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从上洛到洛阳,沿官道要走十一二天。除了孟二姑娘在宝冠岭落马算是个小意外,后面几天孟家的旅程一直都很顺利。
只是孟二姑娘虽然伤得不重,但好像是着实吓坏了,自那天摔伤后,就一直粘着孟兰氏寸步不离,随时随地不是搂着就是抱着,天南地北说个没完。
不仅如此她还变得格外懂事,一到了驿站就守在孟兰氏身边端茶倒水、垂背捏肩、叠衣铺被。下人们想抢过来她也不让,说这是她为人子女的本份。
孟兰氏对女儿突然间的转变感到十分意外,但更多的是无比的感动。虽然不知为何孟小鱼会一夜之间长大了一般,但看见她小小的人儿用托盘端着一盅热气腾腾的补品走进房间时,还是忍不住转过头去偷偷用手绢擦了擦眼泪。
这动作没逃过孟小鱼的眼睛,她感觉心口一紧,但随即平复了自己的心情,也装作没看见般,邀功似的对孟兰氏道:“娘快来!今天的冰糖雪梨羹做好了!”她将托盘放在饭桌上,走到床边牵起孟兰氏的手。
孟兰氏已经收好了手绢,再没了半点感伤的痕迹,依然是那张温柔的笑脸。
她坐下拿起勺子尝了一口,虽然这几天已经喝过多次,但还是忍不住赞叹:“嗯~,果真是沁人心脾,香甜可口!我们小鱼儿做的冰糖雪梨羹果然非同一般!”
孟小鱼患咳疾数年,全靠这碗冰糖雪梨羹才不至于加重成肺病,她现在用的是宫里最好的方子,除了雪梨还添加了数味润肺滋补的药材,孟兰氏只连续喝了四五次,咳嗽时肺上的杂音就已消减不少。
若是继续喝下去,说不定咳疾就不会恶化,那说不定、也不会走得那么早了。
孟小鱼陪在孟兰氏身边,欣慰地看着她一勺一勺喝着羹汤,只是看着看着,眼前的画面又有些模糊。
趁孟兰氏还未察觉,孟小鱼赶紧仰了仰头——她不能叫娘亲察觉任何异样,她已经决定了这几日要好好陪着娘亲,要最后一次地感受这久违的亲情,要最后一次地为娘亲尽一次孝。
是的,最后一次了。
孟小鱼低下头,眼中再没有半点感伤,取而代之的是磐石般坚毅的神情。她已经决定了,她或许无法阻止孟家去洛阳,但至少,她能阻止自己去洛阳。
她本来就打算寻死的,与其坐待未来的不幸发生,何不在开始前就将这一切结束呢?
只要现在她死了,以后就不会有抛绣球招亲的闹剧,她不会成为静王妃,爹不会成为丞相,即便以后再出现皇储之争,那孟家也不会被牵连进去。
对,只要没有她就好了。
窗外夜色渐浓。丫鬟们和嬷嬷们已经端着热水走进房间,孟小鱼的贴身丫鬟绮姐也在其中。“夫人、姑娘,时候不早了,小的伺候夫人和姑娘就寝吧。”
孟兰氏喝完最后一口羹汤,让下人收走碗盘,领着孟小鱼漱口、洁面,然后拿着梳子,亲自帮孟小鱼解开头饰梳起了头,就像此前的每个晚上一般。
然而对孟小鱼来说,这却不是一个一般的夜晚。因为他们已经到达了御风岭——离洛阳就只剩一日路程了。
要走,就必须是今晚了。
绮姐已经手脚麻利地铺好了床,孟小鱼像前几日一样,依旧选了靠外的位置。
下人们又稍微收拾了一下房间,确认窗户关好、纱帐放好,才一盏一盏吹灭了油灯,一一从房中退去。
或许是因为心情舒畅,也或许是因为孟小鱼在今晚的梨羹里额外加了些安神的药材,不多时,孟小鱼便听到身侧传来了平稳的呼吸声。
她却不能入眠。
孟小鱼轻轻握着母亲的手,保持着同一个姿势,也不知躺了多久,直到屋外人声渐消,下人们应该也都睡下了,驿站角落的蛙声逐渐聒噪。孟小鱼知道,是时候离开了。
她松开母亲的手,小心翼翼地起身,又为她掖了掖被子,然后轻手轻脚地穿好外衣鞋袜,只是黑暗里不敢冒险梳头,她披散着长发走到桌边,从怀里取出一张信纸,轻轻放在了桌上。
这是她的绝笔,前几天趁孟兰氏没注意时偷偷写的。里面讲述了自己重生归来的事实,也讲述了孟家从盛及一时到家破人亡的未来,还留下了冰糖雪梨羹的药膳食谱。
最重要的,是她对母亲的一声对不起。孟小鱼知道,无论多么合理,母亲也一定会因为她的离开而伤心欲绝。这份痛苦,绝不是她靠几天的贴心陪伴能够弥补的。
但是,就像孟兰氏说的那般,“娘亲会拼了性命护小鱼儿周全。”她也愿意,为了整个孟家拼了性命。
孟小鱼放下信,又转身最后看了床上的孟兰氏一眼,终于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推开了房门。
只是她没有注意到,正是这突然打开的一丝门缝,放进来一股簌簌的冷风,风吹动了桌上对折的信纸,信纸便像风筝一般飞了起来。
孟小鱼在门外将门轻轻关上,信纸没了动力,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正好落入了窗边的水盆之中——丫鬟们是倒了水的,只是盆底未干,还有层浅浅的水迹。
信纸迅速贴在了盆底,墨迹缓缓往四周晕散开去,最后,便是一个字也看不清了。
就像她从阖闾门上跳下的那晚一样,孟小鱼的出逃意外地顺利,整个驿站都静悄悄的,连马儿都没发出任何声音。孟小鱼心想,可能真的是老天爷在帮她吧。
驿站大门正对官道,虽然夜深,但那里可能还是会有往来车马。于是孟小鱼便选择了从驿站的后门出去。
她不敢带灯,幸好今夜月明星稀。月光下,她看见驿站后有一条通往后山的小路。换做曾经,她是决计不敢独自走入这样一个陌生又幽深的地方的,然而孟小鱼的内心现在却无比镇静,没有半点恐惧之感。
毕竟,夜路再可怕,也好过再走回头路啊。
孟小鱼头也不回地奔入小路,可能是太兴奋,就这么一口气跑到了半山腰,竟没有半点乏意。
最后小路逐渐被灌木覆盖无处可寻,孟小鱼便摸索着半爬半走地继续向前行去,也不晓得走了有多远,忽然、灌木叶向两边分开,身前突然一片空旷。孟小鱼定睛一看,自己竟然走到了一条宽阔的大道上!?
难道走回官道了?孟小鱼借着月光仔细查看,否定了这个想法,这条路大约两乘宽,远比官道窄,而且弯弯曲曲,坡度较陡,分明是条上山的道路。
没想到竟意外走到了上御风岭上山的大道上。孟小鱼前后看了一圈,并没看到任何灯光或行人,想来夜深了也不会再有人登山。
那她倒也不必非去钻灌木丛,就从这大道上山不也一样?这么一想,孟小鱼便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山上走去。
说起来,这还是她第一次来御风岭吧?
御风岭位于洛阳城的正西边,南北绵延上百里,山势平缓,最高处不过数百丈。这里,正是大魏的皇陵所在。
她从没到过皇陵,据她所知,即便是皇室子弟也并不会常来此处,通常祭拜宗室先祖都是在位于洛阳城的宗正寺内完成的。
在她的印象中,那个人也只来过皇陵一次,就是元隆皇帝驾崩后,他亲自护送先帝灵柩入帝陵。
如果有别的选择,孟小鱼也并不想在安家祖坟所在的山头上自我了结,只是她现在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尽可能不让家人在事后找到自己才是主要目的,只能劝自己说或许这也是宿命的一部分吧。
大概走了有一盏茶的时间,孟小鱼正喘着气,忽然——一点荧光出现在她的视线里。孟小鱼一愣,揉了揉眼睛重新再看去,果然没有看错,那荧光竟是来自两座石灯!
而且远不止两座,越过一个小坡便能清楚看见,远处的道路两旁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两排石灯,清清楚楚地照射着上山的道路。而顺着灯光再往上看,茂密的树林也不能掩盖那里的灯火。
这还当真走到了皇陵前吗!?
正兀自惊讶,忽然远处的荧光闪烁了一下。孟小鱼吓了一跳,连忙闪身躲入道旁的灌木中,定睛一看,果不其然,山门口还有守陵的卫兵,正提着灯笼来回巡查!
孟小鱼暗叫呜呼哀哉,御风岭绵延几百里,这皇陵怎么轻易就被她遇见了?不过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打灯笼,不然以这个距离,早就被卫兵门发现了。
不能再往上走了,那就试着找一条通往侧面的道路。
孟小鱼沿着来时的道路往山下走去,大约百步,就发现大道往山阴分出了一条幽幽的小径,看起来正是能通往皇陵背面的方向。没有多想,孟小鱼走进了小径。
踢着及膝高的杂草,沿小径不断往深处走去,直走到山阴的寒气渐渐透进周身每一寸骨头里,眼前终于豁然而开,孟小鱼的眼前出现了一片开阔的地方。
这是山间的平缓地带,方圆一里左右的一处草坡,边缘生着低矮的灌木,其中有两株柏树。坡上那株枝叶繁茂,在月光下好似一柄半开的大伞,伞下笼着一大片阴影地带。坡下的那株就矮小得多,枝叶稀疏枝干瘦弱。
孟小鱼喘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心跳,便往那株小树走去。
月色温柔,山风习习。孟小鱼抚着那小树,往山谷方向看去。御风岭在月光的浸润下呈现出浓浓的墨色,微风袭来,好似有一只笔搅动了砚台里的墨汁,带着记忆自动挥毫。
孟小鱼的脑海中闪过许多画面,令她眼花缭乱,却一个也无法捕捉。到最后所有画面全都扭曲,杂糅成一句“为什么”。
孟小鱼自嘲地笑了笑,自己这一世当真是白活了,活得稀里糊涂,活得浑浑噩噩,活得乱七八糟,到人生的最后一刻还是在悲哀地追问为什么。
她回过头,攀着树干爬上了小树。树虽小,乘她还是绰绰有余。孟小鱼坐到树杈上,从怀中取出先前悄悄准备的麻绳,一头缠到了树杈上,另一头、绕着自己的脖子,打了个死结。
能在如此皎皎明月下结束一切,老天爷也算是待自己不薄啊。孟小鱼深吸了一口山间潮湿的空气,恍惚间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阖闾门的城墙上。她闭上眼睛,心中倒数着,便要义无反顾地往前栽去。
三、二、一……
——“月色犹可怜,何辜照诀别?”
孟小鱼猛地睁开眼睛,这突如其来的人声令她心跳骤停,差点失了重心,慌乱间连忙扑抱住树干,急急向声音传来处寻去。
只见三丈开外的老柏树下,分明有一抹人影长立在阴影里。微风拂过时漏下丝缕月光,掠过他紧蹙的眉宇。
孟小鱼的心怦怦狂跳,壮胆大声喊:“谁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