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平津侯主父列传4 ...

  •   在这个时候,赵国的徐乐和齐国的严安都向皇帝上书,谈论当时的重大事务,每人提出了一项建议。

      徐乐说:我听闻天下之大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都是这样的。

      什么叫土崩?就是秦朝末代那样。陈涉并没有诸侯的尊贵地位,也没有一尺一寸的封地,自己也不是王公大人和有名望的贵族的后代,没有家乡人对他的称赞,没有孔丘、墨翟、曾参的贤能,没有陶朱、猗顿的富有。但是,他从贫穷的民间起兵,挥舞着戟矛,赤臂大喊,天下人闻风响应,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由于人民贫困而国君不知体恤关照,下民怨恨而在上位者并不知道,世俗已经败坏而国家政治不好,这三项是陈涉用为凭藉的客观条件,这就叫做土崩。所以说国家的忧患在于土崩。

      什么叫瓦解呢?吴、楚、齐、赵的军事叛乱就是这样。吴、楚等七国之王阴谋叛乱,他们都自称万乘君王,有披甲的战士几十万,他们的威严足以使其封国之民畏服,他们的财物足以鼓励其封国的百姓,但是他们却不能向西夺取很小的土地,而他们自己却在中原被擒,这是什么原因呢?不是他们权势比平民百姓轻,不是他们的军事力量比陈涉小,是因为正当这时,先皇帝的思想还未衰弱,而安于乡土、喜欢时俗的百姓很多,所以诸侯们没有得到境外的援助,这就叫做瓦解。所以说国家的忧患不在于瓦解。

      由此可见,天下若有土崩的形势,纵然是处于穷困境地的平民百姓,只要他们中有人首先发难,就可能使国家遭到危害,陈涉就是如此,何况或许还有三晋之类的国君存在呢!即使天下尚未达到大治的境界,但如果能够避免出现土崩瓦解的局势,那么即使有强大的敌对国家和精锐的军队,也不足以迅速击败我们。历史上的吴、楚、齐、赵等国的覆灭就是明证。更进一步,如果连群臣百姓都无法发动叛乱,那么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就更加牢固了。这两点是判断国家安危的关键,也是贤明的君主必须密切关注和深入考察的重要方面。

      最近关东地区五谷歉收,年景还未恢复,百姓多半都很穷困,再加上边境一带的战争,按形势的发展和一般常理来看,老百姓将有不安心本地的心情。不安心本地就容易流动,容易流动就是土崩的形势。因此,贤明的君主会深入观察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明了安危的关键,在朝廷上治理国家,消除尚未完全成形的祸患。他们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天下出现土崩的形势。所以,纵然周边有强国和强劲的军队,陛下仍然可以追赶走兽,射击飞鸟,扩展游宴的场所,无节制地放纵地观赏玩乐,尽情地享受驱马打猎的欢乐,一切安然自如。各种乐器的演奏声不绝于耳,帷帐中与美女的情爱和倡优的笑声面前出现,然而国家却没有积久的忧患。

      名望何必一定要像商汤和周武王那样,世俗何必一定要像周成王和周康王时代那么淳美。虽然我私下认为陛下您天生就具有圣人的智慧和宽仁的资质,如果您能够真诚地将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任务,那么您将不难与汤武这样的古代圣贤相媲美,而成康时期的风俗也可以得到复兴。这两个条件一旦具备,您就能够稳坐尊位,安享太平,扬名于当代,赢得广泛的赞誉。您将能够亲近天下的百姓,使四夷宾服,您的恩德将被后世传颂。您背靠屏风,手执玉圭,向王公们拱手行礼,他们将会对您敬仰有加。我听说即使谋求王道不成功,其最坏的结果也足以使天下安定。天下安定,那么陛下想要什么会得不到,想要做什么会不成功,想要征伐谁会不降服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平津侯主父列传4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