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皇帝的旨意当然没有这么说。

      事实上,皇帝虽然派兆惠领兵进剿,但是点到为止也是打,穷追不舍也是打,显而易见的是,兆惠的打法已经不仅仅是前者了。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道理虽然如此,但如果真抱着这样的想法,在哪朝哪代,无疑是准备自取灭亡。

      兆惠自然对此一清二楚。因此,他在汇报时特意将寒提为出逃之寒歧通风报信等事,事无巨细地进行说明。

      ——至于寒歧与他们交手后出逃事件始末,他早已经缮折奏明,折子已经飞马送递京城去也,如今只不过是再提一提。

      而后,他才提到自己紧急处置了寒提,先斩后奏,让手下侍卫带兵,杀入寒提老巢,将其给寒歧通风报信的事实审问清楚后拘禁,顺便为自己先斩后奏的事情请罪。

      兆惠写完这篇奏折时,长舒了口气。

      说起来,皇帝对于前线战事总是持一种薛定谔的关注。你说他不关注吧,他还知道偶尔来几道谕旨问问情况;你说他关注吧,又不像上辈子那样没事下几道谕旨,指点指点,顺便PUA下自己,自己还没进军喀什噶尔,他也完全不着急。

      兆惠觉得自己应该是被PUA疯了。

      当然,有一点倒是和前世一样没什么变化——前线依旧是缺粮、缺马。

      能不能不要在这种地方一模一样啊!

      领导突然变得话少,对现在的局势到底有没有利,他暂时看不出来;自己会不会因此而变成前朝倒霉将军之一,也不知道。兆惠转头看向舆图:抛开那些未知不谈,接下来,该继续收拾寒歧了。

      兆惠也不是一直紧盯着寒提,事实上,他从未忘记过前去接管寒歧所据城池的队伍。

      按照原本的计划,如果一切顺利,安抚寒提后,他们就要立刻去着手处理寒歧。然而寒歧一跑,他们就不得不抽出手来处理了阿提,稳住大后方再前进。

      他闭眸,将先前送去的奏折内容想了一遍:

      “……预备派遣侍卫明瑞、爱隆阿带队,侍卫傅灵安副之。领两千兵丁,携带行文。如寒歧已入巴达克山国,则行文通知巴达克山国之首领,令其于巴达克山境内搜捕寒歧。同时檄令浩罕、安集延诸地,如遇有寒歧来投,务必擒献往送。有包庇逃犯之举,一旦查实,则我□□大军定要亲抵其境,讨要逃犯。另,奴才队内先行索伦兵丁两千名,察哈尔兵丁两千名,其余陆续到达之绿旗兵丁五千名,共计九千名。待接管寒歧所据城池后,先行在彼整顿队伍,待后续粮草、马匹陆续运到后,续行进发巴达克山,搜捕寒歧。”

      ……

      当兆惠关于寒歧的先头奏折被加紧送到京城时,皇帝还在召小舅子傅恒议事。

      “兆惠在寒部遣人发来了最新的奏报。”皇帝让人将折子递给傅恒,“你也读一读吧。”

      傅恒谢过皇帝的恩典,在一旁细细看了起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皇帝最近正值多事之秋,没少烦心。前线兆惠那边还在打仗,又要粮又要马,钱像不值钱似的烧;皇帝自己这边后宫还三天两头有点事,不想兆惠此次迅奏肤功,即使没有到完全平定寒部的地步,也已经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兆惠这次干得好啊。”皇帝起身踱步,神情愉悦,“朕料想到他能平定寒部,却不想来得这么快,还以铁腕手段,将寒提等人招抚。看看,这才是我大清该有的将军。奏折公文也做的好,一读他汇报的情况,朕便身心舒泰。”

      傅恒在一旁微笑应道:“此次迅速告捷,平定寒部纷争,兆惠将军实是功不可没。读其奏章,更觉愉悦至极。恭喜皇上,如旧日吴主得吕子明,喜得勇将啊。”

      皇帝得意了一会儿,又觉得自己似乎高兴太过了,于是转而淡了笑容:“……话虽如此,只是到底兆惠这次还是太冲动了。朕原意不过是平息其乱,安抚和好寒部为要,笼络为上。不想兆惠竟然还预备将寒部头人寒提等人遣送入京,有一举平定寒部之意,实在挞伐太过。”

      傅恒觑了眼皇帝的神色,身为首席军机,跟在皇帝身边多年的人,他对皇帝的心思也已清清楚楚。傅恒这头刚斟酌了说辞要开口,只听皇帝又说:

      “不过,既然人已招抚,就让兆惠早些将寒提等人送入京城吧。”

      来都来了,就这样吧。

      傅恒:“……?”

      按说兆惠如此行事,是有对其他游牧部落苛待太过之嫌,更有将在外军令不从之疑,与从前笼络寒部的原定目标并不相符。

      但是……

      看皇帝眉眼间悦色更浓,傅恒很快就猜到了他的心思:“皇上之筹画英明无比。如今大军已驻寒部,寒提等人留驻其间,他们既然熟知当地情形,不如让他们先在彼处听候差遣,也可省下人马继续安定寒部。等到寒部彻底大定,大军撤回,再行将其送入京城觐见。”

      “春和所虑甚是。”皇帝摸了摸自己的短须,满意地点了点头,“草拟折子,让兆惠继续处理好寒提部事宜,至于寒歧,他若有心投诚归降,自然最好;若是仍旧负隅顽抗,便依寒提之事处理便是。”

      “嗻。”傅恒应了下来。

      下一秒,他立刻想起了:兆惠在前线的决策绝非小事,身为首席军机,自己应该提出,让皇帝召见其余军机大臣,共商此事,再做定夺。

      然而,不知怎的,傅恒却忽然一点儿也不想提及此事——尽管他从前也主张对准噶尔、寒部持温和态度。

      也许是因为自己那留了书信,私自溜出京城,跑去前线找他二哥,还以为当爹的不知道的傻大儿傅灵安;也许是自己那有承恩公爵位而放着不要,傻傻地主动请缨到前线的大侄子明瑞。

      “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勋旧后族,实乃儿子之幸。然则人生于天地之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如若只食君之禄,而碌碌终身以为事,上则愧于圣上自幼豢养,下则百年后无颜与祖辈英灵相会。孟子有云,‘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后面的内容,傅恒没再想下去了。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

      初时看到长子留下的这封信的傅恒,只觉得荒谬不已:身为孝贤皇后的侄子,首席军机的长子,只要傅灵安肯像别人一样,从侍卫一步步往上慢慢走,总能有一天到和他老子一样的位置。傅灵安的前途还需要他自己上战场去拼?

      然而,此刻,就在养心殿里,傅恒看着远在南疆的兆惠送来的奏报,想起长子的信,忽然产生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情绪。

      也许,是自己错了?

      也许真正保持家族兴旺,应当是靠子弟的拼搏,或上阵杀敌,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非靠着后妃姐妹生下一儿半女,继续当着自己的国舅爷……

      傅恒掐了一下自己的手心,迫使自己回过神来:如今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照理来说,皇帝的确可以乾纲独断。但是,皇帝登基二十多年了,施政一向以宽仁为主,不管是对朝堂上的讷亲和高斌,还是对准噶尔的达瓦齐,都是能忍则忍——搞得傅恒也不禁感慨,他们皇上真是好脾气。

      这也就导致了,虽然有军机处这么一个帮助皇帝集权的部门在,但是每次皇帝还是要被一群人的意见所左右。

      皇上如今能够乾纲独断自然不错,但是,这么突然地宣布了对兆惠如今行动的支持,只怕会引起朝堂上下的轩然大波。

      但若是召了大臣商议此事……傅恒皱眉,只怕按照那些人一向温和软弱的态度,皇帝被他们左一言右一语,说到最后,又变成了原来的消极态度。

      ……等等。

      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傅恒又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军机处的设立,本是世宗皇帝为了更好办理西北军务,总揽大权而设立的。为什么如今倒变成了,要事事先想想能不能过大臣们这一关?

      不是,这个部门是用来干什么的?

      傅恒突然陷入了茫然。

      而皇帝也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大清至高无上的君主,尽管还是吐槽了兆惠两句,但显而易见的是,皇帝的确对兆惠此次的行动很是满意。

      ——也是,前朝后宫窝囊了那么久,好不容易有一件事能让他重振雄风,他自然要大大鼓励这种事情。

      如果连这种事情他都做不到鼓励,那么,以后谁还会卖命,为捍卫大清边疆誓死效力呢?

      寒提他虽然吃下去的是委屈,但是他应该吐出来的是格局啊!

      如是想着,皇帝越发愉悦。却听一旁的傅恒道:“皇上,只是如今办理寒部事宜乃是头等要事,具体粮草马匹等,也需京城居中合理调度,前线才不会吃紧啊。”

      傅恒说得隐晦,但皇帝已经想起来了。他自己也不禁犯嘀咕:他们一拍脑袋改了目标,那帮老油条们不会反对吧?

      不过……这对同时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君臣,忽而福至心灵,同时有了一样的疯狂念头:

      为什么要让他们同意呢?

      皇帝,你是天子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 5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