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第72章 ...

  •   这边,李慕和李清讨论得如火如荼;另一边,桓景书在侍卫们的暗中护送下,在川维郡的小肆间轻松游逛着。
      和首都维陵郡给人的古朴低调感不同,一开始就令桓景书觉得新鲜的热烈欢快气息,在进入民间商贩的摊子后,显得更浓了。
      小摊小贩们都在卖力地吆喝着自己手中的货品;但一方面是热热闹闹的商贸景象,另一方面,却也有人优哉游哉的在茶肆外落脚停留。炎热的天气、酷烈的阳光,不会令他们痛苦——即使,桓景书已经眼尖地瞧见,他们身上留下大颗大颗的汗珠。但他们面上的表情却仍是如此怡然自乐,一边大口牛饮着茶馆里提供的口粮茶,一边在和自己的同伴低语着;他们这带了不自然皱褶纹路的衣袍,显见是在此处逗留已久。
      攫获住桓景书眼光的,是这满目琳琅的吃食。和维陵郡常见的或辛辣或酸甜的汤饼(1)不同,这里竟还有父亲在传记里所说的奇异吃食:外形莹润洁白,能让人在汤底的浮沉间看到里面的馅料;形状扭成了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样子,和他衣袍上的虬结系法略微有点相似;更纳罕的是,和他在首都见到的清浅透明的汤色不同,这里的汤竟还泛有浓重的红色调:竟和他殿里的布置色系达到了高度的趋同——想必,这就是父亲口中的特属于川维郡县的抄手(2)吧。

      他不由驻足在卖抄手的摊贩面前,还未等待摊贩的吆喝声响起;他突然被一个似乎很熟悉的声音转移了注意力
      “叔叔,为什么你家的茶叶是缺斤少两的呢?”
      桓景书闻声望去,映入眼帘的是还未到他腰部的一个小人儿;身条细小,上等的青色衣袍都未能好好包裹住他的身形:小人儿整个人就像穿了不合身的衣裳一样,显得人空落落的。但他整个人站的笔直,还间或做着比划来比划去的成熟手势。仔细一看,他这捻捻手指、虚空里弹弹空气的动作,不正是他父亲拨弄算盘时的常用动作吗?
      是的,此人正是桓景书先前“旁听”时,发出稚嫩声音的十三岁小孩——简阳。

      但和他想要装作成熟大人模样的姿态不同,他的语气却带着幼小顽童的不依不饶:“我买了五两茶叶。但这茶叶怎么掂量着并没有五两呢?”
      正在路边摆着茶水摊,供行走的路人随时舀起一杯茶水的设置;又交替着卖一些口粮茶的小摊贩大感不满;他黝黑的肌肤上湿漉漉的,一边忙着给下一个新路过的客人舀了一杯色泽浓重的红茶,一边啐道:“去、去、去!是哪家的小儿跑出来玩了!还不乖乖被你爹你娘领回去!”
      简阳不乐意了:“我说了你缺斤少两就是缺斤少两!”他整个人冲上前,牢牢挡在了小摊贩的面前,直挡的路过的客人都摇了摇头,相互推搡着远离了这个茶水摊子。
      摊贩看到到手的银子飞走了,大怒推了简阳一个趔趄,“你这瘦骨伶仃的小孩,还学那些不好的,影响别人做生意作甚?!”摊贩一边骂得唾沫横飞,一边急急忙忙的再次用长勺舀着高嘴壶里的茶水,小心的盛放在碗里:“客官们,走过路过别错过啊……我家的红茶可都是解渴又对身体好的东西。”

      就在这时,桓景书走了上前,他诚恳地向摊贩建议:“无论是小孩子买你家茶叶,还是大人买;你都当做到童叟无欺才是。作何小儿指出你卖的茶叶有问题,你倒是能做到置之不理呢?!”
      小摊贩停下了舀茶的双手,伸手在衣袍上抹了抹,转向桓景书:“唉……你这人又是谁?是来带这小孩回去的是吧?我告诉你,我家茶叶一点问题都没有……”他愤怒的捍卫着自己手中的茶叶,生怕被哪个路过的人听去了,影响他的生意;又一把抢过简阳手中的茶叶,“你这孩子,非要说我少卖你是吧?!来、来、来,我给你量个明白。”
      他“砰”地把茶叶摔在了秤上。秤上赫然显示着“四两二十圭(3)”。还未等小贩在心中算着,这数字到底有没有差池,简阳跳起来,兴奋地道:“你差了10圭(3)!”
      话音落下,小摊贩并没有什么反应:此刻的他,还在掰着手指算着账。而桓景书也跟着在心中偷偷算着。

      半晌,小摊贩反应过来,“还真是差了10圭。”他挠了挠头,悻悻地,“你倒是机灵。”但他又重新振作起精神,“茶叶里的茶梗,本就没有办法做到这么精确。差这么一丁点半点,是很正常的。”
      简阳嘟嘴道:“我每次都来帮我父亲买茶叶,缺不缺我一掂就知道……你看,这果然少了一些茶梗吧!”
      小摊贩无奈地向桓景书摊了摊手,“我和这小儿说不明白。你来说说,茶叶怎么能做到精确地称量出来呢?”

      桓景书双手捏了捏下巴,深深抿了抿嘴,又好笑地看着简阳;简阳虽然不知道,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叔叔是谁,但既然他要来做和事佬,那肯定要站在讲理的那一边喽?但他生怕大人冷酷,不把小儿放在眼里,还是艰难地抬高双手,摇了摇桓景书腰间系带垂下的丝缕。
      桓景书按了按简阳的额头,转向摊贩:“既然你说无法准确的称量,那岂不代表着:你每次卖给别人,都是不足秤的吗?”
      小摊贩被冒犯到了,他脸色爆红,这生气的模样看起来是恨不得一泵三尺高:“客官喂!话可不是能这么说的!这些人买多少两,多少市斤的茶叶,我都是按照陈给他们量好的;你也别怀疑我这个秤有问题,我这个秤,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从杂货店里买的——要是秤有问题,那些店,还不被我们这些小贩们砸了?”

      桓景书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简阳疑惑地仰着瘦削的面庞,“叔叔,你明白什么了?”
      桓景书微微弯了弯腰,一下一下抚弄着简阳的头,“你说你经常帮你父亲买茶叶……那你都是什么时候来帮他买的呢?”
      简阳左右摇晃着脑袋,扁着嘴掰掰手指想了想:“一般……是阳月、子月(4)的时候吧?”桓景书挑了挑眉:果不其然。
      他低声询问:“那现在又是几月呢。”
      简阳乖乖回答:“伏月啊!”

      桓景书哈哈大笑,“你还没明白吗?伏月伏月,正是三伏天的日子啊……而你阳月那时候出来采买茶叶之时,可是和现在的时候大大不一样啊。”
      简阳更迷惑了:“能有什么不一样呢?”
      桓景书捏了捏他的脸,但发现没什么肉,稍微有点咯手;于是,桓景书只能狼狈地放下了双手,给他解惑道:“现在天气炎热,空气里的露水增多了,茶梗一接触到空气,就很容易萎缩:所以一开始,这位摊贩给你秤的时候,可能是足斤的;但不需要多久,茶梗在颠簸的路上,又很快缩水了。”
      简阳一点就通,“原来如此。所以第一,这个摊贩给我的时候足称了,但因为天气原因,很快就显得“不足称”了……至于这个第二,为什么我拿在手里的感觉和当时不同,倒也水落石出了。”
      桓景书微笑地循循善诱:“不如你来和我说说?”
      简阳高兴地像解决了什么难题一样手舞足蹈的说道:“阳月初我替父亲买茶叶时,那时候的天气寒意颇重,在空气中嗅闻不到一丝水滴的痕迹;有好几年这个时候,我皮肤都皲裂了恐怕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所以,同样重量的茶叶,在冬天给我的感觉更实在;而到了这时候,茶梗里难免会带有一些些水雾之痕,未免感觉轻飘飘的。”
      他小大人一样的连连点头,“原来,‘感觉’也是会骗人的。”

      桓景书看简阳这么快就摸透了其中的关窍,十分意外;又看的出来,简阳的想法十分随机应变,并不会固守成规,小小年纪,却看着比一般的同龄稚儿想的更远些。
      桓景书暗暗点头:父亲总告诉我,民间颇多奇才,真是没错啊!
      小摊贩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言的论断,不禁睁大了眼。他很惊喜,此次竟然见到了两个颇有学问之人:“两位客官,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啊。这等见解,非我所能有啊!”
      此刻,小摊贩终于把简阳看做了能和大人一样平起平坐、也丝毫不逊色的人。

  • 作者有话要说:  (1)汤饼:古代的面条
    (2)抄手:查了下,古代也有这种吃食。被现代发扬光大。于是我直接用啦,应该不算现代词汇吧。
    (3)圭:市斤、两、圭都是计量工具。一两=现代15克,一圭=现代0.5克。
    (4)阳月、子月:现代说的10、11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