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学生指导,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

  •   学生指导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特征及矛盾。例如:学生在小学阶段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则在青春期。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有的人……有的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②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①“泛灵论”
      ②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证明观点)
      ③思维不可逆
      ④刻板性
      ⑤没有守恒性(标准)
      ⑥集中化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①守恒形成。
      ②去自我中心性。
      ③能够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但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④可逆性
      ⑤去集中化(多个维度)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5、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简介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6、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兴趣。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7、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意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8、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
      (1)前道德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5-8岁)
      (3)可逆性阶段(9-11岁)
      (4)公正阶段(11岁以后)

      9、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两难故事法)
      (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①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②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9-16岁)
      ①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10、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所显示出来的基本特点是协调性
      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小学时期的道德的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小学阶段的道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的具体表现,这个过程中存在者一个转折期,即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1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请、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2、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慈相济原则)
      (4)知行统一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13、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14、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情感陶冶法
      (4)实际锻炼法
      (5)品德评价法
      (6)道德修养法

      15、实际锻炼法(实际练习法)的要求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适当指导
      (3)坚持严格要求
      (4)注意检查和坚持

      16、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形成原因
      (1)客观原因
      ①家庭的不良教育
      ②社会的不良影响
      ③学校教育的疏漏
      (2)主观原因
      ①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②表现异常的情感反应
      ③存在明显的意志薄弱
      ④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⑥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17、美育的功能
      (1)美育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
      (2)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
      (3)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
      (4)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18、小学生所需要的营养
      (1)蛋白质
      (2)脂类
      (3)碳水化合物
      (4)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5)维生素

      19、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2)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3)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
      (4)有助于优化社会的心理环境

      20、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应注意:
      (1)尊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要有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识。
      (2)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3)与家长联系沟通时要有理性的意识
      (4)见面沟通时要先扬后抑,让家长的心理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21、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从思想上重视家访。
      (2)做好家访前的准备。
      (3)精心选择家访时机。
      (4)要讲究和家长谈话的策略。
      (5)要及时做好记录和总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