自己的实力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已是一件幸事,即便赚的不多,没办法过上互联网所展示的纸醉金迷。

      当下唯一一种能够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尺,世俗一点的丈量标准,那就是赚到的capital,不是cash,不是money,是capital,一个高中理科生进高校后转学文的女生总是要比一般文科生要一根筋一点,讲问题之前一定要讲理论,讲定义,在一堆限定条件之下再出结论,用以证明自己解题思路的正确性。我是否已经攫取到了我人生的资本了呢?我才27岁,简单到让一些长辈为之发笑,资本怎么能够让你掌握呢?你还年轻,怎么能躺在功劳簿上享乐呢?你需要奋斗,机会需要给资深的教授们,你以后都会有的,先往后稍稍,先等等吧。

      等?谁能等的起?时间线无论如何蜿蜒,它都是向前的,更何况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所处的时区更无法评判,我从来不喜欢等,战略等待是可以的,但是白等白干,谁又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呢?说到底认识自然界的生物,一定遵守自然规律的,人性的贪婪是自带的,就像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样,最先满足的是生存需求。生存需求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是狭义的活下去还是广义的漂亮的活下去呢?这是一个问题。就像是莎士比亚发出来的最强音:life or death, it is a question.

      说到最强音,我爱听鼓点强烈的音乐,因为更有生命力,我不爱听那些柔和的情情爱爱,人生本就不应爱被捉摸不透的感情所困,反而思索量子理论、分型、混沌、熵增,享受阳光、看向希腊的女式柱、感受庞贝古城的中庭、倘若能够触摸厄尼斯特的Mayhaus,能够拜访扎哈设计的建筑就再好不过了。生命力!viva La Vida! C’est La Vie! 情情爱爱在生命力面前不值一提!我们家穷困潦倒,但并不代表教育跟不上,往上数三代我也是将军的后代,听我的今年大年初二因肺癌去世的大姨讲过我姥姥的父亲活着的时候是抗日的一把好手,县志上都有他的名字。说到音乐就不得不提我的父亲,这个跟《无耻之徒》里的frank类似的男人,这个大学毕业,搞过乐队的二婚男人,把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发展的一团糟的男的。

      在我小时候他也可能是个慈父,我讨厌学手风琴的时候会妥协,但经常给我放贝多芬、帕格尼尼的音乐,以至于我很爱交响乐,也很爱埃米纳姆的说唱,在我小学5年级的时候给我买过学习机,让我真正地用学习机实现了音乐和小说自由。贝多芬的悲怆和月光,帕格尼尼的狂想曲和钟,我好爱音调起起伏伏,欢快中又夹杂着悲伤的情绪,这可不就是人生嘛,乐中有悲,悲中又蕴含着些许的乐,对于主体而言,明白这情绪的奥义又何其之悲,我才27岁,就仿佛濒死的老人一样看透了人生发展之路,何其之悲,又何其可笑,小小年纪的怎敢说出这样的话?大逆不道,如果让我父母看到我在这写的nonsense,他们一定会叹一口气,然后对我咬牙切齿的说,“你长大了”。

      所以“你长大了”究竟是字面意思,还是“我怎会生出如此逆子”呢?我记得前两天我跟我的父母彻底决裂了,原因在于他们催我的妹妹找对象,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天介绍一个,毫不夸张。他们各自为了各自的利益或者说是不怀好意地催我妹赶紧找个人嫁了,简直笑死,有本事来催我呀,我比我妹大这么多,怎么不来催我?晚上10点半我还以为我妹出了什么大事给我打电话,当时的我已经快备完第二天的课了,头脑昏昏沉沉的,结果一看到是她的视频电话我瞬间清醒,立马接了,看到视频中妹妹不断哭泣的样子我真的很烦躁,很心疼她但是又无能为力。

      我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我是一个绝情冷漠的人,我从来都知道,但谁惹我的亲妹妹,谁就不得好死。听完了她从前到后的讲述后,我打心底里有点想嘲笑我这一群格局不大的亲戚们,“格局”这个词在我心中一直不是什么好词,但是在这里形容他们恰如其分。还是老问题,怎么不来给我介绍对象?

      我倒是乐意得很,给我妹找对象还不是打心底里看不起妹妹的学历嘛?这姑姑们对自己的孩子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可对比一下你自己的儿子跟我妹的能力吧,以为我妹很弱,我们家里的孩子都很能打。第一个出国学习的是我弟,家族学历最高的是我,我妹是顺从家里的要求搞了教育,现在教的也是专升本的学生。你们儿子们拿出去也就只能说自己个子高了吧?笑死。妹妹为什么哭?仅仅因为七大姑八大姨倒也不至于,因为父母,还能因为谁呢,最亲的人插刀是最狠的,跟父亲打完电话之后他就直接哭了,可能是年纪差的太多了,也可能他们只觉得把我们养大就有功了,就跟小猪一样,现在可以宰了,说得有点不好听,我们就像是三个银行账户,他们俩现在就想每个月提现点利息。

      很功利但是很现实,我母亲现在持有如此想法,这对父母自从我们开始工作后从未正真地关心过我们,只有口头关心,没有实际行动。说到小时候,我们姐弟三个人穿的衣服绝大部分都是别人送的旧衣服,没有过零花钱,高中时我甚至以每周只向母亲要30块钱吃饭,要知道那可是2014年,我在我们市里最好的高中读书。决裂是必然的,自我工作后再也没有给过我一块钱,反而经常向我哭穷,笑死。觉得我们姐妹三人不团结,就你们这对卧龙凤雏,我们能你们展现出来其乐融融温馨家庭氛围才怪。多说一句我爸烟瘾大,酷爱喝酒,今天跟这个主任喝点,明天跟那个经理交流一下经验,每天早出晚上10点醉醺醺的回家,一个月2500块收入,我妈每月600,就这么3100块在一个三线城市市区养三个孩子,没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支持,我觉得我们三个没有夭折,没有大灾大病已经是幸运的了。

      指望家庭美满幸福,指望我们常回家看看,做梦!指望我们出钱养老,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对我们的人生指指点点,我觉得这两位应该考虑考虑了,再插一句话,自我6岁起,我就承担了家里做饭的职责,只要我在家,只要我有时间,家里的饭必定是我做的。这二位父母平时指责我不吃饭,唠叨我不爱吃饭,我爱不爱你们心里没点数吗?20多年了,我也真的受够了。

      教书育己,我有努力地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某天下午温暖的夕阳洒在我的桌子上,看着乱糟糟的桌子,我没有想要收拾的打算,反而内心萌生对自己的喜爱之情,Jackie呀,看看你的桌子,上面放的全是你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买的东西呀,你真的太棒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