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月寒山色共苍苍」出自薛涛《送友人》。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出自宋徽宗《眼儿媚》,为被掳北上时作。
•「金陵往昔帝王州,乐昌主第最风流」和「共抱凄凄去国愁」均出自秦观《调笑令》,为咏乐昌公主所作。
•1120年方腊起兵反宋,未能北取江宁而不能控制江南,最终失败。
•《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公元1076年,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倡行「废湖还田」,玄武湖遭浩劫。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玉楼春》。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出自南唐宰相冯延巳《鹊踏枝》。
•「风里落花谁是主」出自南唐中主李璟《南唐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出自梁简文帝萧纲《东飞伯劳歌》。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出自南唐中主李璟《南唐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称谓解释:
•南京在1018年由升州升江宁府,1127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而后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7年高宗返回行都建康。1138年高宗拒绝了以建康为都而复仇的建议,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金陵」这一称呼是在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灭越,取吴故地,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
•隋开皇九年吴州改名扬州,但是总管府仍然设置在丹阳(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扬州与南京分离。
•公元1126年金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
•公元1113年,北宋政和三年改中吴为平江府(现苏州)。
•公元1122年,金攻破辽国南京析津府(即今日帝都,又称幽州/燕京)。
历史事件解释:
建炎元年七月,高宗为避金兵,开始南逃,十月,到了扬州。建炎二年十二月,太后至杭州。建炎三年二月,六宫抵杭州,而高宗则到了镇江。但因此处“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当天晚上就离开了镇江,走了四天,到了平江,过了两天,又到了崇德,不久到达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四月,高宗离开杭州,于五月初一到达常州,初四到达镇江,初八到达江宁府,即建康。这年闰八月,高宗曾召群臣商讨驻跸之地,没有结果,但高宗本人仍有意于临安。故他否定了“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离开建康,前往杭州。九月,高宗到达平江府,十月,至临安,又去越州。这时,金人加紧南逼,攻陷了吉州,又攻陷了六安军。高宗非但不亲征,反而继续逃跑,于十二月来到明州,并决计航海避兵。建炎四年正月,高宗避居于海上舟中。三月,高宗离开温州,回到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府。从绍兴二年(1132年)至四年,高宗均在临安。
公历1136年,张浚上奏说:“东南形胜莫重于建康,实为中兴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北望中原,常怀愤惕,不敢暇逸。而临安僻在一隅,内则易生玩肆,外则不足以号召远近,系中原之心。请临建康,抚三军,以图恢复。”高宗虽同意了在此建行营,但迟迟不动,直到这年九月,刘豫入寇,高宗才离开临安到平江。次年,高宗终于下诏移跸建康。八年初,高宗又想“幸平江”,被李纲劝谏,暂留。但仅仅过了十天,高宗便议还临安,并在这一年回到了临安,且正式定都于此。高宗东逃西躲了十多年,终于找到了这个偏安的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