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仪式 ...

  •   我老家是常州,属于苏大强之三,以方言难听、言语粗俗、恐龙闻名于周边。“宁可与苏州人相骂,不肯跟常州人讲话。”这种调侃格式,地名可以放入多种,但反正常州一定是放在后位的。我老家就是常州乡下了,不过我们老一辈还对常州愤愤不平,认为按地理而言,明明是武进区包围了常州,怎么行政上最终把武进区放置于常州下属。
      我不了解常州其他地方,不了解江苏其他城市,我只说我的老家,乡间之仪式。
      以前不觉得,这些年我在外地打拼,每每遇到外地人对乡间风俗的惊叹,只觉得流程繁杂规矩颇多太复杂了。
      这是真的吗?应该还有规矩比我常州乡间更多的地方的吧?我家小透明常州,从来没有力争第一的时候呀。
      总之,我先记下白事丧仪的步骤。再次重申:全篇道听途说,没有文本历史依据。如有遗漏,确实遗漏,如有雷同,应是同乡。补充声明:出现的名词均为空耳。

      亲人离世之时,记录到分,也许会约莫估些8字在时刻中。应该需要把时间报给做法事之人。
      做法事之人,通称和尚道士,不过我从没见过和尚。
      根据亲人离世的上午下午,分为长三朝和短三朝。以我浅薄理解,长三朝肯定能吃到晚间的斋饭,午间的不一定;短三朝不一定能吃到斋饭。都是看离世之时是否还来得及准备好场地和食物。大概。

      长三朝、短三朝,均有三朝,即三天。以斋饭来看,能请吃8顿。顿顿好酒好菜,请亲戚,请邻居,请村里人。
      第一天通知亲邻,通知和尚道士大厨,收拾房屋,布置灵堂,搭起场地。给逝者净身,着寿衣,置入冰棺,摆上逝者照片、长明灯芯、燃香不断。一位孝子贤孙守在灵前,守在香火前,是不是烧些纸钱。提前到来的亲戚给逝去的长辈磕头,然后上柱香。然后可以坐下和孝子佳媳拉拉家常,顺手折起纸钱。
      第一天是相对轻松的一天,基本没有仪式,只是需要做很多的准备。丧仪又不是义务教育的内容,平日又不多谈起,临头自然会手忙脚乱,七零八落。
      第一天夜里,为了保香火不断,需要有人守灵,也让先前劳累的亲人休息休息。

      第二天,凌晨4点,孝女佳媳从灵前昏沉中醒来,4点半,到了号天明的时候。即哭喊着逝者,告诉他第二天天亮了。
      第二天,直系亲属必须都到场了。除非被疫情隔离了。我上一次就是被关在了上海。旁系的亲属从上午到下午陆陆续续来到。每户都会给吊丧的真钱和纸钱。然后是上香,守在灵前的孝女佳媳必须起身号哭一番。
      “嗲嗲,买嘀来克你哩——啊呀,喔个嗲嗲啊啊!”
      情绪控制是很不容易的事,假哭容易变成真哭,吊丧者年龄很大、身体不便、或者情绪过于激动时,孝女佳媳就必须负责止住号哭,让吊丧者也缓缓,不要哭了。
      准备留下吃午饭的亲属就留下一起折纸钱,根据道士先生的要求,元宝、锭、金抖篓、银抖篓,来帮忙的乡邻的老奶奶会帮忙的。其中锭要的最多。年长后,来自经济的压力令我问出和以往不同的问题:一包锡箔要多少钱?一包白钱和黄钱呢?我妈回答我:锡箔要150左右,白钱黄钱都是20+。这锡箔应该是现代工业带来的新的冥界硬通货吧。
      有些不留下吃午饭的亲属朋友,送个钱上个香哭两声就会走了。我大伯曾经是乡间唯一的初中的化学老师,我这一辈,除了我,都在他手下念过书,当年他是直接用土话讲的课。因为大伯,初中的校长来为逝者上香。一番感动的客套后,拿走了2份承祀小礼包。红白喜事的小礼包是不能拒绝的。里面必有老人的长寿碗、高升的云片糕、以及近代的方便面,其他应该看丧仪承办者的财力了,都用红塑料袋装了。乡邻会帮忙把准备好的承祀分发给同村,大概是同个生产队、住在附件的人家吧。越长寿的逝者的承祀就越抢手,据说有本来领不到承祀的人家托关系来要呢。所以承祀得准备得相当多。
      同时,因为下午更忙,上午也往往用来去有关部门办理手续,比如死亡证明、销户、墓园招呼等。

      豪华的午餐后,下午到晚上都有仪式。
      到来的和尚道士,么有和尚,开始穿戴,身披道教法医,头戴方士帽或莲冠,脚着带白袜的那种黑白相间的出家人的鞋子。一人拿起毛笔,落下清秀的文字,写清逝者的亲属们,以及其他封条文字等。吹唢呐的、吹笛子的、打小镲的、打大镲的、打鼓的,并2个道士,在场地中择一地,布置些神像香烛,便开始吟唱道家经文。他们唱的是常州话,但是我听不懂,哈哈。
      家属开始分发号布,即所谓披麻戴孝。各地有各地不同的穿戴方式。号布有重号、孙侄辈、重孙辈之分。亲属都会发到臂带黑布,女性会有头花。这些都是主家准备的。亲属们穿上号布,才能参加仪式。
      道士和辅助们在空地上用长条状物品围起一个圈,半径2米左右,以前用稻草捆,现在稻草都木有了,相近物品都行,反正是给人下跪用的。在圈中铺上一条篾席,再铺上米,由道士拿布幡的棍子在篾席上用米画出云纹、鸟兽、汉字、方框等,再在正中放置一张靠背凳,摆上香烛,于凳上、凳腿4面靠放共5幅画像,像是某方大帝,又像是十殿阎罗,最后于篾席四周较均匀地摆5个方位的煤球,用来插香烛。
      道士和家属都准备好,转圈仪式即可开始。亲属按重号、重号中长子为先、重号之后随便的顺序排队,各取一根燃烧的香围着场地的圈站好,头位长子抱着逝者的画像。无长子则顺延。道士入场,吹拉弹唱准备好,即开始。
      道士吟唱,韵味非常,然而听不懂。亲属俱跪好。半步台词唱完,道士开始念亲属名字,依旧按照直系旁系、辈分、男女,直到这时,才能听出,喔,确实是常州话。而后,道士手往上一抬,大家爬起来,开始真正的转圈仪式。这个仪式,就是道士让你走就走,让你停就停,让你跪就跪,让你鞠躬就鞠躬。即使听不懂他们在吟唱什么,亲属依旧知道这是为谁而做的仪式,走着走着就会麻木地哭然后憋下去。转圈中,道士会收起四方4面神像,叠到凳子上,后面依次点火地上5处煤球旁堆放的小堆锭,燃烧中用布幡的棍子在米上画符,最后取走凳子,叫出逝者的女儿1个,女儿把米按四方拨开。最后圈圈转完,亲属们将香投入纸钱燃烧盆。
      排队在灵前磕头,这个太多啦,我都数不清了。基本是每个仪式都有。

      之后,在非道士可能是个当地风俗大家的指导下,在某处空地铺上稻草黄钱,将3个装满金抖篓、念经灯芯、锭的财宝箱放上,周围再撒上锭,点火,烧给逝者到冥界做启动资金。
      再之后就到晚饭时间啦。晚上的斋饭和其他7顿饭不一样,因为有红白喜事专用的清汤面供应。
      到了晚上,有入殓告别仪式,和外头的唱戏表演。

      入殓,我到这次才经历到。憋不住哭。
      将灵堂再收拾一番,正式的棺材摆在3张长凳上,乡邻的壮汉们小心翼翼地将冰棺中的逝者移出放入棺材中。入殓师为逝者整理着装,再添置一些寿衣,斗篷、帽子、鞋子、枕头,用收集的鲜花环绕其头部,将金抖篓可能有49个从脚开始摆放,再铺上红棉被,抚平,于棉被之上放置新出的天地银行大额冥币,一捆一捆的,再用冥币摊一圈做成的两掌宽的圆形盖3个放在上面,在之上摆放白、橘、黄三色鲜花,呼吁子孙们一同将大堆锭铺到遗体之上。最后,入殓师将一枚锭塞入逝者口中。入殓师一边动作,口中念叨着不重样的吉祥话,亲属要回答依你金口。
      一切布置完毕,依入殓所言,子孙排队绕着棺材顺转3圈逆转3圈,最后再看一眼已经离去的亲人。
      仪式完毕,封棺。这里也许是风水师?于头这边的棺材边正中扎一小孔,入殓师塞入一根秸秆?棺材头至脚正中拉棉线,保证正好均分,后面盖上盖子,钉好。再置入冰棺中。
      在乡邻的帮助下,棺前供桌摆上,逝者照片、香烛、长明灯芯、贡品,架起高高的横竹竿,挂上挽联。亲属继续守灵。
      早年间,火葬场有告别厅,今年,据说已关闭了告别厅,所以才提前告别了。真是催泪啊。

      第三天,依旧是4点半的号天明,着孝服,子孙需要做一个早餐仪式。
      5点半,乡邻帮忙,将5个菜鸡鸭鱼肉蔬菜摆放在逝者的棺材之上,两边放置2条长凳,子孙站到凳子上,开始吃饭,由长子给诸位分饭,由长女为诸位添菜,吃到只剩最后一口饭,各家把那口饭导入各家家长一人的碗中,带回家藏到米缸底下。而后,可以正常吃早饭。
      吃完早饭,该去火葬场了。棺材被壮汉们抬起,送入灵车,重号带着照片和空骨灰盒全入灵车陪坐,送灵的亲属上另外的车。一路有军乐队的哀乐,趁早开去火葬场。
      到场往往很早,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也很早的,送入棺材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直到家属去把多多的纸钱烧完,还在漫长的等待。以前的火葬场会飘出烧灼尸体的臭味,现在没有了。等待完毕,逝者已只存灰于小小的盒子中。
      逝者已去。
      逝者已去。
      逝者已去。
      已绝无可能诈尸了。
      骨灰回到灵车,重号随车,遇路口即哭喊逝者家去。
      抱着照片和骨灰盒,按路途分别去儿子家中受贡品香火。进家前,3发炮仗,送灵亲属被乡邻分发红糖水喝云片糕,哭嚎,磕头。骨灰盒离开儿子家中,3发炮仗送出门。由军乐队吹着喇叭在家中转一圈,离去。最后骨灰盒回到灵堂,代替了原来棺材的位置,亲属磕头。
      接着又是新一轮转圈仪式。
      姑爷烧纸钱,道士吟唱,领着亲属排队持香转圈,转至骨灰盒前,有一钵,取杵,铛——一连数圈,仪式完毕。
      接下来,该测郭才了,抬着外表是棺材,内里是骨灰盒,围绕乡村不回头地转一圈,女儿家中迎接一番,最后再去公墓,我那儿叫安息宫,将骨灰盒放入。
      炮仗送出门,持布幡的道士最前领路,头戴红帽子的重孙们手持红灯笼照亮地府前路,也披上法衣的唢呐等吹拉弹唱组合跟随其后,接着是抬着的小灵台?后面是数名乡邻壮汉轮流扛着的棺材,姑爷扶棺,重号儿女随在棺旁,再其后便是重号媳妇们了,他们都有各自的扶持者,都是个人的兄弟姐妹,扶持者一手拎用于跪的稻草,一手扶着重号,重号一手被扶,一手拄着黄纸包的杖,再再后,是其他带号的人,再再再后,是军乐队和其他送棺材的亲邻。
      可以说,逝者越长寿,出棺材就会走越多的路,走越慢的路。路途中会经过女儿的家门,如果不方便也可以择一路口,当作女儿家门,队伍停下来,逝者画像摆在一张铺了红布的靠背凳上,贡品,香烛,红糖水,云片糕,糖果,以及重号在前哭嚎磕头。接着,继续走下去。
      走得远了,人都麻了。
      最后来到安息宫,依旧是摆上照片香烛供品,鞠躬或磕头,然后把骨灰盒送上位置,夫与妻的合葬,就是盒子共处一个柜格子了。最后鞠躬,告别。
      送葬的较远支的亲属当场摘下头花、黑布、白布,扔到焚烧着纸钱和画圈的火中,他们的丧仪参与就此结束。
      而直系亲属们还要准备做七,便只是解下白布、摘下纸帽、脱下白鞋,回到各自家中,挂到梯子上,直到做完七,才会烧掉所有号,以示丧仪全部结束,该回到正常生活。
      最后,便是豪华午餐,和留下来未走的人可以吃的晚餐。主家要敬酒表示感谢,以及各家未拿到的承祀小礼包。

      三天下来,人累得要死。但是乡间不会停止此番复杂的仪式。我赞成。

      后来的头七、二七、三七,我都在外地工作,就没有参加。直到五七脱孝仪式,我必须参加。
      所有七的日子都是有固定算法的,是七天还是逢七跳过还是啥的,我不清楚。停灵时道士数好了日期,然后毛笔黑字写在黄纸上,贴在门边墙上。
      妈妈作为家族里最理事的人,看着日子,不禁连连说,咱爷爷走的日子好啊,死时还想着家里人,这些七的日子都很方便家里人做祭祀活动。五七刚好是周末,在外工作的孩子们回家比较方便。
      于是,到五七那天,早起,家族血缘中的近亲,白事仪式中的重孝穿戴者,必须参加五七。我们穿上孝仪,带着大堆纸钱箱子、酒菜、桌子凳子稻草,去了爷爷骨灰所在——安息宫。
      摆酒,点香烛,磕头,烧纸钱,脱下孝仪,回家。
      对不住……我自己。其实,五七脱孝的仪式我不太记得了。
      虽然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搬出爷爷奶奶家里后渐渐远去,外出上学上班后更远,爷爷奶奶老去在床上时,我都是接到报丧才回来。
      情感被距离拉细了。
      更何况,写下这五七仪式时已经是次年扫墓之后了。

      清明。
      为了扫墓方便,家里人约定在清明期间找个周末,孩子们可以都回来,一起扫墓后顺便吃个宴联络下感情。扫墓期间,乡里人都是这么干的。
      于是,三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又带着纸钱箱子、酒菜、桌凳稻草,去了安息宫。那里有我的爷爷奶奶、二伯、三伯三婶。
      安息宫里烟灰腾腾,扫墓的人多就热闹。
      我们把塞满“金银珠宝”的箱子放进2个炉洞,一个给爷爷奶奶,一个给三伯。三伯是近几年走在爷爷前头的,三伯的女儿(三堂姐)一起扫墓,但是箱子可是专门给她爸的,所以要分开烧。
      堆完箱子,先不起火,因为还需要把拿钱的祖宗请过来。
      逻辑是这样的:儿孙用香火,把祖宗从他们栖息地灵位上请下来,吃菜喝酒,享受后人磕头孝敬,酒过三巡,吃完就去拿上钱箱子,然后回到地府享福,护佑子孙。
      这次发生了趣事,三堂姐把她爸单独用香火请下来,一起吃喝完毕,带去领钱时,发现纸钱箱子已经烧得差不多了。有经验的长辈们推测,可能是下方的香灰中有火星,被吹到上方,然后引燃了。不是什么大事。我妈还喜滋滋地说着,烧得妙,三伯他吃完不用等直接拿了钱就走了。
      后面,我们全家人在给爷爷的炉洞门口,等着10个箱子烧了很久很久。烧完打道回府,扫墓还有下半场呢。

      之所以分上下,我想应该是因为那些年国家政策的变化吧。老老祖宗们、二婶是有棺材骨灰买在墓地中的,而之后的死者们,都去了安息宫。
      在一片大约宽50米,长200米的菜田中,有大半土地是本地人的祖坟所在。
      今年2024年的祖坟扫墓,也许是我最像踏青的一次扫墓了。
      三堂姐夫带着儿子,兴致勃勃地要去祖坟边的田埂上挖野菜。二堂哥也带着儿子,以及一个小型电锯,来砍伐坟边的杂木。由于疫情有两年没好好清理祖坟的杂草们,祖坟边上真的是杂草丛生,藤蔓纠缠,枯木林立。在快速清出来小片地面,铺上黄钱、纸钱,在雨中烧掉,我们集团鞠躬代替磕头之后,全员出动的扫墓工作真正开始了。
      带着镰刀、割刀、大剪、电锯的,纷纷砍伐杂草、小树、藤条。带着小铲子的,根据长辈传授的经验快乐地找着野菜。没有工具的,帮着把清理出来的枝条扔到坟地外边。
      我二堂哥锯木头,一开始战果斐然,到最后,跟他妈妈坟头背面的一根出土20厘米的树根卯上了劲。锯了半天,那树根□□不断,他儿子和老婆在一边嘲笑他。他辩解,这树根芯子真的很硬,而且,他那小电锯的长度,就是不够长,只到树根半径的一半。所以不是他不给力啊,是这树根,长得不好!后来我在旁边挥刀帅气砍藤蔓时,二堂哥那边突然一阵欢呼。原来他气不过,一脚踹断了那根坚强的小树根。后面就教他儿子一起玩伐木了。
      果然,种田游戏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很难的。

      后面,我们理得差不多,就回去了,然后午餐时间,一起去酒店吃了个爽。

      补充:
      丧仪中使用单数,包括上香的数量,贡品的数量,酒桌的数量,菜品的数量,孝子的数量,孝女的数量,送灵的车数。为了凑足人头,上一代不够就下一代,直系不够就旁系,再不够,寄子女也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